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1日星期三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郑言:论平等的三种形态及相互关系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爱思想 | 郑言:论平等的三种形态及相互关系
Sep 11th 2013, 07:16, by Chinese Netizens

  摘 要:平等作为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历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由于受所处时代和社会地位的限制,往往对平等的认识和理解不尽相同。平等是一个多形态的复合存在,只有从不同的维度或形态观察、分析平等,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平等思想观念蕴涵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诉求,马克思主义平等思想实现了人类平等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性变革,是认识和理解平等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平等运动是实现平等的途径和方法,平等运动领导者的阶级属性决定平等运动的性质与走向。平等制度作为人类在追求平等过程中形成的规则体系,具有独特的功能。平等思想观念、平等运动与平等制度作为有机的统一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关键词:平等;平等思想;平等运动;平等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内一系列与平等相关的问题陆续凸显,日益牵动着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目光,近年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决定和文件相继提出了与该主题相关的新命题和新论断。在此背景下,从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不同的层次和维度对平等进行新的透视和解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毫无疑问,多年来,对平等的研究形成了诸多成果。相当多的学者从不同的领域,将平等区分为政治平等、经济平等和社会平等加以具体研究;有的学者从过程的角度,将平等分解为起点(机会)平等、程序(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等等,相联系和相对应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和实现平等的原则、制度和机制的设计。然而,对于平等问题的研究而言,上述成果更重要的价值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起点。平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乃是一个具有多种不同含义的多形概念","在理论上弄明白谁抱有的见解是正确,这实在很困难。"我们认为,从不同的维度观察和分析,平等具有多种存在形态。本文拟从思想观念、运动和制度三个维度以及相互关系出发,认识、把握平等的内涵。

  一、作为思想观念的平等

  皮埃尔?勒鲁认为:"平等不是一个事实,或者更确切地说,不是我不知其外表的、偶尔从我们的一切演说、推理、法规中发现的事实;平等是一项原则,一种信仰,一个观念,这是关于社会和人类问题的并在今天人类思想上已经形成的唯一真实、正确、合理的原则。"平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是平等在精神、意识领域的反映和表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平等思想蕴涵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诉求。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孜孜以求寻找它的真谛。"人类平等观念,久已成为公共信条,虽有强者,莫敢撄也。"在人类历史上,平等的思想观念曾存在于人的自我意识之中,也曾栖身于宗教的圣物、政治的幻想、浪漫和理想的彼岸。它在工人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过程中成为科学,找到了实现平等的途径和动力。可以这样说,平等的思想观念贯穿于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过程。每一个时期的平等思想都会在其时代大环境的影响下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正如恩格斯所说,"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说它是什么都行,就不能说是永恒的真理。"因此,追溯历史上的平等思想家们的平等思想和观念,进行相应的比较,有助于我们的平等观念更加的科学化。

  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派从法律意义上将平等看作真理和正义的要求,伯里克利提倡确立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公民平等权,悲剧作家则较早地从自然权利的角度论证平等法则,这一平等理想在斯多葛那里获得更加丰富的描述,而智者们则进一步将天赋与权利、智慧与美德联系起来,进一步使平等的内容体系具体化。与此同时,柏拉图虽然否定了自然正义意义上的平等,却在政治的理想国中谱就了人人平等的蓝图。亚里士多德吸纳了古希腊平等观念的精华,率先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平等思想,提出最稳定的正义需要构筑在数量相等和比值相等两种平等基础之上,认为公民具有平等的人格,并以平等为标准衡量政体的优劣。古罗马时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然成为罗马法学派的核心思想之一,塞内卡的超出社会结构的精神平等,西塞罗的理性平等和权利平等的学说,以及建筑在这些具体思想之上的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平等观都体现出这一时期人们平等的思想观念体系已经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中世纪,平等是神的创制、代表"上帝的话语",体现为某种更深刻、更绝对的平等。在某种意义上,虽然精神层面的平等的确是为了掩盖现实生活中巨大不平等,但是它也彰显了生命权、人格尊严的绝对平等,"所有的人在天地间都是平等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个人主义,将抽象的精神平等改造为更接近实践领域的人性平等,特别注重现实社会中的平等关系,着重论述了人类平等和自由的思想。近代意义上的平等思想来自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平等叙事的转向。"天赋人权论"是平等思想在体系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跨越。它既说明了权利应被平等地享有,又设计了符合这一判断的人性学说。格老秀斯较早地以平等权解释自然权利,霍布斯则提出了自然状态的平等通过作为自我存在意义上的自由成为社会中必然的平等,将人们的完全平等放在自然的天平上。近代平等思想的进步集中体现在由承认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平等到承认其政治上的平等。英国的平等派一方面主张激进的平等理念,另一方面也曾提出实现平等的现实方案,并提倡政治、经济领域内的共同平等。

  作为开创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传统之一的洛克吸收了启蒙以来关于平等的进步观念,他一方面继承了平等派的政治平等主张,另一方面又借鉴和改造了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更加注重两种平等的一贯性和一致性,提出了平等状态就是自然状态,人们的自然权利因其自然状态的平等而平等,这种自然权利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法律等形式既维系了经济领域的差序性,又坚决捍卫政治领域的普遍平等。孟德斯鸠则认真思考了民主共和制与平等的关系,指出民主共和制的原则是对祖国之爱、对平等之爱。需要注意的是,他的平等思想一方面体现了"民主的平等"的权利普遍性,另一方面其"共和的平等"的理论中却也内含着鲜明的倾向统治阶层的保守性,比如他提出"平等的真正精神的含义……并不打算不要主人,而是仅仅要和我们平等的人去当主人",甚至认为"有君主政体就要有优越地位、品级,甚至高贵的出身。荣誉的性质要求优遇和高贵名爵。"伏尔泰支持洛克、孟德斯鸠的领域性、差序性平等的观点,但是他更关注自由与平等的关系,认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一人的真正生活,即自然生活,就是这样。"其反对人与人之间的从属关系,却对社会不平等和巨大的贫富差距表示冷漠,这准确地体现了新生资产阶级在对待君主、大贵族和无产阶级、社会底层态度时的两面性。

  与以往西方的其他平等论者相比,卢梭的平等思想更加彻底,作为平等权利最重要的辩护者,他认为平等普遍适用于道德、法律、财产等不同领域,通过分析不平等,他深刻地批判了社会权威和私有制。,并精要地描述了不平等发展的三个阶段,揭示了不平等出现的根源,探讨了人类如何探求平等的可能路径,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平等并依托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建设平等的社会。指出"平等,这个名词绝不是指权力与财富的程度应当绝对平等,而是说,就权力而言,则它应该不能成为任何暴力并且只有凭职位和法律才能加以行使;就财富而言,则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的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的不得不出卖自身。"卢梭重拾"节制"这一古典美德,从生命的有限性论证了自由、权利必须建立在自我节制的基础上,而普遍的节制是实现平等的基础。

  除此以外,狄德罗、罗伯斯庇尔分别从理论设计和制度安排的角度论述了作为自然权利的平等和作为共和政体基础的平等。而潘恩则将欧洲的平等思想传播到美国,认为天赋权利的平等是实质的和绝对的,而公民权利的平等则可以调节,需要依靠政治统治的力量加以保障,阐明了平等权的历史性和阶段性。随着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日益丰富,平等逐步成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原则。杰弗逊明确指出人民平等权是一项宪法原则,《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把思想家们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权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宣称:"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从此,平等权利观念逐渐地植根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现代平等思想 "不仅是人类理性的进步,同时也是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现实表现",形成了具体的、经验的、关注现实的平等观。边沁的功利主义的平等观主张"一个人的价值正好同另一个人一样",每个人"只算一个,谁也不比一个人更多一些。"他将伦理、法律上的平等与法定权利联系起来,强调履行法定职责与享受相应权利的一致性。在边沁之后,约翰·密尔指出实现人类社会的最大幸福就必须促进人的权利平等、消灭特权;斯宾塞则认为人生而平等来源于人的内在的权利本能(自然情感)。

  对于当时占主流的天赋论平等观,黑格尔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他认为,权利来源于人的自由意志而非天赋,以此观之,"平等是理智的抽象同一性,反思着的思维从一般平庸的理智在遭遇到统一对某种差别的关系时,首先就想到这一点。在这里,平等只能是抽象的人本身的平等,正因为如此,所以关于占有的一切——它是这种不平等的基地——是属于抽象的人的平等之外的。"由于不同的人对自由意志占有存在多寡,因此"其实,人们当然是平等的,但他们仅仅作为人,即在他们的占有来源上是平等的。……但是特殊性的规定,即我占有多少的问题……","其实特殊性就是不平等所在之处,在这里,平等倒反是不法了。"

  托克维尔从民主国家的理想境界角度看待平等,提出与自由和谐统一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因为人人都将完全平等,所以人人也将完全自由,反过来说,因为人人都将完全自由,所以人人也将完全平等。"认为"显示民主时代的特点的占有支配地位的独特事实,是身份平等,在民主时代鼓励人们前进的主要激情,是对这种平等的热爱。"他认为"极端化"导致了平等悖论,因此必须警惕绝对不平等的出现。

  勒鲁认为,"平等这个词概括了人类迄今为止所取得的一切进步,也就是说他概括了人类过去的一切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代表着人类已经走过的全部历程的结果、目的和最终事业。"他详细论证了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唯一基础,批判了狭隘性、虚伪性的平等观,区别了平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异,彰显了平等思想的永恒光辉。

  西方平等思想观念的谱系中,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平等思想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空想社会主义的平等观以批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为开端,阐发无产者的要求,描绘理想社会。他们借助西方理性主义的人性论思想,试图构建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后来的共产主义者更加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平等根源,提出平等社会的实践方案和权利要求,较为彻底地抛弃了以前空想社会主义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倾向,把平等思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这些思想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权利要求,其中合理的、天才的设想和见解比比皆是。抛开其历史局限性,它们对西方古典平等观和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全面超越也是值得人们肯定的。

  在对资产阶级平等观展开批判的阵营中,无政府主义无疑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就其本质而言,无政府主义的平等思想既是一种极端的平等观,又是一种不彻底、易变化的平等观。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蒲鲁东主张完全平等,将完全平等作为完全无政府状态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他强调"平等权也是天赋的,不可以出卖和转让的权利,""既不能受限制,也不能有例外",并认为"有了平等的机会,求得美好的生活就应当是劳动者的任务了。"而巴枯宁则提出人性作为一种最高价值追求需要个人的充分自由,社会平等和团结互助则是实现这种自由的条件,而"政治平等只能建立在经济平等和社会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平等来实现自由——这就是正义。"

  在当代,平等作为一种整体性理想的地位正在消退,它的具体性和现实性则不断增强。在自由主义迅速发展的20世纪初,平等思想家广泛关注的是平等与自由这组重要的关联性范畴。特别是在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的争论中,平等与自由的优先性问题成为划分不同政治思想阵营的重要标尺。主张平等优先于自由的思想家一般认为自由的基础是平等,机会平等意味着人人平等,平等是一种最初权,而社会不公的矫正并非实现平等而是慷慨美德的延伸;而支持自由优先于平等的思想家则认为自由是人存在的目的,(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哲学 > 政治哲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7559.html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