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林毅夫:中国经济改革经验与反思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 | 林毅夫:中国经济改革经验与反思
Oct 31st 2013, 15:02, by Chinese Netizens

   我们应该继续深化市场改革来改善价格信号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比较好地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而利用比较优势的前提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为此我们必须深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如果维持年均7.3%的经济增长,到2020年我国的人均收入可以达到12700美元。也就是说,在本届政府领导下我国应该可以从低收入变成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高收入国家是一个门槛,如果我国也加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全世界高收入国家人口可以翻一番,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中国改革开放33年,用西方理论认为是错误的道路,却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理论的适用性决定于条件。在西方适用的理论,不见得适用于我们。重要的不是说我们的理论能不能被接受,而是这个理论能不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帮助我们改造世界。我们必须将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这样中国的知识分子才能够真正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作贡献,才能够避免好心干错事。

   我希望从中国经济改革经验的探讨中反思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改革,大家生活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切身感受到它的成就。从1979年到2012年,连续33年的时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达到9.8% ,这样的高速发展态势在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并且,这是发生在经济转型期,在一个底子薄、人口众多、制度不完善的状况之下,这无疑是个奇迹。这样的成绩,事先谁都没有想到。

   下面,我从中国改革开放33年所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来进行一些反思。

   新理论通常来自于对现象背后原因的分析,这个现象会是新的现象,这个现象也可以是过去的现象,但过去的理论解释不了,才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进行解释。中国改革开放33年,用西方理论认为是错误的道路,却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为什么有这样的成绩?还出现了哪些问题?我想分析回答五个相关的问题,反思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学科发展道路。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取得这么高速的增长?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在1979 年之前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即使是付出几代人的努力。追求中国的现代化,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从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就一直在苦苦追求国家现代化。

   第三个问题,中国发展这么快是因为转型带来的好处,但为什么其他转型国家,并没有出现像中国这样有代表性的案例?

   第四个问题,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反对渐进双轨制改革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怎么理解?

   最后一个问题,理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也帮助我们改造世界。如何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怎么样实现未来的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为什么成功

   中国当时选择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初期被认为是一条不正确的道路。改革开放初期,国际学术界新自由主义盛行,认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或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好是由于政府干预造成太多的扭曲,比如国有化、价格非市场化等。

   中国从1979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并没有遵从华盛顿共识,完全推行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道路,而是政府只担负平衡预算,维持社会经济稳定。中国推行的是一种渐进式、双轨制的改革开放,对没有效率的大型国有企业既没有私有化,而且还继续给予保护。但对于一些新的产业布局放开准入,按照市场的原则运行。

   当时经济学界有一个基本共识: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所以,计划经济国家或者是政府干预过多的国家,为了改革,必须像华盛顿共识所讲的要按照市场经济去运行的基本制度安排,并且是一次性到位。

   中国推行双轨制改革被时下证明是最糟的方式,也有现实论点。比如说,如果要实行渐进的双轨制度安排,一定会造成寻租,造成收入分配腐败。确实,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那些反对双轨制改革的人所谈的问题都存在。

   但关键是现在看来,那些推行休克疗法的国家,我们存在的问题他们也普遍存在。但我们有的成绩,这些国家却没有,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33年的稳定和快速发展。那些推行休克疗法的国家,在经济上推行休克疗法以后,经济出现停滞,甚至崩溃。

   针对中国这三十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国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有太多的农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业部门,可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关键的问题是,其他国家包括中亚或者非洲的很多国家,这些国家的绝大多数人口也是农业人口,也有很多剩余劳动力,他们在上世纪80 年代、90 年代开始改革转型中,按照华盛顿共识那样全面推行市场化改革,但并没有取得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成就。

   所以,我们自己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理论的目的是什么?理论不是一个逻辑的东西,理论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帮助我们改造世界的,让我们清醒地认识所观察到的现象本质,它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以及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本质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出现快速发展,我主张用亚当·斯密的方法来研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已经用标题把方法论全部写上去了。他的标题是"对国民财富的本质和决定因素的研究"。想了解中国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能够快速发展,就应该知道这个快速增长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为什么能不断的提高?它的机制又是什么,决定因素又是什么呢?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不断升级。技术的创新让现有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让现有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到附加值比较高的新产业中去,这是决定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必要的、根本的因素。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经济要持续增长,必须要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但是,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有一个很大的差别是,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以后,他们一直处于全世界收入水平最高的一个群体,其劳动生产率水平在全世界最高就代表他们的技术水平、产业水平处于全世界的前列。因此,要技术创新也就必须自己发明,产业升级也必须自己发明新的产业。总之,对发达国家来讲创新就是发明。

   众所周知,任何发明和发现需要大量的资本,而且成功的概率非常小。发达国家从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的年均收入增长率达到两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提高水平大约是两个百分点。加上人口增长不到一个百分点,可以说,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一百多年的时间,发达国家的发展绩效相当稳定,平均起来每年3%的增长。

   而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同样需要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跟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现在拥有的技术比发达国家低,产业附加值比发达国家的低。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有两种来源,一是自己发明新技术、新产业;二是用模仿的方式引进现有的技术和产业。只要引进的技术比现在的技术好,就是创新,只要引进的产业,即便是已经成熟的产业,只要它的附加价值比现有的本国产业附加价值高,那么就是产业升级。

   那到底是自己发明技术、产业好,还是采取引进方式好?从经济角度分析,这是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一种方式是自己发明创造,不仅成本高,风险也很大。另外一种方式是引进技术,成本低廉。因为很多技术已经过了专利期限,可以不用付钱直接使用。而且,这些产业和技术都已经证明是成熟的、有效的、市场有需求的。发展中国家如果用后一种方式,其经济增长率应该比发达国家高。这个可能性在经济学上叫做后来者优势,或者叫做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在1979年后显现,主要是因为发展道路的选择

   根据统计资料,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有十三个经济体懂得用这种后发优势来加速本国经济的增长,取得的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达到7%或者是更高。后发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比发达国家高一倍甚至是两倍,而且持续25年或者更长时间。

   中国是从1979年以后成为这十三个经济体当中一个。回答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经济高速发展原因,道理很简单,就是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但是,我们这种后发优势早已存在一个世纪或者是更长时间,为什么一直到1979年以后,我们才开始从后发优势当中获取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呢?

   我想,主要原因和我们发展的道路有关。1949年之前,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也不稳定。1949年以后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1949年—1952年战后的恢复,开始接触现代化建设。当时有稳定的环境,但是为什么1952年到1979年经济增长的绩效很差,人民的生活水平没得到明显改善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确定的发展目标,在1952年、1953年提出追求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也就是说,在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劳动生产率要超过英国,十五年以后我们劳动生产率要赶上美国。劳动生产率要赶上英国和美国,就必须拥有当时英美所拥有的产业。当时美英拥有的产业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产业,还有专利保护。况且,那些产业都是他们国家现代化的根基,有很多跟他们国防安全有关的资本密集的大型重工业,在那种条件下根本不会给你。要发展,就必须靠自己发明,但自己发明不仅成本很高,还放弃了后发优势。更重要的是,这些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当时我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社会,资金资本非常短缺。

   因此,当时发达国家主导的占有优势的产业,并不符合我们国家实情,不具备比较优势。资本密集的产业最重要的成本是资金的成本,鉴于我们资金短缺,资金成本价格高,使得整个成本要比发达国家高,在开放的市场中没有竞争力。企业没有自生能力,必须用政府的保护和补贴才能生存下来。但是保护和补贴带来的必然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过度扭曲,有了干预和扭曲以后,就丧失了比较优势,且扭曲会造成各种恶果,造成产业和经济发展效率非常低。因此,这使我们跟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1979年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始发展那些劳动生产密集的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产业。带来的最终结果是,这些产业发展非常快,带来了后发优势的33年时间。

   没有陷入上世纪80、90年代"迷失的2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追求推行政府高度干预、高度扭曲的所谓计划经济模式。因此,经济绩效跟我国一样都非常差。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基本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推行的战略都是在政府指导下,集中精力,优先发展现代化的大型的资本密集型的先进产业。其结果是国家经济绩效很差,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因此,在1979年、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时,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进行改革开放,(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9091.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李泽厚:青年毛泽东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李泽厚:青年毛泽东
Oct 31st 2013, 14:17, by Chinese Netizens

   不管你是爱是恨,是赞扬还是批判,毛泽东比任何其他人物在中国现代留下了远为庞大的身影。这身影覆盖了、主宰了、支配了数亿人和几代人的生活、命运和悲欢【与中国近现代一些政治大人物如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有所不同,毛主要是以其通过政治树立的思想权威做了这种主宰和支配,所以具有重要的思想史的位置】,他将是长久被人反复研究的对象。由于许多主客观条件,本文只拟摘抄一些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的青年毛泽东的某些思想资料,作为研究探讨的准备并着重于青年毛泽东思想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似乎在其一生的活动和思想中都留下了或浓或淡的痕记。

   一、"动"、"斗"的宇宙-人生观

   已经有好些传记性的青年毛泽东的思想研究,特别是关于哲学思想方面的著作。哲学,确乎是毛泽东从早岁到晚年一直非常感兴趣和非常关注的方面。早在1917年,他便大力强调"非普及哲学不可":"今日变法……,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替枝节也。……枝节必有本源……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与黎邵西书》1917年8月23日)。宇宙真理才是"大本大源",这"大本大源"也就是"思想道德"。所以,"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则沛乎不可御矣"(同上)。毛青年时期便致力于哲学,他所理解的哲学是指对宇宙、人生的总的观点、看法,这种观点、看法既是"天道"(哲学)也是"人道"(伦理学)。③【可见毛并未脱出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心理积淀的根本特色("天道"与"人道"是同一个"道")】他的这种哲学世界观从根本上支配了他的一生的行为、事业和他的其它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他这个哲学世界观的一些基本特征正是在其青年时期开始涌现或形成的。其中,有几个因素或特征特别值得注意。  (《体育之研究》,《新青年》1917年4月)

   第一,毛所理解的哲学是一切事物的"大本大源",这"大本大源"也就是"宇宙真理"。从毛青年时期的《讲堂录》(1914-1915)、《伦理学原理批语》(1917-1918)、或《体育之研究》(1919)等来看,"动"、"斗"是毛的这个"宇宙真理"中的核心观念:

   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动以营生也,此言浅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皆非本义。动也者,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愚拙之见,天地间盖惟有动而已。(《体育之研究》,《新青年》1917年4月)

   这就是说,"动"是天地身心的本性,并非为某种外在的目的("营生""卫国")而服务的。因此,"豪杰之士发展其所得于天之本性,伸张其本性中至伟至大之力,因以成其为豪杰焉。本性以外的一切外铄之事,如制裁、束缚之类,彼者以其本性中至大之动力排除之。此种之动力,乃至坚至真之实体,为成全其人格之源……"(《伦理学原理批语》)

   "动"是"豪杰之士"的"人格之源",一切外在的束缚、阻碍,都将被和应被这"动"的"本性"所排除、摧毁。正因为认定"动"是宇宙本体和人格本性,所以一方面注意任何现象、事物、对象的变化性、相对性和二重性;另方面则强调自我主体的活动性、斗争性。

   凡宇宙一切之差别,替不过其发显之方面不同,与吾人观察及适应之方面有异而已,其本质只是一个形状也。如阴阳、上下、大小、高卑、彼此、人己、好恶、正反、洁污、美丑、明暗、胜负之类皆是。吾人各种精神生活即以此差别相构成之,无此差别相即不能构成历史生活进化者,差别陈迭之状况也。有差别而后有言语有思虑,无差别即不能有也。(《体育之研究》)

   治乱迭乘,平和与战伐相寻者,自然之例也。伊古以来,一治即有一乱。吾人恒厌乱而望治,殊不知乱亦历史生活之一过程,自亦有其实际生活之价植。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合人喜读。至若承平之代,则殊厌恶之,非好乱也,安逸宁境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忽乃人生所喜也"(同上)

   可见,毛泽东对动乱、差异、对立、冲突持完全肯定的态度,自青年时期即如此。当《伦理学原理》原文说及:"……无抵抗则无动力,无障碍则无幸福"时,毛泽东批曰:"至真之理,至彻之言",并批:

   大抵抗对于有大势力者,其必要乃亦如普遍抵抗之对于普通人。如西大陆新地之对于科伦布,洪水之对于禹,欧洲各邦群起而围巴黎之对于拿破仑之战胜也。(《伦理学原理批语》)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盖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之隔,而风力盖增其怒号。"(同上)

   而对原书所云"人类势力之增,与外界抵抗之减其效本同",却批道:

   此不然。盖人类势力增加,外界之抵抗力益增加,有大势力者又有大抵抗在前也"(同上)强调运动、对立、冲突、斗争,以此作为宇宙规律,强调斗争不会因任何缘故而削减,它将永恒存在,所以是普遍规律。而这种普遍规律与前段引文中所说"吾人观察及适应之方面有异"有密切关系,即是说,这种种运动、斗争实际上又是由自我而设定、而觉察、而实现的。尽管没有任何系统的论证和完整的表达,青年毛的这一思想却相当清晰和强烈:

   山河大地,一无可据,而可恃惟我(贵我)(《讲堂录》)吾从前固主无我论,以为只有宇宙,今知其不然,盖我即宇宙也。若除去我,即无宇宙;各我集合,而成宇宙。而各我又以我而存,苟无我,何有各我哉!是故,宇宙可尊者,惟我也;可畏者,惟我也;可服从者,惟我也。我以外无可尊,有之亦由我推之,我以外无可畏,有之亦由我推之,我以外无可服从,有之亦由我推之也。(同上)

   所以,在强调"动"的两方面(宇宙及自我)中,主体人格方面又是其思想中更重要更核心的部分。对宇宙运动、斗争的说明是为了论证人格主体的运动、斗争,宇宙观是为人生观服务的。对毛来说,宇宙观即人生观,人生观即宇宙观,二者是一回事。贵我,勇斗,"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以不断运动、顽强奋斗、克服"抵抗"、实现自我为人生快乐,是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和行为的主要特征。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自觉意识和理论主张,也是他身体力行、锤炼意志的行动指南,并日益构成他的个性人格特点。②【Lucian Pye, Mao Tse——Tung:The Man in the leader以毛幼年与父母关系、事件来解说毛,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发现;但没着重注意到毛的性格形成有自觉意识这一面,从而显得片面】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毛讲的这种"动",首先是体魄性的活动,即个体的客观身体活动,而不是心动,不是心灵性、精神性、思辨性的活动: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体全则而知识之事以全。(《体育之研究》)

   我现在很想做工,……我现在颇感觉专门用口用脑的生活是苦极了的生活,我想我总要有一个时期专用体力去做工就好。(1920年11月26日给罗荣熙信)

   身体弱就只有读书人。要矫正这弊病……个人方面须养成工读并行的习惯,至少也要养成读书和游戏并行的习惯。(1920年11月26日给罗家瓒信)

   "我所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现觉专用脑力的工作很苦,想学一宗用体力的工作,如打袜子、制面包之类…… (《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2号》1921年夏刊)

   这不但与五四运动以后毛极力赞赏和热心倡导"工读主义"即一面劳动一面读书有关,恐怕与毛在以后一直强调知识分子参加生产劳劝、以及所谓"走五七道路"、青年学生到工厂农村去"学工、学农"等等,也不无关系。毛在青年时期就痛切认为:"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今人则多偏于智,……吾国学制,课程多如牛毛,……观其意,教者若特此繁重之课以困学生,蹂踊其身而残贼其生……"(《体育之研究》)

   "弟对于学校,甚多不满之处"(与黎邵西书,1917年8月23日)"我一生恨极了学校,所以我决定不再入学校"(与黎邵西书,1920年6月7日)

   毛主张:

   "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与勇士角而胜焉。故其言曰,文武缺一可乎?顾炎武,南人也,好居于北,不喜乘船而喜乘马,此数古人者,替可师者也"(《体育之研究》),从而主张"另立自修学社,半工半读"(与黎邵西书)。

   在强调运动、斗争、相对性和自我精神、意志等等方面,毛的思想与当时许多人大体相同,与中西好些哲学家相比,也无何特殊之处,并且连某些语言也脱胎于谭嗣同的《仁学》。但是,特别着重体魄活动这一点,却在思想特征和理论倾向上,与许多人包括谭嗣同在内有了重要的区别。谭嗣同虽然也重体魄,有武艺,谭曾自称"弱娴技击,身手尚便;长弄弧矢,尤乐驰骤",但在思想和理论上,谭与中国儒学传统的哲学家基本一样,并没有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上。在这方面,毛与强调"力"、"强"、体力"劳动"的墨家和颜元哲学倒有更多的相同处。这一点,很可能与毛出身农家,少年参加过较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有关:"从小就参加一些田间劳动。待到泽东停学,就要他整天劳动,学习扶犁、掌耙、抛粮、下种的全套功夫。泽东从小劳动踏实……总是抢重活干","他跟毛春成一起去推土车子,推得和毛春成的速度差不多。但由于气力不够,下坡的时候都翻了车,他爬起来又装满一车,继续往前推,毛春成一再劝止,他都不听"。这固然表现了毛不认输的倔强个性,更重要的是,这种"不服输"的个性可能正由于通过体力活动的锤炼才变成顽强的意志。对毛来说,体力劳动和体力活动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生存需要,以致使他具有不从事体力活动即极不愉快的身心感觉。这一点,很不简单,值得重视。毛青年时代坚持游泳至老不变的著名事迹,就不仅是自觉磨练体力、意志的问题,而且还表现了要求在这种体力、意志的展现中,来获得最高的人生快乐和审美享受。在这里,体力的舒发、意志的实现、人生的真谛、审美的快乐是融为一体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诗),就不只是读书人一般的豪言壮语、漂亮文辞,而是具有着体力活动的实在根基,凝聚着意志成果和审美愉快的思想表述和自我志向。

   这是毛的思想、性格与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有显著区别的一点。

   毛使运动、斗争成了他的身心存在的第一需要。

   二、"贵我"的"道德律"

青年毛的思想特征构成中,第二个突出因素是独特的"主观的道德律"。毛开始就是把"思想道德"相提并论的。在前引强调哲学的那篇书信中,毛就认为,"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盖二者之势力无在不为所弥漫也"。所以,"宇宙的真理"、"动""斗"观念又是与道德行为紧密联在一起的。与建立宇宙观并行,青年毛提出了要求自己作"圣贤"并"彼时天下皆为圣贤"(同上书信)的道德律。本来,以"圣贤"理想作为追求目标,是中国传统对知识者所积淀的意识和无意识,青年毛在这里的特征,是建筑在上述体魄自强基础上的所谓"贵我"的道德自律。毛强调道德律不能来源于、服从于或建立在任何客观外在的规定或事物上,而必须建立在个体("我")的基础上:道德非必待人而有,待人而有者,客观之道德律;独立所有者,主观之道德律也。吾人欲自尽其性,自完其心,自有最可宝贵之道德律。世界固有人有物,然皆因我而有也。我眼一闭,固不见物也,故客观之道德律亦系主观之道德律,而即使世界上只有我一人,亦不能因无损于人,而不尽吾之性,完吾之心,仍必尽之完之。此等处非以为人也,乃以为己也。(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哲学 > 政治哲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8998.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陶东风:《受活》:当代中国政治寓言小说的杰作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陶东风:《受活》:当代中国政治寓言小说的杰作
Oct 31st 2013, 14:17, by Chinese Netizens

   内容提要:政治寓言小说是中外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类,其基本特点是通过寓言形式来喻说政治。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阎连科《受活》的现代政治寓言性质。文章首先指出,《受活》描写的革命乌托邦和发展乌托邦之间存在深刻关联,它们都是政治权力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政治狂热。接着,文章分析了《受活》因在书写权力对受活人的伤害时混合进了圆全人对残疾人的伤害故事而削弱了作品的政治批判力度。第三,文章解读了茅枝婆和柳鹰雀两个形象的政治寓意。最后,文章指出魔幻现实主义或超现实主义在阎连科小说中不仅是一种创作手法,更是其政治寓言的表现形式,其强大思想和艺术力量来自于它与中国式政治文化的深刻同构-喻指关系。

   关键词:阎连科  《受活》  政治寓言小说  革命  发展

   作者:陶东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项目来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项目号11&ZD022

   引  言

   阎连科的小说,在思想上集中于对1949以后中国政治运动和政治文化的反思,特别是对中国特色革命文化的反思;在形式上,则往往采用现代寓言形式[特别是《日光流年》(1998)之后的那些小说,如《坚硬如水》(2001)《受活》(2003)《四书》(2011)等。这些作品被认为是阎连科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喜欢使用夸张、变形、象征、隐喻、荒诞、黑色幽默等手法,充满了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惊人的想象力,因此有人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怪诞现实主义"等等。

   但我以为,就阎连科小说的命名而言,"魔幻现实主义""怪诞现实主义"甚至包括阎连科自己提出的"神实主义"等称呼,都不如"现代政治寓言小说"来得确切,因为魔幻和怪诞作为创作手法可以纳入现代政治寓言小说范畴,而魔幻现实主义、怪诞现实主义却很难涵盖政治寓言这个特殊文类,它也可以用于非政治寓言性质的作品。[1]

   政治寓言小说是中外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类,其基本特点是通过寓言形式来喻说政治。西方文学史上的乌托邦小说和反乌托邦小说大多是政治寓言小说,俄国作家尤金.札米亚金的《我们》、英国作家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动物庄园》、英国作家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又译《美妙的新世界》)就是其杰出代表。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王小波、刘庆邦、莫言和余华的很多作品都可以归入政治寓言小说。但长期坚持政治寓言小说创作并取得极高成就的代表性作家,无疑是阎连科。

   《受活》就是阎连科现代政治寓言小说的代表作。

   一、革命与发展:当代中国的两种乌托邦及其相互关系

   《受活》是一部非常独特、有深刻寓意的政治寓言小说,它对中国特色的政治运动(具体说即毛泽东时代的革命和后毛泽东时代的发展),做了相当深刻又极具特色的书写。

   小说讲述的是耙耧山深处一个基本上由残疾人组成的村庄——受活庄——在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上演的悲喜剧。更具体说,它描写了两个乌托邦故事:第一个是毛泽东时代的革命乌托邦,第二个是后毛泽东时代(或改革时代)的发展乌托邦。小说在这两个乌托邦故事之间来回跳跃,并用两种不同的文体与字体加以区别,毛泽东时代的故事用"絮言"的形式(楷体字)插入到后毛泽东时代的故事(宋体字)中。

   第一个乌托邦故事由受活人的入社(合作社)、大炼钢铁、大跃进和"文革"等一系列解放后第一个30年的故事组成(涉及几个大的社会运动),其核心是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破灭,突出了革命的空想、暴力和恐怖性质。

   受活庄的残疾人本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知道什么是"政府",也不属于任何组织(包括乡、村、公社等)。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小说中叫做"天堂地":天堂一样快乐的地方,"悠闲自在,丰衣足食","自由,散淡,殷实,无争而悠闲"。(第99页[2])关于这一点,小说是这样写的:

   说到底,受活是被这世界遗忘掉的一个村庄哟,地处三县相交的耙耧山脉里,距最近的村庄少说也有几十里。因为庄子始于明朝就是满庄的瞎子、瘸子、聋哑人。不是残疾的,男的长大都招婿找到外面去,女的长大也都嫁到外面去。外面世上残疾走进来,里面世上的圆全人又都走出去,几百年来就这么过去了,却没有哪个郡、哪个县愿意收留过受活庄,没有哪个县愿意把受活规划进他们的地界里。

   时光就这么过去了,从明至清,年年辈辈,辈辈年年,康熙、雍正、乾隆,直到慈禧、辛亥、民国,受活庄数百年里没有给朝上、州上、郡上、府上、县上交过皇粮税。……

   受活是这世界以外的一个村落呢。(第118页)

   然而,一个叫"茅枝"的革命者(关于这个人物的详细分析见本文第三部分)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来到受活庄。她的闯入打破了受活人的桃花源式生活,结束了它的"史前史"。由于她的出现,受活庄这个世代与世隔绝的地方与外界恢复了联系,产生了流血冲突,付出了惨重代价。准确地说,它被带入了中国革命史,建立了与革命史的联系,并被整合进革命政治组织,即当代中国高度集中、统一、同质的政治-经济-文化-行政体系。受活原先没有什么干部,由于茅枝婆在解放后"把受活领进了这个世界上的乡里、县里",茅枝婆当然也就成了没有干部头衔的干部,成为了"受活庄的主事"(第51页),负责"调理这个庄的事务",

   受活被带入革命、带入国家组织的过程,同时也是受活人无休止遭受苦难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正因为茅枝婆代表中国革命(不管其代表性是多么暧昧,详下),因此,受活庄之进入历史和世界,就不能简单地被描述为进入现代性、现代文明或现代世界,而是进入中国的特属现代性,即革命。我们不能把这个"革命史"抽象为一般的现代文明史或现代化史,因为如果我们像有些批评家那样把受活进入革命的事件解读为"进入现代"或"进入文明世界",那么,这个小说就会被解读为反思现代或反思现代文明的作品,而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详下)。这是一种很致命、也很常见的误读。[3]再说一遍:"革命"这个限定至关重要。

   茅枝首先带领受活庄人"入社"(小说第五卷第五章"絮言——入社"),亦即加入互助组、合作社。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告诉我们,农民在入社时并不像有些作品(比如《创业史》等革命历史小说)写的那样欢天喜地,敲锣打鼓,相反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基层民兵扛了枪,在村头连放三枪后,受活人无论瞎盲瘸拐,就都到了村子中央开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全村的百姓会,受活就庄严地成了双槐县柏树子区管理的一个庄。""也就在那枪声里,成立了互助组,又入了合作社,过上了天堂日子。"(第122页)。这是一个非常有讽刺意味的隐喻:在枪声里入社并过"天堂日子"。下面这段描写更说明问题:"各家的田地都合到了一块,牛和犁、耧、锄、耙都充了公。那些有牛、有犁、有车的明显吃了亏,原想哭闹的,可又有几声枪响后,他们就不哭不闹,交了牛、车和犁、耙。"(第123页)看来,枪毕竟还是革命群众动员的最好手段,即使是天堂日子,没有枪也是推销不出去的。

   但即使有枪,"天堂日子"也很快结束,接着就是大炼钢铁。同样,大炼钢铁时对铁的征收到了寸铁不留的程度,这当然是通过更多地暴力达成的。入社和征铁两个暴力事件告诉我们:意识形态在革命群众动员中的力量实际上被我们的很多历史学家、理论家和作家大大夸大了(大概是因为文人一般都喜欢夸大思想意识力量,主观性的力量),群众运动主要依靠的其实还是暴力,而不是说服乃至宣传。[4]太脱离生活常识的宣传毕竟力量有限,离开了暴力,它的力量是很可疑的。

   受活人一旦加入人民公社,就进入到了一体化的国家政治-组织体制中,并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个体制发动的所有乌托邦运动:大炼钢铁、大跃进、"文革"(这些运动有些以"发展"或"建设"的面目出现,但本质上都是政治运动)。小说的这一部分可以视作是革命乌托邦的故事。

   在经历了一系列悲惨事件后,革命乌托邦以悲剧告终,以茅枝为首的受活人便走上了一条坚持不懈的"退社"(脱离革命史和国家组织体系)之路。尤其是茅枝婆,退社成为她的心病,也是她活着的唯一意义。

   本来,"退社"的本质是就要从一个现代中央国家的政治体系中脱离出来,何其难哉。但由于受活庄和它所处的整个中国一样走上了后革命时代的"发展"之路,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后革命时代的受活人遇到了一个政治狂人柳鹰雀(柳县长),后者居然"同意"受活人退社,但前提是受活人要组建残疾人"绝术团"。围绕着"绝术团"的成和散,受活人又上演了一场不亚于革命时代的悲剧。这就是小说描写的第二个乌托邦——后革命时代的发展乌托邦(或致富乌托邦、"小康"乌托邦、经济和物质乌托邦)。[5]发展乌托邦的核心故事是两个:一个是购买列宁遗体建立列宁纪念堂,另一个是组织残疾人绝术团赚钱筹集"购列"(购买列宁遗体的简称)款。这两个匪夷所思的致富思路固然是对中国式发展模式之畸形、变态的一种暗示,但最为巧妙的还是:作者通过"列宁遗体"这个核心符号和县长柳鹰雀这个核心人物,把两个乌托邦故事巧妙联系起来:列宁是革命的领袖和标志(用柳县长的话说,"列宁是咱社会主义的祖先啊,是咱社会主义国家的爹,你说哪有孩娃不知道爹的境况哩。"第30页),是革命乌托邦的缔造者和象征符号,同时又是后革命时期的发展乌托邦的资源,发展的途径就是购买列宁遗体然后把它当作商品加以展出。这是一个巨大的反讽。传统社会主义(革命)和今天后社会主义(发展)在这里发生了有趣的、颇具意味的关联。这是一个可以作多重解读的隐喻:革命在后革命时代的阴魂不散,革命文化遗产与后革命世俗欲望的媾和。等等。这未必不是中国改革和发展时期的矛盾、混乱的一个隐喻。

   这两个乌托邦的第二个意味深长的联系在于:革命乌托邦是权力(以茅枝婆和她背后的组织为核心)主导的,而后革命乌托邦同样也是权力(以柳县长为核心的地方政府)主导的,是自上而下的。既不是市场主导的,也不是自下而上的。权力主导和自上而下的性质赋予后革命乌托邦不亚于革命乌托邦的巨大动员力量和行政资源。这些都表明两个乌托邦之间的深刻相似性和衔接性。同样富有隐喻意义的是:发展乌托邦的策划者和规划师恰恰就是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时期)成长的柳鹰雀,他被称为"社校(社会主义教育学校)娃",是在革命乌托邦时代的干部培训学校长大的干部。于是并不奇怪地,他的发展乌托邦不可能不打上革命乌托邦时期的政治烙印。

   正因为这样,柳鹰雀的后革命乌托邦虽然打着"发展""小康"乃至"市场"的旗帜,但其狂热性一点也不亚于革命乌托邦。想要了解发展乌托邦的狂热性质,请看柳县长在县常委会的演讲:"一天一百万,十天一千万,三个月就是一个亿,一年就是三点七亿","花钱成了最困难的事情呀!扩大街,盖楼房,那能用掉多少钱?把县委县政府的大楼盖到半天里,各部、居委都盖一栋办公楼,你就是都用黄金刷墙、铺地,可楼盖起来了,那源源不断的钱还是要往财政局的账上流的呀,像一条大河每天往县里流的都是金子呀。人能吃多少?人能花多少?全县农民不种地,每个月你能都坐在田头发工资,可到末了你还是与有花不完的钱……为钱花不出去家家户户做了大难了。做了大难"(第163-164页)。这一点也不亚于"大跃进"时候的狂热(那个时候也曾经发愁"粮食吃不完怎么办?")。

也正因为这样,柳鹰雀疯狂的发展狂想,(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语言学和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891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沈志华:朝鲜劳动党内权力斗争与中朝苏三角关系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沈志华:朝鲜劳动党内权力斗争与中朝苏三角关系
Oct 31st 2013, 14:17, by Chinese Netizens

   1956年8月,朝鲜劳动党内部发生一场惊天动地的政治斗争,史称"八月事件"。这是朝鲜党内对金日成(Kim Il-sung)最高统治地位的最后一次挑战,其结果以反对派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探寻其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从这一典型案例看出中国、朝鲜和苏联三者之间极其微妙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解读冷战时期乃至后冷战时期东亚的政治结构和趋向,以及探讨朝鲜半岛危机产生的根源及解决途径,都具有深远意义。

   很长时间以来,这一事件对于局外人都是一个谜。尽管韩国出版了大量讨论朝鲜党内斗争的著作,但谈到这次事件,主要依靠的是北朝鲜公开发表的文件和报导,以及大量的口述史料,档案文献依据显得不足。俄国档案开放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对事件的描述比较深入细致了1。本文主要依据大量的俄国档案,以及可以找到的中国档案和文献,描述并分析这一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以期为解读1950年代中朝苏三角关系提供一个案例。

   一 起因:苏共二十大引起的风波

   自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的严峻局面丝毫不亚于战争本身。为了帮助朝鲜,苏联和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根据苏联外交部远东司的调查报告:苏联政府根据同年9月19日的苏朝协议,在两年内向朝鲜提供无偿援助10亿卢布;对战前和战争期间提供的贷款(2.98亿卢布)延长了还贷期(1957-1966),降低了利率(从2%降为1%);把战争期间的非贸易支付债务(7,288.8万卢布)减少了一半。中国对朝鲜的援助力度更大,在四年内(1954-1957)提供无偿援助80,000亿元(折合16亿卢布);从战争开始至1953年底提供的援助全部免于偿付,总计72,900亿元(折合14.5亿卢布);在三年内负责收养22,735名居住在中国东北的朝鲜孤儿,并承担对这些儿童进行教育的朝鲜公民及其家庭成员(31,338人)的全部费用。除以上经济和文化协议外,根据11月23日签订的其他协议,朝鲜在中国专家的待遇和费用以及朝鲜实习人员和留学生的费用等方面,中国的条件也比苏联更具优惠性,以致苏联外交部远东司建议应效仿中国的做法,减少向朝鲜收取的专家费用2。尽管如此,朝鲜对苏联和中国的疑虑依然存在,在苏共二十大以后,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

   从1954至1956年,中共和苏共从外交(主张和平共处)到内政(调整经济结构)都采取了比较一致的立场,并且希望各国共产党都能执行这一总方针3。然而,这一方针在朝鲜却受到明显的抵制。苏联驻朝使馆注意到,在1955年1月31日朝鲜劳动党通过的关于党和国家现阶段基本任务的指南性文件中,没有按照莫斯科的意见致力于和平统一,而仍然把"解放南朝鲜人民"和"消灭南朝鲜亲美、亲日地主集团"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4。金日成对莫斯科新方针的不满更主要地表现在他的内部谈话中:"我们要改变一味模仿苏联的做法","苏联人没有直接与美国人交战,他们可能希望与美国人和平共处,但是美国人占据着我们的南部,这是令所有朝鲜人民心痛不已的事"5。1956年初的朝鲜劳动党党章草案继续反映出这种倾向,以致苏联使馆不得不提出修改意见:删除原文中"美国的"和"亲美的"以及"从军事上加强革命民主的基础"等词语,以免"授人以柄","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即朝鲜劳动党为自己所确定的任务是带有军事性质的"6。

   在经济建设方面,朝鲜的核心政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依靠中苏的帮助,到1955年初,朝鲜三年计划所确定的工业总产量目标已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却没有任何提高。尤其是在农业方面,在战前粮食生产完全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但现在超过30%的农民无法养活自己。为弥补粮食不足,朝鲜不得不在1953年从中国购进20万吨粮食,1954年13万吨,1955年预计17万吨。被战争破坏的居民住宅到1954年底只修复了约70%,大部分城市居民和30%的农民还生活在简陋的临时建筑里。其原因除了是由于国家在投资比例上过于偏向重工业外,也因为在所有制改造方面一味追求国有化和合作化。

   允许私人贸易和家庭手工业在国家监控下的合理存在,本来是促进消费品生产和流通的必要手段,但朝鲜领导人却在执行彻底消除私有资本的路线上走进了死胡同。私营企业1949年占工业企业的15%,到1954年就缩减到2.5%以下,1955年的计划是降到1.3%。私营资本在贸易中的比重也从1949年的46.8%降到了1954年的22.8%以下。还有近90%的私人餐馆关门,致使大部分城市居民失去了谋生手段。农业合作化也破坏了农民自愿加入合作社的原则。1954年1月确定在农村试行合作化,当年便成立了10,000个合作社,迫使32%的农民加入了合作社,造成1954年粮食总产量比计划少收30万吨。政府反而提高了农业实物税的上缴比例,从27%(大米)和23%(其他农作物),统一增加到50%。为完成收购计划,各级干部逼迫农民交粮,采取了包括逮捕在内的镇压手段,以致在粮食采购期间出现了农民自杀事件和暴动的危险7。

   在国家关系方面,据苏联外交部的观察,"朝鲜同志显然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而低估了民主阵营的力量",没有充分肯定苏联、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援助8。外交部的另一份报告特别谈到,中朝关系有"不正常现象"。如"志愿军司令部坐落在离平壤几十公里的地方,居住条件很差,朝鲜领导同志也极少去那里";在平壤的战争展览馆,十二个战绩展厅中只留给中国志愿军一个,而在其余的所有展厅中,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行动被解释成与中国志愿军无关;"金日成打算逐步解除在中国呆过的领导工作者在党和政府中的职务"等。库尔久科夫(I. F. Kurdiukov)注意到,中国政府在1952年召回驻朝大使后,直到1955年1月没有再派新大使;在朝鲜驻华使馆举行的招待会上,周恩来"几乎没有同朝鲜代表交谈过"。报告的结论是,"中国同志对朝鲜人的行为很不满(尽管没有公开表达过),但他们对朝鲜人表现得很克制"9。

   最令人关注的是朝鲜党内的斗争情况。朝鲜劳动党是在战前不久才由四个主要派别联合组成的,以金日成为首的游击队派虽然人数不多,但占据了主导地位;延安派的代表人物是金枓奉(Kim Tu-bong)、武亭(Mu Chong)、崔昌益(Choe Chang-ik)等,成员则多为军事领导干部,在战争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朴一禹(Pak Il-u)、方虎山(Bang Ho-san)等;莫斯科派(来自苏联的朝鲜族人)和南方派(或国内派)虽势力较小,但也有个别领袖人物在党内很有影响,如许哥而(Ho Ka-yi)和朴宪永(Pak Hon-yong)。

   还在战争期间,那些对金日成的地位和威信构成威胁的各派领导干部就开始遭到清洗。矛头首先指向掌握军事实权的延安派干部。1950年12月,武亭因平壤失守被罢免,不久朴一禹、方虎山也相继被贬和被捕。随后轮到莫斯科派干部。1951年11月,莫斯科派代表人物许哥而因与金日成意见不合,被开除党籍,虽在苏联的干预下保留了副首相的职务,但最终还是被置于受审的地步,被迫于1953年初自杀。1953年8月,以李承烨(Lee Sung-yob)为首的一大批南方派干部受到法庭审判,罪名是美国间谍、破坏南方革命力量和企图颠覆共和国。此案的矛头实际上是针对早在半年前就被捕的南方派首脑人物朴宪永,两年后,最高法院以间谍罪判处朴宪永死刑。经过一连串的内部争斗,朝鲜党内各派终于都归附金日成麾下。朝鲜停战后不久形成的新领导班子,不仅增加了游击队派的金一(Kim Il),还有延安派的金枓奉、金昌满(Kim Chang-man),莫斯科派的朴昌玉(Pak Chang-ok)、朴永彬(Pak En-bin),甚至南方派的朴正爱(Pak Chong-ae)10。然而,分歧和矛盾只是在高压下暂时消失,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有学者指出,1955年12月金日成首次提出的"主体思想"(Juche)是"源于对抗苏联和亲近中国的思考",其主要目的是"消除苏联的影响",随后开展的对朴昌玉、朴永彬等一批来自苏联的朝鲜族干部的批判,证明了这一点。相反,为了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金日成曾指出应"学习中国的整风运动"11。鉴于当时提出新方针并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莫斯科,因此,关于"主体思想"是源于对抗苏联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但如果说这里有"亲近中国"的考量,恐怕不够准确。实际上从金日成的一贯做法来看,时而倒向莫斯科,时而亲近北京,这只是他在两个大国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利益的手段,但无论哪一边有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他都不会忍受。

   苏共二十大以后,在赫鲁晓夫(Nikita S. Khrushchev)批判"个人崇拜"风潮的影响下,朝鲜党内的不满情绪再次爆发出来。在1956年3月20日中央全会学习苏共二十大的材料时,除了从莫斯科回来的崔庸健(Choi Yong-ken)做报告外,只有金日成、外相南日(Nam Il)和宣传部副部长李一根(Li Il’-gen)三人发言。谈到个人崇拜问题时,金日成专讲南方派党员对朴宪永的崇拜,而对朝鲜劳动党内存在严重的对他个人的崇拜却只字不提,只是要求以后在报纸宣传中不要再突出个人作用了。会议上宣读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翻译文本,但没有进行讨论,也没有做任何决议12。会后,劳动党中央向各机关下发的秘密文件的基调是朝鲜劳动党在各方面都"始终坚持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并多次强调集体领导是党的最高原则,"劳动党中央从未放弃这一原则"。至于党内的个人崇拜问题,只是以前曾经有过,且只与朴宪永有关13。

   4月23至28日,朝鲜劳动党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既没有讨论人们议论纷纷的党内个人崇拜问题,也没有消除前一段广大干部对人事处理的不满情绪,甚至没有研究人民普遍关心的经济困难和生活问题。金日成的长篇报告,除了赞扬朝鲜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成就外,就是反复批判朴宪永等南方派领导人以及其他分裂党的宗派主义活动。很多人要求在大会发言,都被拒绝。大会对中央委员会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以保证他们对金日成的忠诚和支持。在71名中央委员中,新选43人,上届保留下来的只有28人;在45名候补中央委员中,新选43人,保留的只有2人14。会议期间在报纸和发言中对金日成的颂扬反而愈演愈烈,以致令苏联外交部都感到"很不正常"15。在贯彻代表大会精神的平壤市委积极份子会议上,积极追随金日成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金昌满在高度评价了代表大会的意义后指出:"我们党内没有个人崇拜现象",过去出现过的,就是"在南方对朴宪永的个人崇拜,在北方对许哥而的个人崇拜";同时"我要警告大家,关于现在我们党存在个人崇拜的言论不仅不能巩固、反而只会削弱我们党。因此,谁要发表这样的言论就处分谁"16。

   这次会议的人事调整主要是针对莫斯科派的,对延安派显得十分宽容。金日成知道,在排挤莫斯科派的问题上,与苏联的矛盾是无法回避的。在二十大前,苏联外交部就反映了朝鲜党内对金日成个人崇拜的种种表现,并建议苏共中央提请金日成注意改正17。而现在,外交部所属情报委员会还特别注意到,不久前对莫斯科派领导干部的严厉处罚,与这些人多次提醒金日成注意个人崇拜问题有关。因此,委员会建议苏共中央对朝鲜党进行帮助18。

外交部远东司则认为,对朴昌玉等人的批判,"实际上是发起了一场旨在反对所有苏联朝鲜族人的运动"19。1955年底,在朝鲜共有来自苏联的朝鲜族干部136人,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1955年12月31日的法令,他们必须确认一个国籍。在回答征询问卷时,当时多数人表示愿意加入朝鲜国籍,只有24人提出在加入朝鲜国籍后,还想保留苏联国籍。在朴昌玉、朴永彬等人被解职后,面对朝鲜党对莫斯科派干部的排挤和歧视,(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历史学 > 世界史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9008.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周大伟:“在职法学硕士、博士、博士后”季建业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ypePad Has the Tools

Looking for a premiere blogging service? Start your blog today on TypePad.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周大伟:"在职法学硕士、博士、博士后"季建业
Oct 31st 2013, 14:02, by Chinese Netizens

   恕我孤陋寡闻,见过官员读”在职博士”的,但真没见过能从”在职硕士”起,一路绿灯读到最高段位”在职博士后”的。这位利用十年”在职时间”径直摸到中国高等教育天花板的人,就是刚刚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免职的江苏省南京市市长季建业。

   据官方公开的信息显示,季建业1957年1月出生,1975年3月参加工作。季建业并没有本科大学学历(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曾在苏州大学政治系干部专修科学习,其间还担任着江苏省苏州地(市)委宣传部宣教科副科长)。但是,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他在担任江苏省扬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期间,成为苏州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法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他在担任扬州市市委书记期间,成为苏州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又据学术批评网披露,2009至2010年,他在担任南京市市长期间,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在职博士后”。大致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季建业马不停蹄地攀升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点。几乎他的官位每提高一级,他的学历也随之提高一级。

   事实上,博士已经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学位,而”博士后”并不是一种学历,而只是表明一种工作经历。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博士后研究人员一般不超过40岁,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还需要提供脱产证明;对博士后研究人员不能再授予其它任何名义的学位称号,同时”博士后”也不是专业技术或行政职务。然而,吊诡的是,在如今中国社会,很多人还都把”博士后”看成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或许,这就是季建业”在职博士”毕业了还想去读”博士后”的主要原因,更何况他年龄早已超过40岁,也不可能提供所谓”脱产证明”。

   每当看到”硕士”、”博士”这些字眼,我脑海里就自然而然联想到那些没日没夜坐在教室里或者黎明前就在图书馆门前排队抢座位的莘莘学子。让人们把这些字眼和那些白天日理万机后晚上也没功夫回家陪老婆孩子吃饭的”市长、书记们”联系起来,实在是有点儿勉为其难。回忆起自己在海内外求学的亲身经历,当学生读书的日子尽管简素而纯朴,但实在是十分紧张和辛苦。来自学习上的压力令人无处逃遁 — 阅读大量专业书刊、应付各科基础考试、外语听说读写方面的强化训练和过关考试(还包括第二外语)、翻译并精读经典原著、外出调研、构思和写作学位论文。我和同学们使出浑身解数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大家几乎总是把星期天当成”星期七”在用。季建业的工作记录表明,近十年正是他一生中最忙碌的十年,身为一个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的市长、书记,每天大会小会、讲话汇报、征地拆迁、挖坑砍树、开工剪彩、出国考察、接来送往,能有多少时间来读书、应付课程、考试和写学位论文呢? 莫非他是个有三头六臂的”天才”。

   依照某种官方认可的说法,”天才”无非是比别人聪明一点。这些年里,本人走南闯北,大致阅人无数,聪明能干的人也遇到不少。但是,人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一边要博览群书读硕士、博士、博士后,一边还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如此操作的可能性大致归零。再聪明能干的人,也很难一心二用,这不是别的,只是个常识。从季建业的人生经历看,他显然是”比别人聪明一点”,但在上帝给人类划定的极限面前,季建业绝不是个超人。比如,从季建业的博士论文里人们就发现了破绽:早在6年前就有人提出指控,季建业的博士论文涉嫌对他人论文的抄袭。从被侵权人罗列的证据看来,这一指控有理有据,季建业事后也未做任何回应。此外,依照公众的一般判断力,他的博士论文是否真的由他本人撰写完成,其中依然悬疑重重。

   近十几年来,官员们的学历年年跃进,文凭逐浪攀高。官员们喜欢读书,本是件好事。可是,我们今天所见所闻的事实则大相径庭。很多官员平时并不热衷读书,或忙于事务工作无暇读书,但他们却千方百计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公款,与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其中的某些自然人)”合谋”,以弄虚作假的方式 — 在短期内”大跃进”式地完成了”文凭交易”。那些身居高位或者准备身居高位的官员们,之所以需要这样一纸文凭,显然为的不是更新知识,而是在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升迁铺路石。对于高校而言,这几乎是个名利双收的无本生意 — 既可以因为拥有这样的”官场校友”而增添荣耀,又可以为日后”招商引资”积累资源。官员学历造假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腐败行为,不但损害了高校的学术风气,助长了官员造假之风,同时也侵占了全日制大学在校学生拥有的教育资源,其结果必然会动摇整个社会的公平和信用基础。

   这些年里,每当人们谈起中国的大学,总是有两幅反差鲜明的图案浮现于我的脑海。一幅图案是:那些在教授们面前目光焦虑、神情紧张、恭敬不已的年轻学子们,他们勤奋好学、求知若渴,但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供给面前,他们只好望洋兴叹。另一幅图案是:近年来,中国各地大学的硕导和博导们(以法学和经济管理学专业最为突出)开始成为官僚政客们的座上宾。在一次次酒盏交错之间,一桩桩将学历廉价出售的交易在夜幕下迅速达成。

   在任何一个国家里,全日制大学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曾抱怨说,中国最大的博士群都在官场。但是,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些廉价的文凭又是怎么被出售给这些官员的呢?难道我们的大学就没有责任吗?

   作者注:本文系作者为《中国新闻周刊》撰写的专栏稿的未删减版。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法学 > 法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8870.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顾保孜:乔冠华的坎坷政治生涯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顾保孜:乔冠华的坎坷政治生涯
Oct 31st 2013, 13:02, by Chinese Netizens

  

   在新中国第一代领袖时期,外交史上,有三个人的形象在杜修贤的摄影镜头里特别富有个性。一个是周恩来,具有儒雅风度的外交家;一个是陈毅,具有大将风度的外交家;再一个就是乔冠华,具有才子风度的外交家。他们配合默契,各显风采,为新中国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外交大门。他们各有千秋,周恩来严谨庄重而敏锐,陈毅潇洒大度而幽默,乔冠华思路敏捷且文才横溢。

   别人叫他"乔老爷",他不生气。家人也不时地称他几声"乔老爷",后来索性叫"老爷",他全都认了

   乔冠华是外交部长,也比杜修贤年长10多岁,而杜修贤只是中南海专为毛泽东、周恩来摄影的记者,无论是官职还是年龄,杜修贤都属于他的部下和晚辈。杜修贤的新闻拍摄采访主要由乔冠华负责,发回国内的新闻照片也由他审定。他们交往了10多年,又多次共同陪同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领导人出访,建立了很深厚的忘年之交。

   这几天快到老乔逝世11周年了,不知怎地老乔过去的照片老在杜修贤手头出现,杜修贤就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老朋友好像根本没有长眠,只是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乎意料回到他的跟前,掏出香烟,潇洒地挥动大手,你一支他一支地抛撒,然后他带头,让大家一齐把无数的"烟筒"任意地支立在他并不宽敞的居室空间里,大口大口地吞云吐雾……然后,老乔打开一瓶好酒,清香四溢,惹得大家急切地仰脖痛饮,好一阵被水形火性的东西浇得通体痛快无比……

   随着年龄指数接近"八宝山"的标准,回忆往事成了日子里不可失去的内容,总是喜欢自与往事干杯,品尝岁月留下的苦酒甜酒烈性酒,尽管一杯比一杯剧烈,一杯比一杯苦涩,但总是品不完往事,喝不醉回忆。

   在新中国第一代领袖时期,外交史上,有三个人的形象在杜修贤的摄影镜头里特别富有个性。一个是周恩来,具有儒雅风度的外交家;一个是陈毅,具有大将风度的外交家;再一个就是乔冠华,具有才子风度的外交家。他们配合默契,各显风采,为新中国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外交大门。他们各有千秋,周恩来严谨庄重而敏锐,陈毅潇洒大度而幽默,乔冠华思路敏捷且文才横溢。说到外交家,人们自然而然就要提起他们。

   杜修贤与乔冠华交往的过程,也是乔冠华由外交部长助理到外交部长职务升迁的过程。可杜修贤从来没有感到他们之间有职位高低界限和年龄大小的差距。乔冠华总是乐呵呵地平视身边的同志,和他们风雨同舟,共度岁月。再因为他的个性直率、不端官架子和才子文绉绉的气度,手下的人都不惧怕这个上司,喜爱和他亲近,甚至和他嬉闹。50年代末,一出《乔老爷上轿》喜剧电影逗乐倾倒了许多的观众,不知不觉乔冠华也沾了笑星的光,大家借花献佛,把"乔老爷"美名送给了当时还很年轻的部长助理阁下。就这样,他带着这个雅号,走过20多年。

   别人叫他"乔老爷",他不生气。家人也不时地称他几声"乔老爷",后来索性叫"老爷",他全都认了。久而久之,单位上下,红墙内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乔老爷"何许人也!

   乔冠华是标准的"乐天派",更是地地道道的"工作狂"

   杜修贤和乔冠华打交道最多的一次是周恩来出访亚非拉14国,那也是他们的初交。

   杜修贤是新华社派到中南海里的专职摄影记者,分工负责周恩来总理的新闻摄影。到1963年年底,杜修贤在周恩来身边拍摄已经三年了。这次出访,杜修贤自然不能落下,带了许多摄影用具,包括整套冲洗照片的箱子(那时的冲洗属于现代人根本不屑一顾的手工操作)。出发那天是12月13日,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他们由北京机场起飞,在昆明作短暂停留后,第一个访问的国家是阿联,也就是现在的埃及。这次周恩来率国家友好访问团出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访问国家最多的一次外交活动,也开创了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新纪元。陪同访问的除了外交部长陈毅外,还有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孔原,外交部副部长黄镇,国务院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外交部长助理乔冠华以及他的夫人、新闻司司长龚澎等10多位负责外交、警卫工作的领导同志。杜修贤的新闻拍摄采访主要由乔冠华负责,发回国内的新闻照片也由他审定,不过他非常放心杜修贤的摄影技术。杜修贤记得第一次送照片给乔冠华审,乔冠华却递支烟给杜修贤,也不看照片,说:"你自己决定发稿吧,我知道,你的照片不错,不看了。"临了,把一整包烟也塞给他,这以后他成了乔冠华长期"特供"的烟友。既然乔冠华这样信任他,杜修贤也就不送乔冠华审查了。乔冠华的信任只能增添他的工作责任心。

   乔冠华的夫人正好是新闻司的"头",负责发新闻稿,杜修贤和他们两口子打交道相对比别人要多得多。在访问团里最叫人注目的也要数乔冠华和他夫人龚澎,一个是外交部长助理,一个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职务相差不大,又都在外交部工作,这次又一起随同出国,自然是大家注意的目标,也是大家寻开心的话题。男人一离开家,没有夫人管着,自以为可以端端男子汉豪爽气派的架子,不管在家里是不是"气管炎",反正出来了就想当当"肤氢松"(谐音"夫轻松")。可乔老爷就不行了,没有他们那么自在,出国在家没有什么分别,妻子左右跟着,有时为了工作的问题还要争执一番,别人不知道还以为是夫妻斗嘴呢。说起来也冤枉,他们争争吵吵,大部分都是因为工作上的矛盾和分歧,为自己的家事还真没有时间争吵呢,连孩子留在北京都顾不上管。不过那时代的人好像只知道工作第一,特别是在周恩来身边工作,更是不能有半点分心,得把整个人都交给工作,用现在的话说叫地地道道的"工作狂",即使出国也不轻松,甚至比在国内还紧张。现在的人或许不理解,以为出国是游山玩水,领略异国风光的美差,想去只恨找不着门哩,你们还说紧张?要知道那时出国根本不是什么好玩轻松的事,更谈不上风光。每人的工作量就无法让你感到好玩,承担的重大责任更无法让你感到轻松。出访有很严明的纪律,外国人馈赠出访人员的礼品几乎不和大家见面就全部上缴礼宾司,连吃饭也和国内一样要按规定交钱,跑14个国家每人只有30美元的零用钱,有什么风光?至于什么买大件、换外汇,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周总理更加严于律己,连出访服装都是他自己出钱制作的。而随行人员至少出访服装不用自己出资。

   大家不在乎经济所得,却很重视精神的充实。工作之余,大家娱乐方法也很多,打打扑克下下棋什么的,要不散散步,有时就凑一起取取乐。和乔老爷夫妇开玩笑时,杜修贤一般不参加,只是在旁边掩嘴偷偷笑,觉得乔老爷十分有意思,标准的乐天派。不管别人怎么说笑,乔冠华不恼不急,甚至比别人更有兴趣,而且会乘人不备,突然来个"回马枪"。大家被乔冠华打"哑"了,乔冠华便开怀大笑。杜修贤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大个子却没有大架子的"上司",和谁都能谈谈笑笑,渐渐地他和乔老爷也敢放开了。

   宴会上,乔老爷妙趣横生的表演逗得大家笑得直岔气,照相机把他那带有酒气的精彩瞬间永远定格在了胶片上

   回国后,代表团在大会堂座谈出访14国的历程。座谈会结束后,大家又在宴会厅会餐。吃到一半,乔冠华喝酒喝乐了,开始把他的拿手"活宝好戏"拿出来表演。乔老爷一手拿盘子,一手拿勺子,边敲边说边舞,一会儿学几内亚妇女的舞蹈动作,一会儿模仿阿拉伯地区男人走路。大家被乔老爷妙趣横生的表演噎得直岔气,把酒水都喷了出来。晚宴被乔老爷精彩的表演推上了热闹无比的高峰。杜修贤乘机狠狠抓拍了乔老爷几张洋相百出似乎还带酒气的瞬间。过后,乔老爷一看照片,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好呀杜山(周总理在几内亚为他起的雅号,谁知被乔老爷带回了国),你给我留证据啊?哈哈……"

   周恩来对这次出访取得圆满成功非常满意,他指示新华社和对外文化联络部举办一次"我国领导人出访国新闻图片展览",绝大多数照片都是杜修贤拍摄的。乔冠华接受这个任务后,向总理提议,展览图片上要署拍摄记者的名字。总理向来对在身边工作的同志要求很严,名利的事情,更加严格,可这次他听了乔冠华的建议,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在一旁的邓大姐这时对杜修贤说:"老杜,选图片时,记住多选一些外国人举毛主席像的场面。"杜修贤心直口快说总理访问,别人都举总理的照片,没有主席的画像呀。乔冠华连忙制止杜修贤,向邓大姐表示,一定多选一些有主席像画面的照片。从总理那里出来,杜修贤对乔老爷嘟囔,没有主席像的照片,怎么选呀!乔老爷却批评杜修贤没有政治头脑:"这么大型的新闻展览,全是总理的,别人怎么看?主席是党的最高领袖,外交方面能取得成就,也是因为执行了党的外交路线。我们总理是具体执行者。怎么能不放主席的画面?再说,主席还到机场迎接总理凯旋,那照片,你总是照了吧?"

   乔老爷这一番话,杜修贤佩服,毕竟是老外交了,不仅才智敏捷,而且政治成熟。杜修贤自然心悦诚服。

   在出访回国的第九天,3月24日,图片摄影展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杜修贤记忆里唯一一次在大会堂举办的摄影展览。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的形象都出现在画面里。没有想到,这竟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到机场欢迎周恩来总理了,以后再也不可能有这类的照片了。

   周恩来去世后,他心碎神摇,悲痛欲绝。对总理那种视如父辈的深情厚谊,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人

   乔冠华虽然是嬉笑怒骂,批评人尖锐,不容半点砂粒的人,但他也是非常重感情义气的人。他和周恩来总理的感情就很深。他最崇拜敬仰的伟人就是周恩来。如果说远距离仰望一个人能使人产生崇拜,那么,近距离相处后产生的崇拜是真正人格上的崇拜。他们在一起相处交往了整整30年,从重庆办事处就在一起,在周恩来培养教育下,乔冠华由留洋才子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多次协助周恩来总理处理重大国际事务。1971年,乔冠华率团参加联合国会议,首次代表新中国坐在恢复后的联合国席位上;1972年,乔冠华负责起草了中美公报,公报公布后,引起了世界强烈的反响,为中国外交赢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后来又迎接了尼克松访华。他这一连串重大外交活动,深得大家的赞赏。

   1974年,乔冠华出任外交部部长,而关注他成长的周恩来总理却住进了医院。那时外交部情况复杂。杜修贤有时见到乔冠华心情苦闷,常常对自己说他很思念病中的总理。乔冠华说现在只有陪外宾去医院的时候,才有机会和总理说说话,多坐一会儿。1975年夏天,杜修贤为总理和身边工作人员拍下了最后的合影,留存了这珍贵的瞬间,就是乔冠华积极倡议的结果。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与世长辞,乔冠华和所有热爱总理的人一样,悲痛不已。当时对周恩来丧事规格压得很低很低,让人感到异常痛苦,既然是中央的决定,谁也不能改变。

   周恩来总理逝世,那些在他身边工作多年的人,顿时觉得塌了脊梁一般,心里空落落的,只觉得万念俱灰,还不如也跟着总理一走了事。此时此刻的乔冠华就是这样的心情。他伏在总理遗体的玻璃棺上,发出阵阵揪心的哭声,他边哭边说:"总理啊,你一生无儿无女,今天我就作为你的子女送你最后一程吧……呜呜……"

   杜修贤从来没有看见一个感情奔放的人会如此悲绝。虽说乔冠华脾气耿直,爱发火,可悲痛起来却叫人惊恐。大家费了很大劲才将他从灵柩上拉开,当总理遗体消失在火化炉里时,他又发出悲惨的哭声,在场的人全都哭成一团。

等回来,杜修贤急忙给章含之打了个电话,告诉她,今天晚上注意一下乔老爷,总理火化时,他的情绪过于激动,他毕竟是60出头的年纪了……杜修贤还没说完,就听见章含之在话筒那一头也泣不成声。(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8906.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共同网 | 日中温泉产业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共同网 | 日中温泉产业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Oct 31st 2013, 12:30, by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共同社重庆10月31日电】以温泉这一日本引以自豪的旅游资源为主题、探讨日中合作可能性的"日中温泉产业专题研讨会"31日在重庆市内的宾馆举行,该市官员表示今后希望与日本加强交流,学习日本在温泉开发等方面的经验。

  本次研讨会由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共同主办。重庆市近年来大力开发温泉资源,希望学习日方在温泉经营方面的经验等,遂促成了此次研讨会的召开。

  在日本各地开展酒店运营的藤田观光集团旗下上海分公司"藤田(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社长野崎浩之强调,"必须向(顾客)提供安全与安心"的服务,并建议从设施的设计阶段开始就应考虑如何方便顾客利用。

  致力于温泉开发的重庆市东温泉镇干部指出目前的问题称,"(中国)的温泉资源很丰富,但该行业比较混乱,缺乏(作为著名温泉地)的品牌效应",还介绍了与日本有关企业携手打造纯日式温泉的构想。

  研讨会还旨在吸引中国游客前往日本的温泉地旅游,会场内设有展台介绍北海道的登别温泉、群马县的草津温泉、岐阜县的下吕温泉等。(完)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Co-China周刊 | 一五一十周刊128期:香港:万人上街撑电视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Co-China周刊 | 一五一十周刊128期:香港:万人上街撑电视
Oct 31st 2013, 12:15, by Chinese Netizens

编者的话

你看过香港无线TVB的电视剧吗?比如《射雕英雄传》,比如《金枝欲孽》;没看过的话,听说过几个TVB的艺人吧?比如演郭靖的黄日华,比如演安茜的张可颐;这些也没有听过的话,那么大明星呢?比如刘德华,比如周星驰,比如周润发,他们都曾是TVB的主要艺员。

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聊香港演艺界,无论怎么绕也躲不过TVB,间中还有亚视ATV。这两家电视台,在过去的40个年头里,几乎包揽了让整个华语世界通过电视了解香港的所有工作,香港以外地区的人们最初对香港的认识、对香港的想象、对香港的憧憬,多半来自TVB的黄日华和张可颐们的演绎。

最近张可颐又出现在电视上,不过是在新闻里:她穿着一身黑衣坐在香港政府总部门前,抗议政府在发放免费电视广播牌照中的"不透明"、"不公正",而她胸前牌子上所代表的公司并不是三色台标的TVB,而是"HKTV"。这一家甚至还没有机会通过大气电波播出过任何一套剧集和节目的电视公司,因为没能获得香港政府的免费广播电视牌照,激发了12万民众、电视同业、政治团体上街向政府讨要说法,挑起了香港电视圈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风波。

HKTV(香港电视)到底是什么来头?何以如张可颐、黄日华这样在TVB有过上佳表现的艺人会纷纷转投香港电视?为什么一家以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为主的电视台,会因牌照问题引起轩然大波?而电视观众又为何不再买陪伴他们多年的TVB、ATV的帐?到底是什么促使香港人上街,为手中的遥控器维一次权?

本期周刊我们用不同以往的编辑方式,尽力梳理"香港电视"申请免费广播牌照事件的前后,与大家一起看一看香港电视界正在上演的这一出恐怕比任何剧集都精彩的"电视风云",也尝试在众说纷纭中为上面的问题找到些许答案。

这套大戏牵涉商业机密、行业竞争、产业革命,甚至政治斗争,何其错综复杂。但对坐在电视前拿遥控器的观众而言,想要多几套好看的电视剧,算得上是多大的诉求呢?

我们无法预测它将以大团圆结局或悲剧收场,但我们确信,这出"电视风云"是当下香港的一个切片,它比任何剧集都更能让我们了解香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正在这座城市蔓延的焦虑和不满,看到正被窒息的城市精神,也可以看到人们的呼喊和自救。

1510周刊由「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周刊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目录

编者的话

【源起】10月15日

11-1 杜婷:谁拿走了我的遥控器?

11-2 一五一十周刊编辑团队:香港免费电视牌照事件

11-3 香港独立媒体:香港广播条例十问

11-4 商务局:发牌决定符程序公义

【燎原】10月16日-18日

11-5 庄婉萍:我仍信努力是奇迹的另一个名字

11-6 短片:香港电视员工的自白

11-7 香港电视声明全文

11-8 阿果:我哋个遥控唔见咗(我的遥控器不见了)

【未完】10月20日-24日

11-9 谭蕙芸:死水翻不了波涛——专访廖启智

11-10 钱俊华:万人"上街睇电视" 撑港视

11-11 罗永生:三十年一觉维基梦

 

『本文选入一五一十周刊第128期,周刊下载: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104008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台灣新聞 | 4類大陸人士 可線上申請來台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台灣新聞 | 4類大陸人士 可線上申請來台
Oct 31st 2013, 10:32, by Chinternet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31日電)內政部次長蕭家淇今天表示,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台從事教育、經貿、農業及交通4類專業活動,明天起將開放以線上方式申請。

蕭家淇說,其他類別的專業活動預計明年元旦起全面實施線上申請。

他表示,考量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商務及專業活動人數日益增加,為延攬高級人才及專業技能進駐台灣,今年9月1日起,申請商務活動(包括研習、受訓及履約服務)及跨國企業內部調動服務來台,已採線上申請、審查及發證作業,以簡化申請流程,申請核准所需天數已由原先10天左右縮短為3至5天。

蕭家淇說,自明天起,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台從事教育、經貿、農業及交通4類專業活動,將開放以線上方式提出申請,使大陸地區商務及專業人士申請來台參訪更便利。1021031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ternet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网络民议】这是要跟成龙大哥争特首吗?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网络民议】这是要跟成龙大哥争特首吗?
Oct 31st 2013, 10:36, by dapigu

10月26日,香港影星温兆伦在新浪微博发布了一则涉及星巴克的微博,在该条微博中,温兆伦表达了自己在沈阳机场看到星巴克咖啡店的欣喜之情。然而,该消息发布后仅一小时不到,温便再次发布了一条暗示自己支持"官媒打击星巴克价格虚高"的微博,并强调自己"绝对支持中央的任何决定、忠于祖国",这条诡异的"政治站队"微博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口水。未料,面对网友的批评,温在数日内又接连发布多条"高调爱国"言论,甚至一度发布自己的军装照,还表示自己已经把部分网友的ip提交给了有关部门。温兆伦此连贯举动更招致一些网友的反感,一时其微博下批评咒骂之声不绝,当然,评论中亦有相当数量的支持者在。

@温兆伦:身为它的粉丝的我突然在沈阳新机场入关后发现它,高兴死了!周末愉快!

4975be00jw1e9ycrc1t00j218g0xc7ew

@温兆伦:谁说什么都有正反的一面,每个国家生活水平和人民消费都不一样,香港买车平易养车贵,内地买车贵养车平易,香港一个橙子5块钱,内地5块钱一斤橙子。我绝对支持中央的任何决定!我是一个忠于祖国的国民,难道你们支持温兆伦就不能当别的偶像的粉丝吗?聪明的你们都懂的!祖国万岁!

4975be00jw1e9ye74cduxj20i10p0jv6

@温兆伦:大家都不能小瞧自己,我从没上过大学,穷家子出身,从月薪900边上学边打工开始到现在两袖清风,我不是一个富豪但心中富有,知足常乐。你们比我幸福多了,加油吧!美好的明天都在等着你们!Let’s go!

@温兆伦:我的父母早逝,现在的我没有爸没妈但是我不怕;因为我还有我的国家,中国!不管我生在那里?死在何处?我都是一个中国人!

@温兆伦:一个不爱国的人你也别奢望他会为别人或者社会付出有多大,因为他们最爱的是自己。我很庆幸97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我这个香港人在97年前是一个没有国家的人,现在我很骄傲地说:我的国家中国,我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不管你们如何批评我都改变不了我爱祖国的心!

1

@温兆伦:香港人当然也爱香港,很无奈香港的"娱乐媒体的八卦杂志"是""娱乐"千万不 错!满大街的报摊都卖着全"负能量"的娱乐消息。不明白的人就不知不觉地以为买了看了八卦完了就没事!你们错了,这样下去跟慢性中毒自杀无异,我离开我不买我不看更希望别提我的名字都是为了远离魔鬼的"负能量"保重!

@温兆伦:几天前我在微博表达了我"爱国"结果引来很多"反爱国"人士用各种文字侮辱中国文化的美德来表达。"爱国"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无知无明的"反爱国"人士在我微博表达的只是对在社会生活的不满;你们的情绪,心态和某些经历我本人是非常理解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没有国那有家?

@温兆伦:这两天辛苦几位同事把在我微博中发表和转发了超过五百次不良内容的博文,IP地址送交有关部门按祖国的法律去处理,有些还差几条才过500条转发的我希望你们不要达标因为后果你们都比我清楚!这两天我停止了让大家评论的目的是不希望看到大家为了一时的冲动而惹来麻烦,何必呢?"爱国无罪"!

e6da3843gw1ea4dk8uw0lj20go0ciwfv

@温兆伦:尊敬的媒体们:在我的微博里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评论表示赞同爱国,我坚决相信祖国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同胞都是爱国者。为什么媒体们都把新闻标题写上:温兆伦微博高调"爱国"遭辱骂?而不写"温兆伦表示爱国获支持"?难道小苍蝇的耳语都比不上十三亿爱国者的声音吗?感谢所有爱国者的支持!打扰了!

4975be00jw1ea3jwesfxsj20dc0d4gn6

10月20日,温兆伦曾在微博吐槽当晚在北京打车被拒载。

wenchuzu

以下为数字时代编辑摘自网友评论:

支持者

Bubbles__曉柒:终于能评论啦!太好啦!其实我上微博也是这感觉,负能量太多,感觉没法活了,然后出去逛逛超市,生活还是一样嘛!

焚琴煮鹤的晒台:支持你!你本身就代表正能量!

redflower_青霰:支持真、善、美,做国家的好公民,阿伦够大气!!

花花花姿态:温老师我相信你绝对是一个爱国之人,只不过中国人都有一个臭毛病,就是明明心里是爱国的,但是偏偏嘴巴上不说,还成天埋怨。

正道者鬼道3:当下的中国真是一个奇葩,爱自己的国家的人被围攻。

大众老虎:温兆伦公开爱国立场,得到网友的广泛支持,却遭遇一些媒体的普"喷"。中国的主流媒体越来越跟主流民意对立,越来越跟中华民族的利益对立,也越来越跟美国的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中国的笔杆子越来越控制在买办资本和买办文人手中的结果,是一些主流媒体不仅敌视社会主义而且敌视中华民族,这才可怕。

安一seu:爱国就要大胆说出来,我想香港像您这样满怀爱国情怀的人不在少数,香港的伪民主派们颤抖吧!我们希望看到持续繁荣、继续引领中华的香港,而不是一味游行、占中、逢中央必反、逢特首必反的乱港, 呼唤理性!

反对者

TK昆昆:伦哥你是共产党员么?

剃了羊毛还有皮:你敢放弃香港居民身份,落户内地吗?那可是你的祖国啊!

大头2000:难道香港的公民教育没有普及吗?在香港那个自由的土地上,竟然连国家和政府的概念都分不清吗?这不是向政府献媚吗?

glimho:温兆伦神马时候变爱国网评员了?

海豚阿德书店:什么都别说了,入党吧。

咕噜胖:温sir这属于"顶风爱国"吗?

馬恨草:这种过气的傻B艺人,又拿热爱政府的言论秀自己的底线,拍拍屁,讨讨好,来大陆好捞些钱,又回香港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rushiewen:温兆伦这二货傻逼奴性入骨了,赶紧入党吧。

dreamplan2004:温兆伦吃错药了吗?!

田黎Tim:伦哥,中央不是完美的,何必支持任何决定呢。祖国已经几千年了,这个政府只有几十年,祖国会长久,朝代会更迭。

张奈儿_:这是要跟成龙大哥争特首吗?坚决抗议,成龙大哥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

品雨听风 :长期看央视的新闻联播把脑袋看坏了!

-易水北望-:本来演艺圈的人爱不爱国我都不感兴趣,不过看见天佑这傻样我真的笑出声了。

风中疾走:哥,你境界不够。我连肉体都属于祖国,请祖国随便玩弄。

说给尼听:我要被温兆伦恶心完了。简直不敢相信,我小时候会半夜爬起来看他演的电视剧。微波让我看清了,好多好多人。我比较喜欢我就知道我眼睛毒这种感觉,而不是:妈的,我怎么以前会喜欢这么个二逼玩意。

深圳东成西就:温兆伦属于那种忽然爱国,突然感动的机会主义者,可能近来在内地演艺事业没什么进展,想突破吧。

余承冬微博:前些天,已經被香港人給罵慘了,現在突然准備要投入到偉大的黨的懷抱。

连岳岳岳岳岳:用力太猛,表演生硬,让党很为难。

假装在纽约:举报IP?连专业五毛都不会做的事。

巨能扯微博会员:一直感觉97香港回归到现在,香港政府只向我们移交了成龙一人,今天才发现,原来还有温兆伦。

赵炎:温兆伦打爱国牌抬身价卖座尚流于浅薄,缺乏遮掩,还不如成龙。

作家-天佑:温兆伦这是想当政协委员啊!

崔小平律师:还不是政协委员?有关人员失职?一个过气的歌手,追求进步要给点。 //  闷声作大死V:你今天这么问我,我说一句无可奉告!一切要按照香港的基本法,当然我们的决定权也很宗要。

扫黄办邓主任:我可以不怕500,请随便转发。

网易网友:这是你们的国吗,你们的国王让你们吃地沟油让你们吃转基因,他们什么时候把你们当人看过。一群奴隶自己还不知道。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