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发展到节骨眼的时候,发挥关键作用的,往往不是伟光正的主义,而是赤裸裸的金钱。" -
《隐动力:中国历史中的金钱游戏》连载作者
冯学荣
自序
《隐动力》之:为什么当官?
冯学荣
在近代史上留名的人们,为什么当的官?当然,"为人民服务"是个新词,在近代并不常用,那些所谓的父母官们,也许会说:"为民做主"。
"为民做主"有时候的确并不假,但那是有条件的。条件一:在"为民做主"的同时,他们必须同时能捞到大大的好处。条件二:当"为民做主"和自己的私利发生冲突时,私利优先。
这条定律也许并不适用于近代史上的每一个人。但是,它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林则徐接受钦命、来到广东禁烟之前,在广东负责查禁鸦片的海关官员和水师官兵们,事实上早就已经和中、外鸦片贩子狼狈为奸、合伙同事了。那些官员们利用手中查禁鸦片的职权,大肆收受中、外鸦片贩子的贿赂。官员们的工资,只是个零花,只占他们实际收入大约三十分之一。
当时的世界,尚未有"领海"、"公海"的概念。英国鸦片贩子的船只,有时候会停泊在伶仃洋面之上,由中国人划船去"接货",而海关和水师,都参与了此中、并分取红利。
例如水师副将韩肇庆,这个人,左手禁烟,右手收黑钱。既得到了功名,又得到了钱财,一举两得。
没有这批腐败的海关和水师人员,大清国的鸦片,不会那么的泛滥。
对于他们来说,"为什么当官"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为了拿到正规工资二十九倍的"灰色收入",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黑色收入"。
当官有当官的黑法。皇亲国戚也有他们自己的黑法。其中,光绪皇帝的妃子珍妃,就是一个"卖官鬻爵"的角色。珍妃被慈禧太后下令推进井中身亡,与珍妃早期卖官鬻爵的恶行,脱不了干系。
清末时代的老太监信修明,是这样回忆的:珍妃花钱如流水,没钱花了,就卖官鬻爵,劣迹斑斑。有一次,珍妃收了两个民间人士"鲁伯阳"和"玉铭"的黑钱,并说服了光绪皇帝给他们俩人封了官。
后来,经慈禧太后一查,发现这两个人根本就是文盲。慈禧当即将珍妃关了起来。
那么,珍妃为什么在后世,留给世人的是一个正面形象呢?一方面,是因为珍妃的弟弟志锜,后来跑到上海办了报馆,影响了舆论。另一方面,是归功于民间大量的演义、小说、戏剧,对珍妃进行了美化:慈禧是坏人,凡是坏人杀的,就一定是好人。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没办法,老百姓,就这点理解能力。咱不能对人要求太高。
可是,清廷倒台之后,汉人主导的官场,并不见得比满人更干净。
1918年,徐世昌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很快,徐世昌瞅上了北海的鱼。徐世昌将(北京)北海的鱼,以2500元的价格,承包给一个鱼商,任其捕捞。所得的2500元,当然入了徐世昌的腰包。
徐世昌的老婆也不示弱,她将北海、中海、南海的花木果实,也承包了出去,任人采摘,所得之钱财,当然也是中饱私囊。
徐世昌夫妇的此等事迹,是徐世昌的贴身顾问徐鼐霖所记述的。收录在《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1辑》第134页,徐鼐霖回忆文章《徐世昌当国琐事》。
政界如此,军界也不示弱。在北洋政府时代响当当的军阀曹锟,有一个内弟名叫陈世如。陈世如在曹锟的麾下曾经当过旅长、税务局长等职务。
依据陈世如的回忆,曹锟的部下有一个名叫"李彥青"的部队长官,每次发军饷的时候,每个师都要克扣两万块钱。李彥青明着说:这克扣的钱,是"报效大帅(曹锟)"的。
当时的李彦青,管理着25个师,所以,如果李彦青所言是事实,则仅此一项,曹锟的月收入就高达五十万块钱。如果李彥青所言不是事实,则这笔钱也许正是被李彥青本人吃掉了。
李彥青和曹锟的事情,收录在1978年12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02页,(曹锟的内弟)陈世如的回忆文章《曹锟家族对人民的经济掠夺和压榨》。
满清官僚也好,北洋军阀也好,他们当官发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读者们似乎不会觉得意外。可惜的是,我们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似乎也不能免俗。
孙中山的儿子孙科,31岁时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广州市的市长,这算不算徇私?当然,读者也许会说:人家孙科英语好,是真材实料,这不算徇私。
可是,读者看问题,不能持双重标准。萨达姆、卡扎菲、朴正熙这些历史上的独裁者,他们有没有真材实料?似乎都有。但是人们为什么反对他们?因为他们是独裁者,上台的手续不正当。
孙科是否丝毫没有利用其父亲的职权?如果说没有,你信不信?
孙中山毕竟是中国人。当然,他的徒弟蒋介石,比他更"中国"。
蒋介石也有类似的所作所为。蒋介石曾经利用职权,给自己的小舅子毛懋卿(即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兄弟),安排了"广东省东莞县县长"的职位。
不但如此,蒋介石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名叫"蒋介卿"。此人吃、喝、嫖、赌,横行乡里,不学无术,无恶不作,名声极坏。蒋介石于1924年的时候,通过走后门,给哥哥"蒋介卿"安排了"广东省英德县县长"的职位。不料,蒋介卿在英德县任职期间,疯狂贪污敛财,罪行累累。后来,蒋介石帮他把贪污的钱给还上了,草草了事。
蒋介石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可参《文史资料精选》第六册,中国文史出版社,第279页《蒋介石在溪口》。
中华民国的高官们,为什么当官?唐纵的日记,也能透露些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唐纵是谁?唐纵是蒋介石的贴身侍卫长。
史料《唐纵日记》1939年11月11日,正值抗战期间,唐纵在日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件鲜为人知的事:香港《大公报》经调查之后披露:"中国要人"存到香港银行里的钱,一亿元以上的,有三人;一千万元以上者,有三十人;一百万元以上者,有五百人。这部分"中国要人"的钱加起来,足以供中国军队抗日整整一年之用。
所谓"中国要人",无非是唐纵身处官场,为尊者讳,不敢直说其姓名、生怕日记被别人看见、惹祸上身而已。
当时,抗日战争正如火如荼,许多国军官兵因为没钱,戴不起钢盔,伤亡惨重。而那些所谓的"中国要人"们,却把自己的钱,转移到了香港,其目的是很清楚的:一旦抵抗不住,就带上香港的钱,到国外远走高飞、逍遥海外。
"要人"们嘴里高喊"抗战",其实喊的是"你去抗战"。你当你的亡国奴,我有我的小金库。
试想: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国军农民子弟兵们,如果知道这些令人切齿的事情,谁还愿意去拼命?谁还愿意去"为国捐躯"?
这不。国难当头了。还有国民党高官在忙着为自己的亲戚安排工作。
1939年,张治中调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有一天,张治中带了自己一个亲戚,去见蒋介石。张治中说:"委员长,这是我的新秘书。"张治中显然是欺骗了蒋介石:那个人只是他的亲戚,张治中是聘了自己的亲戚,当了自己的秘书,但显然,拿的是国家的钱粮。
这叫什么?读者应该知道。不用我解释了。
张治中的亲戚当天无精打采,被蒋介石面试了几句。之后,蒋介石給张治中这样的评语:"这小子,真没劲。但是如果你硬要用,也行。"张治中当然用他,因为他要提携自己的亲戚。
张治中的事,可参《广州文史资料第26辑:我在蒋介石侍从室工作的片断回忆》。
其实,就算是在敌占区,又有何例外?
汪精卫和日本人合作"建国"之后,汪家人鸡犬升天。其中,汪精卫的老婆的侄子的岳父雷遇春,上任"广东省禁烟局局长"。(参《广州文史资料第43辑:沦陷期间广东的鸦片》)
还有呢。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当上了"广东省政治指导员"。而汪精卫的老婆的干儿子"林柏生",则更是当上了伪政权的"宣传部长"…….…
一人得道。那什么?鸡犬升天。
冯学荣
2013年11月17日
写于 首尔 明洞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公共知识分子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