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民主化转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民众对民主体制的需求。信息时代,民主化理论学者也开始愈来愈关注互联网对民意的塑造。网络的日益普及究竟能否影响各国公民对政治体制的偏好?俄亥俄州立大学与华盛顿大学的四位学者在《传播学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发表论文,对非洲与亚洲共28个国家的民意调查数据进行了多层分析,试图找到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与使用情况同民主需求之间的关系。
研究证明,互联网在个人层面的使用频率与个体对民主政体的需求相关,但国家层面的互联网普及率与此并无相关。此外,民主化程度与互联网普及率愈高,互联网使用与民主需求之间的相关性愈强。
民主化理论研究发现,非民主向民主政体的转型以及新兴民主政体的巩固都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公民倾向于选择民主政体。也就是说,"民主"需要"民主派"才能成功。此前曾有不少量化研究分析过国家层面的互联网普及率同民主进程之间的宏观联系;而这项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更关注公民个体的态度与行为,力图在微观层面解释互联网如何塑造公民对政体的态度与偏好。
研究者共提出四个研究假设:1)个人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与民主需求呈正相关;2)国家互联网普及率与民主需求呈正相关;3)若假设1成立,互联网普及率能影响该相关性;4)若假设1成立,国家的民主化程度能影响该相关性。
研究所需数据来源于2008年的非洲民主动态调查(Afrobarometer Survey)以及2006到2008年的亚洲民主动态调查(Asian Barometer Survey),共涵盖了28个国家的37549名受访者。此外,研究者还采用了来自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民主化评级、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并计算了互联网普及率。
通过分析数据,研究者发现,在个体层面,除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政治态度等与民主需求相关之外,互联网使用频率也与民主需求呈正相关,即假设1成立。
在验证假设2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互联网普及率与民主需求之间并未呈现出相关性,只有"民主化程度"和"所属地区"这两个因素与整体的民主需求相关:民主化程度愈低,民众对民主的需求愈高;非洲国家民众对民主化的需求高于亚洲国家民众。也就是说,假设2不成立。
此外,作者还发现,民主化程度愈高,互联网使用频率与民主需求的相关性愈强。与此相似,互联网普及程度也能够增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在民主化程度和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的国家,网络言论也更为活跃和多元,从而对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产生更强烈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指出,若某国互联网普及率、民主化程度和民主需求皆处于较高水平,则互联网很可能将在该国未来的民主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中涉及的28个国家中,新加坡、肯尼亚、赞比亚和塞内加尔最符合该标准。而对于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等民主化程度中等(自由之家评级为"部分自由")但民主需求不高的国家,若能设法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和个体使用频率,也可能有助于加强其民主诉求,推动民主进程。
中国香港属于民主化程度中等、互联网普及和使用程度很高、民主需求程度中等的地区,因此互联网在民主化进程中亦可能大有作为。由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三波数据尚未释出,研究者未分析中国大陆的具体情形。但依照研究推论,中国民众的互联网使用频率与民主需求的相关性很可能低于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区。无论如何,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将成为当权者与民主推动者都必须重视的变革因素。
【参考文献】
Nisbet, E. C., Stoycheff, E., & Pearce, K. E. (2012). Internet Use and Democratic Demands: A Multinational, Multilevel Model of Internet Use and Citizen Attitudes About Democrac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2(2), 249–265.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互联网, 制度, 民主化, 热门网文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