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

中国数字时代: 编程随想 | 磨刀不误砍柴功——聊聊个人IT基础设施的完善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编程随想 | 磨刀不误砍柴功——聊聊个人IT基础设施的完善
Oct 14th 2013, 11:30, by Chinese Netizens

★引子

◇最近俺在忙些啥?

  经常关注俺博客的读者肯定都发觉了,最近一个月,俺发博文的频度下降了一半。害得不少读者为俺担心,以为俺出了啥事儿。
  为了避免大伙儿担心,也为了满足某些人的好奇心,跟列位看官澄清一下:近期在对自己的一些 IT 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所以占用了很多业余时间。不过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些时间是值付出的。

◇为啥选在这个时间点捏?

  其实俺每隔几年都要把自己的 IT 基础设施进行一次大的升级。这就如同 Google 每隔 2-3 年都要把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进行一次大的升级。IT 技术的发展太快了,这样做才能与时俱进,保持一个 Geek 的先进性。

  俺的上一次升级是在 2010 年。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三年。而且最近又发生了两件事情,促使俺决定升级一把。
  其一是 Google Reader 在7月1日被关闭
  俺一直是 Google Reader 的重度用户,过去6、7年,大部分上网时间都是在阅读 GR 上的内容。
  GR 关闭之后,尝试了几个 RSS 阅读器(比如 Feedly、DiggReader)作为 GR 的替代品,都不太满意。所以最近1-2个月,俺一直在摸索,希望能找到一些新的手段,用来提升信息获取的效率。
  其二是 棱镜门丑闻
  棱镜门丑闻已经曝光3-4个月了,还一直有新的猛料出现。不得不佩服斯诺登,能搞到这么多猛料;也不得不佩服美国国安局(NSA),能够把触角伸到互联网的这么多角落。
  对于 NSA,俺倒不太担心(俺应该不是它的目标 );俺比较担心的是天朝的有关部门。有句俗话叫做: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天朝的有关部门一定会从这些曝光的材料中得到很多借鉴。不久的将来,它们也会效仿 NSA 的手法,加强对民众的信息监控。如此一来,像俺这种长期抹黑朝廷的人,风险大大滴。为了防范于未然,需要提前做好一些应对的措施。

★为啥要完善个人的IT基础设施?

  刚才讲的是俺本人的情况。其实捏,”完善个人的IT基础设施”对每个人都很有用(所以今天才单独写一篇博文,介绍这方面的经验)。
  对大多数人而言,完善自己的 IT 基础设施至少有如下几个好处。

◇基于时间管理的考虑

  在这个世界上,时间是相对比较公平的。每个人清醒的时间(刨掉1/3的睡眠时间),最多也不超过80年。在时间跨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做的就是: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时间效率
  俺非常庆幸自己赶上了信息化的浪潮。在信息化时代,有两个利器:计算机和互联网。如果你善于利用这两个工具,可以极大地提升你的时间利用率和时间效率。

◇基于安全性的考虑

  很多人对”安全性”一词有误解。一提到”安全”,都联想到骇客入侵。其实骇客入侵只是安全的一个方面而已。举例来说”容灾备份”也属于”信息安全”领域。感觉很多同学都缺乏”备份”的意识。那些不做备份的同学,万一哪天硬盘坏了、移动设备丢了,你就傻B了。
  另外,隐私问题也属于”信息安全”的范畴。如今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包括 国家级别的监控 和 商业公司的监控),每个人都需要面对。

★关于”个人IT基础设施”的一些经验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俺觉得软件方面是关键,有更多值得说道的地方。所以下面重点聊软件方面。

◇网络方面

  主要包括:宽带接入和翻墙。
  如今宽带接入已经非常普及了,只可惜翻墙还是不够普及。所以最近3年来,俺一直在扫盲翻墙的各种姿势。关于翻墙的话题,之前已经聊了很多(到博客右侧栏点”翻墙”标签,就可以看到所有翻墙类的博文)。所以今天就不展开了。
  当然啦,宽带接入和翻墙只是最基本的两个必要条件。如果你属于”爱折腾技术”的人,还可以考虑搞一个 VPS 来玩玩。甚至还可以考虑搭建”个人云”。

◇操作系统方面

  目前的桌面操作系统,根据普及度分别是:Windows、Mac OS、Linux。三者中 Linux 最小众,但使用效率反而比 Windows 要高很多。这其实符合一个普遍规律——越牛的工具,上手的门槛越高,通常也就越”小众”。
  虽然 Linux 的门槛稍高,但并不是高不可攀。如果你是 IT 技术人员,肯定要尝试一下 Linux,或许会喜欢上它;如果你完全没有技术背景,但具有很高的热情,也可以去尝试一下。
  Linux 相对于 Windows 有很多优势,限于篇幅,先聊其中2点:

  1. 更好的”可定制化”
  大多数 Linux 的发行版都提供软件包管理工具,你可以只安装自己需要的软件包。比如俺装的 Linux 虚拟机(用来上网的),只占用不到 1GB 硬盘。哪怕装10个虚拟机,也只有不到 10GB。还有一些迷你型的 Linux 发行版,居然只有几十MB,而且功能齐全。再来看口碑不错的 Windows 7,动不动就用掉 20GB 硬盘;即使精简版的 Win Thin PC,至少也要用掉 6GB。
  可能有的同学会说,现在硬盘很便宜,用掉一点空间无所谓。但问题不仅仅在于硬盘空间,还包括安全性的问题。Windows 系统难以定制,系统中有一大堆你根本用不到的软件模块。虽然你本人用不到,但如果出现安全漏洞,就会被入侵者利用。而 Linux 具有高度可定制化,只装极少数你用到的软件包。系统中的软件包越少,出现安全漏洞的概率就越小。

  2. 更适合做”自动化”
  俺曾经写过一个系列《如何成为优秀开发人员》,里面有一篇是《正确地做事(善用自动化)》。这篇博文特别强调,要让电脑帮你做一些重复性的、枯燥的事情,以此来提升你本人的时间效率。而且很多枯燥的重复性的工作,如果让人去做,一旦时间长了,人比电脑更容易出差错。
  在”自动化”方面,Linux 比 Windows 具有明显的优势。Linux 具有更强的命令行功能和命令行的资源(比如各式各样的命令行工具),非常适合用来搞”自动化”。Windows 在最近几年有所改进(比如推出了 Power Shell),但是在命令行方面,跟 Linux 的差距依然很大。

  等忙完这阵,俺会抽空聊一下 Linux 相对 Windows 的其它一些优点。

◇虚拟化方面

  说完操作系统,再来说说”操作系统虚拟化”。所谓的”操作系统虚拟化”,简单说就是”虚拟机”。
  关于”操作系统虚拟机”这个话题,俺在去年已经写了一个《扫盲操作系统虚拟机》系列(这是少数几个已经写完的系列:)。在这个系列中,有一篇专门介绍虚拟机带来的种种好处(包括效率方面,功能方面,安全性方面、等等)。没用过虚拟机的同学,可以先看看这篇。

◇存储/备份方面

  在 IT 行业中,存储设备(比如硬盘)的增长速度是超越摩尔定律的。最近两年,TB级别(1TB=1000GB)的硬盘也不过几百块钱。你可以花很少的银子卖到足够大的硬盘。所以,至少你可以做”跨硬盘备份”。所谓的”跨硬盘备份”有两种搞法:同一台机器的不同硬盘、不同机器的不同硬盘。

  关于”跨硬盘备份”的工具,俺强烈推荐 rsync。这是一款非常成熟,功能非常强大的文件同步工具。限于篇幅,俺只介绍它的两个优点:

  1. 应用场合非常广
  支持各种操作系统(包括 Windows、Linux、BSD、等等)
  既可以用来做本机不同不同目录之间的同步,也可以用来做跨机器的同步

  2. 飞快的速度——极强的差异备份功能
  为啥 rsync 的备份速度很快,因为它支持”字节级增量备份”。关于这玩意儿,上次介绍《文件备份技巧:组合”虚拟加密盘”和”网盘”》的时候,有提到过。

举个例子:
比如你有一个虚拟机的硬盘文件,有5GB。第一次备份的时候,rsync 跟传统的 copy 没有区别——都要把整个文件原样复制过去。但是之后的第 N 次备份就有差别了。
一个月之后,这个虚拟机硬盘文件只有其中的 100MB 发生改变。那么 rsync 在备份的时候,只会传输发生变化的这部分内容(即使变化的内容分散在文件的不同的位置,rsync 也可以准确定位)

  在大多数情况下,本地的跨硬盘备份基本够用——除非你遭遇某些小概率事件(比如:家中失火、家中失窃)。
  如果想要防范这些小概率事件,你还可以考虑”网盘备份”或者”同城异地备份”。对于网盘备份,可以参考《文件备份技巧:组合”虚拟加密盘”和”网盘”》。所谓的”同城异地备份”,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其实做法很简单:你把数据备份到一个硬盘,把硬盘放到公司的抽屉里。这样一来,即使你遭遇失窃/失火,公司里还有一份数据。
  ”同城异地备份”相比”网盘备份”的优点是:空间足够大(你可以买几 TB 的硬盘),备份速度足够快(硬盘传输速度比宽带还要高几个数量级)
  ”同城异地备份”相比”网盘备份”的缺点是:无法防范某些非常非常小概率的事件(比如:城市遭到强地震、城市遭到核打击)

  另外,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同学,建议你采用加密的存储方式(俺个人长期推荐开源的 TrueCrypt 加密工具)。已经在用 TrueCrypt 的同学,可以看俺最近半年写的几篇高级教程(文章列表在”这里“)。

◇内容管理/知识管理

  最后再来说说内容管理和知识管理——这才是俺今天想说的重点。
  前几周俺写了一篇《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里面有一节是:如何应对”知识爆炸”?当时俺提了几条经验,包括:
1. 你的大脑只记住核心的知识点,舍弃边缘的知识点
2. 对于边缘的知识点,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临时去查(比如通过搜索引擎、维基百科、专门的文献检索工具、等等)
  今天再继续补充一下——如何用”内容管理”来应对”知识爆炸”。

  假如你已经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内容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知识库”),而且是高度个性化的。那么,你可以利用它来帮你存储那些边缘性的知识点,而你的头脑中只记住这些知识点的”线索”。当你需要用到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根据头脑中的”线索”到你的知识库中查找更具体的信息。

  举个切身的例子:
  去年写《谈谈三年大饥荒[3]:关于”苏联逼债”的谎言》一文,里面有一个章节是”苏联不但没逼债,还主动给援助”。在这个章节中,俺引用了《人民日报》1961年4月10日的一段话。
  其实这段话的原文和发表日期,俺的脑子里根本就记不住(这就是所谓的”边缘知识点”)。但是俺曾经看过一篇相关报道,并且保存在知识库里面。所以俺的头脑中有一个模糊的印象,知道有这么一个讲话。到了要写这篇博文的时候,去知识库查一下,就可以查到原文和日期。然后再到 Google 搜,就可以查到很多相关的资料。
  假如没有知识库,俺又记不住标题和正文,要想在 Google 里搜,只能输入几个比较模糊的关键字。这样一来,可能要在搜索结果中翻很多页才能看到自己想要的(无形中就浪费了时间)。

  所以,如果你搭建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知识库,它起到的作用犹如你的”第二大脑”。
  为啥俺反复强调”高度个性化”这个定语?对于个人用的知识库,个性化的程度越高,对你本人的价值也越高。道理其实很简单:你的个人的知识库,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比 Google 缓存的网页更丰富。但是 Google 缓存的网页是面向所有人,而你自己整理的知识库是面向你个人的。所以在”针对性”和”信噪比”两方面,你的个人知识库会远远好于 Google 的搜索结果。

  限于篇幅,关于”内容管理”/”知识管理”就先聊到这里。更多这方面的话题,俺会抽空写一个系列,分享俺的经验。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扫盲操作系统虚拟机(系列)
文件备份技巧:组合”虚拟加密盘”和”网盘”
TrueCrypt 使用经验(系列)
如何挖掘网络资源(系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