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河南许昌市襄城县霍庄村人霍想雨发现了一座西周古墓,将文物上交后,被许诺了奖励。但维权近40年,他一直没讨到这份奖励。他很窝火:"本是光荣的事,倒成了精神伤害"。今年5月,他终于得到文物部门的明确答复:"表示敬意",但发生在当年的事,不适用1982年的《文物保护法》,"法不溯及既往,无法支持索酬诉求"。
以下为官方媒体报道选摘:
38年前 他上交了15件文物
霍想雨今年58岁,许昌市襄城县霍庄村人。1975年12月3日,时年20岁的他在村里自家老柿树园挖土积肥时,意外挖出15件旧物件。
霍想雨回忆,这些东西在他家桌子底下放着,连续两晚发出亮光。此后,他一边保存好这些东西,一边向县里的文化站报告。
第二年1月下旬,河南省博物馆(现省博物院)的文物专家郑先生两次到他家核实。在随后对墓葬的发掘过程中,清理出狗骨架一具和蛤蛎壳数十枚。
此后,郑先生又将霍想雨挖出的15件文物从家中搬出,摆放进墓穴,并在拍照、绘图后将文物带走。
被许诺的奖励 一直没兑现
这个墓葬,被认定为西周初期的。15件文物现在仍保存在河南省博物院,其中两件在第三展厅展出。
"当时文物专家离开时,承诺会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霍想雨说,但这些都没兑现。
几十年来,每年都有文物贩子登门。这让霍想雨苦不堪言。他说,文物贩子可能怀疑自己存放有文物。
"(造成了)很大的精神伤害。" 霍想雨说,本来一件很光荣的事,末了被人怀疑,甚至还要担心家人的安全。
他曾几次到省文物主管部门讨说法,主管部门每次都答复调查。
今年5月23日,河南商报记者陪同霍想雨去郑先生家时,对方坦承"当时啥(奖励)都没给",但并不承认当时许诺过给予霍想雨物质、精神奖励。
说法:1982年才有《文物保护法》
今年5月21日,河南省文物局给了霍想雨回复。省文物局认为,霍想雨"发现古墓后,能及时保护现场,将文物上交国家,并配合河南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做好古墓发掘工作,履行了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很大支持,我们对此表示敬意"。但对于索酬要求,"虽然1982年出台的《文物保护法》做出了对文物保护做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的规定,但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我们无法支持您的诉求。"
对此,记者查阅了我国的文物法律法规。其中,国务院第105次全体会议在1960年11月17日通过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对于保护重要文物有功或者捐献重要文物的单位或人员,可以给予表扬或者适当的物质奖励。
这么多年的维权,让霍想雨有些疲惫。他说,还是先通过信访部门反映,"如果实在不行,那就到法院告他们"。
来源:河南商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制度, 政府, 文物, 本日推荐, 转载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