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8日星期日

中国数字时代: 德国之声 | 香港人权团体吁中国落实人权公约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德国之声 | 香港人权团体吁中国落实人权公约
Sep 8th 2013, 09:30, by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联合国即将在10月对中国人权进行定期审议。中国人权团体周一前往日内瓦参加预备会议,向国际代表陈述中国人权状况。香港民间团体呼吁中国停止打压人权,落实国际人权公约。

(德国之声中文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将于10月22日对中国人权记录进行四年一次的普遍定期审议(UPR),由被审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国家人权机构提交人权状况信息,交由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审议并提交报告。普遍定期审议讯息组织(UPR info)周一(9月2日)在日内瓦举行了审议的预备会议,提供民间组织发声的平台,发表过去几年对中国人权问题的研究和建议报告。

由香港职工会联盟、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和中国劳动透视等七个大陆和香港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关注中国人权联席”(Coali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以及世界维吾尔大会、北京爱知行研究所和国际西藏网络皆派代表出席了该会议,在会上向来自数十各国家的代表陈述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人权状况,提出的议题包括少数民族、医疗和公共卫生及劳工权益。

“中国不应成为人权理事会会员”

香港的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总干事陈家伟向德国之声表示,其主要诉求是停止所有对维权人士的打压。他指出,中国政府未依法治国,对维权律师进行打压甚至吊销维其执业资格或暴力对待,包括因代理法轮功案遭打压的律师高智晟,在狱中被殴打致残的倪玉兰,近期新公民运动发起人许志永被捕和维权人士郭飞雄遭到刑事拘留等。

“中国人权没有基本上的改善,我们希望中国在面对国际社会时,能了解人权是普世价值。虽然中国政府已经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CCPR),但还未具体落实至中国的法律中。”

陈家伟称,中国正争取成为明年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联合国将会在11月进行裁决,但中国的人权纪录至今没有显著改善,因此”关注中国人权联席”认为中国政府不应该成为人权理事会会员。

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主席何俊仁在出席会议时也指出,中国缺乏新闻自由,媒体经常无法报道有关侵犯人权的事件,因此吁请国际代表要求中国批准通过国际人权公约,之后再考虑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盼国际向中国政府施压

“关注中国人权联席”期望在10月22日的审议时,各国代表能积极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施压,要求中国改善基本人权,诸如宗教自由、人身自由、结社自由、言论自由等,并且重视劳工权益。

陈家伟指出,虽然中国政府声称不会受外界压力影响,但对于联合国的定期审议及其他相关报告都严阵以待:”中国不希望在国际关系上出现许多颜面无光的事情,所以相关报告还是会使当局面对一定的压力,对于(改善人权问题)仍有一定的效用。我们期望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人权仍旧相当糟糕。希望他们要求中国政府落实国际人权公约,尊重中国人民的基本权益。”

作者:张筠青

责编:洪沙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台灣新聞 | 大陸搶進 工商團體看淡自經區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台灣新聞 | 大陸搶進 工商團體看淡自經區
Sep 8th 2013, 08:18, by Chinternet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8日電)從兩年前主張在高雄打造「經濟自由示範區」,到最後定案「六海一空」的自經區。工商團體領袖表示,大陸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快速崛起恐怕衝擊自經區,不看好自經區前景。

以貿易及自由化聞名全球的台灣,歷經多年只聞樓梯響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好不容易拍板,不過,日本及大陸都要趕上自由貿易的列車,除積極與各國進行自由貿易談判外,大陸更搶先在上海設置自由貿易試驗區,工商團體評估將衝擊台灣自經區先機。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表示,台灣近年來政黨惡鬥,國力及競爭力都呈現內耗,不管兩岸、經濟、能源等議題都爭吵不休,花費的不僅是高昂的社會成本,更傷害國家整體利益。

他說,台灣曾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但近年落居四小龍之尾,自由經濟示範區早在10多年前就應該要做了,現在上海要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不要說上海國際化程度高、腹地大等優點,台灣光陷在法規鬆綁困難,法案審議時程延宕、行政效率不彰等困境,就前途堪虞。

全國商業總會監事會召集人王應傑則指出,要跳出當前困局,政治人物不能只討好選民,騙選票,不能因反對而反對;選民則要有明辨虛實、真假的能力,更不能隨媒體起舞,理盲又濫情。

他說,台灣實質上已是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率不可能跟中國等新興國家或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比較,不管是藍綠兩黨誰執政,都應該務實跟全民說清楚,台灣經濟成長率僅能跟G8持平,「不會再有高成長」。

王應傑指出,藍綠兩黨應以國家為重,政策要有一貫性,像核四、電費補貼、房地產、稅則等政策苦果,有一天是全民共嚐,不會有個別差異。

他說,並不看好自由經濟示範區,早已時不我予。

1020908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ternet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明報 | 日大使﹕中日關係不易破壞[09:40]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明報 | 日大使﹕中日關係不易破壞[09:40]
Sep 8th 2013, 05:02, by Chinternet

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接受內地傳媒專訪,表示堅信中日關係自邦交正常化以來,已經走過40年,目前中日關係非常廣泛和深遠,不容易被破壞。

被問如何看待東北亞多國要求日本正視歷史的呼聲時,木寺昌人說﹕「去年我到任之時也正是日中關係面臨困局之際。對我而言是挑戰。我注意到中國朋友對日本或者日本人的印象與實際情況差異很大。我為此經常感到痛心。日本曾給許多國家,特別是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對此,我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談到如何定位未來中日關係?木寺昌人稱,1980年代訪華時,「我感覺日中雙方的交往主要是官方主導的。之後,日中兩國以經濟領域為主擴大了交流範圍,現在在各種領域建立起了民間層面的關係。今後也有必要進一步加深這些交流,使日中兩國的民間真正建立起深遠而廣泛的關係。然後,政府進一步支持這一關係。」

(綜合)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ternet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李芝兰: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变迁的过程与趋势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 | 李芝兰: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变迁的过程与趋势
Sep 8th 2013, 03:46, by Chinese Netizens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发展主义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发展主义者认为,大国的公共行政存在着一种令人费解的难题,即,在正式体制中,高层决策者制定的政策如何才能为中层和基层的行为主体所执行。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威权体制及其政策领域的执行差距增加了上述难题的复杂性。文章将中国近60年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变迁视作国家建设和民族融合、发展效率、职位晋升以及外部影响等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并具体分析每一种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文章指出,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行政性分权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文章还强调,自20世纪80年代政府与市场边界重新界定之后,人们开始重视制度化的权力划分。文章建议,我们应该超越遵从模型(compliance model)来理解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交互性以及中央与地方合作时的执行差距,从而提高政策执行的质量。本文原载《公共行政与发展》(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第30卷第177—190页。作者李芝兰是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刘承礼译。

  一、引言

  中央与地方关系[1]是发展主义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他们提出,大国的公共行政存在着一种令人费解的难题,即,在正式体制中,高层决策者制定的政策如何才能为中层和基层的行为主体所执行。以中国为例,尽管它实行的是威权主义体制(即具有高度的中央控制倾向),但在不同的政策领域却出现了显著的执行差距。政策执行的屡次失败使我们怀疑中国政府是否能有力地回应国内治理挑战、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承诺。[2]因此,一些分析家建议,外国政府不但要跟中国的中央政府打交道,而且还应该与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保持接触。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均衡方面已有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所追求的最优均衡是指在中央控制和地方自治之间取得均衡,这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最为紧迫的事情之一。如何描述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征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否存在一种固定模式或一些重要的转折点呢?是何种因素导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迁如此之迂回曲折、却又保持着连贯性呢?在回顾制度主义文献的基础上,我将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看作四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的目的在于理解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于中央与地方关系,从而预测它在未来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将通过弄清楚中央与地方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制衡关系,从而优化中央政策在地方的执行效果。

  在接下来的行文中,我会回顾一下1949年以来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趋势,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描述每个阶段的基本特征。随后,我将会讨论隐含在这些变化趋势中的四个因素:国家建设与民族融合、发展效率、职位晋升、外部影响。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内部的行为主体是主导因素,而外部因素(包括前苏联和西方国家)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的结论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行政性分权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70年代末启动的经济改革所形成的政府与市场的新边界,增加了不同层级政府之间权限划分和制度化权力分享的紧迫性,而改革之前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资源配置。从中央与地方行为主体合作的视角来理解中央与地方关系,可以为缓解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包括较大的执行差距)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这将有利于改善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效果。

  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趋势

  本节讨论的是1949年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3]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80年代。在领导权方面,这一阶段存在集权与分权的往复循环。与之对应的是集权与分权战略的交替变化。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这一阶段的经济朝着自由化的方向迅速发展。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重新划分加速了分权的趋势,并增加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复杂性,包括在具体的政策领域,怎样从政府与市场边界划分的角度来界定各级政府的责任。第三个阶段开始于2000年,以重新描述不同层级政府的权力和责任为标志,此时权限划分的模糊性日渐被认为是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甚至是实现好的政府绩效)的最大障碍。这就导致了财政收入分成、支出和资金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和规制结构方面的改革。

  (一)集权与分权(20世纪50—80年代)

  走向集权还是分权曾经被描述为中国政策和政治发展的主要矛盾。舒曼(Franz Schurmann)区分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两种分权形式,即经济性分权和行政性分权。经济性分权是指权力在国家和生产单位之间的转移;行政性分权是指权力在中央部门和区域性政府之间的转移。在建国之初,作为集权和分权的调和物,经济性分权和行政性分权被引入到1956—1957年间的分权化改革之中,行政性分权随着优先发展战略的出现应运而生,并导致了1957—1958年中央政府向省级政府大规模下放经济管理权和计划权。在20世纪70年代,中央与地方之间再次出现了行政性分权和集权的循环,以及中央部门和地方党政部门之间关系的紧张。中央领导人常常通过再集权的方式来矫正先前过度分权的措施。一段时间后,他们又重新分权,以便提高地方政府推动地方发展的积极性,于是各种政府项目再度上马。尽管再集权活动还在时断时续,不过,总体趋势却是,行政性分权导致了省级党政部门规模的大幅膨胀,这一点与前苏联颇为相似。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再集权的收益逐渐递减,即,每一轮再集权回收的只是上一轮分权的部分权力,省级政府则通过累积每次集权时未能回收的权力和资源,从而变成了行政性分权的净赢家。

  有些学者曾大胆地设想,1957—1958年所采取的假如是经济性分权而非行政性分权的话,中央政府便能将其职能定位于宏观管理和规制,以便经济主体能够更为自主地从事生产活动,这便与80年代的经济改革有些类似。如果这一假设能够成立的话,后来60—70年代所出现的集权与分权的往复循环似乎可以避免。然而,考虑到经济性分权战略的亲市场作用与50年代后期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不兼容,以及前苏联的去斯大林化、1956年波兰—匈牙利的崛起和中国反右派斗争等诸多因素,上述假定是不合情理的。

  行政性分权被当作一种战略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80年代。与此前相比,80年代的财政包干制改革(分灶吃饭)使得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可以保留较大比例的财政收入,并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收入,这被看作增强省级以下地方政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与其他的授权措施(例如物资管理、投资计划、信贷供给、企业管理方面的授权)一道,新一轮的行政性分权导致了一种被称为"中国式联邦制"的政治现象。在80年代,早期关于行政性分权或经济性分权的优缺点的讨论再度兴起。1985—1986年短暂的经济性分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次分权是想通过综合性改革战略来解决日渐加大的通胀压力。当1987年引入的行政性分权使得财政权和经济计划权从中央部门下放给地方政府时,经济性分权再次失宠。基于分权战略的讨论,财政联邦制和分权方面的文献与行政性分权对经济增长、治理质量和民族融合的影响的讨论分道扬镳了。例如,有人将1980年代以来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归功于财政联邦制条件下地区竞争的激励效应;而有人则认为,虽然1994年的财政改革属于再集权行为,但是经济增长仍在继续,因而这些学者强调了财政联邦制条件下财政约束和硬预算的缺位问题。由于注意到了地方权力日益增长的消极性,如腐败和寻租行为,不少学者认为,其他一些因素似乎比行政性分权能够更好地解释中国的奇迹,这些因素包括中央政府的派系竞争、促使中央与地方偏好同步的联接机制(如人事任免体制)等。

  (二)政府与市场角色的不断调整(20世纪80—90年代)

  当1978年底推出改革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时,中国政府开始了新的发展道路。改革的核心是政企分开。政府与市场边界从此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然而,在80年代的经济活动中,市场的扩张并不得益于实施了新的改革战略。实际上,在80年代,官方和公众使用的概念是"商品经济"而非"市场",因为"市场"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特征。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被正式采用后,"市场"这一概念才合法地融入到社会主义体制之中。市场的扩张被认为是80年代的一种经济现象,这不是官方鼓吹的结果,而是那时所采取的行政性分权使然。作为行政性分权的结果,省级官员得到的授权越来越大,他们利用非国有部门和计划外部门来与中央争夺他们的自治领域。广东省和浙江省采取了创新性市场的培育战略,目的是为了避开中央对它们所掌握的自治权的监管。

  市场扩张与行政性分权的互动使我们意识到,经济性分权与行政性分权不是相互排斥的。的确,在80年代中后期,主导中国政策选择的某一派观点认为,考虑到中国资源禀赋的地区差异以及市场力量的微弱,行政性分权是市场化改革的根本途径。在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间,中央计划和政治动员使得企业实体进入了党和国家的官僚体系之中。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于这些企业不是独立的经济单位,中央部门的经济性分权实际上会导致"经济活动陷入骚乱之中",尤其在短期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省级政府在党和国家的层级结构中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它们是上一轮分权的受益者。省级以下地方政府而非企业获得了经济管理权(这些权力原本由中央部门掌握),这在经济改革的头10年促进了市场的渐进发展。

  很明显,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不在于谁在控制资源,而是谁在控制规制权。在1988—1994年间,国家计委的一项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明确地把经济规制权的安排作为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核心。中央和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不仅为直接控制税收、投资、信贷、企业和其他资源而展开竞争,而且争相控制新兴市场活动的规制权,即,谁应该拥有哪种规制权。这表明,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从"控制资源的政治"转向了"控制权力的政治"。

  在1994年,当分税制被引入时,中央收入份额在短短一年间便从33%增加到了55%,这一变化其实是对80年代财政包干制过度分权的再集权。资源问题仍然很重要:中央领导人的确旨在控制更多的资源以便"控制官员晋升",这一目的是通过将大的税种划归中央预算而达到的。同时,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明显不同于此前的再集权措施,因为它明确地引入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分税原则。与以往依赖于中央和各省双边谈判(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交易缺乏一致性,具体细节不透明)不同,1994年之后,根据标准化的规则,税收按不同的比例分别进入中央或省级政府的国库,省级以下政府也同样如此。

  (三)公共服务提供的责任划分(2000年之后)

  在世纪之交,由于市场经济获得了合法性,中国政府将自己定位为市场的规制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如今,有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讨论转向了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责任划分。例如,哪一级政府负责村、乡镇、县和市的学龄儿童教育?县级政府应该为本县学校的教育成本、学校管理买单吗?应该由县级政府来决定课程设置吗?市、省和中央政府应该在特殊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们各自应该承担多大份额的支出?

  这一阶段讨论的焦点是支出而非收入,这与此前大不相同。在1999年发表的一份有关1994年财政改革的评估报告中,有6/7的篇幅与收入有关,仅仅1/7的篇幅用在了对支出责任的评价上。[4]在90年代末,公共财政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转而讨论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并重新关注政府的支出责任。[5]如下两份报告对这种趋势进行了描述。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资助的一个项目中,安秀梅等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三个方面详细区分了17种公共支出。大量的支出责任划分模型被开发出来,用以研究不同种类的支出和公共服务。在另一份有关政府间支出责任评估的报告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者提出,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该为基本公共服务融资和规制负责,而这在以前大多被认为都是地方政府的责任。

  这些建议随后被吸收到了现行政策之中。2006年3月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要求政府确保所有的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大致相等的基本公共服务。[6]考虑到不同区域和层级的地方政府的财力大不相同,在新一轮的政府职责划分中,中央政府为公共服务的融资和规制担负了更大的责任。与中央政府日益扩大的职责相比,(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7457.html
文章来源:国外理论动态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许章润:基于庸见的法意——胡适之先生关于宪政与法制的看法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 | 许章润:基于庸见的法意——胡适之先生关于宪政与法制的看法
Sep 8th 2013, 02:16, by Chinese Netizens

  【内容提要】胡适先生对于法制和政制、立国与立宪以及约法与人权,都发表过相当数量的文论,不仅旨在接应当日的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而且触及到了法律的政治、社会、道德和历史禀性。通过讨论立宪与建国的一元进程,人权与约法的内在机理及其政治理想,人民及其守法的共和主义,以及经由法制赋予民主以肉身的结构-功能主义,胡适思想展示出国家观念和自由理想、强有力的政府和立宪民主、统一的政制与多元政治理想、赋权的法律与守法的美德之间的紧张,以及法律的合法性与它的文化-历史正当性之间的对应性互动,等等。其以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视角,对于一个转型时代的法制难题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答案,而呈现出一种基于庸见和常识的法意。

  【关键词】立国 立宪 民主 约法 政制

  本文综理和解析胡适之先生有关法律的看法和意见,主要围绕着1930年代前后适之先生有关宪政和守法、立国与建政的论述来展开。不用"思想"或者"理念",更没有"思想体系"或者"理论体系"这样的措辞,而用"看法和意见",正说明适之先生的法意基于庸见和常识,本身亦为常识,不过因应"中国问题"有感而发,随时鸣放,即放即收,本无所谓体系,更不以追求浩玄的理论旨趣为目标。适之先生夫子自道,"我们的出发点是中国的实在需要,我们的根据是中国的实在情形",[2]两句话道尽了自家的问题意识和解决进路。实际上,不惟此间法意,就是学关禅宗,适之先生走的也是考据的路,而流于平实,落于现世。故尔,所谓"法意",既可能是体系化的思想铺陈,抑或理论性的高头讲章,也可以用来状述有关法律的一般感知、看法和意见,用于此处,亦称恰切。

  这也是一篇命题作文。任剑涛教授筹组在北大召开纪念胡适之先生辞世五十周年论坛,建议在下围绕着法制和法意打转,理述一番适之先生驳杂的知识和思想系统中的这一层面。既受嘱托,也是本分,遂就此论题,老老实实地围绕着这个轴心来动心思了。因为先有亲丧,后缠于杂事,复加懈怠,所以一直未能成文,只有一个梗概。2013年1月16日,论坛如期在北大召开,在下就此略予陈述,会后更抖擞精神,再接再厉,才终于有了现在这个本子,略分为六大部分。下面,递次介绍一下主要内容和其间脉络,并就其中若干处稍予发挥。

  一、题旨

  为了论坛发言和撰写这篇论文,我把《胡适全集》初翻一过。适之先生一生笔耕,"动手动脚找东西",身后集成煌煌44卷。前四卷是"胡适文存",没有法政方面的论述。后面有五卷是英文著述和译文,亦无此类论述。还有很多卷,分别是日记和书信,可能会有所涉及,但即便如此,相关内容恐亦微乎其微,尚有待将来寻寻觅觅。十多卷的文史哲和禅宗著述、《水经注》研究,自无"法律"的影子。最后落实下来的其实只有两卷,即第21卷和22卷。

  在下初观,仅就学理而言,这两卷可能是最弱的,故尔,编者以"时论"一言以蔽之,可谓恰切。另一方面,时论者,时代之纠结和心思也,映照着当时的人事和人世,其难处,其期盼,不论在当时还是未来,均不失其意义。其间约有十八篇文章,论及立宪、约法和守法等项,围绕着这些主题伸论,时间跨度超过三十年,自适之先生而立年华至花甲晚景。若就科班的法律规范实证主义眼光来看,其间专涉法理的,不过三、两篇。此外,还有两篇中的一些段落顺带论及,也可算做先生对于法制和法意的"看法和意见"。这是做实了的适之先生围绕着这个问题所展开的全部论述。[3]

  适之先生的言行,驳杂而纷繁,褒贬由人,却是后来的一切中国学人绕不过去的桥,而无论专研的是哪种专业。回首自习经历,发现自己于此缺课太多,了无积累。而且,通读之下,深深感到,我们这一代人文社科学人,虽说对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一脉学思花的工夫不少,但如何从一般性的理述和议论,再往上提升,转向为"专业性"的论证,却还有待努力。唐德刚先生关于适之先生的所有论文,包括后来整理出来的口述自传,我通读不止一遍,但是胡适先生本人的文字,除开"四十自述"等类,却读得太少,其可诧异者也,也是此番再读之后深自责悔者也。

  职是之故,今天重温先贤的思虑,实为以再思考的方式接续前思,而汇入当下的思考,从而于接续思考中接济思考,进而有望光大思考。在此,不仅以思为历史作证,更在于经由思而赋予当下人间以人间性,让存在获得存在性,将遮蔽思的黑暗天幕撕开一道道口子。光大汉语学思,阐扬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旅,此为必不可少的作业。于此立意撰写本文,加上笔者祖籍也在皖南深山,遂有一份感情蕴涵其间,浮想联翩,竟至于下笔而几度哽咽。可能,青年时对此不甚强烈,人到中年命笔,这一意识反而强烈起来了。

  因而,再读之下,则十八篇文论,若取广义的法学概念,则篇篇可谓专论。事实上,举凡立宪与民主,建国与建政,护宪与释宪,人权与约法,尽可以包括在内。它们中的哪一项,不是法意缠绵之所,而当为时势和时世所应萦念于怀者!若取狭义的法学或者法哲学取舍标准来看的话,则适之先生并无专门法学论述,极而言之,这18篇论文中,连一篇都不算法理叙论。然而,也正是在此,话说回头,以当今法学院的规范实证主义分析法学为凭,可以要求专家,却不能裁断通人,更不能因此而抽却法意的政治、社会、道德和历史之维,也是显而易见的。而适之先生恰恰就是通人,下笔千钧,更且触及法律的政治、社会、道德和历史禀性,却又娓娓道为常识,自不能视而不见。有鉴于此,本文取中义,即以狭义严格的法意标准来筛选,而以广义的材料和理路作为背景,两相结合,来展开论述。如此这般,再来看先生的文章,倒也法意盎然。有关于此,下文的梳解将会做出证明。简短致意,概为本文第一部分,讲明缘起与题旨。

  二、内容

  关于适之先生法意的基本内容,其对于法律的"看法和意见",在梳理十八篇文论的基础上,约略可以归纳为下述四个方面:

  第一,立宪与建国的一元进程。立宪与建国,是清末以还几代中国人的中心论题。包括适之先生在内,几代先贤积劳积慧,须臾不离乎此,而颠沛流离在此。若说百年之内头等大事,唯此为大。迄而至今,情形大变,而基本格局尤在,"中国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转型进程犹在途中。本来,所谓近代中国的转型,就是一个立国、立宪和立教的长程跋涉,"中国问题"是一个集"立国、立宪、立教与立人"四位一体的浩瀚进程,必得经由数代人的接续努力,"现代中国"始望逐渐成型,水落石出。现代中国的诞生是一首中国文明整体性转型的浩瀚史诗,则含咏念诵、感喟歌啸,均为其声。其间,"文化中国"与"政治中国"的紧张,"民族国家"型制与"民主国家"愿景之相互拉扯,新型政制之托诸宪制,人事沉浮却又循依官场旧箴,以及宪法之为条文的舶来性质和实际政制运作的本土路数,——凡此种种,使得立宪就是建国,而建国必需诉诸立宪,尽管立宪总是不恪立宪者之本心本意。不宁唯是,适之先生讲到宪法不可救国,也救不了国,然而救国必须立宪,而首先是导引"中国政治上轨道的一个较好的方法",[4]虽非发明独见,而是当时占据主流的一般意见,也是立宪民主政治的常识,但其行文如水,三言两语明白阐说,将复杂学理翻转为常理常识,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时代思旅的见证,不简单,甚为难得。

  在此,适之先生主张中国采行联邦制,而成为一个"联邦式的统一国家"。[5]可惜,一笔带过,未见其详。不过,不管未来的中华大地究竟是"联邦式的统一国家"还是"集权式的官僚邦国",在他看来,迄至1930年代初期,虽说民国早立,但中国的问题依然是"建国大业",说明在他看来,"立国"并非等同于一种政制之倏然驾临,而另有内涵矣。事实上,在一篇评述丁文江和季廉两位文字的时论中,适之先生尝以此作结:

  因为今日的真问题,其实不是敌人的飞机何时飞到我们屋上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抗日联俄的问题,也不是共产党的问题,乃是怎样建设一个统一的、治安的、普遍繁荣的中华国家的问题。我们要担负的政治责任,就是这个建设国家的责任。[6]

  可见在他心中,"国家建构",一个百年大业,才是"中国问题"的症结和根本所在,其他诸项,不过围绕着它打转而已,其彰隐与轻重,悉依前者而取舍。具体而言,这个理想的"中华国家"既是统一的、具有基本秩序和普遍繁荣的,则担负起统一之责并能提供基本秩序的,非法政之维不可。经由政制和政治来组织权力,托诸宪法和法制来表彰,从而有效运作政府,甚至有望形成一个有德有能的政府,既是愿景,也是理路。如同他在此前十年的一篇文论中所述,政治法律就是将公共权力组织起来,以"造作公共的规矩——所谓礼法——以免去无谓的冲突",[7]其之效应,就是经由政制、表现为政府、而落实政治的现代国家形貌。民国也好,合众也罢,关键是要秉此筋骨与血脉,方始为正果。自从十九世纪中叶以还,中华民族所孜孜矻矻、兢兢业业奋力争取的,还不就是这一现代国家吗!它既是文化中国-民族国家,也是政治中国-民主国家。其中,宪法着力尤巨,就在于"宪法的大功用不但在于规定人民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规定政府各机关的权限。"[8]换言之,不仅在于限权,而且,以此组织政制,表彰政治,从而,建构现代中国。至此,立国与立宪遂为一体之两面。

  八年后,对日抗战爆发前夜,适之先生对此更作发挥,也更为简明扼要地表达了现代立宪民主政治的要义:

  民主宪政不过是建立一种规则来做政府与人民的政治获得的范围;政府与人民都必须遵守这个规定的范围,故称为宪政;而在这个规定的范围之内,凡有能力的国民都可以参加政治,他们的意见都有正当表现的机会,并且有正当方式可以发生政治效力,故称为民主宪政。[9]

  简言之,"宪政的意义是共同遵守法律的政治;宪政就是守法的政治。"其中,公共权力和"人民大众"之共守法律,尤其是它被迫而自觉地率先奉法无违,将守法者就是立法者的立宪民主坐实,而现代中国只能奠立于此,而非彼也。因此,立宪就是立国,立国必需立宪,而这也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的政制以养育中国文明的政治的一体化进程。扩而言之,今天回头一看,之所以百年之间宪草连连,而修宪不迭,就在于二者内里牵连,不得不然。故尔,适之先生不能认同孙中山的宪法不可与训政并立之见,相反,主张立宪与训政当同时并行,施行宪法的政府才配训政,那时节,方始有真立宪,也方始有真训政。实际上,在适之先生看来,综理前后言行,特别是建国三期说,孙中山也"决不会相信统治这样一个大国可以不用一个根本大法的。"[10]否则,适之先生在此可谓一语中的,"无宪法的训政只是专制"。[11]此后中国的发展,真的为适之先生不幸而言中,辗转腾挪,两岸映照,以迄于今矣!

  第二,人权与约法的内在机理及其政治理想。这一论题,将立宪民主和建构现代中国的主题再予推进,可谓"立宪与建国"的派生主题。1929年,适之先生在《新月》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时间里巷嘈然,洛阳纸贵。通观全文,要旨不外乎阐明行政需秉诸律法,所谓"保障人权",更须依法而行,否则,染苍则苍,着黄为黄,全凭官家一口价,大家不明底细,到头来反而适足以戕害人权。既然依法而行,则立法明晰,使得首先"有法可依",蔚为急务。要不然,"无论什么人,只须贴上'反动分子''土豪劣绅''反革命''共党嫌疑'等等招牌,便都没有人权的保障。身体可以受侮辱,自由可以完全被剥夺,财产可以任意宰制,都不是'非法行为'了。无论什么书报,只须贴上'反动刊物'的字样,都在禁止之列,都不算侵害自由了。无论什么学校,外国人办的只须贴上'文化侵略'的字样,中国人办的只须贴上'学阀''反动势力'等等字样,也就都可以查禁没收,都不算非法侵害了",[12]那样的话,日子便没法过了。

  因此,适之先生呼吁,"在今日如果真要保障人权,如果真要确立法治基础,第一件应该制定一个中华民国的宪法。至少,至少,也应该制定所谓训政府时期的约法。"[13]北伐一统后,党国体制正式确立,势将肉身和心灵一并统辖,作君兼以作师,则适之先生所谓"约法",锋芒所向,与其说是守法之必要,毋宁是对"一统"局面的冲决,则响应风从,尤其是万千热血青年小叩而大鸣,原在情理之中矣!

  为此,适之先生于学理上严辨法制与革命、法治与政治之异。法律是和平、理性的统治,在于讲理;与此相反,战争让法律沉寂,如同革命驱逐了法治。当日人权保障运动要求"立即无条件的释放一切政治犯",适之先生以为其错在于将民权保障看作政治问题而非法律问题。毋宁,顺着适之先生的思路,(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信力建 | 帝国的终结:从“契卡”到“克格勃”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信力建 | 帝国的终结:从"契卡"到"克格勃"
Sep 8th 2013, 02:02, by Chinese Netizens

作者:信力建 

一部苏联盛衰史,就是一部秘密警察从兴旺走向灭亡的历史,特务政治保证了苏联领导人在权力顶端指点江山,最后也彻底埋葬了这个政权——可谓成也"特务",败也"特务"!对此,我们不妨就苏联特务从"契卡"到"克格勃"的演化来看个究竟。

所谓"契卡"乃苏维埃俄国的国家安全保卫机构,全称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是该委员会俄文缩写的音译。这是以列宁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保卫其刚刚得到的政权,制止一切颠覆活动所建立的特务组织。其首任主席就是大名鼎鼎的恐怖之王费里克斯•爱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根据捷尔任斯基的建议,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于1917年12月4日通过了《关于建立肃反委员会的决议》;12月28日,契卡号召各级地方苏维埃成立肃反委员会。1918年苏维埃政府在运输部门、军队和边境地区成立专门的肃反机构。

契卡是取得政权初期为保卫和巩固政权而建立的镇压机关,主要职责是对内的,反间谍以及情报工作只是它的一小部分职能。捷尔任斯基形容它是"一个用革命的手段来对付反革命的机构",所谓反革命是用来称呼所有布尔什维克的反对派和"阶级敌人"的名称。他还特别强调:"契卡工作人员是革命的士兵,他们用不着做什么侦察或暗探的工作……对契卡来说,有枪决犯人的权力是无比重要的。"捷尔任斯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他厌恶并不情愿把这个机构降低到沙皇暗探局的水平,他被流放和监禁的经历,使他特别憎恨奸细。然而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又迫使他采取特殊的调查手法。所以他规定这个机构可以利用秘密侦察人员。比如那种放鸭入笼的方法——把密探扮成犯人送入牢房探询犯人在审讯时不肯招供的情况——就是他开始实行的。对政治事件的调查,他要求一开始就利用特情关系打入敌人的内部卧底的办法来进行。告密者、"线人"、密探,是侦察的主要工具。因为契卡拥有很大权力 ,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并且任意枪杀,苏联建国之初,依靠这种恐怖很快巩固了政权。也因此,契卡被称为"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和破坏活动的利剑。"当时,普通民众对契卡的工作还是比较配合的。苏联宣传品中曾介绍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外国间谍在苏联境内活动时,不小心将文件掉在地上,被当地居民发现后报告了契卡。间谍被捕后很不服气,认为是自己马虎才被捕的。当时,契卡领导人捷尔任斯基说:"你被捕是必然的,因为你面对的不光是契卡,还有广大群众雪亮的眼睛。"然而,不受约束的权力终究会导致胡作非为,契卡很快也成为普通民众的噩梦——上世纪30年代,契卡在"肃反"期间也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有很多普通民众成了契卡的枪下鬼,就连苏联红军情报机构格鲁乌的领导人别尔津在内的大批将领也在劫难逃。当时,一提捷尔任斯基,苏联人做梦都会害怕。

契卡这把所谓"苏维埃出鞘宝剑"的任意砍杀还形成了所谓"契卡主义",其实质就是"根据一个臆造出来的方便公式,经常不断地寻找敌人",其思想体系不是与法律,而是与现实意识形态完全融合在一起。契卡主义"把恐怖与不法行为提高到国策的高度"。这种"契卡主义"之所以能在苏联畅行无阻,不仅仅是因为契卡机构手段无微不至、作风神秘恐怖,还因为它得到整个意识形态的帮助。许多人为情报机构工作,负责地监视他们的同事、邻居、朋友,真诚地认为这乃是为祖国尽着神圣的义务。教师们日复一日地让学生牢记敌人无处不在,敌人必须被消灭;新闻工作者则言不由衷地歌颂着层出不穷的成就,根本不理会社会制度的缺点。任何一个普通人,要么照领袖或"人民"指示的那样,"像大家一样"生活,要么就是"人民的敌人",应该进入不存在状态。萨哈罗夫曾指出,在这种气氛下,"社会沾染上了这样一些风气:冷漠、伪善、巿侩的利己主义、毫不掩饰的残酷无情。社会最上层的大多数代表人物──党和国家的管理机关,一帆风顺的最上层知识份子的大多数代表──顽固地抓住自己或明或暗的特权,对违反人权、进步、安全、人类的未来利益漠不关心"。

被契卡机构控制的,不仅是普通公民。随着契卡机构日益成长壮大,它像一切官僚机构一样,成了自身利益的维护者。苏联制度给予契卡机构无所不在的特权,契卡机构则负责为这个制度提供合口味的服务。契卡机构垄断了国家领导人赖以作出决策的情报,社会信息通过契卡机构的过滤,才能流向制度最高层的人物。在这种情报的传递中,契卡机构使整个国家的决策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其头目根据个人倾向,决定哪些信息应该提供给领导人,克里姆林宫事实上被契卡洗脑,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契卡的玩偶。

到1922年全俄肃反委员会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简称"格伯乌",隶属于苏维埃内务部人民委员会。1954年3月13日,再次把家情报和安全工作从内务部中分离了出来,成立了形式上隶属苏联部长会议,而实际上是由苏共中央政治局领导和苏共总书直接控制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从此,大名鼎鼎的"克格勃"("国家安全委员会"俄文字母的音译)就正式登场,成为维系苏联政权打击异己和争霸世界的有力的工具。

克格勃主要机构有"对外谍报局、国内反间谍局、军队管理局、边防军管理局、总务局、克洛勃驻外站组等。克格勃系统工作人员曾一度达到50多万名,总部机关有1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有20万人,边防军30万人,此外,在全国有150万线人,在国外有25万谍报人员,年预算为100亿美元。克格勃一直是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反间谍工作。国内安全工作和边境保卫等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是一个凌驾于党政军各部门之上的"超级部",是一个超然的机构,它只对中央政治局负责。就其职权而言,克格勃的职权领域大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反间谍部门相当。在1930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大清洗"的工具。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过大,涉及国内所有领域,凌驾于苏联党和政府之上,在国际上也成为红色恐怖的代名词。

对克格勃,苏联民众有种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克格勃在苏联享受特权,有回忆文章称,当时克格勃第一总局停车场上的车比苏联任何地方都多,而且其中有很多属于私人所有。即使坐班车的特工也能享受警车开道的特权。类似特权使得特工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现在的不少俄罗斯政要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们当年都是先问情报机构招哪些专业的毕业生,然后才决定自己要报考大学的什么专业。另一方面,特工在当时的苏联无处不在,他们还具有凌驾于国家机关和领导人之上的权力,经常能决定别人的生死祸福。因此,克格勃一度成为"恐怖"的代名词。有两个苏联时期的笑话很能反映当时老百姓的心态。一个笑话是,伊万看电视,播的是苏联领导人演讲。伊万觉得无聊,换了一个台,还是那人演讲,又换了一个台,还是他。伊万一连换了几十个台,最后累了,准备关电视。这时候电话响了,一个自称是克格勃特工的人怒气冲冲地喊道:"你再换?再换就让你蹲10年大牢!"另一个笑话是苏联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木乃伊,可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无法弄清木乃伊的年龄。他只好请了几位克格勃特工帮忙。几位特工忙了一早上,最后满头大汗地走出来了:"查清楚了,3147岁。"考古学家非常震惊:"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特工指着木乃伊说:"很简单,他招了!"

克格勃的实质,我们不妨借助曾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克格勃头子雅戈达他在被捕后留下的一段精彩的供词来加以说明——"我一生戴着假面具,冒充布尔什维克,而我从来就不是。装相的人不只我一个,几乎所有的人,首先是斯大林.……只要仔细看看,就会发现俄国舞台现在发生了什么事情!掌握一切权利的人就像在舞台上一样作戏,他们戴着假面具,干着隐秘肮脏的勾当,他们装模作样忠于伟大的党,对领袖奴颜卑膝,而心里想的却是把那些领袖们拖到卢比杨卡的地下室,并把他们扔下去,到处都在演戏!——为人民服务是演戏!这种恬不知耻的表演或者血淋淋的表演,在过去是拿百姓寻开心!而今天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第一种人演'人民的崇高父亲',第二种人演告密者、叛卖者,第三种人演'不幸的女人',第四种人演'刽子手'。所有的这些荒唐的表演都以严肃的形式出现,就像演俏皮的时事讽刺剧一样,真是莫名其妙!"

值得指出的是,导致苏联帝国最后解体的"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其真正的发动者正是当时的克格勃头子克留奇科夫。1991年8月18日下午,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正在莫斯科郊外苏联总理帕夫洛夫的别墅里参加庆祝帕夫洛夫的一个儿子返回莫斯科举行的晚会。晚会的气氛正浓的时候,克格勃打来电话,说国家安全委员会(即克格勃)和克里姆林宫其他领导人需要马上开会讨论一项可怕的紧急事件。亚纳耶夫和帕夫洛夫立即驱车前往。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在会上说:"发生了重大灾难"。他说,克格勃得到消息,有人要发动武装起义。但他没有说企图搞武装起义的人是谁。他还说,那些人就要包围首都的一些战略要地,其中包括电视台总部、火车站和议员们居住的两个饭店。他还发现一个黑名单,黑名单上列有与会绝大多数人员在内的一些政府官员的名字,这些政府官员和家人都将被处决。同时,苏联总统办公室主任博尔金说戈尔巴乔夫总统病势严重。他和其他几位刚从戈尔巴乔夫的克里米亚福罗斯湾总统别墅回来的人说,他们看到了戈尔巴乔夫,医生不让打扰。博尔金还说:"他可能是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接着,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告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由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国防部长亚佐夫、总理帕夫洛夫、副总统亚纳耶夫、内务部长普戈、苏联农民联盟主席斯塔罗杜布采夫,苏联国营企业和工业、建筑、运输、邮电设施联合会会长季贾科夫等8人组成。于是,"八一九事件"正式登场,并最终把苏联送入坟墓。

对政权而言,秘密警察固然可以起到稳定和巩固的作用,但如果只是依靠这种特务政治,则最终会葬送这个政权——从"契卡"到"克格勃"这段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河蟹档案】张雪忠:严拒司法迫害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河蟹档案】张雪忠:严拒司法迫害
Sep 8th 2013, 00:08, by Tony Nima

以下被新浪审查删除的微博来自自由微博网站,数字时代编辑整理:

谭敏涛在西安:【纪念那些被"自行"删除的官方微博】1、子产不毁乡校,打击谣言要防止扩大化,若人人噤若寒蝉,相视以目,显然是噩梦!2、中国,最宏伟的建筑主要是政府大楼、银行,因为那里存放着他们的信仰 —— 金钱、权力、傲慢。3、言论只有在直接煽动叛乱、反抗等行为时,才构成犯罪! // 北京杨博:历史,应该记住这些难得的基于良知的声音。

b686ce1fgw1e8c0ebqdwhj20c81hl458
2013-09-05

叶子in吉吉

6f7e05f0jw1e8a7dt49h1j20dr0dhgni
2013-09-05

贺江兵:《把属于言论的还给言论》:"秦火火"言论即便真是谣言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动辄用国家机器惩治"谣言"的公权行使习惯。公权力可以将任何造谣者打入大牢,却没有能力消除谣言。网络是新生事物,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不可否认,其主体正在对中国社会转型发挥越来越大的正能量。
2013-09-06

李GG健:他们就想一直维持这套体制 一万年不变
3f2fd511jw1e8c1k1z4h4j20a30brwfm
2013-09-05

斯律师V:昨天发的关于温州市纪委单位犯罪,用冰桶、冰水虐杀於其一的帖子,被和谐了。问题是,单位犯罪,为什么不抓这些决策的或者明知这些酷刑一直存在的领导。可以解释的理由是,其实各地纪委大同小异,小弟干活失手,被老大当做替罪羊推出。这么残酷的明朝刑法,为什么还在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存在?// 萧锐#於其一案#温州官员於其一"双规"期间被虐致死,"双规"作为反腐利器,其光环之下也存严重问题。即便是权力者,也同样存在被更大的、不受限制权力所吞噬、所侵犯的可能。反腐肃贪是民心所向,然再正义的目标,也必须用正义的方式去实现,双规亟需法治化地审视与改造http://t.cn/z8MmtIM 

4a795b5etw1e8bc7wy14oj20c81js488
2013-09-05

程凌虚:文革,某人为了一己之私,以"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为口号,用"两报一刊"鸣锣开道,掀起了撕裂社会、撕裂族群、撕裂家庭,挑起群众斗群众的内斗惨剧,伤痕尚未愈合。如今,某些人又以"反宪政"、"反普世"为口号,再一次挑起撕裂族群、官民互斗、左右群殴的"类文革"闹剧,试问:意欲何为?
2013-09-07

王小渔在海边:许ZY博士也成为微博不能提的名字。斯律师因此被销号。我最近以来关于许的微博全部都被加密。转张雪忠老师长文。建议先存后读。
955d36d7jw1e8e9n7zazdj20fa43jnpd
2013-09-07

陈秋雨:薄熙来被审判,六年未见的大儿子来参加他的庭审,给他温暖;最宠爱的小儿子却在国外不敢回国怕受父亲牵连。前妻接受访问说:"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最爱的现任少妻却在庭上作证指控他。生活总爱开玩笑,在你得意时你看不上的人也许会在你失意时给你最大的温暖与关怀。不要用眼睛看人,要用心和时间。
bdc1323cjw1e8be3hdlqzj20c80h4q4t
2013-09-05


© Tony Nima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 , , , , , , , , , , ,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自由時報 | 蓋別墅巴結江澤民 公款遭薄熙來侵占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自由時報 | 蓋別墅巴結江澤民 公款遭薄熙來侵占
Sep 7th 2013, 23:47, by Chinternet

蓋別墅巴結江澤民 公款遭薄熙來侵占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香港南華早報七日報導,中共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被控在二○○二年擔任遼寧省長時侵占公款五百萬人民幣,但消息人士透露,這筆公款原來是用來替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興建別墅。

在薄熙來上月接受審判時,法庭紀錄只說這筆公款來自於上級,用來當做大連一處機密公共計畫的建設經費。但據大連政界二消息來源向南華早報指出,中共中央辦公廳在江澤民度假別墅蓋好後,把這筆款項撥給大連。當時江澤民即將退休,交出中國國家主席和中共總書記的職務。

這筆款項後來透過律師事務所轉到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手上,而且獲得薄熙來批准。

報導說,江澤民曾在一九九九年訪問大連,紀念大連商港開立一百週年,他在大連停留長達十天,國家主席會在一地停留這麼久很不尋常。

消息人士說,江澤民在大連期間,表示他很喜愛這個港口城市,於是薄熙來為了討好江澤民並利於升遷,決定為江興建一棟別墅。該筆款項由江親信,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與中央警衛局局長的由喜貴撥給大連。

在八月二十三日薄案第二天審判時,前大連市城鄉規劃土地局長王正剛出庭作證,根據法院公布的微博,王正剛曾對薄熙來表示,由於工程早在上級撥款前已完工,因此可把工程款「留給薄熙來補貼家用」。但薄熙來在法庭上說,他不記得這件事,他從來沒有貪污的行為。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ternet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自由時報 | 小蟲離開北韓 未救出美國人質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自由時報 | 小蟲離開北韓 未救出美國人質
Sep 7th 2013, 23:17, by Chinternet

小蟲離開北韓 未救出美國人質

(歐新社)

前美國職業籃球聯盟(NBA)球星「小蟲」羅德曼,七日結束訪問北韓,返抵中國,但他未如媒體揣測,帶著遭北韓囚禁的美國傳教士裴俊虎(Kenneth Bae)一起回來。羅德曼抵達北京機場後,向記者說明此行成果,還出示他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合照,說金正恩是他「一輩子的朋友」。」但當記者問及裴俊虎的事,羅德曼突然暴怒說,「帶他回來不是我的事」,然後就悻悻然離開。圖為羅德曼在平壤與金正恩會面照。(圖︰歐新社/文︰國際新聞中心)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ternet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德国之声 | 德国司法机构调查30名集中营守卫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德国之声 | 德国司法机构调查30名集中营守卫
Sep 7th 2013, 22:15, by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他们生活在拜仁州、巴登-符滕堡州、汉堡市和黑森州,他们曾经是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的守卫。此前,司法部门一直没有惊动他们,但现在,他们得上法庭了。

(德国之声中文网)1945年1月,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被解放。2013年9月,30名此集中营的前守卫必须得面对德国法院的指控。罪名:协助谋杀。二战结束将近70年,路德维希堡的"纳粹罪行调查中心"对这些被告进行了调查。

只有少部分人被审判

"开始时,能够得出侦查结果的希望实在渺茫",该机构负责人库尔特·施瑞姆(Kurt Schrimm)对德国之声说。"我们首先成功确定了49个人。这算是不错的成果了。"

这49名前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的守卫,其中九人已经在过去几个月去世了,还有十个人,"纳粹罪行调查中心"缺乏关于他们的足够信息。剩下的散布在全德国的30个人,恐怕就得面临法院的诉讼了。但是他们会否面临指控,取决于他们的健康状况,施瑞姆说。

"光考虑年龄,我们就无法不悲观。"因为,最年轻的罪犯也已87岁,最年长的则97岁。"大多数被告人肯定没有办法出庭,会被绳之以法的就更少了。" 施瑞姆说。

一个颠覆性的判决

路德维希堡的调查能够得以进行,还多亏了一个重要的判决。在2011年,慕尼黑州级法院判决一位前集中营守卫有罪,罪名是他曾协助杀害至少28000人。法官判决德米扬纽克(John Demjanjuk)五年监禁—-尽管没有对具体罪行的证据。被告后来去世。

"已经不需要再找足够的证人了,比如说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了枪等等",乌尔里希·桑德(Ulrich Sander)说。作为曾经的抵抗运动者的儿子,他致力于"受纳粹政权迫害者联合会-反法西斯同盟"(VVN-BDA)的工作,也是那儿的发言人。桑德说,案件会在慕尼黑得到审理。"如果能够证实当事人曾经参与谋杀,就可以对他进行审判。"也就是说,无需证明有过具体的行为。

对路德维希堡的调查者–如施瑞姆–来说,追踪纳粹战犯因此变得容易一些了。在慕尼黑的判决之后,在其他法庭,"只要能证明一个人曾经在集中营工作过,就可以判决他协助谋杀"也成为可能。

做出属于纳粹凶手的判决并不简单

对许多观察者来说,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种大规模追究的做法是否太迟了,以及德国在时间还充裕的时候是否做了足够的努力。桑德说,"50年代时,其实啥都没解决"。

作为对此的回应,1958年在路德维希堡成立了"纳粹罪行调查中心"。从此,它就不得不同下列问题斗争:证人难以寻找,被害人已经去世,凶手保持沉默……此外,路德维希堡的调查者也必须在司法界找到人协助—-因为他们不能靠自己使罪犯伏法。

还有,按照旧的德国法律,凶杀案只有20年的追溯期。1945年的杀人犯,到1966年就可以逍遥法外了。现在则不同,凶杀及协助凶杀已不再受追诉期的限制。

布鲁因斯的案例

五十与六十年代的法律对纳粹凶手实在有利。而且德国迟迟不把德国籍的被告交出去,也使许多人从中受益。比如克拉斯·卡雷尔·法贝尔(Klaas Carel Faber),他在荷兰被判处终身监禁。但他成功逃到德国,得享平安。

在一个许多人关注的诉讼中,这些问题再一次发挥作用:在哈根市(Hagen),陪审法庭裁定布鲁因斯(Siert Bruins)可能为纳粹凶手。92岁的布鲁因斯在将近70年前,涉嫌枪杀一名荷兰抵抗力量成员。一份荷兰对布鲁因斯的判决,在德国无效。但是现在德国检察官认为枪杀属于凶杀行为,布鲁因斯很可能就要坐牢。

科萨塔瑞,伯埃勒,利普奇斯

像在哈根一样,法官尝试将更多的凶手绳之以法:拉迪斯劳·科萨塔瑞(László Csatáry),他被控将犹太人送入集中营,但他在需要服刑前死亡;海恩里希·伯埃勒(Heinrich Boere),被判要为三宗谋杀案负责。或者最近的漢斯·利普奇斯的案例(Hans Lipschis),他也同样曾经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工作。

在路德维希堡,"中心"的法学家们也在继续他们的寻找,例如在南美洲:"我们查找那里的移民档案",施瑞姆说,"我们寻找那些1945-1955年间移民的男性,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纳粹背景有所隐瞒。"而且,对所有灭绝营的看守,人们也将再进行一次核对。

30名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警卫,也许还能及时得到属于他们的惩罚。"这是一个好苗头",作为"受纳粹政权迫害者联合会"积极分子的桑德说:"我相信,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国外看到,德国人没有抛弃历史。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相信,这对我们的国家有好处。"

作者:Hendrik Heinze 编译:简如
责编:叶宣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孤岛客 | 学会把心碎调成无声模式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孤岛客 | 学会把心碎调成无声模式
Sep 7th 2013, 21:46, by Chinese Netizens

一周语文‖2013〈36〉‖2013-9-2~2013-9-8

为本周单字"嫖"。

汉字"嫖"为形声字,从女从票,票亦声。现汉第6版的解释说,嫖,动词,指男子玩弄妓女,相关词有嫖客、嫖宿等。而作为形容词,"嫖"有"身轻便貌"之意,循此解释的生疏词如"嫖疾"等,已很少用到。

自上周至本周,央视大尺度大篇幅报道微博大V薛蛮子嫖娼一事引发关注和讨论。"8月29日,《新闻联播》报道薛蛮子嫖娼且涉嫌聚众淫乱事件,时长3分钟,约占节目总时长1/10。有论者称:薛蛮子脱下小裤衩,央视脱下大裤衩"……针对如此,类似"顺我者娼逆我者嫖娼"的讪笑此起彼伏。

网友西安判官29日当天在微博"问责央视新闻":"贵台作为一国最大官媒,最近每逢新闻就滚动播出卖淫嫖娼之事,貌似要给全国普及卖淫嫖娼常识!请问:当小孩和未成年看到卖淫嫖娼;聚众淫乱;拖欠嫖资;嫖客;招嫖……这些字眼,全国家长怎么解释? 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法庭审理都要秘密进行。央视只能让人民仰视了!"

"央视的关注点真是,又不是三流的小报,没完没了还。强烈要求新闻联播分级,有儿童不宜的,放在午夜十二点以后再播"……这个建议来自网友xzz_vivian。而网友胶东县令则在微博:"微博(上)电视上,晒大粪一样,来回播放薜蛮子嫖娼淫乱之事,单p,群p,招嫖,嫖资,轮流发生性关系……孩子在边上问:爸爸,电视上说啥呢?我赶紧换了台:噢,那是正能量。"

—————————————————————————————————————————

尿不歪

来自财经网微博周一推荐,语出羊城晚报报道。报道,9月1日,深圳城管部施行"公厕尿歪罚款100元"规定第一天下午1时许,"在深圳福田区巴登街公厕门口,一老汉和一村姑身背着数十个塑料制品'尿不歪',声称是在配合城管执法,向如厕者叫卖,每个10元。而据羊城晚报记者了解,这次又是深圳街头作秀爱好者的'例牌菜'"。

端着步枪在华尔街面昂首挺胸

来自评家aitike博文,原题"小米手机的'国际轿夫'"。针对小米手机高调挖角一事,aitike认为,此举不过是小米相对务虚国际化策略中的一步棋:"雨果-巴拉将成为小米公司的国际名片……华尔街天生就喜欢白种人,尽管小米的估计达到100亿美元,但离一家超级公司的标准有段距离,有了雨果-巴拉这张国际名片之后,小米可以端着步枪在华尔街面昂首挺胸了"……这句貌似深切赞许的话却因"步枪"与"华尔街"的符号落差而略呈吐槽状吧?

语出学者胡泳微博:"《当下的冲击》作者拉什科夫的朋友曾给他发短信说:'总是忙得不亦乐乎。所有事情都在同步进行。没时间,真的没时间。'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好像他那个朋友啊。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永远没有时间。直到我的一个学生跟我说:'老师,不要说自己忙,因为就是心死。'我恍然大悟"……这段感触段里用到的"忙=心死"跟古代拆字游戏略似,当然不是现汉正说,算个别致提醒?

小孩不能看央视

语出影视人范桶微博:"少爷边看新闻边问:'为什么电视里都在讲嫖娼……学雷锋都没这样报道……' 我随手关上电视,大吼:'小孩不能看央视!'"

知识殡葬业

来自学者胡泳本周博文推荐,语出艺术家岳路平,原文题为"传统媒体:知识的殡葬业"。谈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别,岳路平认为:"我觉得要把传统媒体改造成为新媒体,就像要把恐龙改造成为黄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上,目前的传统媒体,不都是知识的殡葬业和事件的尸体化妆术吗?都是一些有恋尸癖的人在搞……让传统媒体去死吧。给他们一个体面的葬礼、一部体面的历史就可以。"

接口地气都接不上热的

来自《新京报》有关《环太平洋》《怪兽大学》等引进片本土化翻译引发争议的报道。简要说,争议双方焦点在于,译介引进片时译文该如何把握本土化尺度。支持方自认为"天马流星拳"式的本土化无何不妥,而反对放则认为过度本土化完全消弭外域文化个性,"接口地气都接不上热的!"

刘明

本周,多雨之秋不期而至,有网友紧赶慢赶着手盘点2013网络流行词,目前入选者多为今年超大规模涌现的那些反常规压缩词,如"何弃疗""我伙呆""人干事""不明觉厉""人艰不拆""说闹觉余""累觉不爱""火钳刘明"等……其中,尤以"刘明"二字出现频次为高,相关词除"火钳刘明",还有"山前刘明"" 万火刘""万火刘明"等很多。破译此赫赫有名"刘明",办法简单——将此网络通假字逐一还原即可:"火钳"是"火爆之前","山前"是"删前","万火"是"万一火"……至于"刘明",实为"留名"之误。

不文艺,不青春,没未来

来自记者彭蹦报道,语出李明伟,原题"爱书的人是幸福的"。在一次书虫聚会上,(李明伟)的"发言文艺味十足,劈头便是三个短句:'不文艺,不青春,没未来。'他说,他恨不得中国十三亿人都是文艺青年……'不文艺,不知道幸福在哪里'。"

改变感

语出学者严锋微博:"这贴(指作者本人9月3日一则微博)本来是给自己下一buy找借口,没想得到那么多微友从各个不同角度的认同,有的甚至上升到存在主义的高度。总结一下:人是渴望改变的,生活是很难改变的,生活中只有电子产品最容易改变,所以只能从电子产品的更新中获得一种虚幻的改变感,安慰苦难的人生。"

你60岁 撒尿都分上下集

来自网友二锅头蜀黍本周推荐,语出网友牛福智跟帖。针对民间段子"高大爷",牛福智跟帖:"人家60岁了还能嫖,你60岁撒尿都分上下集。"

13语文第八季

◎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逛窑,扁舟已轻摇,经常看琼瑶,更要听民谣。(大仙)
◎ 2013年8月注定是一个嫖客的夏天:上海法官们死活都不承认自己是嫖客,李天一他妈死活说儿子是嫖客,薛蛮子死活都是嫖客。(佚名)
◎ 大学同学里要是没有两三个假正经,四五个二货,六七个傻蛋,八九个花痴,十来个神经病,这个群就像没注水的游泳池一样,不值得泡。(稀饭的饭)
◎ "孩子沉溺看电视怎么办?""多让他们上上网,他们就知道电视没啥意思了。"(回床师)
◎ 好多人,我觉得他们的脑子集体出去嫖娼了——还没有带够钱。(于总像太阳)
◎ 类比性的解释学意味着不存在固定和最终的知识,因此没人能够拥有对他自己或另外一种文化的最终理解"(顾彬)。这句话是关于跨文化研究的,其实,人和人之间未必不是这样,理解即是误解
,幸福来自错觉。(卷儿)
◎ 历史或许是教科书,但教科书绝对不是历史。(宋石男)
◎ 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把凌乱的梦整理下,剔除有你的部分。(念去去)
◎ 女汉纸常用语 Top10:10 妈蛋;9 我去;8 债贱;7 2333333;.6 去屎;5 泥煤;4 滚粗;3 劳资;2 麻痹;1 卧槽。(佚名)
◎ 人生每岁也如瓜果梨桃新季,就去吃那应景儿的果儿最好。(庄雅婷)
◎ 如果放眼望去,除了自己都是敌对势力,只能说明自己成了人民公敌。(王晓渔)
◎ 收到短信一则,有分教;炎炎夏日,放松身心,宫廷艺秀,时尚模特,专属定制,养眼养身,彰显尊贵,只为优秀男士品鉴……这特么是哪个操蛋的熊孩子想害哥被开除党籍公职?哥混上法院传达
室收发员容易么?(金融界人贩子)
◎ 说,为什么要去嫖娼?""因为我性饥渴。""哟喉!还敢说谎,别特么以为我不知道你姓薛。"(佚名)
◎ 岁月不但是杀猪刀,而且是老妈蹄花,把我们滋养成肥肉如瀑布飞泻的废物。(宋石男)
◎ 锁骨是一个胖子最后的尊严。(神勇小白兔)
◎ 体操冠军转体1080度成功拧出水。(佚名)
◎ 我炒了我们公司的一个员工,味道还可以,就是有点咸。(佚名)
◎ 我家小狗走丢了,用搜狗搜不到,急死我了。(佚名)
◎ 新浪微博东西实在太多了,一点开就有一大团烟雾劈面袭来,想起了卡车倾泻垃圾的瞬间。(柳小皮)
◎ 学会把心碎调成无声模式。(教父他爹)
◎ 院长吃了麻婆豆腐以后,当场被麻婆砍了二十多刀。(佚名)
◎ "赞"是最低成本的交际方式,有一种"这说明我记着你,但不是很想跟你聊天"的距离感。正所谓:"点赞不语非朋友,哈哈哈哈见真情"。(琦殿)
◎ 这就是现实生活,我们活在一个不够忠诚的社会。(Ashley Madison网站创始人埃尔-彼得曼)
◎ 这是一部讲乔布斯但是很不乔布斯的电影。(王兴)
◎ 这些年的经历教会我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你努力,世上没什么事是你搞不砸的。(鹿先森)

水面上月亮留下的道路一般的倒影

来自译言网本周推荐,原文题为"新读图时代:11个无法翻译的单词"。细察这些不易汉化长短句,可见其共通处是,它们大都试图再现情境之微妙之精细之暧昧,而在将如此种种压缩为固化词组后,难免意味寡淡,歧义顿生……而如网友lxdhk一般尽力尝试浓缩,呈现出的,感觉已是另一些新词,它们还能算是那些微妙精细暧昧原句?(网友lxdhk创制新词存之备查: 幽独。冷杯印。忐忑翘盼。筛影。麻烦友。饱聊。烂gag。搲晒头。漂泊感。陶然忘机。月路。)

卡小二

手机软件名称,被称是2013最流行信用卡应用程序。新近"卡小二们"再推"闪电借"功能,可兑现"快速P2P个人小额借款",备受好评。评家曼苟撰文称,不按常理出牌的卡小二们"每一步都走的很惊艳。"

哀而不伤愤怒得规规矩矩

来自《新京报》新一期书评周刊,语出评家唐山所撰书评,原题"当代小说的真诚"。书评简评布考斯基短篇集《苦水音乐》的个性锋芒,并以此反观"当下中国作家",认为,中国作家当下"最缺乏的",即如布考斯基般的张扬个性、极致表述,"他们也曾抗争、绝望和内省过,但那只是青春期短暂的经验,当他们开始写作时,他们已经与这个世界达成了妥协。所以他们能哀而不伤,愤怒得规规矩矩、符合美感,所以与撒娇相去不远。"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