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0日星期五

中国数字时代: 德国之声 | 哈格尔、东盟与北京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德国之声 | 哈格尔、东盟与北京
Aug 30th 2013, 14:30, by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三月内二度造访东南亚,凸显白宫"倾斜亚洲"战略绝非轻言。德语媒体注意到,哈格尔此次谨言慎行,力图消除北京的疑虑。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周五(8月30日)在菲律宾结束其三个月内对东南亚地区的第二次访问。此前,他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发表演说,强调白宫不因叙利亚危局和经费吃紧而减少对东南亚地区的关注。《新苏黎世报》"国际"栏目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从宣布增加对东南亚国家军队培训费一倍、增加在菲律宾轮流驻扎军队数量、向印尼提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到实施接近缅甸政策,中国始终是美方行动的最终指向:

--- 2012_03_29_ASEAN.psd 东盟十国中有4国同北京有领土纠纷

"同日本和韩国缔结的、因历史原因逐渐构成的联盟虽然是美国的地区和全球安全的支柱,但今年10月将访问日本的哈格尔强调,美国对在亚洲外交政策的新定位是由对东南亚次大陆地位的提升相伴随的,是对世界这一地区不断增长的重要性的反应。在外交舞台上,美国通过采取众多主动行动证实它对该地区重视程度的增加。……美国在东盟设立常驻外交代表处,成为采取此举的首个非东盟国家。这些虽是小步伐,但具象征意义,中国以满腹狐疑的态度密切加以关注,尤其是,它同越南、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这4个东盟国家有着领土争议。

"美国政府继续推行接近缅甸的路线。这个战略上重要的国家,过去数十年里有着与中国的密切纽带,2011年启动政治开放以来,获得了(同美国)在国防问题上合作的资格。……这位越南战争的老兵周四还宣布接受河内的正式访问邀请。因多个主权有争议群岛,越南同中国之间存在着冲突。

"作为美国的亲密盟友,象菲律宾这样的国家当然期待着华盛顿不只提供外交上的支持。哈格尔在马尼拉的会谈中,加强防卫联盟是优先议题之一。……

"与他此前的东南亚之行不同,哈格尔这一次没有直接批评中国,相反,还条件反射似地担保,美国所做所为均不指向中国。不过,考虑到防卫政策上的现实,北京难以相信这一点。哈格尔对双边关系的赞扬难以改变这一点,邀请中国参加由美国海军主导的2014年多国环太平洋军演(Rimpac)也同样不能改变这一点。"

北京不欢迎阿基诺?

东盟和中国举行特别外长会议庆祝双边建立战略关系10周年之际,菲律宾政府日前通报说,中国收回了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近期访华的邀请;中国外交部翌日表态,否认曾发出过此类邀请。《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署名文章将这一外交龃龉同特别会议相联系分析道,东盟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远未达到亲密程度:

Two Chinese surveillance ships which sailed between a Philippines warship and eight Chinese fishing boats to prevent the arrest of Chinese fishermen in the Scarborough Shoal, a small group of rocky formations whose sovereignty is contested by the Philippines and China, about 124 nautical miles off the Philippine island of Luzon, are see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is April 10, 2012 file photo. China withdrew one of three ships engaged in a standoff with Philippines vessels in a disputed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on April 13, 2012 as both sides pursued talks to defuse the dispute. REUTERS/Philippine Army Handout/Files (PHILIPPINES - Tags: POLITICS MILITARY MARITIME) FOR EDITORIAL USE ONLY. NOT FOR SALE FOR MARKETING OR ADVERTISING CAMPAIGNS. THIS IMAGE HAS BEEN SUPPLIED BY A THIRD PARTY. IT IS DISTRIBUTED, EXACTLY AS RECEIVED BY REUTERS, AS A SERVICE TO CLIENTS 菲中关系尤其紧张

"此前,东盟外长在北京还试图显示,双方都愿意并有能力解决领土争议。然而,尽管在先所有关于良好愿望的正式声明,北京到底还是扇了东盟成员菲律宾一记耳光。阿基诺原计划下周参观在华南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对南中国海的大部分地区提出主权要求,从而与多个东盟国家发生冲突,这些国家也对部分地区和岛屿有主权要求。一段时间以来,与菲律宾的争执尤其激烈。菲律宾政府极力争取美国的支持,这让北京特别忧虑。中国希望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双边谈判解决争议,对第三者的'干预'特别敏感。

"由于直到最近,咄咄逼人的政策引发众邻国疑虑增加,北京表示,愿同东盟国家谈判制定在有争议地区的行为准则。在北京举行的东盟—中国外长特别会议在这一问题上却没有进展。"

摘编:凝炼
责编:谢菲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唯色 | 尊者达赖喇嘛为阿嘉仁波切传记《逆风顺水》推荐序,及阿嘉仁波切自序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ypePad Has the Tools

Looking for a premiere blogging service? Start your blog today on TypePad.
From our sponsors
唯色 | 尊者达赖喇嘛为阿嘉仁波切传记《逆风顺水》推荐序,及阿嘉仁波切自序
Aug 30th 2013, 13:32, by Chinese Netizens


尊者達賴喇嘛推薦序

  一九九八年,我在紐約講法時,得知西藏著名的袞本強巴林(塔爾寺的藏語發音,以下都寫「塔爾寺」)住持阿嘉仁波切流亡到了美國。回想起來,塔爾寺是我僧伽生活開始之地,自我離開西藏,已在流亡中追求自由近五十年,離開塔爾寺的時間就更長了。而此時,站在我面前的,正是我最早寺院的住持。

  塔爾寺是我歸宗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在初建的二百年間,只是一個小規模的朝拜之處。十六世紀時,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將其改造成一所著名的僧侶大學。

  這座寺院離我出生的地方不遠。二十世紀五○年代中期,我還在那裡度過了一些時光,那時的阿嘉仁波切還是稚童。我對塔爾寺的記憶是溫馨的,那隱蔽在青山中的建築宏偉、錦繡。自此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控制下,眾多寺院所發生的變化,塔爾寺的僧侶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周遭的藏人又是如何生存的?這些都是我很想從阿嘉仁波切這裡知道的。

  我們進行了親切的長談。阿嘉仁波切和我都經歷了太多的變故,雖然有著迥異的人生經歷,但是我們始終牽繫著藏人的安寧與幸福。鑒於他與中國政府共事多年,曾見過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我期望他或許能夠幫助促進與中國方面的對話。考慮到這點,我請他致函江澤民主席。

  之後,阿嘉仁波切在加州的舊金山市郊建立了「西藏悲智中心」,他做得非常好。後來,我的長兄塔澤仁波切病倒,無法繼續管理他在布魯明頓建立的「西藏文化中心」,我想到了阿嘉仁波切,他在這方面經驗豐富,我相信他能夠恢復並管理這個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

  一如既往地,阿嘉仁波切接受了挑戰。說起來,我的長兄也曾是塔爾寺的住持,這是阿嘉仁波切成為布魯明頓合適人選的另一背景,所以該中心又被視為「西方塔爾寺」。另外,阿嘉仁波切來自於蒙古人的家庭,如果能夠將中心的關注範圍擴展到包括蒙古在內的佛教徒,無疑是非常喜樂的事情。這個中心由此改名「藏蒙佛教文化中心」,不僅為旅美的藏人社區服務,也同時為蒙古人社區服務。

  得益於重獲言論自由,著名僧侶大學——塔爾寺的前住持阿嘉仁波切將他的記憶彙集於這本自傳,坦陳他在西藏度過的短暫快樂和長期恐怖的歲月:如何在饑荒中倖存;如何與已故的班禪喇嘛一起工作;如何在中國的統治下,為服務於藏人而周旋於危機四伏的政界等等。

  其他人也曾寫過在共產黨統治下被監禁、被處罰的可怕經歷。而阿嘉仁波切是進入中國控制的宗教界頂端的人士,他瞭解、熟悉中國政府是如何工作的。然而,當十世班禪喇嘛突然圓寂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備受爭議的對十一世班禪喇嘛的認定,威脅著他面臨被迫放棄自己持守的原則時,他選擇了流亡。

  想要瞭解在沒有言論自由、沒有新聞自由的國家,在恐懼和懷疑的狀態下,人民真實的生活情形,是需要依賴個人記錄的。阿嘉仁波切無掛慮地、很真實地,寫出了他在西藏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對於那段歷史來說,是一個寶貴的貢獻。

  我相信,阿嘉仁波切所寫的將會滿足世人的濃厚興趣,因為他們都懷著慈悲心為生活在危境中的西藏人民、南蒙古人民、東突厥斯坦人民尋找共同的人道。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瞭解西藏這個古老民族正在為生存、為保護珍貴的宗教文化遺產而痛苦掙扎的真實歷史與現實,進而有助於西藏的和平變革。

二○○九年七月二十日

阿嘉仁波切自序

  我的前世就喜歡寫作,雖然他在三十八歲的盛年圓寂,卻留下了四部佛法方面的著作。後來每當我寫作時,我的舅舅,也是我的上師嘉雅仁波切就感慨:「這都是前世的因緣哪。」

  寫傳記的想法在我很早就產生了。隨著年齡增長,接觸的人、經歷的事越來越多,真相也越來越撲朔迷離。如「宗教改革」、「金瓶掣簽」、班禪大師的婚事和圓寂,以及中共諸多領導人的行為,都是促我寫作自傳的動力。別無原因,只是想還原歷史。
  
  二○一○年三月,我的英文自傳由紐約RODALE出版社出版,幾個月後又發行了第二版。不久,自傳被譯成了蒙文在蒙古國出版。
  
  然而總像是有什麼事情沒有結束似的,我常坐下來,拿起這部自傳的中文初稿,不由自主地修改著。其實我最想出版的還是中文,最初選擇用中文寫作,就有這個想法。畢竟在西藏、在塔爾寺所發生的這一切,與中國歷史及現實息息相關。另外,我也認為,各民族之間應該多溝通,像水,是需要流動的,這樣就可以消除那些不必要的隔閡,使得冰雪消融。
  
  書寫歷史並不是為了記仇,或者製造矛盾,相反是讓我們明鑒過去,告誡世人今後不犯同樣的錯誤。事實上,今天很多中國人都不再記得大饑荒、「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了,甚至連「六四」天安門的槍聲都變得遠不可聞了,這是很危險的。
  
  而我,作為歷代阿嘉仁波切的轉世繼承者,親身經歷、見證這一切,實在不是小事。包括那些細節,有的在當時就已成了祕密,被精心地封存起來,不見天日。如果我不說出來,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也自然不會成為歷史的教訓,而同樣的悲劇很可能被重複。
  
  很多學者和佛教徒都跟我談過,想把我的英文版自傳直接譯成中文,但我沒有同意,這是因為有很多內容需要充實,所以我還是在早先的中文初稿的基礎上,重新進行了寫作。
  
  感謝魏立新女士,作為一名佛教徒,她誠摯地對這部書的中文初稿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並做了部分修改。遺憾的是,她因病過早去世。在此我要表達我的懷念,並為她祈禱。
  
  感謝漢人作家朱瑞和藏人作家唯色,為這本書的最終定稿承擔編輯的工作。
  
  感謝大塊文化出版此書,提供了我與中文讀者真誠交流的機會。
  
  頂禮三寶,賜予此生之因緣際會,成就此書。

二○一二年二月完稿
二○一二年十二月定稿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徐昕:薄案庭审印象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徐昕:薄案庭审印象
Aug 30th 2013, 12:31, by Chinese Netizens

  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的开庭审理已经结束。五日的庭审,上演了一出唇枪舌战、"爱恨情仇"的大戏,精彩纷呈。如果出售独家转播权,要价应该不会低于1400万英镑。

  开审前,该案就举世瞩目。尽管新闻传出济南中院将进行微博直播的消息,但绝大多数人将信将疑,普遍猜想此案审理与薄谷开来、王立军案类似,迅速了结,以新闻通稿的形式对外发布。8月22日,第一天庭审上午,诉讼程序直播,枯燥、沉闷。11:29分,当第一份庭审记录发布,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水,舆论激荡,济南中院立刻赢得了赞扬。进入下午,薄熙来在庭上对指控基本持翻供的态度,认为薄谷开来的证言滑稽可笑,此时,舆论进一步转向,庭审的真实性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从微博直播的内容来看,该案庭审公开的程度出人意料,表明庭审并非事先安排的"演戏",至少被告人事先未参与"排练",控辩双方荷枪实弹,对抗激烈。

  8月23日,光明网、人民网发表评论,称薄"无赖与狡辩:虚伪最后的疯狂"、"自绝于人类正义与公理",上午的庭审纪录也迟迟未见。于是人们开始担心公开能否继续,但12:40发布的第一份庭审记录打消了疑虑,随后几天的微博直播,基本做到了全程公开、透明。

  微博直播,司法公开,成为此次审判最大的亮点。在法院形象不佳和司法公信力较低的背景下,济南中院的审判实践赢得了几乎压倒性的赞许。@济南中院微博粉丝数一跃接近60万,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法微博。虽然某些"特别"的内容未放入公开的庭审笔录,但这些与该案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基本关联不大。虽然媒体和民众无法自由旁听,但案件审判公开达到这一程度,远超预期,值得称许。

  在诉讼实践特别是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非常低。此类"政治性案件",民众更是普遍预期,证人不会出庭。因此,当关键证人徐明出庭接受质证时,立即成为关注焦点和庭审亮点。此后,又有王正刚等证人出庭。但多数证人还是没有出庭,出庭的证人皆为控方证人,辩方证人无一出庭,

  王立军出庭,是一个见证奇迹的时刻,掀起了审判戏剧的高潮。先前的许多传言,得以证实,这并非"一个巴掌引发的血案"。王立军称:"他突然打过来一拳,打得我的左耳,不是一巴掌的问题,我身体稍稍动了一下,这时他打完了,他就坐回桌子那边去,我发现我的嘴角流血,耳朵流东西。"薄王法庭对质,令人无限感慨,正可谓:一年生死两茫茫,欲治疗,需休养。法庭对质,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秦城梦,鬓如霜。瓜瓜开来海伍德,红歌唱,黑打狂。相顾争辩,却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美领馆,一耳光。

  薄谷开来视频作证,对薄熙来刺激很大。"薄谷开来变了,她疯了,经常说假话。她在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办案人给她施加巨大的压力,让她揭发我。"港媒报道:见妻作证录像,薄熙来休庭时失控咆哮。薄熙来两次强烈要求她出庭作证,但审判长称其不愿出庭。依《刑事诉讼法》第188条之规定,配偶可以作证,但法庭不能强制其出庭作证。此案暴露了法律的不人道,让夫妇相残,令人扼腕。期待法律再前进一大步,更彻底地引入传统的"亲亲相隐"原则,规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等没有作证的义务。

  通观全案,薄熙来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妻子薄谷开来。受贿、贪污的款项是薄谷开来直接收受的,徐明、王立军等人通过她进入薄熙来的世界。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女人;一个失败的男人背后也总有一个女人。

  薄熙来的最后陈述,将戏剧推向更高的高潮。薄熙来称:王立军暗恋着谷开来,情感纠结,不能自拔。"谷开来和他如胶似漆,对他言听计从。他侵害了我的家庭。侵害了我的基本感情,这才是他真正叛逃的原因。我一巴掌把他打跑,我有错误,但是一个巴掌就打出一个叛徒来也不容易。"事情的"真相",原来是因为爱情,因为一场"主仆"之间的三角恋。一场严肃的世纪审判,被彻底娱乐化。高潮同时,法庭审判的戏剧落幕,而娱乐片则开始新一轮的演绎。

  一个先背叛妻子又反遭报复的男子,一个曾经最信任的下属插入他的家庭,一个戴绿帽的丈夫,一个最后关头进行道德控诉的被告人……薄熙来的多种面孔,陆续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会得到法庭和民众的同情吗?他会因此获得较轻的判决吗?这些有"杀伤力"的事实,在薄王对质时,他并未抛出;而是在最后陈述阶段,王立军、谷开来没有机会争辩的情况下,他主动公开这顶世界上最昂贵的绿帽子,将男人的最痛处呈现于法庭。这当然应该视为薄熙来的诉讼策略,主要目的是争取同情,特别是削弱本案关键证人王立军、谷开来证言的可信性。

  控辩双方,针锋相对,水准专业,理性辩论。总体上,辩方稍占上风。不过,双方都存在明显失误。例如,律师未能收集和提供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尽管从接受委托到开庭时间较短。控方曾以推测方式指证被告人,"如果没有被告人薄熙来的同意,王正刚怎么能去找薄谷开来?如果没有薄熙来的安排,薄谷开来和王正刚怎么能将500万进入薄谷开来实际控制的账户",也没听到辩护律师说"我反对",倒是审判长"再次提醒公诉人,辩论意见在辩论阶段再发表,对被告人供述的质证意见在质证阶段再发表",令法院在程序中立和庭审公开的基础上继续得分。济南中院,审判长主导庭审,程序中立,游刃有余,为司法赢得了尊重。

  被告人能言善辩,对证人的提问比较到位,自我辩护也逻辑清晰。例如,薄熙来向徐明发问,徐明一连回答十多个"没有",令其证言的可信性受到一定的削弱。但法庭并非"书记"演讲的会场,他太想说,太爱说,将法庭作为"最后的舞台",反而固定了一些对他不利的证据,并且暗示了漏罪的线索。

  例如,薄熙来否认受贿时,承认家里有两个装钱的保险柜,"谷开来就在我们71号房另外一个巨大的保险柜里放着很多钱,大大高于这8万美元和大大高于这5万元人民币"。当薄熙来知道谷开来杀人后,没有及时向有关机关报告,或督促妻子自首,涉嫌包庇罪。辩护人提到,尼尔·伍德向薄瓜瓜索要某项目中介费1400万英镑。什么项目会有如此高昂的中介费?可以说,这是薄案审判中被忽略的一条特大新闻,也是侦查、检方忽略或有意忽略的重大的经济犯罪线索,甚至可能涉及谷开来杀死尼尔·伍德的真实动机。薄案审判,未触及他在重庆任职期间的受贿等犯罪行为,未触及重庆打黑所导致的大量冤假错案,未触及打黑期间非法剥夺民营企业家资产及其流向……有避重就轻之嫌。庭审还表明,薄家拥有巨额财产,检方也未追诉其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可见,有关部门对薄熙来的追诉,尚留情面。而薄熙来也在画定的圈子内,尽力自辩。

  控方称,薄熙来当庭翻供,拒不认罪,必须严惩。律师、被告人基本上作无罪辩护。但整体而言,基于庭审纪录,个人认为,薄熙来犯罪的证据链基本形成。"记不清"、"与我无关"等单纯的否认不会影响案件最终的判决。薄熙来陈述"双规"期间受到文明对待,尽管存在精神压力,但这不可能成为翻供的理由。当然,纪委的"双规"确实损害法治。

  就本人关注的司法改革而言,薄案审判充分表明:司法公开不仅不可怕,还能大大提升司法公信力。当然,审判公开未必与判决有必然联系,法庭有可能让控辩双方放开辩论,但判决仍然是事前的安排。但即便如此,民众对法院的信任,也是只增不减,绝不会怪罪和指责法院。

  薄熙来案审判公开将形成示范效应,为各级各地法院树立司法透明的榜样。即使惊天大案,审判亦可公开,也应公开,法院审理的其他案件还能以"敏感"等理由不公开吗?审判公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法院今后还有理由拒不公开吗?还能以各种一扯就破的形式装模作样的假公开吗?微博直播,公布详细的庭审记录,效果极好,法院今后还有借口抵制微博吗?薄案审判也表明,重大案件、民众关注的案件倘若今后能实现微博、视频直播的常态化,将大大提升法院形象。

  周强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首席大法官以来,特别强调以司法公开、平反冤假错案等为切入点,提升司法公信力。这一举措,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司法规律。薄熙来案的审判公开,应当是取决于高层的安排,但或许也有法院系统努力争取并承诺审判公开有利无弊不会出现问题的原因。期待法院系统在司法公开方面走得更远,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以公信建权威。

  薄熙来案的庭审过程,的确体现了法治的进步。但倘若像有些人那样,据此声称,从薄熙来案公审感受法治中国的力量,则纯属自作多情。此案只是一起个案,如此而已。不过,薄熙来本人倒已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法治之重要:"我希望公诉人不要把我在法庭上讲我的意见当作是恶劣的行为,当作是翻供。我国法律为了防止冤假错案,设置了公检法相互制约的制度,特别是检法的互相制约的机制,还包括辩护人,就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如果只听检察机关的一面之辞,会导致冤假错案大量发生。"对比当年强力推行的重庆打黑,这番反思可与刘少奇手持宪法维权相提并论。

  五日的精彩庭审,已拉下帷幕。法院会怎么判?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悬念。想看续集吗?那得看薄熙来是否提起上诉。

  2013年8月26日初稿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法学 > 法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7118.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张鸣 | 婆媳定律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张鸣 | 婆媳定律
Aug 30th 2013, 12:16, by Chinese Netizens

婆媳定律

张鸣

恶婆虐媳的故事在中国的古代从来都不是新鲜事,不过,人们很少想到,其实恶婆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她的前半段,往往就是那个受气的小媳妇。做媳妇的时候,忍气吞声,含辛茹苦,二十年媳妇熬成婆,熬成婆后再变本加厉,将从前受的气统统撒在下一辈的小媳妇头上。于是,故事便周而复始地演绎下去,博得一代又一代人无足轻重的眼泪。

同样的事情重复得多了,就成了定律(虽然不那么科学,但毕竟有层出不穷的经验在支持),用在婆媳身上合适,在别的事情上也八九不离。眼下贪官多,骂贪官的更多,常见的情况是,在台下的人跳脚大骂,义愤填膺,一旦台下的上了台,往往跟他们痛恨的前任一样,每有蓝青之誉,甚至哪些有志为官做宦的大学生们(包括硕士和博士),人还没毕业,已经在谋划怎么捞钱了,但是只要他们一天没有坐上官的椅子,就依然会对贪官污吏骂声不止。前些年"厚黑学"大盛,各种讲厚黑术的书铺天盖地,当官的人买得其实有限,那些有志的在野党倒是出了不少血,一边骂台上的诸公脸皮如何厚,心肠多么黑,一边在精心研究厚黑术。

按说,贪官们贪的钱,是老百姓的血汗,作为纳税人,这些在野党也受到了损害,贪官们威福所至,他们也不免被殃及受苦,作为受侮辱和损害的一方,有心报复无疑是可以理解的,可一旦有了权力,报复的对象却是那些从前跟他们一样卑贱的老百姓,在无辜的人们身上加倍捞回自己过去失去的一切,将刚刚还痛诋的官威官派抖得淋漓尽致。看来,适用于婆媳定律的人都是这样,眼睛永远向前看,手总是往下面伸。

实际上,某些看起来十分痛恨官员贪污腐败的人,并不是真的痛恨贪污腐败,他们痛恨得是别人捞到了好处,而自己没有这个机会,跳脚骂娘的动机,不过是葡萄酸的酸劲上来了。不消说,在这样的氛围里,不管反腐败的声势有多大,腐败是反不掉的,因为大家反得只是别人腐败,并不是腐败。一个贪官倒下去,兴许更多的贪官站起来。江山代有人才出,新的贪官总是要比他们的前辈手段更新,贪得更狠,改革开放之初,一个王守信贪了50万就让全国的人吓一跳,现在则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在传统社会,每有新官上任,老百姓总要慨叹:又是一个空肚子的来了,可怎么好?现在则无论空肚子饱肚子,甚至几乎要撑破了的肚子,还是要没够地吃。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代代推陈出新的贪污手段,代代破记录的贪污数额。

固然,正如某些忧心者言,中国人的道德素养的确有大幅度下滑的迹象,笑贫不笑娼的社会风尚与嘲骂且又羡慕贪官的行为,本质上没有区别,不过,仅从道德上讨论问题还远远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婆媳定律下面是没有是非或者对错的,无论道德状况的好坏,小媳妇在忍受婆婆的虐待时,虽然悲苦万分,甚至小声抗议,逢人诉苦,但实际上在心里却认可在上面的婆婆拥有施虐的权力。没有当上官的老百姓也是一样,尽管我们的宣传工具一直在强调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其实没有多少人真的相信,大家心里认可的东西,恰恰就是我们在公开场合坚决反对的——当官老爷,而且要捞好处。君不见,只要谁做了官,甚至没有做官,只是有了丁点给人便利的权力,亲朋好友以及所有认识的人,几乎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个人必然会为自己捞好处,也期待着他这么干,从而也有所沾濡。如果真的有个把立志清廉的好人,外有同僚同流合污的压力,内有亲朋好友的督催逼命,想不变坏恐怕也难。实际上,这种骂贪官又想做贪官的氛围,恰在于人们在内心深处普遍认可这种上下尊卑的权力结构,在上面处于尊位的人,作威作福,多吃多占是应该的,而洁身自好做清官则成老百姓的意外之喜,在一个只有权力而缺乏权利的社会,人们热衷于争取的,恐怕也只能是在权力的格局内占一个好的位置。

人们对不合理社会框架的制度体认,如果内化到了潜意识的层次,恐怕跟这个制度的不合理的危害差不多了,想要在这个框架之内解决问题,就象拎着自己的头发想把自己拉离地面,难。想要靠道德的说教,改变人们的这种认识,同样也难。现在大学里很时髦的一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套用过来,似乎也可以,教人以德,不如授人以权利,只要老百姓有了权利,而且意识到自己的权利,那么,权力的肆行就会碰上障碍,婆媳定律也可以休矣。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Co-China周刊 | 一五一十周刊121期:声音的“诡计”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Co-China周刊 | 一五一十周刊121期:声音的"诡计"
Aug 30th 2013, 10:15, by Chinese Netizens

【编者的话】

在这一刻我们停下来,听听周围的声音:交谈声、手机铃声、电脑运作声、敲击键盘声、翻书声,或是享受片刻安宁,只听自己的呼吸声……它们构成了这一刻我们生活的音景(Soundscape)。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更习惯用眼观察,但若想感受、描绘生活的音景,了解其影响和意义,需要从做一位有心的听者开始。本期一五一十周刊月末版继续探寻"感官世界",我们与声音咨询师、音乐人、声音艺术创作者、及留心声音的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及作家一同思考声音与听者之间的联系:它传递信息、情感,规训我们的行为,构造我们的认知。

我们能够明辨声音,并常常先闻其声地做出判断,说明声音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关车门时,人们常依踏踏实实"咔嗒"作响的金属重击声,来确认车门是否关紧;取钱时,人们习惯等待ATM机发出"嗡嗡"声,以确认交易是否成功;为增加安全性,欧洲厂商必须在无声电动车加上马达发动机。工业设计中,声音常是最重要的安全信息的载体。

音乐和说话声是我们生活音景里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传递感情、承载记忆。David Byrne认为"欣赏音乐"的关键在于"声音能引起情感波动"。听一段旋律时,我们能感觉旋律中感情的起伏。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音乐触发大量的神经元,使大脑中多个功能区同时活跃起来,这使一些完全丧失了语言能力的人,依然能够感受、理解听到的音乐。乡音更是如此,我们不自觉的把对家乡的情感付在乡音里,常常一个熟悉的音就能触发无限回忆。

声音所含讯息包容万象,于各式传递中,它常会进一步影响,甚至规训、控制我们的行为。梁文道撰文告别会发声的建筑——香港天星码头钟楼,并由香港市民集体回忆里的《西敏寺钟声》,引申至回绕在十九世纪前欧洲城镇上空的钟声。在那个时空里,钟声是整个城市的日常生活总指挥与宗教信仰轴心,它规范全城人们的起居、宗教礼拜,刻划出时间,象征着宗教的力量。同在聆听香港的YANG,发现一遍遍的"请勿饮食"、"请勿超越黄线"等命令式的声音进入城市公共空间后,起到了奇特的规范作用,声音发出的讯息即成了社会规范,造就了"乖乖都市人"。YANG说"从声音的这一点,我们能看出我们在社会是处于一种被控制的状态。"

当声音的影响到达认知的层面,它可以向内满足我们了解自己和世界的欲望,亦可向外被用来构造、传达意识形态,演绎社会关系。鼓膜穿刺手术后,刘汀变得对声音十分敏感,"耳朵的一次苏醒"让他从电话中父亲的声音、货车司机交谈声等习以为常的声音里听出新的叙事。通过仔细聆听,他经历了一次对自我的新的体验和思考。

由个人意识推至社会意识,法国学者贾克•阿达利强调声音的政治性,提出特定的声音、音乐通常与特定社会形式匹配出现,声音的生产,是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化生产的重要部分。例如,曾经的高音喇叭、集体合唱声代表了无差别化的生活和集体主义风气。周志强将阿达利理论中对音乐的政治思考,关联至时代变换大背景下,从几代中国流行乐的社会、政治意涵,分析了听觉经验的变化如何对应着社会整体的变化。郑慧华笔下,台湾社会提供了类似的例证:戒严时,国民党政府支配人们的听觉经验,而解严后,政治松绑激发出多项通过声音介入社会的艺术创作,它们用具体的声音阐释、记录"权力"、"人与体制的碰撞",关注社会多元、关怀弱者,令人深思。

1510周刊由「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周刊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目录

【编者的话】

【请• 听】

Julian Treasure:五种倾听的方法

【听• 传递】

Mic Wright :五种有益的人工噪声

David Byrne:我们究竟如何听懂音乐?

网站推荐:乡音苑

【听• 规训】

梁文道:怀念钟

YANG:如果听,在中环

网站推介:声音图书馆

【听• 构造】

刘汀:声音的舞蹈

郑慧华:声音作为观念,重省"声音"的政治性

周志强:声音的政治——从阿达利到中国好声音

视频推介:约翰•凯奇 《4分33秒》

 

周刊下载地址: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102091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自曲新闻 | 陕西“表哥”杨达才受审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自曲新闻 | 陕西"表哥"杨达才受审
Aug 30th 2013, 09:49, by dapigu

屏幕快照-2013-08-30-下午12.51.08

陕西,中国——8月30日上午9时30分,西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杨达才涉嫌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案件。据悉,检方指控杨达才家庭财产1177万余元中,611万元能够说明来源,504万元无法说明来源,检方认为其家庭存款明显高于其合法收入,依据刑法相关规定,以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提起公诉。

不过网友纷纷表示,杨达才贪的不多,算是"清官"。当然按照中国法律,贪污10万元以上被认为可以判死刑。

杨达才原任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2012年8月26日,杨达才在延安一起导致36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现场露出微笑,遭到网友猛烈批评。随后有人指出杨达才至少拥有12块名贵手表,显然超出了他的收入水平,杨达才因此被称作"表哥"。事件引发关注后,杨达才遭到调查,随后查处存在严重违纪问题,遭到免职和开除党籍的处理,并被移交司法机关。FMN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政见 | 中国公民在海外曾遇到哪些风险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政见 | 中国公民在海外曾遇到哪些风险
Aug 30th 2013, 09:54, by Grass Mud Horse

(本文已刊发于2013年8月28日出刊的《 青年参考 》)

□"政见"观察员 陶郁

20050119guoji1

8月初,5名中国公民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遭遇袭击,3人死亡,1人失踪。事件发生后,海外中国公民安全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随着中国公民近年来前往海外的规模和次数不断增加,相关风险已经成为亟需重视的现实问题。而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也逐渐成为保护中国海外利益的关键领域。

针对上述情况,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主任 汪段泳 博士最近在《当前中国事务期刊》(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上发表论文,通过对外交部于2008年到2010年间发布的"出国特别提醒"进行定量分析,系统勾勒了中国公民在海外所面临风险的基本类别、分布情况、核心特点及主要成因。

基于公开统计数据,汪段泳发现,进入新世纪以来,出于旅游、经商、留学和公务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走出了国门。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公民出国人次从1000万迅速飙升至5739万,需要外交部门提供领事保护的案件数量,也随之大幅增长。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海外公民的预警保护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分析外交部网站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所发布的486条"出国特别提醒",汪段泳发现,中国公民在海外最常遭遇的风险为财物损失。就比例而言,"出国特别提醒"所披露出的海外中国公民财物损失案件,分别约为死亡与受伤案件的两倍,分别为关押与拒绝入境或遣返案件的四倍。

从地理分布来看,在所有针对海外中国公民注意安全的特别提醒中,有近三成指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超过两成指向西太平洋和大洋洲地区,其余依次指向西欧北美和东欧中亚地区,而指向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中东北非地区和南亚地区的特别提醒则相对较少。

从经济水平来看,对海外中国公民的特别提醒,较多地指向低收入与中下等收入国家和地区,较少地指向中上等收入和高收入的非经合组织国家与地区。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有近四分之一的特别提醒针对前往高收入经合组织国家的中国公民,但其中关于人身伤害风险的提醒所占比例较小,关于法律文化冲突、意外死亡事故和自然灾害等风险的提醒则相对较多。

不过,根据汪段泳的总结,虽然近年来海外中国公民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遭遇到了风险,但大规模、高烈度事件却并不常见,外交部门领事保护的响应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具体来说,海外中国公民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显著相关。其中,意外伤害和旅行中被盗抢,成为人身风险的主要来源,经济风险的重要表现则是劳务人员权益受损,而"中国公民自身需承担相当部分责任的边境和入境后风险问题"也相当突出。

在汪段泳看来,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中的位置和作用发生变化,海外中国公民的风险问题迅速增长,不仅是必然的结果,甚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大国的事实。中国公民在海外所遇到的风险,之所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和议论之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随着国家经济水平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走向了海外;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等问题的出现,海外中国公民这个规模庞大的群体难免会受到影响。

如同喀布尔事件所反映的那样,中国公民海外风险的增加,需要并且已经引起了政府和民间的重视。这一情况是大国发展必然会面对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有效规避和降低风险,从国家到个人都需要做出努力。事实上,如汪段泳所观察到的那样,在外交部所披露的所有领事保护案件中,"约有一半是由于公民自身的不当行为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降低中国公民在海外的风险,或许首先应当从海外中国公民开始做起。

【参考文献】

Wang, Duanyong (2013), 'The Safety of Chinese Citizens Abroad: A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ecial Notices for Chinese Citizens Abroad" (2008–2010)',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 42(1): 167–198.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施雪华:不断自我调适中的美国政治体制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 | 施雪华:不断自我调适中的美国政治体制
Aug 30th 2013, 09:46, by Chinese Netizens

  摘要:1787年制宪之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美国的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的好基因是美国成为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的重要制度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的制度因素。事实上,美国的政治制度在初创时与别的国家的政治制度相比并没有多少优势,有的政治制度还是别的国家已经弃而不用的"旧制度"。美利坚合众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散乱、落后的美洲小国、弱国一步一步走向并维持统一、繁荣的世界大国、强国的最主要因素是美国政治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即美国政治制度并非一劳永逸,只是坐收制度基因之利,而是依据环境的需要不断改革自己、调适自我,使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尤其是现代化启动并推进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按照现代化核心价值的需要,创造并保持了政治制度在世界上的优势,这才是推动美利坚走向并维持其繁荣和强大的最主要原因。认真总结两百多年来美国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形式和内容、经验和教训,对于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关键词:美国;政治体制;改革

  英国著名学者维尔曾指出:"美国这个地方对其表示倾慕的观察者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现代世界已经逐渐形成的所有政治体系中,美国的政治体系大概是最为复杂的;二是这种政治体系又是人的智能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美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工产物,是过去350年间在芬芳荒野上形成的国家……美国国民在如此比较短暂的时间里用如此多种多样的材料建立了别具一格的社会、国家和政治体系。"如果说1787年制宪之后,美国找到了其强大的制度根源,那么,在接下来的两百多年时间里,美国政治制度并非一劳永逸,只是坐收制度基因之利,而是在大的制度几乎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渐进的、点滴的体制、机制的改革,不断适应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外在压力和需要,即适应美国特定的社会生态环境,使美国保持了政治制度的优势,推动美利坚从一个散乱、落后的弱国走向并维持统一、繁荣的强国。可是,资本的本性和资本政治造就了美国政治制度的致命缺点和种种危机,至今仍然无法完全摆脱。认真总结两百多年来美国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形式和内容、经验和教训,对于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一、宪政体系及其改革

  所谓"宪政"是在一个政治体系中由一部成文或不成文的宪法来总体上、原则上规范、调整各个主体间的基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文化关系及其整体利益格局的政治形态。美国的宪政体系是由《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范、调整各个主体间的基本关系及其整体利益格局的政治形态。其中既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宪法条款所作的规定,也有各种社会力量在长期政治博弈过程中形成的非正式政治传统和习惯。美国宪政体系的制度结构由下列子系统组成:立宪制度、总统制度、选举制度、立法制度、行政制度、联邦制度、两党制度、文官制度、分权制衡制度、利益集团制度等。

  从建国至今,美国宪政体系不断调整完善,为美国整体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保持活力且富有绩效,构建了坚实的框架结构。

  建国之初,与欧洲比较,美国的宪政体系既吸收了欧洲宪政体系的某些特点,也进行了较多的创新。那时美国政治体制的中心是联邦制,联邦制是制宪会议中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反联邦党人认为,有效政府是一个建立在小共和国基础上的联邦政府。应该维护州权力的优先性,联邦政府只起着补充作用。因此,反联邦党人实质上是一些对全国政府之自我治理"没有信心的人"。联邦党人试图用联邦制总揽大的政治体制,使大小各州权利—权力基本平衡,政府各层级间权利—权力平衡。联邦党人正视了共和制的弊病,即如果政府禁止人们追求自身利益,那就剥夺了政治自由,如果任人们无约束地追求自身利益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危险,这将会以牺牲国家与社会的公益为代价换取少数人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麦迪逊难题"。麦迪逊给出的医治方法是:"在联邦的范围和适当结构里,共和制能够医治共和政府最易发作的弊病"。联邦党人所提供的重要补救方法是使一个共和国复合化,从而使自治政府能够同时运作于由不同利益社群构成的政府中,而不是依靠一个单一制共和国所固有的一元化的安排。以此方式,多个政府单位的范围和适当结构能够根治共和病的根源的传播,它允许多个共存的群体表达其利益,在此没有任何利益群体有必要去否定或者支配其他利益群体。

  将欧洲已经弃而不用的绝对君权制型塑为美国总统制绝非后来的人想象的那样是制宪者们的一种先见之明,而是一种制度设计的歪打正着。它的好处是权力集中,行政摆脱了议会的权力控制,更加安全,否则就会出现"议会多数暴政或多数专制"。然而,联邦制下市场是分裂的,所以并不适合美国现代化的要求,于是1861-1865年内战后,美国政治体制的中心自然而然转到了总统制,权力集中的总统制开始发挥制度中心的作用。美国的总统制最初是一个比较超脱的制度安排,主要是一个关于国家元首的制度,虽然与行政权有关联,但这种关联不是很深入。在后来的实践中,国家元首制度与政府首脑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总统制成为政体形式,总统成为政治制度的中心。当然,这种理论上的中心成为实践中的中心的转折是在内战后,原因是现代化要求集权和效率。

  建国初的分权制衡制度是防专制的,是反联邦党人即民主派的一种制度设计,可是一个分权制衡的体制是暂时适应传统社会需要的体制,因为它的直接后果只是权力相对分散,互相牵制、平衡,是一个防专制很好但政府体系运行效率不高的体制。内战后,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分权制衡体制中的分权内容逐渐改变,从而达到在权力分开的前提下,权力间相互牵制与平衡,权力相互参与及合作,从而使之既防止过分集权专制,又有效提升政府效率。

  建国初分权的政治体制适应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后,政治体制朝着集权的方向发展。所以,美国宪政体系的重心也从联邦制逐渐转向总统制,分权制衡制从政府体制内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为主逐渐转变为政府体制外的两党制的权力分立与制衡为主。可见,美国宪政体系权力重心的位移是美国社会现代化对美国社会各个子体系,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高效率运作的要求,是资本追求更高的剩余价值的需要。

  二、总统制及其改革

  总统制是美国联邦中央政府的政体形式,即以总统为政治体制的中心来架构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国家整体权力系统的一种政体形式。总统制不只是关于总统个人权利与义务的政治制度。

  美国总统制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总统与国会间的关系上,总统制的改革往往最突出地表现在总统及其行政部门与国会关系的调整上。纵观美国总统制的演变历史不难发现,美国总统及其行政部门和国会的权力关系随着时局的变迁呈现"钟摆现象"。在和平时期,国会的权力处于核心地位,而在危机时期,总统及其行政部门的权力则较大。从总体的演变趋势来看,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年,尤其是二战及其后期,美国总统及其行政部门权力的扩张趋势稳定下来,政治权力的中心转向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机关。

  建国之初,总统与国会之间形成了权力平衡的态势。这与美国建国之初的现实国情和开国几任总统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建国初期,总统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区域分割问题,在制定全国性政策时需要依靠国会的支持;各州的国会议员虽然当时以代表地方利益为先,但建国之初也需要顾全大局,支持总统。首届总统华盛顿不仅具有很高的声望,而且懂得尊重国会,曾亲临国会致送咨文,征求意见,从而在建国之初开启了权力严格分立、均衡的总统制雏形。

  19世纪前半叶,总统及其行政部门与国会间呈现以国会为权力重心,双方不断斗争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第一是美国建立后领土的扩张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各州议员要求通过国会维护本州的利益;第二是南北围绕废奴问题争端不断。在这段时间里仅有杰克逊和林肯两位总统在任期间总统权力有所扩大。杰克逊总统就任后,充分运用宪法赋予的任免权,遴选一批忠实可靠的人担任官职,树立了"轮流任公职制度"。他选择支持他的前新闻界知名人物阿莫斯•肯德尔和弗朗西斯•布莱尔等亲密朋友组成"厨房内阁"。他明确表示财政部不是国会的代理人,而是"总统的一个属员"。他利用否决权作为武器扩大总统参与立法的权力。杰克逊提高了总统作为行政首脑的权力与地位。林肯由于政治形势和内战的原因成为仅次于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强有力的总统"。虽然在杰克逊和林肯任职期间总统权力有所扩张,但是正如拉斯基所说:"南北战争后,从格兰特到麦金莱的当选,政府实际权力的重点还是在国会手中。"

  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权力逐渐向总统集权的方向发展。主要原因在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强大使之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总统威尔逊要求扩大总统权力,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会按照他的旨意通过了征兵法、战时贷款法、战时税收法。他还绕开国会以行政命令形式成立了一些战时机构,如战时工业局、粮食管理处、全国铁路局等。威尔逊经过与国会的合作和斗争,获得了美国有史以来总统及其行政部门最广泛的权力。

  1932年"天秤的重心"重又倾向国会方面,国会在"三权分立"结构中重新掌握了立法的领导权,国会权力达到顶峰,之后国会权力开始萎缩。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经济危机期间大大扩张了总统及其行政机构的权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总统权力迅速扩大,总统的行政机构也相应地增加。在外交权和军事权方面,战后历届总统事实上已取得了决策权。20世纪70年代后国会与总统争夺美国对外防务政策制定权的情形更加激烈,并对总统对外政策权力给予更多的制衡。对总统权力的扩张,国会采取了种种措施,防止美国成为"总统独裁的国家",但是由于国会是各州及分散利益的代表进行利益斗争的场所,作为美国国家整体利益的象征,总统成为国家和政府权力重心的趋势已难以改变。因为,自19世纪后期起,美国现代化对效率的追求和国家整体利益相对于州和地方利益的凸显要求集中国家权力。当然,总统与国会间的博弈是不会停歇的。

  "司法至上"是美国制度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美国制度设计中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最不同的、最具特点的地方之一。联邦法院法官的任命不仅是一个关涉司法的重要行为,而且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宪法规定由总统选择任命联邦法院法官,但是总统在选择和任命联邦法院法官时又要受到国会参议员的影响,联邦法官的任命必须由参议员们批准。在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中,很少有人能够直觉地预见到联邦最高法院的未来角色。在推进联邦宪法的批准之时,联邦党人把草案中的联邦司法机构形容为"最不危险"的分支。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树立了司法审查权,使司法权对立法权、行政权发挥制衡作用。但司法权的不断扩大使之经常和总统的权力发生冲突。最高法院在政治上常持保守态度。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时期,一些措施在法院受阻,最高法院以维护宪法分权为名,对罗斯福行政权力的扩大持反对态度。1935-1936年,新政的13项立法均被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宪。在1937年以后最高法院的判决案中,都默许了国会对总统的授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国内外进步思潮的影响下,最高法院实行了自我约束。1969年"水门事件"发生后,尼克松任命的首席法官沃伦•伯格裁决尼克松败诉表明,最高法院法官虽由总统任命,但不是总统所能驾驭和控制的。

  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合一的体制的优点:一是从理论上讲,国家元首凌驾于各个阶级、阶层,各个领土组成部分,各种具体的政治、行政、司法机构之上,可以随时调节、调解各个阶级、阶层之间,国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各种国家机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其协调与合作;二是总统权力较大且集中,少受立法、司法牵制,行政效率较高。其缺点:一是实践中总统比较关心行政部门的利益和意志,作为国家象征和国家机构总代表的整体性、公共性难以实现。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兼任后,国家元首的超脱性减弱,行政性突出,总统不得不将大量时间、精力放在行政事务上。总统比较关心行政部门的利益和意志,其他部门的利益和意志就有可能被忽视。这样,总统作为国家象征的整体性和国家机构总代表的公共性就难以保障。(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比较政治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7168.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萝卜网 | NHK纪录片:北京鼠族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萝卜网 | NHK纪录片:北京鼠族
Aug 30th 2013, 09:32, by Grass Mud Horse

多么痛的领悟….

(您也可以在优酷网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yMzMwNTIw.html )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自曲新闻 | 记者格祺伟因造谣传谣被刑拘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自曲新闻 | 记者格祺伟因造谣传谣被刑拘
Aug 30th 2013, 09:42, by Grass Mud Horse

91433920

湖南,中国——8月29日,中国衡阳新闻网报道称,8月28日,衡阳市公安局正式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拘网络造谣、传谣者格祺伟。这是近期因被指控造谣而被以同样罪名刑拘的第二位记者,此前《新快报》记者刘虎被警方从家中带走。

报道称,格祺伟,1984年4月出生,祁东洪桥镇人,大学文化,腾讯微博听众超过47万。据警方调查,2010年来,格祺伟通过自己在网络影响力,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如制造衡阳市石鼓区政府请200余名黑社会强拆民居谣言,挑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传播长沙湘雅医院出动80余名保安对死者家属进行围殴谣言,引起社会恶劣影响等;并长期将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作为主要攻击对象,无中生有编造故事,恶意造谣抹黑中伤。

报道中称,这是"为响应公安部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8月27日晚,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周学农亲自研究抓捕方案,副局长谢先进抽调刑侦支队、网技支队精干力量,在祁东洪桥镇将犯罪嫌疑人格祺伟抓获。警方从其家中搜出大量名贵香烟、各类假冒证件及窃听器材。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报道称,即日起,衡阳市将对网络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专项打击,集中清理整治网络谣言和恶意炒作信息。

格祺伟作为记者,曾发表《法官工作日开警车种田》、《云南赛家鑫李昌奎案》、《女大学生童雪飞身患绝症》等多篇报道并为多家媒体转载,2012年他的"安徽合肥少女被官二代烧伤毁容事件"引起了巨大关注。近日中国多地开展打击谣言行动,逮捕了数百名传谣者。 FMN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