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2日星期四

中国数字时代: 网易另一面 | “张太”争议广告无需“大刑伺候”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网易另一面 | "张太"争议广告无需"大刑伺候"
Aug 22nd 2013, 02:36, by dapigu

导语:广东省工商局称近日《南方都市报》发布的某专版广告涉嫌违反《广告法》关于广告不得"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规定,已责令停止发布,并启动立案程序。舆论界也颇有政治正确的时评家诟病此广告"羞辱贬损女性""挑战传媒伦理"。但这些文人所倚仗的伦理和官府依据的法律一样,都窒碍难行。

《南方都市报》刊登的

《广告法》"良好风尚"条无清晰定义,几无实务应用

现行《广告法》对何为"违背社会良好风尚"既无清晰定义,此条又与第七款第六、七条"禁止淫秽、迷信"等内容重复,法律条文既模糊又冗余

中国1995年生效至今的《广告法》一大弊病,就是其中法律概念没有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如《广告法》中的"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目前没有司法部门为"社会良好风尚"下一个严谨的、法律意义上的定义,也没有判定广告是否违背社会风尚的具体标准,所以给行政机构随意执法留下了空子。另外,第七款第六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第七款第七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一如在立法的人大代表心目中,"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等内容的广告并未"违背社会良好风尚",还需要另立专款以禁止之。

因法律条文模糊重复,司法实务中几乎没有法院按《广告法》第七款第四条"违背良好风尚"来判案

怎样去界定含有"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内容的广告?《广告法》没有作出具体规定,难以判断,不好操作。《广告法》第三条还提出广告应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的要求,但这项规定没有硬性指标要求,尺度不好把握。所以《广告法》问世后,法庭依第七款所判决的广告纠纷案件中,大多是因前三条中"不得使用国旗、国徽、国歌、国家机关名义,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而告诉和裁定,按"违背社会良好风尚"条断案几近于无。

不能将广告伦理等同于新闻传媒伦理

新闻是传媒客观报道,广告是广告主主观宣传,若将广告伦理等同于新闻传媒伦理,即是承认"软文"等新闻式广告与新闻报道同样合乎道德

任何一本广告伦理学导论教材,都会强调新闻与广告的根本区别: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着的事实的客观报道,广告是广告主为推销商品、服务向公众进行的自我宣传。新闻发布选择权在传媒新闻单位,广告发布的选择权在广告主或广告经营者。若将广告伦理等同于新闻伦理,即是将记者等同于广告商,"软文"等借新闻形式进行的广告与新闻报道享有同样道德地位。此次痛诋《南方都市报》已成只登低俗新闻的"黄色小报"的人,颇有媒体业界中的老手,不该分不清新闻传媒与广告商有别。

现在媒体中新闻及广告部门之业务各自独立,广告团队不能干涉编务,报纸不至于登了有争议广告就成黄色小报

虽然广告是媒体绝大部分收入的来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广告的内容标准就是媒体的内容标准。现在绝大多数的媒体,都采用的是采编与经营分离的模式,广告团队不能干涉编务,这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采编团队的独立,有助于尽最大可能的还原新闻的真相。媒体的新闻与广告部门的业务各自独立、互不干涉。如何能根据单个有争议的广告,就宣称新闻媒体全部的伦理已沉沦?此次大畅高论抨击南都的时评家们,所供稿的报刊、网站上也颇有以"男科医院"、"模特美照"为噱头的广告,那他们不也是替"男权文化"的"消费主义"助纣为虐么?

被"羞辱"与否取决于"受辱者"主观判断、能否规避

伦理上一个人被羞辱与否,取决于"被犯"者是否"正视冒犯"、视"冒犯"者言论及表达为对自己的"冒犯"行为,不满足此"冒犯的主观条件"即非羞辱

曾经历情变者、残障者、以及鲁迅笔下的癞子阿Q,皆有忌讳谈论自己伤心事的倾向,"羞辱贬损"之正解,大略如是。不过人心不同,恰如人面万千,"己人之肉,彼人之毒",此一人心目中的得意之笔,可能就是彼一人心目中的荒诞之举。严格意义下,任何言论或表达皆可冒犯心理敏感者,而且不同之人亦可为不同言论或表达所冒犯。可见"羞辱贬损"也如同医学中的"超敏反应",人人皆有,而人各不同。

但"羞辱""贬损"他人的冒犯性言论或表达之所以会对他人造成"精神上之伤害",其先决条件为"被辱"者必须"正视冒犯"(take offence)、视"冒犯"者之言论及表达为对自己的"冒犯"行为。这就是"冒犯的主观条件"(the subjective condition of taking offence)。无此即不构成冒犯。例如奥巴马忌讳他人总提他是穆斯林家庭成员改宗,旁人嘲笑其事神不虔并非"伤害了美国人民的感情",而只是伤害了奥巴马一家的感情。所以"羞辱贬损"属于"一切有情众生"个体主观判断,而不属于集体、机构、抽象概念或其运行过程。如此一来,"羞辱贬损问题"应由受辱者个体判断是否有之,旁观者技术上不可能有越俎代庖的决定权。除非旁观者自视如路易王"朕即国家",叙事宏大,张口"消费主义"闭口"中国男权"。否则女权分子的敏感心灵受伤,如何就能代"中国女性""立言"?

旁人若要判断是否有"羞辱",须观察"冒犯"行为是否违反"冒犯之合理可避免性"原则

论者若欲自行判定他人是否被羞辱贬损的话,也不是无法可想。1971年美国最高法院在"柯恩诉加州"案的多数判决意见中曾指出:对于冒犯性的、令人不悦之意见表达,只要"闭上眼睛"(averting their eyes)即可。1973年美国法哲学家、伦理学家乔尔·范伯格继而提出"冒犯之合理可避免性"原则:"冒犯"他人之言论或表达若要受限制,当而且仅当该等言论或表达系"受冒犯之他人"无法合理避免者。依此原则,若某一报刊的广告"冒犯"了所有人,且人们并无法合理避免浏览此一报刊,则自当对此等报刊加以限制。但这一原则也无法完全摆脱"冒犯的主观条件",并且是为"绝对的言论或表达自由"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美容广告并非贬低女性

研究表明,并不带贬低意味的美容等护理产品广告本身更易让人误解

据称这次南都的整版广告是一家名为"韩后"的化妆品品牌的创意广告,而特定产品的广告由于产品自身的特殊性,的确会更易让受众觉得被冒犯。比如研究人员詹姆斯·巴恩斯等人1990 年在美国东南部的一个售货点对 4168 个被试者进行的评估结果表明,很多消费者认为某个广告具有冒犯性,是因为广告产品本身自然的原因(比如说安全套、个人用品等)。同时,他还认为最容易让人感觉到受到冒犯的顺次为:老人、已婚者、宗教徒、受良好教育者、妇女。广告中最容易冒犯人的是个人护理用品。

女权主义者将所有持改善自身、与配偶更亲密观点的女性都贬为"男权附庸",不容异见

每个人之间存在观点差异是最普遍的事实。但很多女权主义者的"反歧视"是把"消除歧视"等同于"消除异见"。从此次广告文案的角度来讲,很难说这则广告明确传达了为小三张目的意思,也无法在字面上落实"女人的价值就是取悦男人"。"张太"广告的文本既能理解为"张太"自言自语,也能理解为现任妻子挪揄丈夫的前妻。但女权主义者们深文周纳,称"就算是同一人自言自语,也体现男权至上价值观"。恍若持改善自身、与配偶更亲密观点的女性就只是"以抢夺'好男人'优质资源为中心",而非具有更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逻辑发展到极致,就是以长裙、高跟鞋为"讨好男性"必欲摒弃之、以怀胎十月为"依附讨好夫权父权"为理由支持计划生育。

结语:尽管广告本身未必质量上乘,但对一个无伤大雅的广告,官方动用法律中的"僵尸条款"禁止之,文人动用大词诟骂之,恍若消灭此一广告,就能在中国推行"先进"的女权思潮。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