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星期六

中国数字时代: 编程随想 | 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Dream of a beautiful home?

Dream Houses features beautifully designed houses, amazing interiors and the latest decorating trends. Subscribe today and start getting inspired.
From our sponsors
编程随想 | 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Sep 21st 2013, 15:51, by Chinese Netizens

  最近一个月比较忙,积欠了不少邮件和留言没有回复,向各位表示歉意 :(
  也希望大伙儿体谅,俺只是靠个人的业余时间和精力维护这个博客,随着读者的增多,难免有些应接不暇。

★引子

  最近几年,陆续有读者来信跟俺交流”知识管理”这个话题。也有读者在博客留言,建议俺专门为此话题写一个系列。不过捏,因为手头还有 N 多系列没有收尾,再开新的系列要激起公愤了 :) 所以,今天只单独写一篇,谈谈俺对知识结构的看法。
  其实捏,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想用一篇博文完全说清楚,不太现实。俺只从三个层面入手,说说个人的看法,仅供列位看官参考。

★领域

  (本来想用”学科”这个词,后来觉得”学科”的范畴还是偏小,就改用”领域”)
  按照传统的习惯,通常会把知识归类到不同的领域(比如:文学、数学、计算机、烹调、等等)。

◇领域之间的包含关系

  有些领域是另一个领域的一部分。
  比如说,俺博客经常聊的”信息安全”,其实是”IT”这个领域的一个分支领域。
  上面这类关系比较好理解,套用数学中集合论的说法,就是”某个领域是另一个领域的子集”。

  还有一种稍微复杂一点的包含关系——某个领域同时被其它多个领域所包含。对这种关系,可以大致理解为”多个集合的交集”。
  比如”量子信息学”,可以大致看成是信息学和量子力学的交集。

◇领域之间的辅助关系

  有些领域需要另一个领域的知识进行辅助。
  比如,很多学科都用到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这就是领域之间”辅助关系”的例子。
  如果某个领域为很多其它的领域提供辅助,那么这种领域常称之为”基础性领域”。比如在自然科学中,数学往往是基础性领域。

★跨领域的知识分布

◇广度和深度

  所谓的”广度”,就是指你的知识结构中,包含了多少领域。
  所谓的”深度”,就是你对具体的每一个领域是否具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深度的重要性

  深度的重要性,大伙儿应该都明白。所以俺只简单说一下。
  如果某人的知识结构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就会导致——其个人能力没有突出的亮点——这种人往往没有太强的竞争力。

◇广度的重要性

  和深度相反,广度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俺多费点口水聊一下。
  如今是信息时代,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密切。这时候,广度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就拿”写博客”来说吧。
如果你想把博客的界面和排版搞得好一点,你还需要懂一点”HTML、CSS、JS”的知识;
如果你想提高博客在搜索引擎的排名,你还需要懂一点”SEO(搜索引擎优化)”的知识;
如果你像俺一样,想写敏感的政治博文又不想被和谐掉,你还需要要懂一点”翻墙”的知识(以便把博客架设到墙外);
如果你想使用 WordPress 这个功能最强大的博客平台,你还需要懂一点”PHP编程”的知识;
……(这个清单还可以继续列下去)
  你看,即使是”写博客”这么简单的一桩小事,牵涉的领域也不少。所以,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到足够深入,必然要了解很多相关的辅助性领域的知识

  顺便再聊聊文理科之间的相互鄙视。
  据俺所知,很多文科出身的人看不起理工科;反之,很多理工科出身的人看不起文科。为啥会导致这种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不了解。不了解导致偏见,偏见导致鄙视,鄙视之后就更加不去了解。如此往复,变成恶性循环。
  其实捏,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这三块,有很多相通之处,也有很多互相借鉴之处。

◇深度和广度的平衡

  虽然深度和广度都很重要,但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天赋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在所需要的每个领域都做到足够深入。那么如何平衡这两者捏?俺的观点是:借鉴正态分布(这玩意儿也叫”高斯分布”,维基百科的解释在”这里“)。

不见图 请翻墙
(这幅图中,横坐标表示不同的领域,纵坐标表示你在该领域的深度)

  尖峰的顶点周围(红色部分)对应的就是你的主攻领域。你需要在这个领域做到足够的深入(越深入越好)。和主攻方向的关系比较密切的领域(黄色部分),你需要比较深入,但深入的程度不需要跟主攻方向一样。和主攻方向关系比较疏远的领域(绿色部分),只需浅尝即止。

◇主攻方向的选择

  如果你运气比较好,自己的工作正好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那毫无疑问,这就是你的主攻方向。万一你的兴趣和工作不一致,咋办?俺的建议是,以自己的兴趣作为主攻方向。然后把工作仅仅当作是谋生手段。(类似的观点,格雷汉姆在《黑客与画家》这本书中有提到过)
  俺刚开博的时候曾经写了《如何成为优秀开发人员》系列。第一篇就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今天还得旧话重提,再说说兴趣的重要性。
  当你对某个领域有真正的兴趣,你自然就会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动力,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持久性。有了这几点,自然就能在该领域达到足够的深度。抛开功利因素不谈,如果你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达到足够的深度,这本身就能带来非常多的快乐(而且这种快乐往往是金钱无法换来的)。

★领域内部的知识体系

◇分支领域

  前面说了,领域之间可能会有包含关系。而且,大部分领域都有不止一个分支领域。
  比如”密码学”和”社会工程学“都是信息安全的分支领域。

◇主题

  (主题这个词不是很贴切,暂时没想到更好的词儿,先凑合用着)
  除了包含若干分支领域,每个领域都会包含很多”主题”。以”信息安全”这个领域为例,”如何防止黑客入侵“就是一个主题。

◇知识树

  假如把某个领域想象成一棵树,那么分支领域就如同树枝(树枝上还可以再有树枝),而主题如同树叶。俺把这称为该领域的”知识树”。如果某个领域是你的主攻方向,那么,你必须能在头脑中清晰地勾勒出该领域的知识树。做到这一点,你对该领域才算有”广度”上的认识。

  举一个反面教材:
  招聘的时候经常碰到某些程序员,只知道 OOP(面向对象编程),从来没有听说过其它的编程范式(要知道,编程范式不下10种)。然后捏,他/她以为把 OOP 掌握透彻就足够了。有的人看了几本 OOP 的理论书籍,就以为自己是编程牛人了。这就是典型的井底之蛙心态——只看到井口上方的一小片天空。造成这种认知误区的根源在于:对自己从事的领域缺乏系统性的了解。

  关于勾勒知识树,再顺便提一下: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领域勾勒知识树,得到的形态可能会不同。
  比如说对”文学”这个领域:有的人先按照”国别”细分,再按照”体裁”细分;有的人反过来,先按照”体裁”细分,再根据”国别”细分。你很难说,哪一种是对的。也很难说哪一种更好。
  俺的观点是:(构造知识树的时候)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主题的类型

  ”主题”通常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的。俺总结了一下,大部分主题通常可以归为三类:WHAT型、HOW型、WHY型。
  以密码学为例:
“RSA加密算法有什么优缺点?”——这是WHAT型的主题
“RSA加密算法内部是怎么实现的?”——这是HOW型的主题
“RSA加密算法为啥要这样实现?”——这是WHY型的主题

  一说到这三个分类,某些老读者应该会联想到俺前几年的两篇博文《学习技术的三部曲:WHAT、HOW、WHY》和《用提问促进思维——再谈 WHAT HOW WHY 三部曲》。看过这两篇博文,你会意识到如下两点:
1. WHAT型问题 通常是比较肤浅的、表象的;而WHY型问题 通常是比较深刻的 、本质的。
2. 大部分WHAT型问题,通常有标准答案;而相当多的 WHY型问题 是没有标准答案的(HOW型的问题介于两者之间)。

  所以,如果你想在某个领域做到比较深入,你一定要多探寻 WHY型 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思考,要避免 COPY 别人现成的答案,要通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这类问题思考多了,无形中就对该领域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知识点

  想解决某个主题,一般要运用许多”知识点”。所以再来聊聊”知识点”这个话题

◇什么是”知识点”?

  所谓的”知识点”,通常表示某个有价值的信息。为啥俺特地强调”有价值”这个定语捏?因为世间的信息有千千万万,绝大部分都是没有价值,不能算是”知识点”。
  关于”知识”和”信息”的关系,有一个 DIKW 模型(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Wisdom),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知识点的类型

  知识点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有些知识点是概念性的,用来表示某种”定义”
有些知识点是指导性的,用来表示某种”方法”
有些知识点是陈述性的,用来表示某种”事实”

  第一类显然是很重要的。
  不论是哪个领域,基本的概念和定义总是很关键的(犹如建筑的地基)。如果你对这些东西的理解有误或有偏差,就如同是”浮沙之上筑高台”。

  第二类也很重要。
  俺非常喜欢一句老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话说的就是方法论的重要性。

  至于第三类,其实远远不如头两类重要。为了给大伙儿加深印象,说一个爱因斯坦的掌故。
  爱因斯坦刚移民到美国的时候,已经是全球性的名人,经常受到记者的围堵。有一次,某记者问他,音速的大小是多少?老爱回答不知道。记者表示很诧异。然后老爱说了一段话,其中两句是:
这些可以在书上查到的东西,我没有记在脑子里。……教育的价值在于训练思维,而不在于传授事实。
  后面这一句话说得尤其好(已经加入到俺博客副标题的动态格言中)。

  说到这里,俺顺便再抹黑一下天朝的教育。
  咱们党国的教育,本质上就是洗脑教育。洗脑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灌输”。知道啥是灌输不?简而言之就是:迫使你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一堆”事实”。在灌输的过程中,学生唯一要做的就是动用”记忆力”,把老师所说的”事实”背下来。被长期灌输的学生,除了记忆力比较好,其它思维能力(比如: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联想、创造、等等)很少得到训练。
  说难听点,这种搞法让天朝的学校成为”批量生产脑残的流水线”。有些天真的同学会问:难道国家领导人不知道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吗?其实捏,朝廷对于教育的弊端是乐观其成滴。在一个独裁的国家,愚民教育是惯用的手段。愚民的比例越高,统治越稳定。因为愚民们只知道被动接收各种信息,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愚民们不会质疑朝廷的忽悠,自然也不可能反抗。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以为”洗脑”的关键是”欺骗”。其实不然。洗脑的关键是”扼杀思维能力”。只要把某个人的思维能力扼杀,之后爱怎么忽悠就怎么忽悠,把你玩得团团转。这才是洗脑的最高境界啊!所以,俺经常在博客中普及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就是希望能够部分抵消洗脑教育的副作用。

◇如何应对”知识爆炸”?

  说完洗脑,再说说如何应对”知识爆炸”。这个词汇很多人都听说过。如今是信息时代,每个学科的知识总量都以非常快的速度膨胀。这对人的脑力是巨大的挑战。即便是在你主攻的一个非常细的细分领域,你也不可能记住所有的知识点。咋办?
  刚才列举了三类常见的知识点:描述概念、描述方法、描述事实。头两类的比例很低,但通常都很重要。所以这两类你需要记忆。第三类的比例很大(很可能占总量的 99% 以上),这时候你需要做一些取舍——只记住核心的知识点,舍弃边缘的知识点。
  肯定有同学会问:如何区分哪些是核心的,哪些是边缘的?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以后抽空单独写一篇介绍。
  还有的同学会问:不记住边缘的知识点,万一今后要用,咋办?
  其实很简单。如今的搜索引擎技术很发达,维基百科也很成熟,还有很多专业的文献检索工具。只要你善于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可以到需要的时候再临时去查,不难查到。关于这方面的技巧,可以参考俺之前的系列博文《如何挖掘网络资源》。

★结尾

  今天杂七杂八说了一堆,希望能把俺的经验表达清楚。
  最后提醒一下列位看官,”知识结构”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一小部分。对提升个人能力而言,完善知识结构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知识是需要运用的,不善于运用,再多的知识也如同垃圾。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学习技术的三部曲:WHAT、HOW、WHY
用提问促进思维——再谈 WHAT HOW WHY 三部曲
如何挖掘网络资源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