2013年9月23日星期一

中国数字时代: 一五一十 | 中国人为何看不厌宫斗剧?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ousands of Free eBooks

BookBub brings you free & bargain national bestselling eBooks in the genres of your choice! Sign up now & join 1.5 million happy readers.
From our sponsors
一五一十 | 中国人为何看不厌宫斗剧?
Sep 22nd 2013, 21:50, by Grass Mud Horse

作者: 风青杨

人民日报批《甄嬛传》为何被力挺?

近日,人民日报就热播剧《甄嬛传》发表评论称,剧中宣扬一种比坏心理,好人只能变得比坏人更坏才能战胜坏人,这种价值观不能宣扬。在一个有9万多网友参与的投票中,53.9%的网友认为《甄嬛传》鼓励以恶制恶,败坏社会风气。

《甄嬛传》为何被国人喜欢?

《甄嬛传》如此高的收视率,除了其制作精致之外。其最大的看点,也就是勾心斗角,这无疑是迎合了中国人某些文化心态。比如倾轧、斗争、篡夺、猜忌、弹劾、笼络等种种权谋手段,无一遗漏地展现。一个圈套连接着一个圈套,一招计谋通向另一招计谋。各种阴谋暗算都运用得炉火纯青,以至于有不少人将该剧称为清宫版的《杜拉拉升职记》。不少人甚至认为学会甄嬛一样的本领,在职场和官场之中,有起有落但最后终将得到自己想要的,是一种本事。

一位网友写道:"甄嬛刚刚入宫,就好比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父母的关系进入到一家很大的企业!……为了保全职位,在不断的工作中步步小心仔细,拉拢同事,建立自己的战线,开始反击,终于扳倒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成为了老板眼前的红人。"从这个角度来说,《甄嬛传》又正好满足了中国人窥视获得权力诀窍的愿望。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余则成了。

而那些喜欢"后宫小说"的读者群,以18岁至35岁的城市白领女性为主。她们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自我意识很强,有不少还是独生女,而她们面对的职场、爱情压力又非常大,需要被肯定、被娇宠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于是,便从小说中寻找安慰。"后宫小说"中关于权谋、沟通技巧的描写,也能给她们的职场生活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比如坚强、隐忍,宫斗剧《甄嬛传》就是在这种社会心理背景下大红大紫的。

阴谋剧能促使人心变坏?

当人民日报的那篇评论一出来,拍砖的人也不少,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指出这是影视作品,是一种艺术,它本身就是虚构的,另外如果所有艺术作品都在歌颂正义,太假太单调,并且与社会脱节。

在本人看来,所谓的文艺作品"百花齐放",在文学作品创作,就应该既可以像琼瑶那样,全书写的都是幸福美满,风花雪月。也可以像金庸《连城决》那样,写尽人心的权诈与恶劣。套用鲁迅一句话:看到这里,易学家看见八卦,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干部看见升迁。更何况《甄嬛传》在中国的热播只是当下中国的一阵风,它的艺术价值远不及中国那些流传了几百年的经典。它未必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主流。

宫斗剧的热播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整个社会丛林法则的盛行,给了"宫斗"生长的土壤。而人民日报所说的阴谋的产生,则更多是与诚信的缺失、规则的不完善、信息的不对称有关,而不是因为看多了阴谋剧。在一个丛林法则的社会里,即使没有阴谋剧,一样会有阴谋,因为阴谋总是无师自通的。

而比价值观更应反思的是制度。人是善恶的综合体,好的制度能激发人性中善的因素,坏的制度则无限放大人性中恶的方面。当公权力掌控所有资源,支配一切为所欲为;人与人之间尊卑有别,践踏尊严、压抑人性。在现实或剧中的制度下,所有人都是可怜的受害者。透过甄嬛传最应呼唤是平等,最该反思的是不合理的制度。

中国人为何看不厌宫斗剧?

翻开古代中国的后宫政治史,里面充斥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吕后专权致残戚夫人,赵飞燕害死与为皇帝生子的宫女和许美人,武则天从自己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开始其夺权之路,慈禧从后宫中脱颖而出垂帘听政,其宫斗手腕几乎颠覆了整个大清王朝……一个"斗"字更是深入中国人骨髓。"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莫说上下五千年,哪怕是近代以来,一直就是个"斗"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中国人早已将"斗"这一法宝深深地印刻到了骨髓里。

  

在美国,阴谋论时常能在民间掀起一些波澜,但始终无法在主流社会成为一门显学,爱看阴谋剧的美国人也始终被其他国家的公众认为是"最天真的"。因为他们既达不到文化共鸣,也没有动力去学习戏中的计谋。同样爱看阴谋剧的中国人,却几乎个个都是阴阳家,遇到各种事情都能说出一大堆其背后的"阴谋",卖弄自己的"智慧",在主流学术研究上更是司空见惯。可以看出,民主与法制社会具有确定性、民众参与性、透明性。这就让人们处于一种身心相对安宁的生存状态,不用把过多精力用于研究人的问题,而用于做事。(文/风青杨)

   

文/风青杨

版权声明

网络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报纸杂志使用需微博私信取得用稿授权。侵权必究!

风青杨微博:http://weibo.com/youyou52011

微信帐号:fengqingyang8964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