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3日星期五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资中筠:教育与启蒙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 | 资中筠:教育与启蒙
Aug 23rd 2013, 11:31, by Chinese Netizens

  •编者按•

  这是资中筠先生愿意讲的题目。

  "为中国而教"(Teach Future China,简称TFC)在她看来,也是很好的项目。TFC成立于2008年,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目前有来自44所高校的92名在岗成员正在北京、陕西、河北、四川、云南等农村儿童学校任教。

  7月23日,资中筠在北京师范大学为2013级项目成员进行岗前培训,讲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启蒙,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这关乎中国未来,也与每个人命运相连。我们在分析当下冲突与共识,寻找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动力的时候,不妨看得再深远一些。

  刚才同学介绍说我有一个特点是爱讲真话。我觉得,如果讲真话变成一个特点,而不是一个常规的话,那就有点问题了。按道理,爱讲假话才是一个特点,讲真话不应该算特点。这也说明我们现在社会是有点问题。

  今天我挺高兴到这来。"为中国而教"这个组织,我也是知道的,是个很好的项目,很好的做法,这几年来也做得挺成功的。最近因为比较疲劳,我拒绝了很多讲座、讲话之类的事;但是"为中国而教",我还是挺愿意来的,来跟大家见见面,交流交流思想。

  在座有不少人是有实践经验的,到农村去教学。我自己是没有实践经验的,没有当过老师,最多带过一两个写论文的,在实践经验上,还要向你们学习。

  现在讲教育与启蒙的关系。这是你们出的题目,也是我愿意讲的。

  什么是启蒙

  先讲什么叫做启蒙。

  有些人不同意启蒙。他们觉得,启蒙的意思就是,先把别人说成是愚昧的、自己是聪明的,然后就是去给人家启蒙。有这么一种观念在里头,因此就对"启蒙"反感。

  但我觉得,启蒙的意思不一定非得是谁比谁特别高明,然后我来启你的蒙;而是说,人们常常处于一种比较愚昧的状态,需要想明白,有时自己可以给自己启蒙,有时靠外力,人与人之间也可以互相启蒙。就是说,原来没懂的道理,忽然一下豁然开朗,懂了。

  为什么会懂了呢?也许是看到一篇文章;或者是读到一本书;或是听到有一个人讲话,发现事情原来是可以这么看的,原来我这么看这个角度是不对的。这就是启蒙。

  为什么现在(启蒙)这个问题还一直存在呢?因为我们是处于愚民教育时间比较长的一个民族,所以启蒙的任务对每一个人说起来都还是很重要。

  应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忽然觉得自己有所悟,对一些问题明白起来,意识到自己原来非常迷信、非常愚昧。有这样一个过程,也不是一朝一夕达到的。对很多问题都慢慢地明白起来。

  那么,你自己了解到了,你自己见到了光明,你就特别希望和别人分享。当你发现别人还在那糊涂着,你就特别希望他也弄明白这个事。这就叫作启蒙。

  什么是教育

  那么教育呢?

  为什么有老师、有学生呢?通常应该是老师比学生明白点,就是"闻道有先后"。老师是先闻道的人,所以就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启蒙。

  从前,私塾叫做"发蒙",一字不识的小孩到学校里去,从懵懵懂懂的状况到开始识字,就会知道很多知识,懂得很多道理,人就会慢慢地变得聪明起来。

  教育的目的,就是把真相、真理告诉别人,让原来不懂事的人,或者是原来不懂的事,慢慢懂起来了。这个是启蒙。

  其实是很朴素很简单的,没有什么太高深的道理。

  教育的目的

  现在跟大家讨论一下,我对教育的看法。

  (一)教育为了什么

  第一,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当然就是育人,改善人,培养这个社会的人。因为一个社会归根到底是由人组成的,假如大多数人比较文明的话,这个社会当然就是一个比较文明的社会。

  要改善一个社会,当然要从改善人开始,由人来做。想要破坏一个社会也是由人来破坏的,想要推翻一个社会也是由人来推翻的。所以,人就是非常主要的。教育就是把一个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把一个原始的人变成文明的人。所以简单地来讲,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个文明的人。

  有一个思想家叫怀特海(编注:Alfred North Whitehead)说过:"凡是不注重训练智慧的民族,都是要失败的。所有你们(统治者)的英雄行为、社会魅力和机智,所有你们在陆上还是海上的胜利都不能改变这个命运。"

  一百年以前,梁启超也说过:"今日世界之竞争,国民之竞争也。"他的意思也是说,那个时代中国人都痛感自己贫弱,被外人欺负,但问题在什么地方?不在于船坚炮利比不上别国,最重要的在于国民,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他还说:"国之见重于人也,亦不视其国土之大小,人口之众寡,而视其国民之品德也。"这个我们现在太有体会了,国家受不受别国人的尊重,不在于你的疆土有多大——中国本来是个大国;也不在于你有多少钱——现在GDP有多高;也不在于人口有多少——中国人口世界第一;而是要视国民之品格。那么我们来看,中国人的品格在世界上是不是受到尊重?显然不是。首先有一点,中国人的诚信度在世界排名是很低很低的。所以我刚才说,说真话变成一种特点,这样的民族是不会受到世界尊敬的。

  所以,教育的目的,第一是品德。第二是知识。

  当然,如果你是个老老实实的人,但非常愚昧,什么事都不知道,那也不行。所以知识也是很重要的。但第一是品德。

  另外,受教育在现代国家是基本人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教育不是消费。有的人把学校变成一种消费产业,那是不对的。只有受教育的机会平等,才能保证竞争的起点平等。

  一个社会最重要的是公平竞争。我们是要讲竞争的,不要绝对平均主义,因为那是不公平的。人的才能是不一样的,人的努力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要把所有人都变成绝对平均,干好干坏都一样,就像过去那种"大锅饭",看起来公平,其实很不公平。那公平在于什么呢?公平在于,在平等的条件下,在平等的起点,大家各自发挥自己所长,比较聪明、比较能干、比较努力的人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得到更好的回报。

  假如教育的机会本身是不平等的,比如让文盲和大学生去公平竞争,当然是不可能的,文盲很难取胜。他为什么会变成文盲呢,因为他没有机会受教育。所以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应该算作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这一点在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早就已经承认了。

  教育也是公益事业最普遍关注的内容。各种公益组织从事各种各样的项目,有的专门搞环保,有的专门扶贫……但是,全世界的公益组织里,有两类共同的基本项目,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如果教育的机会不平等,他就很难加入平等的竞争。还有一个,如果保证健康的条件不平等,那么病人和健康人就没办法公平竞争。在一个经常产生不平等的、贫富悬殊扩大的市场经济里头,怎么样能够缓解机会的不平等,怎样产生更加公平的机会,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教育应该属于公民权利的一部分。

  (二)受教育的目的

  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对于教育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家长为什么要把小孩送到学校去受教育?最原始的动机是什么?

  在贫困的农村,他是希望孩子将来不受骗,算账的时候不上人家的当。过去很多文盲跟人家一打交道就被算计进去了,受骗上当。直到现在我还碰到这样的事情。

  我们家保姆就告诉我说,她家前几年遇到大雪灾,他们在重灾区,房子也塌了。政府有相当多的拨款,专门用于救济、补助那些受灾比较重的农户。她的父亲是个文盲,被叫到村政府里,村干部对他说:"政府拨款下来了,给你60元钱救济",他还挺感谢人家,在上面按了手印。后来他的儿媳妇回来——念过书的——就说:"不对,怎么可能只给这么一点儿?我们这里是重灾区。"她知道政府拨款是有多少钱,于是就跑到村政府跟村干部闹,说:"我要告你!"于是村干部很害怕,结果下回就补助了他们家不知道多少钱,实际上是600元钱都不止。以后大家都知道了,信息也通了,知道政府给了多少钱,他们应该有多少钱,还可以看得出那个账上是怎么样子的 。这样,现在村干部就不敢欺负他们了。这就是一个很原始的要受教育的动力。

  我也认识过一个很值得尊重的志愿者。他以一个人的力量,在贵州一个特别贫困的村子里进行扶贫,办教育。那里的人均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们全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了。那个村子的人一是营养不良,还有就是大家都是文盲。所以他开始在那里头办小学,教那些小孩,第一件事情就是问他们为什么愿意来上学?他们说,"赶集的时候可以不受骗。"他们一个月到镇上去赶一次集,拿家里的东西出去换点钱回来,常常上当受骗。所以他们认了字,会算术以后,就可以不上当受骗了。

  在很多国家已经没有这样的教育动机了,但是现在在我们国家有些地方还存在。

  当然,再进一步就是说,学一门技术可以谋生。现在,无论如何,一个文盲到处求职是不可能的了,就是你必须还是得认字、会算,还有一门技能。

  再进一步是改变社会地位。现在很多农村家里父母出来打工,自己吃苦受累,也要把小孩送进学校,要送进大学,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改变社会地位。有的高中毕业生考的分数线够上大专,但是够不上"大本"——这种区别也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什么大专的大本的,别的国家没有这么个算法——无论如何要自己复读一年,吃苦受累,家长也是一样,为的是上"大本"。因为"大本"毕业和大专毕业,在他们看起来社会地位是不一样的。再进一步的人就想当官,光宗耀祖,做人上人。现在学历很重要,硕士怎么样,博士怎么样。他们重视的不是知识而是学历。

  真正最高的境界,是为了某种理想,是为了做社会有用的人,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到目前为止,这只是比较少数的人的追求。

  但是,事实上,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应该是最后这一种:为了改善这个社会,教育出来一个良好的公民。不管你干哪一行,是简单的职业也好,复杂的职业也好,首先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一个心智比较健全,有基本的品格的人。总的说起来,这样的人多了,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可以使得社会不断向文明方向发展。这是我们教育最高的目的。

  所以,作为一个以教育为专业的工作者,不管你教什么——也许教的是一门很简单的技术,但是心目中应当有这样的理想。大的方向应该是教出一个品格健全,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三)施教者的目的

  上面讲的是受教育方的动机。另一方面,办教育的、制订教育政策的人的目的是什么呢?在不同的社会当然是不同的。

  首先,在皇权专制时代,只有贵族和奴隶的区别。受教育的基本上是在高层的贵族阶级,而奴隶是没有机会受教育的。所以教育是教育统治者,教育"驭民术"。而其他的大量的是愚民,不需要你知道什么道理,只要知道忠于这个君主就可以了。它所培养的是顺民、是臣民。

  到了资本主义发达阶段,它需要技术工人。所以教育普及这样一个观念实际上是从工业化开始的。文盲不可能操作比较复杂的机器,所以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资本家就需要去培养技工。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的知识、有知识的人越来越多,教育普及的程度也就越来越高。后来,有了改良主义的福利国家概念之后,教育成为政府的职责。

  最初,资本主义社会只保障四大自由,在此基础上自己去竞争,政府是没有责任扶贫的,虽然也有救济,像教会;政府也有一定的法规,像17世纪、18世纪时英国、法国的"济贫法"等。19世纪后半叶才开始在政府层面上有了带有改良主义色彩的政策,比如说,失业救济、福利、养老、扶贫。所有这些观念开始进入政府的责任,义务教育的观念就出来了。

  义务教育在国外还有一个名词叫做"强迫教育",也就是说政府有义务免费给公民提供教育,而公民有义务必须上学,把小孩放在家里不去上学是非法的。如果上学没钱,政府可以给你免费教育。从这个开始,教育变成了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义务教育覆盖多少年?也是看社会发达的实际情况来发展的,最开头的时候是小学6年;其后是9年到初中;现在大部分发达国家是12年到高中,大体上是普及到高中,然后上大学就不是义务的了。可是,慢慢的,现在对上不起大学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奖学金、补助或是贷款,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为什么在开始的时候义务教育是教到12岁,或者教到14岁呢?比如一个小商人——我们叫夫妻店——家里的小孩儿常常也在柜台上站一站,从12岁开始他就可以这样做了。早期美国在讨论限制童工法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争论了好半天。如果硬要说14岁以下的小孩儿就不允许站柜台的话,很多贫困的家庭很难做到。

  这说明教育不是一个空想的事,(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7016.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黄亚生:中国经济是如何起飞的?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 | 黄亚生:中国经济是如何起飞的?
Aug 23rd 2013, 11:31, by Chinese Netizens

  学术界对中国经济是如何起飞的持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观点把中国经济起飞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依据这种观点,中国经济起飞是对外开放政策的结果,即沿海地区的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贸易开放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这种观点认为中国以外资为主体、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为中国的数百万农民工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他们的收入,由此广泛地减少了贫困。有关中国经济起飞的第二种观点则强调内部改革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国农村和内陆地区的改革。这些改革主要包括农业价格体系的改革、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以及由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的农村工业的发展。

  中国早期的外部改革在政治上意义上是非常深远的。经济特区的建立当时存在很大的意识形态争议。所以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改革派领导人对保守派的胜利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国外直接投资的进入也不可能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国外直接投资是一种必须通过政策和法律框架明晰的改变而引发的经济现象。文革结束仅仅三年,中国政府就于1979年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明确承诺保护外国财产的安全。这一举措在政治上是极具开创性的。

  但从经济意义上来讲,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的贡献远远不如中国农村工业。在外商投资的鼎盛时期,国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雇佣了1800万员工(2010年的数据)。相比之下,即使在处于低谷的1978年,乡镇企业的就业数量也已达到了2800万员工。在1978年到1988年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1.54亿,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改革30年中最了不起的成就。但在这个减贫过程中,国外直接投资可以说没有起任何实际作用。在1985年,外资企业就业仅为6万人,1990年也只有66万。但同时期乡镇企业就业人数分别为6980万和9270万(国家统计局,2011)。

  可以说,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中国经济起飞和之后20年的大规模的减贫完全得益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的内部改革。外部改革的贡献极其有限。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农村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在那个年代那些所谓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必备特征–比如由国家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和重商主义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在20世纪80年代,人民币汇率高估。除了1982年、1983年和1990年,中国的贸易在1980年到1990年间均为逆差。(相反的是,自1989年以来,除了1993年,中国每年都出现贸易顺差。)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是消费驱动型,家庭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50%以上。相比之下,近几年家庭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只有35%。

  要了解中国的经济如何起飞,需要对它的农村发展有准确和详细的认知,尤其是以乡镇企业崛起而带动的农村工业。许多中国的学者认为,乡镇企业拥有与众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即它们是由当地政府而不是民营企业家所有和经营的。一般经济学文献认为,政府所有的企业是低效率的,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这种对乡镇企业是地方政府国有的认知,加上对中国政府严格管制金融的普遍看法,使许多学者断定中国经济增长是对传统经济学强调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一个巨大反证。

  在本文中,我要阐明下述观点:所谓中国经济发展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个挑战的观点是没有数据和事实支持的。我这个观点是基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政府和银行文献和数据的分析。我的研究表明,在改革的最初阶段,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就已经是私有,另外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施行了有很多颇具意义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正是农村的私人企业的发展和金融改革造就了中国诸多闻名世界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贫困的减少,由个人消费(而非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所带动的GDP的快速增长,以及在20世纪80年代收入分配水平和结构的改善。

  但是中国学者关于当前中国金融部门完全由国家控制这一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这个共识显然和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源于金融自由化的观点是有矛盾的。如何解决这个事实或者推理的矛盾?我在前文提到的文献中找到了答案: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这段时间放弃并全部逆转了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的金融去国家化的改革。这一政策逆转损伤了中国亿万农民的福利,但西方甚至中国学界对这段历史似乎一无所知。

  我的讨论以中国农村为重点。首先是因为中国经济先是在农村起飞的。另外,中国农村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向市场经济全面过渡的步伐和速度。这首先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口绝大部分是在农村,因此农村的发展基本等同于中国整体的发展。另外中国的自发的市场经济类似于熊彼特式的资本主义起源于农村而不是城市,所以农村的改革进程从本质上来讲是中国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的上限。20世纪90年代农村改革的逆转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经济整体的转型并影响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性质。农村的改革具有相当大的外部性。20世纪80年代,农民相对于当时的政治和政策的松动的供给弹性远远超过城市居民,在很短的时间内农民企业家已经和城市的国有企业展开了直接竞争,同时强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改革。同理,农村改革的逆转也是有外部性的。农村改革的逆转不仅抑制了农村的企业家精神,而且减缓了中国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的速度。虽然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城市的改革步伐相对较快,例如在对外开放方面,对亏损的小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和住房制度改革,但是这些改革根本没有动摇国家在中国经济中的绝对控制地位。

  本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农村的初始条件和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何使得中国农村的市场经济迅速崛起。第二部分讨论了乡镇企业这一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文件的仔细分析显示,与学界普遍观点相反,乡镇企业可能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私有经济发展的案例。本文的第三部分讨论了20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和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逆转。第四部分则提供了一些关于政策逆转可能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增长构成的推理性评论。

  一

  中国的农村改革开始于1978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效果立竿见影。农村的人均收入在1978年到1984年间增长了两倍多,实际农村人均消费在1978年到1983年间增长了51%。此外,在改革的第一个十年中,农村贫困程度急剧下降(Riskin,1987)。

  相当一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农村的改革仅仅是对当时农村现状的一个微观调整(Lau,Qian,Roland,2000)。他们的依据是:首先,中国没有废除所有的计划价格,仅仅是转向了价格双轨制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农民在以国家规定的价格向国家履行完他们的义务以后,他们可以基于市场价格出售农作物。其次,土地没有私有化,而是长期租赁给农民。再次,国有企业也没有被私有化,只是政府扩大了企业家创业的空间。基于对中国农村改革微观调整这种理解,有学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颇有影响力的观点,他们认为,与进行制度改革相比,放松现有政策约束是一种最优的选择。他们设立的理论框架的一个重要的实证支持就是邓小平时期的农业改革。他们认为邓小平时期的改革是小步骤的,是极为谨慎的(Hausmann,Pritcett,Rodrik,2004)。换句话说,邓小平时期的改革是改良而非革命。

  但邓小平自己似乎不太同意这种说法。他在1984年时曾经说过(农村经济研究组1998年引述):”这几年进行的农村的改革,是一种带革命意义的改革。”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呢?我认为,这取决于我们所使用的基准。西方经济学家常用所谓的”华盛顿共识”来作为评价中国的基准,”华盛顿共识”包括私有化,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法治,以及民主化。依据这一标准,中国农村的改革确实是温和和谨慎的。但邓小平的基准则是文化大革命。如果我们用霍布斯(Hobbes)的话来形容文革期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的命运,那就是”悲惨的,残酷的,和短暂的。”这是一个动态的衡量基准,从动态角度来讲,农作物价格的部分市场化,土地租赁,和数百万的农民企业家的出现,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一种带革命意义的改革。”

  农村改革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当时中国宏观政治方面出现了相当大的改革。中国领导人采取多项措施并通过各种公开的渠道来建立政策的公信力和人民对政治稳定的信心。1979年,中国政府向以前被划为资本家和地主的人群归还了他们被没收的财产,包括他们的银行存款,股票,黄金和私人住宅。此外,大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参与市场活动而被囚禁的犯人也被释放。(一项调查显示,早期约10%的个体户有被囚禁的经历。)1980年,中国的两位副总理亲自向一位女企业家带去了新年的问候,她收到了在北京创办企业的第一张许可证。1981年,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一项决议,民营企业家作为”个体劳动者”,由此获得了加入共产党的资格。(学者普遍认为民营企业家第一次获得党员资格是在2001年。实际情况是中国领导人在2001年对在1989年出台的禁止民营企业家入党的规定作了一个调整。)1984年,温州释放了8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他们在1982年因贪污被捕),随后还归还了他们的财产,并在当地的报纸上公开道歉。温州在当时还只是一个落后的小乡村。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还引入了村民选举。

  因为经济学家通常将限制政府权力看成是公信力的来源,所以他们会低估中国政治从文革那种反复无常的状况过渡到邓小平时代政局稳定的边际效应。就政策层面来讲,从文化大革命期间消灭所有私营经济到邓小平时代的支持立场,这是一个根本的、方向性的转变。认识到这些当时中国政治和政策的演变也帮助我们解决一个悖论:为什么即使在国家仍具有绝对权力的情况下,没有法制,没有产权安全,企业家仍愿意投资。原因是在20世纪80年代,企业家不再面临被囚禁和被枪毙的风险,他们的人身获得了保障,虽然他们的财产还不具备充分的安全。在邓小平时代中国在保障经营者人身安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是20世纪80年代企业家投资安全的主要来源。同理分析,随着文化大革命在人们的记忆中消退,经营者的人身安全不再会发生激励作用,而私人财产安全和法治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会变得更加重要。

  政策和政治的稳定对于双轨制价格体系的运作至关重要。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双轨制价格的一个优势是它简单的运行机制,但是他们忽略了双轨制价格的一个前提条件,即农民必须对政府计划颁布的生产指标有稳定的预期。但获得这种稳定预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一个不受制约的体制中所谓”棘轮效应”非常普遍,即计划者根据前期的业绩加大计划指标。双轨制在中国的成功说明中国避免了”棘轮效应。”其实双轨制既不是一个新的发明,更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苏联曾进行过多次尝试,但都没有成功。中苏两国经验表明,双轨制能否成功取决于一个政治体制能否避免”棘轮效应。”双轨制作为简单或者复杂的技术机制是一个次要或者根本不重要的因素。邓小平时代的中国领导承诺不提高计划指标,而且他们的承诺是有公信力的。这是中苏在施行双轨制改革方面最大的区别。双轨制在中国的成功实际上是邓小平时代中国政治的成功。

  中国和苏联在另一个方面的区别是经济结构。中国的改革开始于农村,而且中国当时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而苏联已经是高度工业化了。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农村比城市更容易产生私营和市场经济。中国现在很多大型的制造业的私营企业不是在北京或上海,而是起源于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农业大省,比如浙江、湖南、安徽和四川。

  这个现象是有体制原因的。计划经济在农村实施要比在城市实施困难。农村经济受许多随机因素影响,比如天气和土壤条件等。从政治角度来讲,文化大革命主要是对城市的巨大的政治冲击。在文革期间,中国城市地区被扫清了所有资本主义的残余。但是在中国农村,当时还有一定的自由市场活动。在农村残余的自由市场活动为邓小平时代农村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农业改革一个非常成功案例是土地承包制,但土地承包制的运行要求承包方对经济剩余价值有一定的知识。当时在中国农村还有一定这方面的知识(可能是因为农村还有一定的自留地),但在城市已经消失殆尽了。农村的自由市场活动的残余从功能上讲相当于一个政策乘数,即它扩大了经济改革的影响。这个道理也能解释为什么同样的改革在类似于中国和越南这种农业经济国家会引发巨大的供给效应而在工业化的苏联却没有任何效果。(同样,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改革在中国城市也没有成功。)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初始条件和经济改革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7009.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聯合新聞網 | 冷眼集/薄熙來賣力演 改不了紅色結局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聯合新聞網 | 冷眼集/薄熙來賣力演 改不了紅色結局
Aug 23rd 2013, 10:48, by Chinternet

微博直播是薄熙來受審的新穎工具,香港大公報社論讚美這凸顯中國領導層的自信與胸襟,然而,更多的人以為,這不過就是一場戲罷了,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政治秘書鮑彤就評論說,「中國的案件,一旦涉及政治人物、 政治因素、政治後果,法庭就是戲台,審判只能演戲。」

濟南中院是一個新搭的戲台,薄熙來藉著這個簇新的戲台,賣力演出,只盼為自己的生與滅,劈開一條血路。但是,它既然是一個戲台,就是按著劇本演出,演員、主角另編台詞也無關宏旨,只要結論照舊就行。

中國司法的悲哀就在於,它是權力的奴婢。文革狂亂可以製造萬千冤假錯案,但胡耀邦也可以一夕平反數百萬冤假錯案,無論是製造、或是平反,都顯示了它的荒謬。只是,這次的差別在於,戲演得更逼真,而讓人覺得這或許貨真價實真是審判罷了。

這場審判的主題,並不是薄熙來的生死,不是貪污腐敗,而是中國大陸的政治走向。審判只是權力鬥爭的一個形式,審判是為了確定中南海如今要的這一條路線不會走歪。

審判庭上薄熙來的辯詞未必那麼重要,因為他的刑期勢必已經在反覆的折衝後確定了,甚至下午庭審完畢,立時宣判也不必有任何懸念,判決文恐怕早已寫完了,只需要一個按鈕送出而已。但法院外頭的那群左派群眾可能更加要緊,它意味著,無論哪一個領導人上台,他都得高喊一聲「我的名字叫紅」。

這個案子透著許多古怪,就跟這個「紅」大有關聯,中紀委、檢察院查了一年半,薄熙來的貪汙與受賄,竟然都是遼寧省的事兒,在重慶卻一點差錯沒有,有的只有妻子谷開來殺人了,為護妻而濫用職權。這是否意味,唱紅的「重慶模式」就算不喊了,也絕不能說它錯了。因為,薄在這個紅色的山城裡,可是清官呀。

習近平時常亦是毛澤東長、毛澤東短,背毛的詩、喊毛的話,只要不要犯傻,真的直往左裡奔,左的真理仍然要供在祭壇上,永遠膜拜。至於薄熙來,一旦關在監獄裡,久了,大夥兒就都遺忘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ternet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朝鲜日报 | 薄熙来兄弟妹和儿子 都来旁听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朝鲜日报 | 薄熙来兄弟妹和儿子 都来旁听
Aug 23rd 2013, 10:45, by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薄熙来案22日首次庭讯,庭审开放112人旁听,从济南中院披露的现场照片看,薄熙来的兄弟妹、前妻儿子等5人与2名陪同人员均出席,其余则是19名新闻媒体与80名社会各界人士等。

济南中院22日通过微博通报称,第五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薄熙来案,旁听席上座无虚席,共112人。从现场照片比对,旁听席第二排是家属座位,有戴墨镜的薄熙来大哥薄熙永、邻座是弟弟薄熙成,和妹妹薄小莹;薄熙来与前妻所生长子李望知也现身。

薄熙来的家人出席聆听审理过程。其中第二排戴墨镜者疑似薄熙来的哥哥薄熙永,右手边为薄熙成。薄熙来聆听时,有时会跷腿。图/取自济南中院

来源=台湾《联合报》|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联合新闻网》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本文内容归朝鲜日报和朝鲜日报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摘编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金融时报 | 新浪拟推新产品反击腾讯微信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金融时报 | 新浪拟推新产品反击腾讯微信
Aug 23rd 2013, 10:15, by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运营着中国领先的微博客网站的新浪(Sina)将要推出一款新的社交产品,并加大网络游戏上的投资,以期在竞争对手腾讯(Tencent)的强项领域展开较量。

新浪发起这一轮攻势之际,腾讯快速增长的移动信息应用微信(WeChat)侵蚀了新浪微博的人气,并推动多数其他中国互联网企业竞相进军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

新浪微博首席执行官曹国伟(Charles Chao)告诉英国《金融时报》:"我们即将推出新的社交媒体产品,专注于群组、兴趣小组,与微博形成互补。这款产品能聊天、订阅新闻、发送图片。"

这些功能像微信。微信是一种类似于WhatsApp或Kakaotalk的服务,过去一年来,随着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中国网民人数与日俱增,微信的流行度高涨。

曹国伟表示,计划在本周推出这款产品,但被问及细节时,新浪表示具体时间尚未敲定。

今年第二季度,微信月度活跃用户人数比上一季度增长了五分之一,至2.36亿人。新浪微博第二季度平均每日用户有5400万人,比上一季度增长了8.4%。

二者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但分析人士表示,微信用户花在微信上的时间也比微博用户更长。

新浪计划反击腾讯的成功,只是业界的最新举动。中国三大国有电信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与另一家互联网企业网易(Netease)本周一联合推出了易信——微信的克隆版。

曹国伟表示:"业内对移动互联网有一种危机感。今年,我们看到巨头之间展开激战,争夺用户入口。"

中国互联网登记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达5.64亿,比上一年增长9.9%。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了18%,至4.2亿。

译者/倪卫国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人民网 | 从薄熙来案公审感受法治中国的力量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人民网 | 从薄熙来案公审感受法治中国的力量
Aug 23rd 2013, 10:00, by dapigu

8月22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薄熙来出庭受审。济南中院官方微博实时播报庭审情况。

今天的微博上,几十万人在围观"@济南中院",密切关注薄熙来案的审理过程。相信公众已经从起诉书中,从法庭审理的直播过程中,感受到了法治中国的力量。

一者,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进程呈现一以贯之的"高压态势"。"拍苍蝇"重要,"打老虎"也不可小觑。如何"不容许有'特殊党员'"、怎样"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薄案都是关键性的"试纸"。二者,审判过程,是窥视中国司法细节的一个样本。公开审理、微博播报,反映出了我国法治的透明公开。心底无私,门窗就容易打开;规则无私,是非就不怕拿到太阳下晾晒。三者,薄案的审理体现了中央依法治国的理念和坚决反腐的决心。公开审理,本身就是一堂很好的普法课程,让那些自诩职位高、"有背景"、想以身试法的官员,少些邪念、少些张狂。

公审薄熙来案,世界从中掂量出法治中国的质地与成色,人们从中领会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汇总帖】23日官方媒体关于薄案评论文章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汇总帖】23日官方媒体关于薄案评论文章
Aug 23rd 2013, 10:07, by dapigu

8月23日,央视网、人民网、光明网等多家官媒发表薄案评论文章,现将四篇评论汇总如下:

人民网 | 从薄熙来案公审感受法治中国的力量

摘要:审判过程,是窥视中国司法细节的一个样本。公开审理、微博播报,反映出我国法治的透明公开.心底无私,门窗就容易打开;规则无私,是非就不怕拿到太阳下晾晒.公审薄案,世界从中掂量出法治中国的质地与成色,人们从中领会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光明网 | 薄案庭审直播彰显中央高度自信

摘要: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对薄案公开审理,并庭审直播,将薄的犯罪事实原原本本地曝光,阳光司法,公开审判,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伟大的历史责任感,宣示了党中央打击腐败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党中央高度的执政自觉、法治自觉、反腐自觉。

央视网 | 从薄熙来案首日庭审 看反腐斗争之复杂艰巨

摘要:如果这次庭审没有微博实时直播,很难想象法庭之外的老百姓也许又会听到什么版本的故事和传说。我们老百姓也得擦亮双眼,对于腐败分子我们是深恶痛绝的,绝不能为腐败分子的表演买单,要用群众的力量让腐败之人无处遁形!

人民网 | 庭审首日昭示天下 薄熙来犯罪证据确凿

摘要:事实胜于雄辩。苍白的辩解,敌不过确凿的证据;玩弄文字游戏,更推翻不了违法犯罪的事实。当然,薄熙来有替自己辩解的权利,也有全盘翻供的"自由",但是如果缺乏真诚,辩解就成了笑谈;如果蔑视事实,翻供就会翻倒自己。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光明网 | 薄案庭审直播彰显中央高度自信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光明网 | 薄案庭审直播彰显中央高度自信
Aug 23rd 2013, 09:59, by dapigu

8月22日,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举世瞩目。济南中院官方微博对庭审情况进行了实时播报,受到网友广泛关注,访问量不断攀高,甚至出现少见的网络"塞车"。通过新媒体,采用文字、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准确地披露庭审重要信息,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对薄熙来案的关切,也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的执政自信、法治自信、反腐自信。

我们党正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勇前进。在这场伟大的历史征程中,极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外界的诱惑,贪污腐化,滑向犯罪深渊。与此同时,党中央加大了对贪污腐败的打击力度,一批腐败分子受到应有的党纪国法制裁,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更加增强了对党的领导的信任。特别是,这一次审理薄熙来案,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薄熙来长时间担任高级领导职务。案发前,身居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在国内外有相当的影响。对薄熙来如此高级别的领导干部贪污腐化问题,如果采用直播式的公开曝光,会不会影响广大群众对我们党的信任?此外,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敌对分子和别有用心者企图把水搅浑,将薄熙来案解读为"政治斗争"。如何处理薄熙来这样的高级领导的贪污腐败问题,是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一大挑战。

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对薄熙来案公开审理,并进行庭审直播,将薄熙来的犯罪事实原原本本地曝光,阳光司法,公开审判,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伟大的历史责任感,宣示了党中央打击腐败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党中央高度的执政自觉、法治自觉、反腐自觉。

薄熙来担任党的高级干部多年,本该奉公守法,却没能严于律己,滑入犯罪的深渊。通过庭审直播,给全党再次敲响警钟: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告诫党的领导干部要奉公守法,不能居功自傲,不能以为自己地位高、影响大,就藐视党纪国法。

薄熙来案件庭审微博直播,给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课,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廉洁政府建设方面的高度自信。从庭审披露的信息来看,薄熙来案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涉及的人物较多、案件特殊,对薄熙来案庭审进行直播,向13亿中国人民兑现了"打苍蝇,更要打老虎"的庄严承诺,无疑是深得民心之举。

薄熙来案件庭审微博直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的高度自信。十八大以来,一批高级别官员相继因贪污腐败被查处,中共反腐工作显示出的高压态势,让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从薄熙来案的庭审直播来看,公诉人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薄熙来的犯罪事实提出公诉,给广大群众上了一堂高水平的法制教育课。

建设廉洁政治是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几十年前,国民党政府因为"刑不上大夫"而失掉民心。今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直播高官庭审的方式,赢得了民心。以此次庭审直播为起点,中国的法治进程将跃上新的台阶,我们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将掀开新的一页,广大群众必将对新一届领导集体更加充满信心。(杨飞)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央视网 | 从薄熙来案首日庭审 看反腐斗争之复杂艰巨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央视网 | 从薄熙来案首日庭审 看反腐斗争之复杂艰巨
Aug 23rd 2013, 09:58, by dapigu

今天,抱着凑热闹的心情,也围观了一下薄熙来案的庭审情况,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作为一个守法良民,没想到一个腐败分子站在被告席上能够如此淡定,一个犯罪分子面对自己的种种罪行能够如此诡辩,经此一审,不得不对我国反腐败形势的严峻性、斗争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的决心和力度是有目共睹的。从李春城、刘志军,到今日的薄熙来,一个个彪形"老虎"被揪出来,一宗宗令人震惊的腐败案件浮出水面。薄熙来案并不是第一案,但薄熙来在庭审上的表现确是腐败分子异常狡诈、不轻易放弃、不轻易投降的一个极致典型。他在法庭上是多么地狡猾,一到关键地方就说"记不清了",一遇重要证据就说"违心承认",足见薄熙来早有心理准备、早有一套说辞、早有一出脚本。面对庄严的法庭和严肃的法律,面对铁证如山的犯罪事实和证据,薄熙来毫无敬畏之心,毫无悔改之意!如果这次庭审没有微博实时直播,很难想象法庭之外的老百姓也许又会听到什么版本的故事和传说。

反腐说易行难,对于腐败分子,在罪行暴露的那一刻,从心理上就已经豁出去了,有的撕破脸,有的就使劲演,总之就是做最后的挣扎。打击腐败要花百倍千倍的努力,不仅要收集他们的罪证,还要揭穿他们的假面,与他们斗智斗勇。我们老百姓也得擦亮双眼,对于腐败分子我们是深恶痛绝的,我们绝不能做腐败分子利用舆论械斗之剑,绝不能为腐败分子的表演买单,要用群众的力量让腐败之人无处遁形!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王友琴:“文革”中的迫害同学——事实与分析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 | 王友琴:"文革"中的迫害同学——事实与分析
Aug 23rd 2013, 09:51, by Harmonious Society

  一、题目和方法:被报导的"文革"和未被报导的"文革"

  "同学"的定义一目了然,就是"一同学习"的人。1966年6 月以后,所有的大学和中学学生停课搞"文化大革命"。到了8 月,又发展到用暴力斗争老师,甚至打死老师。至于学生,不但不再"学习",而且也并没有"一同革命"。迫害同学的事情同时也普遍发生了。一些学生象老师一样成为这一"革命"的打击对象。而且,对这些学生实行迫害的公开理由(其中还有很多不能公开的或未被意识到的动因),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做了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出身于某种家庭——这完全是一种并非由个人意愿决定也不可能自己决定的状况。

  然而,在当时,在1966年,这些迫害同学的事情从来没被报导过,就像那些打老师的事情一样。

  在当时的报纸和杂志上,以《人民日报》和《人民画报》为首,发表了很多关于"红卫兵"的大幅照片。在照片上,年轻的学生红卫兵们身穿黄军装,臂缠红袖章,兴高采烈。他们或是喜笑颜开地簇拥在毛泽东的身边,或是紧握红色的《毛主席语录》本,眼含热泪朝着天安门雀跃欢呼。在当时拍摄并在各地放映的新闻记录影片中,更可以看到千千万万的学生红卫兵,走过天安门广场,发出惊天动地的"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喊声。记录片又配入大声的"东方红"歌声,以及红日东升、红旗招展、红灯高挂的镜头,红光弥漫,渲染出一种今天看来很是特别的 "文革场景"。

  对于这种记录下来的"文革场景",有人看了觉得这充满了煽情、迷狂而且透着邪气,有人认为这就是热烈红火的"革命"景象。然而,本文要强调的是,除了这种被报导的"文革场景",还存在着一种"未被报导"的"文革场景"。其中之一是:许多红卫兵的同龄人,十多岁的学生,不但被禁止参加红卫兵以及游行和庆祝,而且被骂,被侮辱,有的甚至被打入"劳改队",被体罚,被拷打,被打死。

  一些人自杀,无声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人稍作抗争,在这种个人的抗争远远没能成为集体性的之前,个别的抗争者就被严厉惩罚,甚至于被乱棒打死、被判刑、被枪决。

  在历史上,有些故事是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沉没并被遗忘的,但是这类"文革"故事却从一开始就没被报导。不但在正式出版物中从未提起,就是在"文革"期间一些群众组织印行的传单、小报、首长讲话集中,也几乎没有涉及。从那个时期的人们留下的文字记录和实际发生的事情之间的裂沟,可以了解到那个时期人们对死亡和暴行的回避的、无所谓的或者无动于衷、熟视无睹的态度。这种不报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那时一些人的心态,从而了解历史的更深的一部份,可是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失去了重要的历史记录。

  "文革"的这种不被报导的状况,导致了对"文革"历史的描述及解释的种种失误。比如,在"文革"后,有些人用"文化大革命红卫兵一代"来指"文革"期间的年轻人⑴。然而,实际上远非整整一代人都参加了"红卫兵",而这代人中大量的被侮辱与损害者,未有机会说出他们的故事。

  由于这种"文革"的大量事实的不被记载性,所以对严肃的"文革"历史的研究者来说,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像考古学者那样不能依靠既有的文字记载来作研究。

  他们甚至有时还没有考古学者的条件:考古学者可以从古代墓地中那些弯曲的、挣扎姿势的人体骨架,看出古代埋葬活人的野蛮作法。但是1966年夏天在北京被打死的几千人已经烧成了灰。1966年夏天北京的中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打死个人,叫家属拿28块钱就是了。"28块是当时火葬场焚烧一具尸体的价钱。

  那时的北京,大量被打死的人和被打斗后自杀的人,使得火葬需要排队。但是,如果"文革"的经历者们不说出及写出真情,未来的考古学者是不可能通过骨灰来推断出这些人的死因的。

  为了了解"未被报导的文革",几年以来,我向一百多位"文革"期间的学生及老师询问1966年夏天的事情。

  这一调查主要是通过个别谈话来做的,后来还在计算机网络上作过问卷调查。

  在我调查所及的北京及各省的76所学校中,都发生了学生打老师或同学的事,无一例外。其中有10所学校有老师被学生打死,一所学校有学生被学生打死。关于老师的初步的报告可见我的《1966:学生打老师的革命》一文⑵,本文则是关于学生的。两篇文章,都试图写出因不被报导而缺失了的历史的一部份。

  在本文写作中,调查所得是主要资料来源,此外,还用了私人及斯坦福大学收藏的"文革"时代的非正式出版物,也阅读了当时的官方出版物。

  二、一副对联怎么成为迫害同学的理论基础

  1966年8 月,"文革"的高潮时期,到处贴满了大字报和大标语。在北京的中学里,贴得最多的大幅标语,除了"毛主席万岁",要数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

  老子英雄儿好汉 老子反动儿混蛋

  据一位北京的被访者说,在她的中学里,大门外面两侧贴了这副对联,大门里面两侧也贴了这副对联,教学楼门的里面外面都贴了这副对联,教室的前门后门也贴了这副对联,教室前部的黑板两侧贴上了,教室后面的墙报栏两侧也贴上了。整个学校,凡是有门的地方都贴了这副对联,包括食堂。北京其他中学的情况相仿。

  这副对联又由北京贴向全国。一位住在南部沿海的厦门的当时的中学生说,他们那里的学校里也贴了很多。

  这副对联是当时由于毛泽东的支持而纷纷成立的"红卫兵"组织的成员贴的。

  当时的官方报纸天天有热烈支持"红卫兵"的文章。但是这副对联及其被欢迎程度与残酷效果并未上过报纸。

  这副对联是针对学校里的学生说的,意思是,如果他们的父亲是"英雄",他们就是"好汉",如果他们的父亲"反动",他们就是"混蛋"。这副对联还被叫做"鬼见愁"。"鬼见愁"是北京郊外一座著名山峰的名字,意思是难于攀援,来指称这副对联时,意思变成了是"鬼"就怕这副对联,或者,怕这副对联的就是"鬼"。

  这副对联有两层内容,第一层规定了父母和子女间在政治上属于同一类,第二层有关谁是"英雄"或"反动",在当时的实践中,"英雄"是指"革命干部","反动"的是指各种被惩罚了的"敌人"。当时学生中的很多干部子弟狂热宣扬这副对联,原因很明显,他们认为他们的父亲是"英雄",而他们自己就能理所当然地成为"好汉"。《文革十年史》一书说这副对联出现于1966年7 月29日,是"干部子弟"知道父母受冲击后的反应,这不但在时间上有误,而且在思想背景方面也不对。

  这副对起源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据当时那个学校的学生说,1966年6 月间,有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的学生和出身于"右派份子"家庭的学生发生争吵,前者自称"好汉",又把后者的家庭出身抖落出来,骂后者是"混蛋",就这样形成了这副对联。1966年7 月1 日,这个学校的学生开会庆祝共产党的生日,这种会以前一般总是以班级为单位来安排座位,但是,那天"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在会场上被隔离在一个角落里。

  "文革"前早就强调"家庭出身",也给了"革命干部"子弟特别的优惠待遇,但是至少在公开的舆论场合中不曾这样绝对、粗暴、等级分明。

  1966年8 月1 日,毛泽东写信支持清华附中的红卫兵和北大附中的"红旗战斗小组"。1966年8 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第一次接见红卫兵,"红旗战斗小组"的彭小蒙在天安门城楼上作为革命学生代表讲话,整个接见过程都向全国广播。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最早开始打老师和同学。彭小蒙也早在7 月25日北京大学的大会会场上就打了人。她在天安门大会上的讲话未提对联,也未直接攻击同学,但是她所获得的这种显赫地位,无疑大大肯定了他们的组织的全套行为方式,并且,这一套行为因此被迅速推广开来,不仅北京,而且及于全国。

  除了对联,一些新词语也开始流行,有"红五类",是指"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士、工人、贫下中农"。又有"黑五类",指"地主、富农、反革命、坏份子、右派份子",后来干脆用此二词指从这些家庭出身的年轻人。 "只许红五类造反,不许黑五类翻天"的标语到处贴出。又用"狗崽子"指"出身不好"的学生。这句骂人话本来的意思只是说被骂者是小狗而不是人,这时却转变成因为这些学生的父母是"狗"而这些学生因是"狗"的"崽子" 也是"狗"。

  这副对联在1966年7 月底、8 月初广泛传开。在北京,红卫兵曾召开大会和举行游行,宣扬鼓吹这副对联。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大会上,有谁要上台讲话,先要报告家庭出身。北京第四中学的学生牟志京,上台表示不同意对联,在台上就被几个人围着用拳头打。钢琴家刘诗昆不同意对联,在会场上被人把衬衫的后背撕成两片。牟和刘都不算"黑五类"家庭出身,刘的岳父又是元帅叶剑英,他们尚遭此种对待,其他"黑五类"的学生,根本不能有机会说话。在北京第五中学关于对联的大会上,有"出身不好"的学生上台表示拥护这副对联,承认自己是"混蛋",也被轰下台去,因为这样出身的人不被认为有资格上台讲话。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的关于对联的大会上,红卫兵在会场上反复大唱以对联为词的一首歌。

  "对联歌"据说是北京第四中学的作了"嚎歌"(又叫"牛鬼蛇神歌")⑶的红卫兵做的,词曲如下:

  11 55|531 2|

  -- -- ---

  老子 英雄 儿好  汉

  32 13|216 5|

  -- -- ---

  老子反动  儿混  蛋

  11 65|1 5 12|3 323|

  -- -- -- --   ---

  要是 革命 你 就 站过 来, 要是

  5 565|31 22|10|

  --- -- --

  不  革命,滚他 妈的 蛋!

  (呼口号)

  要是 不革|命  0就|造 他妈的|反 0就|

  -- --  - - ---   --

  滚 他妈的|蛋  0|

  ---

  北京的红卫兵曾要求"中央文革小组"明确表态支持这副对联。1966年8 月6 日,"中央文革小组"的陈伯达、江青等在北京天桥剧场接见红卫兵,非常明确地对红卫兵的"阶级路线"大加支持赞美,但是客气地建议把对联改成"老子英雄儿接班,老子反动儿造反"。这其实不是什么实质性的改动,可是原来的对联还是到处流行,从北京传遍全国。

  这副对联实际上就是当时开始普遍成立的红卫兵组织接纳成员的标准和条件。

  在1966年8 月,北京各学校的红卫兵的领导人,基本上都是高干子弟。比如,清华大学红卫兵的负责人是刘少奇的孩子及贺龙的孩子。刘及贺后来都被"打倒"

  并被关押虐待致死,但是当时还在最高权力圈子中。所谓"革命干部",一开始的定义是"共产党员干部",后来成"1949年前入党的党员干部"或者"194 5 年前入党的党员干部"。在红卫兵的发源地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规定1945年以前参加共产党的12级以上的干部的孩子才算"革命干部"出身。有一位被访者说:"所谓'红五类',其实是'红一类',就是干部子弟,而且还得是高级干部,连科长都不算。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百万红卫兵,一般的红卫兵只在广场上走过,极少数被邀上了城楼,有幸上天安门城楼的就没有工人子弟。北京数石景山区工人多,可为什么石景山区没发起成立红卫兵?"(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都在北京海淀区。)

  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没有"贫下中农",也少工厂工人,其他大量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如工程师、医生、科学研究工作者、教师等等,都不属"革命干部"范围,所以红卫兵成员总数虽然很多,但是在各个学校的人数比例实际上并不多。虽然在调查中还未接触到有家庭出身允许其参加红卫兵却拒绝参加的学生,在红卫兵的发源地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文革"前是"重点中学",有一千三百多学生,红卫兵只有二百来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文革"前是一般的中学,也有学生一千多人,1966年夏天红卫兵也只有二百来人。在北京第五中学,红卫兵也只有二百多人。这也就是说,在1966年夏天,红卫兵在北京的中学生中不过百分之二十左右。

  在红卫兵运动的高潮时期,即1966年8 月到11月,红卫兵所作的主要事情:打"黑帮"——打校长和老师,破 "四旧"——烧书烧画砸文物,"横扫牛鬼蛇神"——抄家打人甚至打死人,"捍卫毛泽东思想"——去天安门广场接受毛的接见,都是一种特权,不是同代人都能参加的。然而,由于少数学生控制和压迫着多数学生,当时听不到后者的声音。把二者都纳入"红卫兵的一代",不但没有道理,而且可能意味着对压迫人者的肯定以及对受害者的轻蔑。(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Harmonious Society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聯合新聞網 | 庭審外一章/薄熙來曾找台塑王某某投資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聯合新聞網 | 庭審外一章/薄熙來曾找台塑王某某投資
Aug 23rd 2013, 09:51, by Chinternet

薄熙來一直與台灣工商界關係密切,濟南中院微博中透露,公訴人的庭審證據顯示,實德集團董事長徐明想在大連投資大石化項目,薄熙來曾推介台塑,並成立實德和台塑合作的協調領導小組,薄還曾熱烈接待來訪的台塑王某某。但後來實德改與沙國合作。

檢方向庭上出示,時任大連常務副市長王某的供詞,薄熙來對大連實德集團徐明與台塑王某某、沙地阿拉伯某公司合作的雙島灣石化項目非常重視,多次表示一定要加快建設,多次批示要做好項目協調。薄熙來擔任商部長後,側重對外平台的推動,一是接見宴請沙國來訪的高層人員;二是在沙中混合委員會上表態支持這項目;在中共國家領導人訪問沙國時,把此列入國事訪問中的合作項目。

遼寧省政府也提供,實德向副省長夏德仁請示,就實德與台灣台塑集團合作項目成立協調領導小組,由夏任組長,薄熙來於02年12月7日簽「同意」。薄熙來的證詞中則表示,「徐明想搞大石化,正合我意,就大力支持,當時是想同台塑王某某合作,曾以大連市長身份積極推動。

薄熙來稱,後實德和沙國公司的合作,他任商務部長期間又協調發改委和外交部,讓該項目成為中沙雙方討論議題。

庭審證據顯示,薄熙來最後沒有促成實德和台塑的合作。台塑在這場薄熙來主導並支持的項目中悄然出局。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ternet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