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9日星期四

中国数字时代: 荷广 | 新媒体如何促进中国民主政治?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荷广 | 新媒体如何促进中国民主政治?
Sep 19th 2013, 14:30, by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一位中国网民在看新浪微博
2013-09-19 09:22政见网

薄熙来一案的审理,由济南中院通过微博进行直播,可谓是新媒体参与中国政治进程的最新诠释。在更广阔的视野之上,新媒体对中国的政治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美国明德学院的Orion E.Lewis利用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分析框架在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文/邵立

Lewis认为,新媒体相对独立的媒体地位,为公民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让信息在"水平"方向流动,为人们进行民主商议打下了基础。为了证实这个观点,他对国内几份都市报以及腾讯网进行了对比的内容分析。结果发现,腾讯网刊登非常核心而"敏感"的政治新闻的频率,仅次于《南方都市报》以及有地理优势的《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而高于其他都市报。

此外,文章也对都市报和网站上的新闻评论进行了讨论。Lewis设定了"挡箭牌"评论("shielded editorial")的概念——这类文章使用官方宣传语言和自己对政策观点相结合进行修辞,以躲避风险。他认为,"挡箭牌"含量越高,越说明该媒体所受的限制越多。结果发现,腾讯网上刊载的新闻评论,"挡箭牌"的数量少于所有都市报。换言之,腾讯网上的评论而更倾向直接讨论相关政策议题,更直接提出观点。作者据此认为,新媒体提高了信息到达公众的可能性。在传统媒体受到限制之时,信息依然可以在新媒体上广泛传播。

在另一方面,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框架还要求公众能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对公共议题进行理性的、互动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必须保持对议题的高度批判态度。作者认为,新媒体的发展,的确给中国带来了更具批判性的公共讨论。他认为,随着表达的多样化,批判意识的确已经在网民中流行起来。来自不同背景的舆论领袖也致力于在网上推动自己的政治观点,将事实上早已存在的国内多元的政治立场渗透到互联网的讨论之中。作者甚至认为薄熙来事件最终在网上的曝光,应得益于这种讨论。

最后,作者认为互联网促进了政治信息的"垂直"流动。例如网民对贪腐官员的监督和"人肉搜索",或者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线下的抗议活动,让政治表达从纷繁复杂的舆论场流向政府的决策核心,迫使政府进行回应,履行自己的责任,改善对国家的治理。

但作者并不想表达完全乐观的态度。他指出:新媒体技术在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同时,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更多的信息自由,并不能免除人们受到经济地位、教育程度和对议题敏感度的影响,产生对信息扭曲的理解。更充分的议题讨论,却导致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声浪掩盖了理性的声音。碎片化的受众架构,也使很多网民固守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只接受片面的观点和讨论。而政府也不必然会改善自己的责任制(accountability),而是对公众网络动员进行更多的审查和干涉,或者以更多样的方式进行威权政治宣传。即便如此,文章坚信:更温和理性的网络讨论,会在混乱而多样化的网络话语体系之中继续存在,并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受权转自政见网,不代表荷兰在线观点。

作者

"政见"是一个独立网站,介绍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是怎样分析中国的。致力于发掘海内外学者和智库的智慧成果,引进思想资源。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