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0日星期五

中国数字时代: Co-China周刊 | 一五一十周刊121期:声音的“诡计”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Co-China周刊 | 一五一十周刊121期:声音的"诡计"
Aug 30th 2013, 10:15, by Chinese Netizens

【编者的话】

在这一刻我们停下来,听听周围的声音:交谈声、手机铃声、电脑运作声、敲击键盘声、翻书声,或是享受片刻安宁,只听自己的呼吸声……它们构成了这一刻我们生活的音景(Soundscape)。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更习惯用眼观察,但若想感受、描绘生活的音景,了解其影响和意义,需要从做一位有心的听者开始。本期一五一十周刊月末版继续探寻"感官世界",我们与声音咨询师、音乐人、声音艺术创作者、及留心声音的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及作家一同思考声音与听者之间的联系:它传递信息、情感,规训我们的行为,构造我们的认知。

我们能够明辨声音,并常常先闻其声地做出判断,说明声音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关车门时,人们常依踏踏实实"咔嗒"作响的金属重击声,来确认车门是否关紧;取钱时,人们习惯等待ATM机发出"嗡嗡"声,以确认交易是否成功;为增加安全性,欧洲厂商必须在无声电动车加上马达发动机。工业设计中,声音常是最重要的安全信息的载体。

音乐和说话声是我们生活音景里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传递感情、承载记忆。David Byrne认为"欣赏音乐"的关键在于"声音能引起情感波动"。听一段旋律时,我们能感觉旋律中感情的起伏。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音乐触发大量的神经元,使大脑中多个功能区同时活跃起来,这使一些完全丧失了语言能力的人,依然能够感受、理解听到的音乐。乡音更是如此,我们不自觉的把对家乡的情感付在乡音里,常常一个熟悉的音就能触发无限回忆。

声音所含讯息包容万象,于各式传递中,它常会进一步影响,甚至规训、控制我们的行为。梁文道撰文告别会发声的建筑——香港天星码头钟楼,并由香港市民集体回忆里的《西敏寺钟声》,引申至回绕在十九世纪前欧洲城镇上空的钟声。在那个时空里,钟声是整个城市的日常生活总指挥与宗教信仰轴心,它规范全城人们的起居、宗教礼拜,刻划出时间,象征着宗教的力量。同在聆听香港的YANG,发现一遍遍的"请勿饮食"、"请勿超越黄线"等命令式的声音进入城市公共空间后,起到了奇特的规范作用,声音发出的讯息即成了社会规范,造就了"乖乖都市人"。YANG说"从声音的这一点,我们能看出我们在社会是处于一种被控制的状态。"

当声音的影响到达认知的层面,它可以向内满足我们了解自己和世界的欲望,亦可向外被用来构造、传达意识形态,演绎社会关系。鼓膜穿刺手术后,刘汀变得对声音十分敏感,"耳朵的一次苏醒"让他从电话中父亲的声音、货车司机交谈声等习以为常的声音里听出新的叙事。通过仔细聆听,他经历了一次对自我的新的体验和思考。

由个人意识推至社会意识,法国学者贾克•阿达利强调声音的政治性,提出特定的声音、音乐通常与特定社会形式匹配出现,声音的生产,是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化生产的重要部分。例如,曾经的高音喇叭、集体合唱声代表了无差别化的生活和集体主义风气。周志强将阿达利理论中对音乐的政治思考,关联至时代变换大背景下,从几代中国流行乐的社会、政治意涵,分析了听觉经验的变化如何对应着社会整体的变化。郑慧华笔下,台湾社会提供了类似的例证:戒严时,国民党政府支配人们的听觉经验,而解严后,政治松绑激发出多项通过声音介入社会的艺术创作,它们用具体的声音阐释、记录"权力"、"人与体制的碰撞",关注社会多元、关怀弱者,令人深思。

1510周刊由「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周刊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目录

【编者的话】

【请• 听】

Julian Treasure:五种倾听的方法

【听• 传递】

Mic Wright :五种有益的人工噪声

David Byrne:我们究竟如何听懂音乐?

网站推荐:乡音苑

【听• 规训】

梁文道:怀念钟

YANG:如果听,在中环

网站推介:声音图书馆

【听• 构造】

刘汀:声音的舞蹈

郑慧华:声音作为观念,重省"声音"的政治性

周志强:声音的政治——从阿达利到中国好声音

视频推介:约翰•凯奇 《4分33秒》

 

周刊下载地址: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102091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