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1日星期三

中国数字时代: 叶开 | 被利用的鲁迅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叶开 | 被利用的鲁迅
Sep 11th 2013, 03:32, by dapigu

在中国大陆,有关鲁迅的任何相关动静都会触动社会的敏感神经。

上周,鲁迅的散文《风筝》从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初中语文》中删除,出版方人民教育出版社称"教材的文章替换只是根据教学难度进行的技术层面的调整",引发了文化界、教育界间无法平息的风暴。

鲁迅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地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资排辈"的产物。"鲁郭茅巴老曹"(指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和曹禺)的排序等级森严,这六大天王始终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据重要份量。

而长期以来,鲁迅的人物形象与精神性格,在不同时代根据不同需求,一直进行着微妙的调整和权威的解释。担负着塑造新时代新人的语文教材,也紧随着不同时代的不同要求而加以调整。

鲁迅的创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核心文化资源之一,他对于传统文化颠覆性思想、他对社会事件的尖锐批判,形成一种充满力量的新语义力场。鲁迅的作品奠定了新白话文的怀疑态度和消解语势,他以非凡的语言才能所构建的文学作品令人读之难忘,成为新派知识青年追读的精神食粮,而鲁迅本人则变成不满于时代的青年们的精神导师。

在新旧文化彼消此长的微妙对峙期,鲁迅作品是一股巨大的超能量块,只有如毛泽东那样的人,才能对这一非凡能量块心领神会地掌握,并加以巧妙的运用。

鲁迅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藏,但他一直被有意识地塑造成、解释成一种革命思想家的特殊形象,却无视他的怀疑精神。实际上鲁迅对被封的真理看门人一贯持怀疑态度。他在《鲁迅自选集序》里说:"民族主义的文学家在今年的一种小报上说,'鲁迅多疑',是不错,我也正在疑心这批人们也并非真的民族主义文学者,变化正未可限量呢。"鲁迅的自我怀疑、以及对他人的怀疑,既敏锐又深刻。他的对"这批人们"的"怀疑",即便用到今天,也还合适。

在1930年代,新文化运动已取得对旧文化的优势,并成为正统思想界文化界的主流,从文言及旧白话中脱颖而出的鲁迅体新白话文,成为新时代最犀利的解剖刀。鲁迅去世后遗留下来的一笔巨额的精神财富,被国民党视若洪水猛兽,而让反对者毛泽东及其同志白捡了这样一颗精神原子弹。掌握了对鲁迅的唯一解释权后,毛主义得到了新文化运动曾有的那种势如破竹的力量。通过对鲁迅体白话文的活用,毛文章具有魔幻般的召唤力量,在百万知识青年心中燃起熊熊的烈火。以这样犀利的文风,毛泽东让自己一生中最大对手蒋介石先生彻底失去了内力。蒋公本是流氓出身,奈何走入歧途热爱上了传统文化,却不知唐人早就发现:"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蒋写文章之乎者也绕来绕去的一团乱麻,哪里比得上毛润之那种清新活泼的文风?

思想和作风都充满激情的、不无天真浪漫的知识青年如过江之鲫般,穿山越水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欢快热烈的生活之余,知识青年们就分别进入抗大、鲁迅艺术学院等院校进行学习。在这样的革命背景下,原本就具有卓越才华的鲁迅,成为新时代、新文化的一个巨大偶像。

在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需要以被塑造的鲁迅形象来谴责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因此鲁迅扮演着思想家和革命斗士的角色,他的尖锐思想和犀利语言,是切开两千年中国封建社会那层臃肿脂肪的锋利手术刀。如《狂人日记》谴责旧社会是"吃人的";《祝福》控诉"万恶旧社会"对普通劳动群众的压迫;《阿Q正传》《坟》等揭露中国文化的冷漠的"国民性"及"看客"文化;《伤逝》描写普通知识分子的精神颓唐和肉体的衰败。这些,都被定位成了革命文学的典型样式。但《在酒楼上》这样的深刻反思性作品,则不被提倡。这部作品通过对主人公"魏连殳"的塑造,鲁迅令人不安地表达出了对社会革命、对革命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怀疑。在曾经的热血青年魏连殳的身上,鲁迅发现革命者最终没有改变社会,反而被残酷的社会改变了——冷漠、无情、顽固的社会像沼泽般吞噬了一切。

鲁迅的《故事新编》是现代文学中的杰作,但因为集中作品中充满怀疑精神和游戏精神,充满对既定社会秩序的消解力,而无法在阅读理解上加以有效的引导和管理,而被语文教材指导者和编写者有意地排斥着。失去了怀疑精神的鲁迅、失去了对现实决不妥协精神的鲁迅,成为了一具光滑的陶偶。

不论鲁迅的文章如何增减,在中国大陆教科书中,鲁迅的作品以及对他作品的标准解读,自1949年后六十多年来如魔咒般,控制着学生们的阅读、思考,展示着新文化对旧文化的鄙视。

被利用和被逐步删去的鲁迅,都显示了中国教育体系的专断。这种体系,表面上是被严厉的考试制度所控制,实际上,以官方严格界定之后给出的标准理解标准答案,才是最隐蔽而巧妙的运用。标准答案控制了学生们的思想,让他们无法逾越教材的雷池一步。一旦失去标准的解释,一旦找不到标准答案,学生们就会产生惊慌和沮丧感 。在学习的黄金时代,自由思考原本是最重要的,但通过标准答案和标准理解的方式,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精准地摘除了自由思想这颗脑垂体腺。

叶开是作家,文学杂志《收获》的编辑,著有《对抗语文》一书。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