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林匹斯山走下的众神
作者:田木来源:华夏时报发布时间:2013-10-23 22:19关注本报:摘要: 古希腊神话故事与荷马史诗,因其时间的久远和人名的繁复,一直被译者和读者视为畏途,因其为西方人本主义文化源头又叫人心生向往。
古希腊神话故事与荷马史诗,因其时间的久远和人名的繁复,一直被译者和读者视为畏途,因其为西方人本主义文化源头又叫人心生向往。记得曾因工作关系,推荐过罗念生翻译的《古希腊悲喜剧》,但对它的神话源头和荷马史诗则一直没有读完。
近日看到《雅典学堂》,就当是补补"古希腊神话"的课,读来很有趣味性,用小牧童与荷马的对话,串联起整个故事,不失为一种"去繁为简"的写作方式,让神话故事与历史史诗两条线索交织,可以让我们看到希腊文化形成的过程和为以后的人文思想演变找到答案。
这可能是由于文化学者重述"古希腊神话"的缘故吧,神话故事、历史典故、人文思想、英雄传奇糅合成一个新的文本,让我们看到神与神、神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
作者在序言里讲到古希腊神话传说包括荷马史诗,甚至到了苏格拉底时代,人们最大的精神困境,是神与人的问题,神与人之间的关系。神在中国古代圣哲那里,是存而不论的,老子不谈神,而孔子也不语怪力乱神,但在古希腊,神是形而上的精神存在,神在左右着世间的一切。
但古希腊的神与希伯来的一元神文化不同,古希腊是多神文化,而且神都表现出人性的一面,所以它是基于人类社会对神界世界的想象,而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却左右着西方文明,不过,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两种文化才合流。
在神话时代早期,就如同人类社会的蒙昧时代,最高权力者完全是靠个人力量、勇气、智慧来统治世界。当克洛斯成为众神之王的时候,他并没有释放地狱里的那些形象丑陋的兄弟姐妹们。这让他的母亲大地女神盖亚失望,母亲这样诅咒新的众神之王:将来,你也会被你的儿女们推翻。
结果,盖亚果然联合其他的神从克洛斯肚腹里救出了被吞吃的宙斯和其他的子女,然后,宙斯成了众神之王,他解救了其他5个兄弟姐妹,但他并没有遵守诺言解救关在地狱里的神灵,在祖母的提醒下,经过10年的战争,宙斯联合其他的兄妹神才战胜了邪恶力量,他成为宇宙中至高无上的神,但他的权力却要与其他的神分享,这就意味着"从父神时代过渡到了众神时代"。
宙斯是众神之神,他的统治方式采用的是协商、分权的方式,所以他的地位没有被其他的神取代,不然,众神之间一定会通过流血冲突来决定最高统治者,这种民主方式可能是古希腊神话给人类的一个启示。"英雄时代"后,神就慢慢隐身到了人类生活的背后。
宙斯是众神之王,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仅管理神界也管理人类社会。由于他拥有无限的权力,没有制约他的力量而犯下不少错误,古希腊的神都带有人性的弱点,也就缺少终极的审判。宙斯因畏惧妻子墨提斯生下儿子后向他发起权力的挑战,就把墨提斯变成苍蝇吞进自己的大脑里。
宙斯生性多情,他化身布谷鸟博得婚姻女神赫拉的同情,然后娶了赫拉,两人斗智斗勇,如同人间婚姻中的夫妻为了守护婚姻,而进行着一生的争斗。
宙斯不仅与神界女子产生爱情,他还四处找寻人间美丽的女子,挑逗她们,为其生下儿子,这些人神相交的孩子逐渐长大变成力大无比的英雄,而赫拉的嫉妒,往往使人间女子成为爱的牺牲品。
这就带出了人神关系的话题,神界本有神界的规则,人界需要神界的保护和指引,而神界的领袖并没有做出精神上的榜样,让人敬仰,人也就慢慢抛弃了神。宙斯与人间女子生下的孩子因其"原罪",身上都带着人性的弱点,最后也把神界的争斗带到了人间。
特洛伊战争就是典型的神介入人间的一场战争。三女神为谁最美丽争夺一只金苹果,让特洛伊王子当裁判,作为回报,爱神许诺给特洛伊王子最美丽的女子海伦,海伦是宙斯与斯巴达王后勒达所生。海伦长大后嫁给了迈锡尼国王的弟弟墨德拉奥斯,墨德拉奥斯后来成为斯巴达国王。而当特洛伊王子来到斯巴达参加爷爷的葬礼时,却与海伦一见钟情,葬礼后,他把海伦带回了特洛伊。
于是,斯巴达组成希腊联军向特洛伊宣战,英雄和士兵都被卷入了战争。荷马史诗《奥德赛》和《伊利亚特》就是根据这一历史事件写的,他在史诗中描写了战争英雄阿喀琉斯、阿伽门农等,也写了"反战英雄"、智者奥德修斯,战神阿喀琉斯战死沙场获得了荣誉,智者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返回家乡的途中,因藐视海神被海神惩罚在海上漂泊10年,这是一个如何看待战争和认识人类局限性的寓言故事。
为了希腊的荣誉而战的英雄们回到家乡,可等待他们的并不是鲜花,而是离弃和苦难。他们的妻子或死亡或改嫁,家中父母老迈,走时因儿女太小现在回来时已无法相认,这是完全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荷马用一双悲悯的眼睛洞悉着人类因缺乏理性而犯下的罪行,他期望通过战争呼吁和平。因为如果没有妥协、宽容和爱,人只能是为了贪欲、权欲、色欲相互残杀,最后连神明也救不了,人类社会只能走向无尽的深渊。
后来,苏格拉底才会不断地追问:人离开了神,人类究竟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想到了民主协商制,用大多数人的决定来取代少数人的独断,这样,就开启了理性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让后来的个人价值、自由意志能得到彰显。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公共知识分子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