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这几天,"取消民办学校考试招生"争议纷纷。如果只取消民校考试,而放任公办学校招考,只会让政府陷入"厚此薄彼"的责难,想必基于这样的考虑,昨日最新公布的《广州市公办外国语学校特色办学指导意见》透露,公办外国语学校从明年开始初中阶段招生不能进行笔试,但可对有外语特长学生的听说能力以面谈的方式招生。
虽然外语学校在此前的招考"掐尖"中表现积极,但毕竟不是公校的主流,此番具有投石问路性质的折衷办法究竟能否安抚各方,还有待观察。
首先,外国语学校能否真正还原为外语特长,而不是奥数、英语尖子生"通杀"?同时,这种"不进行笔试"的办法能否真正推广到所有公办初中?现在各方都在批评"小升初"考试愈演愈烈。但实际上,真正的民办学校大多都是扮演规矩从命的角色,能够与主管部门抗衡的,往往还是某些强势公办学校,瞒天过海,有法不依,没有切实履行其义务责任。
其二,公办外语学校"不进行笔试"了,民办学校法定的考试权利是否就应该取消?公办和民办不应放在一起来讨论,因为两者分属不同领域,所谓公平归公平,市场归市场。如果政府能够解决大多数孩子就近入学,那么少量特色学校的招生考试只是锦上添花的事而已。现在"小升初"考试引发如此民愤,归根结底是行政权力主导下的角色错位,公办学校介入市场竞争,甚至衍生出一批"名校办民校"的怪胎,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真正的民办学校并没有拿纳税人的钱,如果反而要承担"电脑派位"等兜底责任,请问纳税人应当享受的公共福利哪里去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哪里去了?
而所谓"取消考试",本身只是一个表象问题。取消笔试不意味着不测试,不过是换一种考试形式。如今广州初中学校有近500所,其中八成是公办学校,两成是民办学校。如果八成的公办学校不能规范自身,那么,无论换何种招生方式,都可能重回"分数优先"的游戏,甚至会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只有严格要求公校按《义务教育法》行事,明确其普惠型的功能,同时切断现有某些名校与民校的利益关联,市场才有机会提供更多的优质学校。学生们即使参加考试,也有更多选择机会,而不是哄抢几所特定的"民校"门票。
(文章发表于2013.10.23《羊城晚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