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星期日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张晋山:两岸政治定位话语谱系下的“一国两区”考辨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 | 张晋山:两岸政治定位话语谱系下的"一国两区"考辨
Sep 15th 2013, 15:31, by Chinese Netizens

  摘 要: 本文的基本目的是探求两岸政治定位的话语构建路径。求证"一国两区"能否恰当、有效地表述两岸之间的政治定位,成为两岸共同话语的又一组成,则是笔者行文的基本立足点。为达此目的,全文的基本假设是台海之间的政治互动正在构建一个有关两岸政治定位的话语谱系,要说明的问题是: 在这一话语谱系之下,两岸政治定位呈现出怎样的认知图景; "一国两区"的话语属性以及被纳入大陆对台政策话语的几率可能; 为进一步推动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一国两区"话语又有着怎样的改进空间和方法路径。

  关键词: "一国两区"; 政治定位; 话语谱系

  2012 年 3 月 22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会见过程中,吴伯雄提出"两岸并非国与国关系,而是特殊关系",并援引"一国两区"为之注脚。这是"一国两区"首次在国共交流平台上亮相,由此引发两岸多方对这一概念的热议。相较于政界和民间的声音,两岸关系的研究学界也应该对"一国两区"给出自己的理论思考。这种思考的出发点在于:"一国两区"先后两次被用来定位两岸政治关系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它能否承担起"我们需要给予一国两区更多的意义内容,甚至于更周延的论述,包括研究其操作性的功能"?[1]这种思考的落脚点在于: 对于海峡两岸之间的政治定位,究竟有无一个概念、术语乃至陈述是最佳选择,真正做到台海双方"接受并满意"? 如果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说法出现的话,那么,探寻它的路径又是什么?

  受话语理论的启发,可以得知: 话语的意义固然和结构词法有关,但更来自于具体使用和社会环境。每个新术语、新概念产生之后,它的话语意义和运转周期都有其自身规律。结合两岸实际来看,"长期分离之下出现的中国政治文化大系统下的两岸文化系统差异,使两岸政治分歧的解决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2]在这样的台海多元政治文化格局下,任何两岸话语的厘清、界定乃至解释,都不尽然归于单方,它是一个受不同话语规则和策略建构、规训的复杂过程。基于此种认识,笔者展开对"一国两区"的进一步探讨。

  一、"一国两区"的两岸话语流变

  英国政治学者、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昆汀•斯金纳在谈及近代政治概念的发展历程时曾经提到:说明一个社会开始自觉地掌握一种新概念的最明确的迹象是: 一套新的词汇开始出现,然后据此表现和讨论这一概念。[3]"一国两区"作为两岸关系的政治词汇,其出现和演进行程也始终伴随着台海脉动。因此,为了不孤立、静止地看待它,就需要将之置于两岸关系发展的话语脉络中加以考证,并寻求相应的演化轨迹。检索台海之间的政策文件和政治谈话,可以发现作为符号意义上的"一国两区",从上世纪 90 年代伊始,主要集中出现在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90—1992 年的法律话语时期。1990 年 8 月 30 日,台"行政院长"郝柏村在向"立法院"提交的施政报告中首次提出"一国两地区"阶段性政策主张。台"总统府发言人"邱进益也于同年9 月 27 日表示: "一国两区"是"行政院"郝"院长"所提出,自然代表政府的政策,"总统府"与"行政院"的立场完全一致。1992 年 5 月 20 日,台湾当局公布颁行"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其中的第 11条出现"自由地区"、"大陆地区"概念。条文称: "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间人民之权利义务关系及其他事务之处理,得以法律为特别之规定"。[4]同年 7 月,"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在台"立法院"通过,沿用了"一国两区"概念,但是将"自由地区"调整为"台湾地区",并在第一条、第二条中对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及大陆地区人民、台湾地区人民的定义做出专门解释。这一调整,据台湾学者郑安国的回忆,是因为"宪法修正不易,所以采取宽、较弹性的概念来界定,不是以地域为限制……可是在《条例》中,范围就比较清楚,基本上是为了处理两岸人民交流的事务,以《条例》为特别限制,以'宪法'发源为基础"。[5]1992 年 10 月,"陆委会"主委黄昆辉在回答"立法院"民进党"立委"咨询时,也承认"我大陆政策确是分为一国两区三阶段,但我方目前治权仅及于台、澎、金、马"。[6]

  在此之后,台湾方面相继出台"国统纲领"、《台海关系说明书》等政治文件,开始力推"一国两体"的两岸政治定位,而"一国两区"则更多地承担起法律语言的角色,淡出了两岸政治话语的视野。

  第二阶段: 2005—2008 年竞选话语时期。2005 年 8 月 5 日,接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公开表示,两岸双方"既非一边一国,也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国两区',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并认为"一国两区"是大陆目前可以接受的概念。2008 年马英九当选为台湾地区新一任领导人,在 9 月 3 日接受墨西哥《太阳报》采访时提出: 我们双方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台"总统府"发言人王郁琦随后补充说明: 两岸关系是"台湾地区对大陆地区"、"两个地区是对等地区,每个地区上都有统治当局"。[7]

  "一国两区"的再次出现却由于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引起绿营方面的激烈反弹。时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1026 大游行"中指责:

  马英九处理主权问题"模糊不清",将两岸之间"国与国关系降成区与区",更有绿营人物将"一国两区"歪化为与香港一样的"特别行政区",称马英九为"马区长"。[8]

  在这样的反对声音下,马英九在接受《联合报》专访时,一方面反驳民进党的"一国两区,我是区长"是歪曲事实,但另一方面也开始对"一国两区"的诠释突出"中华民国",表示"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台湾和大陆的关系就是"中华民国底下的台湾地区,与中华民国底下的大陆地区"。[9]此后,"一国两区"在马英九的政治谈话中鲜有提及,再次在台湾政坛沉寂。

  第三阶段: 2012 年至今的两岸话语时期。在2012 年3 月22 日的"胡吴会"上,吴伯雄提出: "我们现在推行的两岸关系的依据是'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这是以'一国两区'的概念作为法理的基础,我们处理两岸事务的部门是'大陆委员会',不是'外交部',这就足以说明,两岸并非国与国的关系,而是特殊的关系"。[10]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吴伯雄又做进一步说明:"我们'宪法'的增修条文,请大家看一看'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很清楚,是不是,本来就是大陆地区、台湾地区的概念,所以才叫做人民关系条例"。[11]但这番回应并没有阻止"一国两区"话语效应的持续发酵,台当局一度应对失措,"陆委会"和"国安局"的负责人在接受"立法院"质询时竟称对"一国两区"的主张完全不知情,由此造成岛内对"一国两区"内涵乃至合法性的质疑。在这样的情况下,马英九在 3 月 28 日国民党中常会上力挺"一国两区",指出: "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两个地区指的台湾地区及大陆地区,这是"宪法"架构下的现状,也彰显"中华民国主体性",并强调"这不是新的东西,也没有人赋予新的意义,廿年了,从李登辉'总统'、陈水扁'总统'到我,都没有改变"。[12]台"行政院院长"陈冲、"总统府"发言人范姜泰基也在不同场合阐述"一国两区"。

  马英九的"一国两区"诠释,在岛内引起了不同的反应。民进党整体上仍持反对态度,内涵上他们不同意"一国"是"两岸一国",台湾是被"矮化"的"两区"之一; 在机制上他们不接受两岸政治定位变成"国、共两党私相授受",而"马却没有台湾人民的授权"。令人意外的岛内声音有两类: 一是民进党有人开始认可"一国两区",如新潮流系元老洪奇昌、前"立委"郭正亮在台北论坛上就表示"一国两区不违宪"; 二是同为泛蓝阵营的宋楚瑜对"一国两区"大唱反调,提出三项质疑,即"决策模式专断独行"、"错将事务层次混为宪法层次"、"概念、名词混为一谈"。[13]

  在岛内政坛对"一国两区"攻讦不休的情况下,马英九的 2012 年连任"就职"演说只提"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陆委会"负责人赖幸媛在同年 5 月 22 日也表示: 外界不应该将"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简化为"一国两区"。此后,与"一国两区"在学界乃至民间继续得到关注形成反差的是,台湾官方对这一概念在两岸政治定位上的运用开始做"冷处理"。

  二、"一国两区"的台湾文本分析

  目前,台湾方面对"一国两区"的文本诠释最完整的为"三版本说",即"完整版"的"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一是台湾地区,一是大陆地区"; "简要版"的"一国两区"; "折衷版"的"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14]根据国民党的党内说明,三个版本都正确反映现行"宪法"及法律规定,但完整版较长,简要版容易被歪曲,所以,当前"一国两区"采用的是"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这样的折衷版。在这种文本下的"一国两区",其意义内核来自于两个概念的意义组合,即"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及两者之间的组合关系。

  "一个中华民国"目前没有任何官方解读,对它的理解只能是仁智互见。在文法结构上,两岸官方文本下的"一个中国"、"中华民国"都不是新概念,前者指向国家认同原则,后者导入政权象征符号,但两个概念的叠加并不能自然引申出一个新概念。因为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观念本身就包含着政权要素,将两个不同属性的词汇叠加在一起自然会引起语义的解读混乱。而且,语言的意义一部分来自比较,正如"一个中国"的出现,是因为国际社会有了"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话语。而"一个中华民国"目前尚无这样的条件,即两岸及国际上从来就没有"两个中华民国"或"一个中华民国,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挑战概念。所以,单从词法结构来获取"一个中华民国"的概念周延甚为困难,这就只能从话语使用上去寻求它的释义。

  从上文可知,每当"一国两区"要强调"中华民国"符号时,都是在遭到岛内"台独"话语围攻之际。故此,"一个中华民国"的出台是马英九借助"中华民国"增强话语合法性的产物,更是在岛内话语秩序下对"一个中国"、"一国两制"刻意闪避的结果。

  "两个地区"指"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其中的"地区"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它是法律术语,对应的是英文的"Territory",即译作"法定疆域",持这种观点的有台湾学者林碧照、洪奇昌; 还有一种认为"区"并不是严谨的法律文字,只是行政区域或事物的名词,持这种观点的有台湾学者张亚中。对此争议,国民党通过党内说明,指称属于行政单位的"区"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地区"意义完全不同。[15]

  在"地区"概念衍生的"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都经过相应的话语调整,前者在《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中被称为"沦陷区",在随后的"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才被修正为"大陆地区"; 后者在"中华民国宪法"中被称为"自由地区",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被修正为"台湾地区"。"两个地区"在《条例》中都有专门的释义,其中"大陆地区"的解释为"台湾地区以外的中华民国领土"; "台湾地区",对它的解释为"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及政府统治权所及之其他地区"。

  "一个中华民国"和"两个地区"之间在不同的国家构成要素视角下可以有迥异的构成关系。从领土上讲,两者是并列关系,即"一个中华民国"是由"两个地区"组成的"一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是"一个中华民国"之内的"两个地区";在主权上,两者是代表关系,即两个地区的主权属于"中华民国";在政府和人民这一层次,"中华民国"政府依照治权范围区隔开了两个地区,相对应的民众则拥有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又是一种差异关系。

  笔者认为,在国民党和马英九执政当局的话语系统下的"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可以如此理解:在当今国际格局中,存在着一个以"中华民国"为国号,执行"五权宪法",治权限于台澎金马的"国际法人"。在它内部的"两个地区","台湾地区"为"主权和治权相一致的统治区域","大陆地区"为主权覆盖但治权不及的统治区域,前者明确固定,后者模糊弹性( 理论上未来依"中华民国"的治权扩展有所改变),两者之间存在着一条因治权而非主权的边界,由此衍生出的"大陆地区人民"和"台湾地区人民"是在这一治权边界内外生活的民众。"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的法律意义在于区隔了在"同一个宪法框架下"两类公民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张千帆 | 抓薛蛮子是公权滥用的标本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张千帆 | 抓薛蛮子是公权滥用的标本
Sep 15th 2013, 14:55, by Grass Mud Horse

今天新华网的一则消息——薛蛮子因涉嫌网络犯罪而遭刑事拘留,证实半个多月前北京警方以"嫖娼"名义拘留这位微博名人是公权滥用之举。当时,央视高调报道"大V嫖娼",竟占《新闻联播》3分钟之久,简直够得上"常委待遇";《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则发微博建议,要挑政府毛病的人首先要保证自己"屁股干净"。这当然可以作为一种善意的提醒,但是也可以被解读出这样一层意思:批评政府的人必须是自身没有瑕疵的"道德圣人",否则就别怪政府找你的麻烦。这种说法同时假设,只要公民违法,政府就可以理直气壮执法抓人。其实不然。这种假设违背了行政法治的一条基本原理,那就是如果抓薛蛮子这种行为构成"滥用职权",那么也是法律明文禁止的违法行为的一种。

中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2款明确规定,法院可以撤销"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一般的程序或实体等"客观违法"不同,滥用职权是一种"主观违法"行为。如果薛蛮子明明不是嫖娼,而警察以"嫖娼"为由拘之,显然属于客观实体违法。但即便薛蛮子确实嫖妓了,警察拘留就一定合法吗?未必。如果警察"心术不正",抓薛蛮子嫖娼只是一个由头,真正的目的是不让他讲话,或"杀一儆百",震慑一下热衷"传谣"的大V们,那么行政行为就构成滥用职权。换言之,合法的行政行为不仅必须客观合法,用合适的法条和程序处罚个人违法行为,而且还必须有合适的动机。要抓薛蛮子嫖娼,那就是为了抓他嫖娼,而不是为了别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否则即构成滥用职权。

禁止滥用职权是法治国家的普遍原则,对于行政法治刚起步的国家尤其重要。早在19世纪,行政法母国法国的行政法院即要求政府行为必须遵守基本行政道德,不得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在1924年的案例中,法国市政当局禁止海滩开设裸体浴场,但其真实目的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使用市政府所开的浴室;在1934年的案例中,某市长颁布法令限制跳舞场所,但真实目的却是为了让人们去租用他自己开的旅店。以上行为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实际目的并不正当,因而都构成了滥用职权。同理,欧洲共同体也禁止"别有用心"的公权滥用。在1976年的案例中,共同体理事会希望提拔一位长期在共同体任职的内定人选,所规定的任职条件完全按此官员"量体裁衣",结果被欧洲法院判决构成了滥用职权。虽然在成熟法治国家,滥用职权并不常见,但是在行政法治尚未落实的中国,这种行为屡见不鲜。

北京警方事后发布了此次抓捕行动的经过,试图让公众相信,薛蛮子并未被"设套",而只是一次普通"扫黄"行动的"意外收获"。但是从事件发生的前后来看,抓薛蛮子显然不是真的因为他嫖娼,而是因为他是经常挑政府毛病的大V,而有关部门要用他给大V们敲敲警钟。这一点从警方非同寻常地高调爆料一起普通嫖娼事件,以及央视等官媒不失时机的报道重点即可看出。假如警察是在履行公务、查获"黄窝"时偶然发现了薛蛮子,当然是属于正常执法。但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恰好抓获薛蛮子嫖娼,似乎过于"巧合"。刚刚抓了秦火火,而谁都知道薛蛮子是尔玛公司的"后台",于是就有人预言薛蛮子会"出事",而他果然就出事了!即便有安慧北里小区的"群众举报",但是何以就锁定1809那一户?而且如果租户是妓女的话,为什么早不查晚不查,偏偏等薛蛮子完事出门的时候恰好遇上警察在门外守候?这一切恐怕难以都用"巧合"二字解释。当时即有小道消息称,警方早已"盯上"他了,对其一举一动洞若观火。但是神州大地熙熙攘攘,嫖客娼妓不知几何,为何偏偏对薛蛮子嫖娼那么感兴趣?为什么上海高院法官集体嫖妓,也没有让公安那么关注,只是在私人费尽周折调查取证之后才被揭露?什么时候算不上犯罪的私人嫖娼变得如此重要?最后答案还得靠央视"点题":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大V!

这当然不是说薛蛮子是大V就抓不得,也不是说政府不能抓嫖客。但是政府执法是国家公器,非同儿戏;钉是钉,铆是铆,不得张冠李戴。政府可以抓薛蛮子嫖娼,但不可以因为他是看不顺眼的大V而抓他嫖娼;如此行为表面上什么都合法,实际上是动机不正、主观违法,因为它的实质就是靠表面合法的行为去干实际违法的勾当。封薛蛮子的口、杀大V们的威,这个目的能合法化吗?如果警方要整他们"传谣",那就请适用禁止造谣传谣的相关法条,而不是用"嫖娼"等别的罪名"歪打正着";至于网络谣言是否需要公权出面干预,再另当别论。如果不涉及网络谣言,只是反感他们的立场观点,就更不能动用公权压制了,因为自由表达是宪法第35条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权。即使薛蛮子是美国公民,也享有这种权利,因为现行宪法意义上的"公民"在很多场合下是指一般个人;言论自由不是选举等严格意义的政治权利,而是不论中国人、外国人都享有的一种普遍人权。以抓"嫖娼"为名,而行压制言论之实,是地地道道的滥用职权。

公权滥用不只是批评政府的一个口号,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实际政府行为——如此频繁,以至我们都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面对这种诡异而恶劣的违法,我们时常感到无力和无奈,因为举证太难了——如何证明警察的目的不是这件事,而是那件事呢?但也许是有关部门过于"自信",唯恐抓薛蛮子嫖娼的真实意图流露得不够明显,会同央视等主流媒体大肆炒作"大V嫖娼",以至此次事件已成为滥用职权行为的标本。不论举证如何困难,也不论自己是否道德完人,我们都要对公权行为的目的正当性追问到底,否则就只能进一步纵容公权滥用,而我们对自己沦为公权滥用的牺牲品却只能一声叹息——如果自己"屁股不干净",就只好跟着政府走,最后甚至蜕变为一种市侩哲学——只要跟着政府走,屁股就可以不干净,以至真成了网友调侃的那样:顺我者昌,逆我者嫖娼。如此营造出来的社会道德境界并不比一个普通嫖客更高尚。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袁鹏:新时期中国的大战略——对“十八大”报告的战略解读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 | 袁鹏:新时期中国的大战略——对"十八大"报告的战略解读
Sep 15th 2013, 15:31, by Chinese Netizens

  [内容提要]本文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蓝本,辅以中国新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结合近年中国面临的内外形势及外交实践,从战略目标、战略环境、战略条件、战略理念、战略布局五个方面对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做全景式描述和分析,提出了中国大战略所追求的近、中、远期目标,以"三个自信"为核心的战略条件,以八个"必须坚持"为支撑的战略理念,并将中国大战略概括为内政、外交、国防、对台、党建等五个"五位一体"。本文的结论是: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标志,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文本,对于指导中国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 中国大战略 中共"十八大"报告

  中国有大战略吗?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支持者称,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三步走"战略,中国政府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等,都堪称中国特色的大战略。否认者则认为,中国外交疲于应对、缺乏统筹、有欠系统,证明中国缺乏大战略。更有不少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有较成体系的经济战略或发展战略,却很难说有什么国际战略或大战略。事实上,上述争论在学理上有一定价值,在实践上则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大战略的国家能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国际知名人士基辛格、布热津斯基、傅高义、李光耀等,都曾对中国的大战略赞赏有加。之所以引起争论,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缺乏类似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那样的"大战略文本"。同时,由于中国崛起特殊阶段面临异常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中国的战略应对有时显得乏力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这一局面正在得到改观。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及随后习近平等多位党政领导人围绕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所发表的讲话,堪称理解新时期中国大战略的绝佳文本。

  从中,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大战略的基本轮廓,而且能够准确地把握中国未来10-30年的大战略方向。本文试图结合"十八大"报告及当前内政外交形势,就新时期中国的大战略做一解读。

  一、战略目标与战略环境

  所谓大战略,从英国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到美国战略思想界人士如乔治•凯南、约翰•柯林斯、保罗•肯尼迪、约翰•加迪斯等,都有各式各样的经典解读。但总体看,西方学者所指的大战略,多与战争、军事相关,或与国家安全战略等同。发展到今日,美国战略界关于大战略的设计,往往是以捍卫美国霸权地位为出发点,进而确立所谓国家利益分层、面临的威胁分类、战略策略手法运用等基本架构,带有强烈的"美国中心主义"色彩。这些有关大战略的理论、方法、架构对于理解和制定中国的大战略虽有裨益,但简单的复制或嫁接难免"南橘北枳"。毕竟,中国拥有非常独特的战略文化,中国今天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极其特殊。事实上,跳出西方人的思维,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和内涵去看,大战略可以简单理解为:超越部门利益和党派利益,打破内政外交界线,对一国未来发展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理念、方针、政策的聚合体,它应该具备战略目标、战略环境、战略条件、战略理念、战略布局等基本要素。以此为标准重新审读中共"十八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现上述要素在报告中不仅十分齐备,而且其各自的内涵也阐释得非常具体。也正因此,新时期中国的大战略可谓跃然纸上。

  从战略目标看,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一百年"构想,即建党一百周年和建国一百周年两个时间段各应实现的目标。随后,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又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思想。综而言之,新时期中国大战略所确定的目标分近、中、远三个阶段。近期目标,即到2015年,大体实现"十二五规划"所确立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意味着,要将改革开放30年业已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或经济模式来个"重大转变",由过去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两条腿转向投资、出口、消费三根支柱,由过去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能源消耗等粗放式增长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创新驱动、节约资源、区域协调等"科学发展",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是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由于经济发展方式涉及经济结构、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等内容,因此这一转变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不啻为又一次的改革开放,其任务之巨、难度之大,可以想见。中期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周年的2020年(也可理解为2021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及人民民主、文化软实力、人民生活水平、资源环境等一系列其他综合性指标均有显著提升。对这一目标,报告特别强调要"如期"完成。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七八年中国大战略的中心任务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展开,所谓"咬定发展不放松"。远期目标,则是到建国一百周年的2049年(也可理解为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既是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设计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即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是中国大体实现和平崛起,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也就意味着"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梦"概念的提出,使得中国的大战略目标超越了单纯的量化指标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这样的宏大内容,开始同每个中国人的个人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强调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样一种更具人情味的表达,有助于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使中国大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加可期。

  从战略环境看,要实现上述三大目标,中国面临两类环境。一类是静态的环境,即在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不会改变的环境。中共"十八大"报告将之概括为"三个没有变",即: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重新强调这三个没有变,其现实意义在于,在中国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尤其是GDP总量提前5-10年超过日本一跃而位居世界第二(2025年前后还有可能超过美国而成世界第一)之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应该戒骄戒躁,以冷静的头脑和平常的心态看待自己和看待世界,既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能妄自尊大,诚如邓小平曾经指出的那样,"对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发生错误判断的人,起码不会有一个正确的国际战略。"其意义还在于,尽管中国正在面对且还将面对一系列外部冲击(如钓鱼岛、黄岩岛争端)或诱惑(如西方不断呼吁中国承担更大"国际责任"),以及内部压力(如批评中国外交"太软")或推力(如主张中国更加"有所作为"),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兴国之要"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这对排除一度甚嚣尘上的左右两种思潮干扰、聚精会神实现大战略目标无疑具有"定海神针"之效。

  另一类是动态的环境,即中共"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强调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条件下中国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均"前所未有"。这是以辩证的思维揭示出中国所处战略环境的"一体两面"。第二个层次,强调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从认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角度得出的重要结论,即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提下机遇仍然大于挑战。第三个层次,则强调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这是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三个层次的判断环环相扣,核心是如何理解新时期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

  围绕战略机遇期及其相关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解读或论证。自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必须牢牢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概念以来,人们普遍认为20年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10年中国不仅抓住了,而且用得很好。但进入第二个10年以后,尤其面临美国重返亚太、周边乱局不断、西亚北非变局、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薄熙来、王立军事件引发的重大国内政治事件及左、右思潮泛滥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不再","挑战大于机遇",主张不要再提战略机遇期,否则容易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以致误国误民。这其实是对"战略机遇期"概念非常狭隘的理解。笔者认为,"战略机遇期"概念的精髓,不在于具体量化(也无法量化)机遇与挑战的比例,而在于看这些挑战是否实质性阻滞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与和平发展战略。事实证明,中国推进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战略主动性仍操之在我,并未动摇,所不同者,只是运筹战略的方式方法发生变化。10年前,中国强调如何"抓住"机遇。在2001年"9•11事件"突发和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国内对美国的战略意图曾有过热烈的争论,焦点是美国是真反恐还是假反恐?美国出兵阿富汗是否意在构筑对华战略包围圈?最终,中国坚定不移地站在了美国主导下的国际反恐联盟这一边。这一决策的依据是,在反恐与反霸两对矛盾中,反恐是主要矛盾;中国固然应该谨防美国借反恐谋霸,但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更应该是参与国际合作反恐。可见,"抓住"机遇也着实不易,它取决于正确的战略判断和果断的战略决策。5年前,中国强调"创造"机遇。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突发并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关键时刻,中国及时启动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结果不仅成功避免了中国金融、经济危机,而且使中国成为世界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和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这一"创造"出的机遇,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从今往后的若干年,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恐怕主要依赖"转化"二字,即要善于从各种危机和挑战中"转化"出对中国有利的战略机遇。实践证明,在当前东海、南海的乱局危局中,中国已经"转化"出若干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比如,全中国人民的海洋意识空前增强,中国政府的海洋维权意志和决心空前提高,中国各层级的海洋维权能力实质性提升,中国海洋维权协调机制明显得到改善。凡此虽未必会立即转化为推动主权、海权矛盾的解决,但却为最终解决或控制这些矛盾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我们理解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的要旨所在。

  二、战略条件与战略理念

  面临上述战略环境,中国究竟靠什么去实现业已确立的战略目标呢?中共"十八大"报告将中国拥有的战略条件浓缩为"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随后,习近平主席在系统阐述"中国梦"思想时,将实现"中国梦"的条件具体化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这其中体现的还是一种自信。为什么国内媒体、民间或一些学者对中国的未来忧心忡忡,而中国政府的权威报告却如此充满自信?为什么国际社会开始兴起新一轮"中国崩溃论"或"唱衰中国论",而中国政府却比以往更加自信?中国的自信究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这种自信来自历史地看问题(自己跟自己比)、全面地看问题(自己跟别人比)、辩证地看问题和发展地看问题。

  历史地看(自己跟自己比),中国当前所处战略环境不仅不是最严峻的时期,而且应该是"比较好的时期"。且跳过百年屈辱、十年文革这几段非常时期不说,仅从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历史来看,大体每隔十年中国都面临一道大坎儿,每道坎儿都比今天的形势要险峻,但中国最终均涉险过关,并因此成为过去30多年世界大国中唯一未犯重大战略错误的国家。

  跟自己的过去比,今天的中国没有理由不自信。30多年前,大体是1976-1979年这段时期,中国国内经济、政治、社会百废待兴,国际上则北有苏联威胁,南有越南挑衅,与美、日也尚未建交。对此,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做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美日建交、(对越)自卫反击等一系列战略决策,极大改善了中国国际环境,并成功启动改革开放,使国家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20多年前,大体是1989-1992年这段时期,中国国内遭遇"六四风波"和西方全面制裁,国际上则是苏东解体,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前途、命运面临空前挑战,左、右两股思潮激荡,悲观与激愤两种情绪交织。对此,小平同志提出"大气候与小气候说",(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闾丘露薇 | 无条件的爱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闾丘露薇 | 无条件的爱
Sep 15th 2013, 14:49, by Grass Mud Horse

作者: 闾丘露薇

南都周刊专栏

———————

面对外界的指责,梦鸽说 "儿子是忠厚孩子,错的是社会环境"。

人是多面的,一个人在家人,朋友,陌生人的眼中,往往会展现不同的一面,加起来了,才叠构成一个相对接近于真实的人,所以,对于一个不相识的人,更难以依靠媒体,或者父母的描述,去进行判断。之所以关心,是因为涉嫌犯罪,而这个时候,大家关心的是证据,其他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们这些外人来说,毫无关系。

至于社会环境,很遗憾,确实不理想。我不知道别人,但是自己为人母,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担心有坏人,会伤害自己的孩子,或者把孩子带上邪路,去做一些伤害自己,甚至伤害别人的事情。也因为这样,更明白为人父母责任重大,战战兢兢。因为要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应对这个复杂社会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有些话,是不能够说的,有些人,尽量的远离。说到底,让孩子有一个是非观念,毕竟,孩子总不能够二十四小时保持在父母的视野之内,那个时候,只能依靠他们自己,学习去判断,学习去成长。

在Facebook上看到香港的朋友们在分享一封信,一个家长对另外一名家长的投诉,起因是这位家长发现,在这些学龄前的孩子们一起游戏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特别的霸道,不单单把玩具全部归为己有,而且还打那些想要和他分享玩具的同龄人。而最让这名家长担忧和不满意的地方在于,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那个孩子的家长就坐在一边,对于自己孩子的作为,视而不见。这名家长在信的最后提醒那位家长:孩子如何成长,父母的教育很重要,也因为这样,虽然和自己不想关,还是觉得,应该写这封信。

一些留言觉得,小孩子嘛,何必如此较真?看到这样的言论会觉得非常担心。毕竟小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社会环境当然重要,而这当中包括父母如何教养,孩子的行为举止,很多时候就是父母的是非对错观念的同步反应。也因为这样,看到那些带着孩子,在公共场合和别人大声吵架,甚至动手打人的父母,会担心,这样的言传身教,孩子未来会不会有同样的暴力行为倾向?学术调查结果就显示,具有家庭暴力行为和倾向的人,大部分的父母,就有家暴行为。我采访过家暴的受害者,她说,自己的公公平时就会殴打婆婆,也因为这样,丈夫惊讶于她提出离婚,因为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过来了,而婆婆就一直在劝她,夫妻本不就是"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吗?

也因为这样,当一个孩子出现行为差错的时候,是不是身为父母的先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教过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有偏差,给孩子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在孩子出现坏习惯或者不检行为的时候,有没有及时提醒和制止?对待孩子,是不是毫无原则,而把这种无原则,理所当然的人为,这是父母无条件的爱?

同样在Facebook上,美国的朋友分享了一封,一位美国妈妈写给儿子的信,在儿子选择在Facebook上宣布自己是同性恋之后,身为父母,和儿子的朋友们一起,同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如果是我,会觉得非常伤心,当然,更会反省,为何孩子选择不和自己当面谈呢?

这位妈妈的信很短,他告诉儿子,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他的性取向而有任何的改变。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最后的一句话,提醒儿子,收拾房间里面的饮料罐头和茶杯,不要等到蚂蚁爬进去之后。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位无条件,但是有原则的妈妈。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当孩子犯了错,别人都不喜欢他,或者不接受他的时候,他会知道,自己的父母不会抛弃自己,就算自己的孩子做的选择,不是自己的心头好,甚至不喜欢,但是只要没有犯错,不涉及到是非,依然给与孩子选择的自由。坚持原则,意味着不会对孩子犯的错视而不见,甚至颠倒是非黑白,强词夺理,或者利用手中的特权,为的就是帮孩子推卸责任。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其实也必须同时存在,不然的话,爱,就会变成溺爱。经常看到这样的家长,孩子跌倒了,冲过去扶起孩子的同时,拍打地面,然后告诉孩子,那块地是坏人,它已经接受了惩罚了,所以不要再哭了。那块地其实就像社会环境,跌倒往往是因为不平坦。可惜这些家长没有借机告诉孩子,下次遇到这样的地面如何保护好自己,也没有提醒自己,遇到这样的地面要更小心看管孩子。而想深一层,这是因为这些家长本身的固有思维,一旦发生问题,原因一定在外部,从来不反省自己。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奇闻录 | 周末段子荟萃 9-15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奇闻录 | 周末段子荟萃 9-15
Sep 15th 2013, 14:30, by Grass Mud Horse

@大鱼说漫画:"只有在歌星离婚这类事情中,人们才有真正的言论自由啊。""呵呵,那是通俗的,你换民族的试试。"

20130915dz

来源:G+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编程随想 | 分享各类电子书——EPUB格式专场(57本)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编程随想 | 分享各类电子书——EPUB格式专场(57本)
Sep 15th 2013, 10:16, by Chinese Netizens

★关于电子书格式

  定期分享电子书已经一年多了。之前分享的电子书,90% 都是 PDF 格式。
  最近几个月,不断有读者来信或留言,建议多分享适合移动阅读的格式。目前适合移动设备的格式,名气较大的有 EPUB 和 MOBI 两种。感觉 EPUB 比 MOBI 更加开放、网上的资源更多、(同样的书)EPUB通常也更小。所以俺本人倾向于 EPUB 格式。维基百科的这个页面列出了常用的 EPUB 格式阅读软件。
  上周,某热心读者根据俺的电子书清单,专程去网上收集了一批 EPUB 电子书发给俺。这个周末,自己又上网收集了一些。今天发篇博文通告大伙儿。
  今天这批 EPUB ,2/3 都是俺之前分享过 PDF 的,另有 1/3 是初次上传的(包括12本《炎黄春秋》的年度合订本)。

★关于 Dropbox 的流量问题

  上个月发博文分享电子书之后,有读者反馈说,Dropbox 出现流量超额,导致无法下载。
  主要原因是:Dropbox 对共享链接有流量限制,据说每个帐号每天大约是几个GB的限额。因为俺博客的读者众多,如果大家都在同一天下载,很可能导致流量超额。
  所以,下次如果再碰到类似问题,请耐心等1-2天再去下载;不想等的话,请改道 SkyDrive 网盘(微软的 SkyDrive 不限流量)。
  之前有读者询问俺,为啥不用 Box 网盘?这里顺便解释一下。Box 的流量限制比 Dropbox 更严格,不适合大规模分享电子书。


  按照惯例,上传的电子书都放到 “编程随想的收藏” 这个站点。

  要下载的话,请用鼠标猛击”电子书清单“(需翻墙)

★政治类

◇政治类 / 政治小说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
这本书表面上是科幻小说,实质上是很深刻的政治小说。
此书名列"反乌托邦三部曲"之首。在20世纪的政治小说中,此书完全能排进 TOP10
书中非常彻底地揭露了共产运动本质,还包括极权政府对民众洗脑的伎俩。
绝对值得一读!俺的书评在"这里"
(此次增加了中文和英文两本 EPUB)

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
此书可算是《1984》的缩略版。
如果你嫌《1984》太长,可以先从此书看起。

奥尔德斯·赫胥黎:《美丽新世界
此书在"反乌托邦三部曲"中,名气第二大。
喜欢《一九八四》的读者,应该也会喜欢这本书。 ||

扎米亚京:《我们
此书虽然在"反乌托邦三部曲"中名气最小,但却是三部曲中最先出版的。
《1984》和《美丽新世界》的写作过程都受到此书的影响。

◇政治类 / 政治理论 / 民主和宪政

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作者是美国政府智囊。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师从亨廷顿。
作者首先在1989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历史的终结),引发巨大影响和广泛争议。之后作者把这篇文章扩展为一本书。
"历史的终结"指的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将逐渐终结,自由民主制度将成为所有国家唯一的政治形态。
不同于其它政治理论书籍,此书着重强调了科技进步对民主化的促进作用。

◇政治类 / 政治理论 / 自由主义

约翰·密尔:《论自由
作者是很有影响力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生活于19世纪英国。
此书是密尔的代表作,奠定了自由主义的根基。

约翰·洛克:《政府论
作者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
此书是其代表作,包括两部分:一破一立。
第一部分主要是反驳"君权神授"。第二部分阐述洛克自己的理论,包括如下:
关于自然状态和自然法;关于政府与民众的契约;
政府统治的前提是民众的支持,统治者只是民众委托的代理人;
政府实行统治的交换条件(义务)是:维护民众的权益。
当统治者滥用权力或危害到民众的利益,就应该推翻政府。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约翰·罗尔斯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在自由主义理论方面颇有建树。
此书是其代表作,汇集他多年的理论成就(包括很有名的"无知之幕")。
此书的内容既有自由主义的色彩,也带有平等主义的色彩。

◇政治类 / 政治理论 / 社会主义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作者是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奥地利经济学派最有影响力的成员。
他一贯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
此书阐述了:所有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的社会,不管采用什么意识形态,最终都会沦为极权主义。
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是如此,斯大林的共产主义亦如此。
哈耶克称:要将这本书献给"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读一读。

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
作者是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奥地利经济学派最有影响力的成员。
他一贯坚持自由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
此书写于哈耶克学术生涯的最后几年,可以视作其毕生的学术总结。

◇政治类 / 政治理论 / 极权主义和威权主义

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波普尔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上拥护自由主义,提倡"开放社会"。
本书中更多的是介绍"开放社会的敌人",而不是"开放社会"本身。
书中着重批判了 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 三人的哲学体系(此三人可说是一脉相承)。
波普尔认为他们三人的哲学理论是极权主义思想的根源。

◇政治类 / 政治理论 / 外交和国际关系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作者是知名的国际关系学着,曾担任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
书名中的"大棋局"是指欧亚大陆。
作者在书中详细分析了欧亚大陆几个主要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并提出美国应采取的对策。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作者是美国知名的保守派政治学家,此书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认为:因文明差异导致的冲突是今后国际冲突的主因。
此书内容有争议,某些学者认为亨廷顿过于高估文化的影响力。

◇政治类 / 中国 / 中共历史 / 国共内战时期

龙应台:《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
应某网友在留言中的要求,俺分享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众多小人物在1949年大陆沦陷时的遭遇。

◇政治类 / 中国 / 政治人物

高文谦:《晚年周恩来
作者曾经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并担任周恩来生平研究小组组长。
此书权威且客观,详细描述了毛周二人在文革中的勾心斗角。
看完之后你会意识到,周的形象远不是那么完美。

◇政治类 / 中国 / (其它)

王小波:《王小波全集
王小波的名气很大(不亚于刘晓波),俺就不介绍了。
此书是网友整理的"全集",如果你有更全的版本,请不吝告知。

◇政治类 / 美国

刘瑜:《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
此书汇总了作者的若干专栏文章,介绍美国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
内容浅显,通俗易懂。

◇政治类 / 苏联

爱德华·拉津斯基:《斯大林秘闻——原苏联秘密档案披露
作者是俄罗斯知名传记作家。此书出版于1996年。
书中大量引用了前苏联的解密档案(包括斯大林个人档案、十月革命档案、苏共中央党务档案、等)。
本书有助于了解斯大林是如何血腥清洗党内高官,最终独揽大权成为新沙皇。

◇政治类 / 北朝鲜

芭芭拉·德米克:《无可羡慕——朝鲜人的普通生活》 (我们最幸福——北韩人民的真实生活)
作者是美国洛杉矶时报的记者。
作者采访了许多北朝鲜的"脱北者",最终写成此书。
通过此书可以了解北朝鲜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

◇政治类 / 法国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是法国的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此书主要介绍大革命之前的法国社会,并分析了大革命的起因。
早在2012年初,就有小道消息称:中央政治局的某些家伙在传阅此书。
(18大之后,王岐山在公开场合推荐此书)
估计连朝廷高层也觉得天朝正处于革命前夜。

★心理学类

◇心理学类 / 认知心理学

布朗 & 基利:《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
因为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所以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更多介绍请看"俺的书评"。

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
非常实用的一本心理学读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知名度。
书中介绍了若干个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掌握这些原理可以有效地对他人施加影响,还可以避免被别人轻易地忽悠。
书中提到的某些心理学原理经常被专制国家(比如中国)用来洗脑。
俺之前已经在好几篇博文中提及此书。

◇心理学类 / 人格心理学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具体介绍请看"俺的书评"。

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马斯洛是知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闻名于世。
马斯洛在本书中介绍了人类动机理论以及不同层次的需求。

◇心理学类 / 社会心理学

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路西法效应最早是从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出来的。
该效应说的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善良的人在特定的情景之下,也会变得如同恶魔一般。

★管理类

唐纳德·高斯 & 杰拉尔德·温伯格:《你的灯亮着吗?——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
本书的相关介绍请看俺的书评

★历史类

◇历史类 / 世界史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作者是美国生物学家、生物地理学家。此书是他的代表作。
此书用通俗的笔法讲述了人类发展史。
书中分析了:为啥只有欧亚大陆的文明一直延续下来,为啥最终是欧洲殖民者征服了全球?
不是因为人种的差异,而是因为地理因素的差异。

◇历史类 / 中国

《炎黄春秋》合订本 (1999 – 2010)
《炎黄春秋》1991年创刊,是蛮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月刊。
主要刊登历史类的文章(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
风格明显倾向政治自由派,以敢言著称,屡被中宣部查禁。能活到今天,实属不易。
这12本epub由热心网友分享下载链接,特此鸣谢。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是知名历史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
此书是作者的演讲合集,时间上包括"汉、唐、宋、明、清"几个朝代。
内容上包括:"政府的组织、职权、监察、赋税、兵役"等方面。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此书是美国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常用教科书。
由于政治原因,在中国出版的是删减本。
PDF/EPUB皆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作者是知名作家,《炎黄春秋》杂志的主编、副社长。
此书是他的代表作。如今广为流传的"潜规则"一词,就是出自此书。
作者总结出了中国古代政坛/官场的种种隐形规律。
EPUB版本由热心网友分享,特此鸣谢。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作者是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
此书澄清了中国近代史的一些误解。这些误解大都是官方宣传刻意造成的。

司马光(原著) 柏杨(译):《资治通鉴(全译本)
这本书的名气很大,就不介绍了。
这个电子版是柏杨的白话版,每卷都有文言和白话的对照。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
作者最先在天涯社区的"煮酒论史"板块连载此书,一炮走红。
此书用通俗的语言,从头到尾详细介绍了明朝的历史。

◇历史类 / 古罗马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作者是200多年前的英国历史学家。
此书堪称是古罗马历史的巨著,共6卷。
内容不但丰富,而且严谨。历时200多年,但尚未发现有明显的错误。足见作者考证的功力。
由于原书内容太多,此中译本的译者只节选了其中部分内容(约三分之一)。

◇历史类 / 德国

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
作者是美国记者,世界现代史学家。
此书详细介绍了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从兴起到崩溃的全过程。
作者收集了许多第三帝国的第一手资料,本书是该领域的权威著作。

★经济类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作者是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奥地利经济学派最有影响力的成员。
他一贯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
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此书指出了许多常见概念("社会科学"、"个人主义"、"经济人"、等)的误解。

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 (选择的自由)
作者是美国知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主张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
此书用通俗的笔法,对常见的社会问题(医疗、教育、通胀、等)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阐明了作者对经济"自由放任"的主张。

本杰明·格雷厄姆 & 戴维·多德:《证券分析
本杰明·格雷厄姆号称"证券分析之父",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人。
他还是 股神巴菲特的老师,并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产生重大影响。
此书虽然是1934年初版,至今仍被称为"价值投资领域的圣经"。

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金融投资大鳄,此书是他的代表作,主要介绍他提出的"反身性理论"。
"反身性理论"认为:投资者对市场的认识必定是扭曲的(有缺陷的);这种扭曲的认识会影响市场,导致市场波动;
而市场的波动反过来会强化这种"扭曲"——这就是金融市场的"反身性"。

茅于轼:《生活中的经济学
作者是国内经济学家,曾获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
此书汇总了作者在中国社科院内部刊物上的专栏文章,内容比较通俗。
此书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经济体制三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军事类

◇军事类 / 现代军事史 / 二战

阿诺德·汤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大全
作者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一生著作颇丰。
这本书实在太详尽了,完全不辜负书名中的"大全"二字。
光凭 chm 文件有10兆,你就能感觉到内容有多丰富了。
CHM 格式类似于压缩的 HTML,而且这个 CHM 没有图片,全是文字。

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作者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
此书写于二战刚结束不久,共6卷,300万字。
其内容对于了解二战时期盟军高层的运作,很有帮助。
本书与法国首相戴高乐的《战争回忆录》并称为姐妹作。

◇军事类 / 现代军事史 / 韩战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作者是历史学者,对中苏关系和冷战史有深入研究,并且是研究韩战的权威学者。
此书侧重介绍了朝鲜战争各方(美、中、苏)的高层决策。

★文艺类

◇文艺类 / 中国 / 文化

亚瑟·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
此书非常深刻地剖析了中国人的劣根性。鲁迅受此书的影响很大。
更多介绍请看俺的书评

王朔:《美人赠我蒙汗药
作者是当代知名的作家和编剧。名气较大,俺就不多介绍了。
书的主要内容是王朔跟匿名者老侠的对话。
通过对话点评了天朝当代文化艺术,抨击大众文化的媚俗和某些知识分子的虚伪。
据说匿名对话者老侠就是刘晓波。

◇文艺类 / 中国 / (其它)

高行健:《灵山
作者是小说家、剧作家、导演,首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此书是其代表作,应网友的要求上传。

★补充说明

如果你想找某本电子书,可以翻墙到俺博客留言,或者翻墙电子书清单留言。俺有的话,会分享到网盘。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2013年8月) 分享各类电子书(34本)
(2013年7月) 分享各类电子书(40本)——另告知”第2网盘”启用
(2013年5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30本)——另征求”第2网盘”的建议
(2013年4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25本
(2013年3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26本
(2013年1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22本
(2012年12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19本
(2012年11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10本
(2012年10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15本
(2012年5月) 分享”六四”的电子书6本
(2012年4月) 分享政治类电子书16本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编程随想 | 回顾 六..四 系列[26]:成立对话代表团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编程随想 | 回顾 六..四 系列[26]:成立对话代表团
Sep 15th 2013, 10:16, by Chinese Netizens

  前面用了3篇博文,介绍了赵.紫.阳的策略,并分析了其策略为啥没成。今天回过头来说说五一到五四期间,学生们的活动。在这几天时间里,发生了不少事情,俺权衡再三,决定先聊聊”对话代表团”成立之事(以下简称”对话团”)。关于这个”对话团”,名气不如”北高联/高自联”那么大,所以了解的人不多。但是俺觉得”对话团”的意义蛮大的,有必要单独写一篇来介绍。

★成立对话团的背景

  先介绍一下成立这个对话团的背景。

◇四·二九对话的失败

  前面已经介绍过”四·二九对话“。总的来说,那次对话是失败的——本来应该是平等的对话,却沦为朝廷喉舌袁木的单人秀,学生们的诉求根本得不到体现。
  出现这种情况,至少有如下几个原因:
高自联本身没有做好充分的对话准备
高自联的精力集中在组织游行,本身也没有设立专门的下属机构来搞”对话”。
朝廷方面做了手脚
原定29日下午2点30分开始的对话,朝廷方面在29日中午才通知各个高校。这导致高自联的学生领袖来不及做准备。另外,选派去参加对话的,大部分都是官方内定的,听话的学生干部。

  四·二九对话的失败,促使一些高自联的骨干开始思考,是否要有一个专门的对话机构。

◇朝廷拒不承认”高自联”的合法性

  还有一个原因导致对话团的成立,那就是:朝廷方面一直不承认高自联的合法性。既然不承认合法性,朝廷当然不可能跟高自联进行任何形式的对话。
  所以高自联的领导层就想:如果能成立一个独立的机构,不参与学运的事务,专门负责跟政府对话,这有利于获得朝廷的承认。只要获得承认,就有利于双方的对话。

◇决定成立对话团

  根据《回顾与反思——六 四 流亡學生17人》和《封从德:六 四 日记》的记载,5月1日高自联召开常委会,会上讨论当时的形势,也分析了”四·二九对话”的失败。经过讨论,决定在5月3日召开对话团的成立大会。同时还决定,这个对话团不隶属高自联,独立运作。
  为了尽量”避嫌”,先由各个高校独立选举对话代表,然后由各校的代表组成对话代表团。这样就确保”对话团”跟”高自联”没有明显的瓜葛,有利于朝廷承认”对话团”的合法地位。
  为啥选在5月3日开成立大会?因为那一天,各个高校的学运骨干要集中开会,讨论次日的”五四大游行”。正好人都凑齐了,就利用这个机会成立对话团。

★5月3日的成立大会

  5月3日那天,各个高校的学运骨干齐聚北师大。先开会讨论了”五四游行”的方案,接下来就是”对话团成立大会”。当时各校选出的对话代表大概是20-30人。
  在这次成立大会上,代表们推举项小吉为对话团团长,另外推举沈彤为对话团的秘书长。但是项小吉和沈彤两人都婉拒,只同意担任对话团的召集人。(很多 六 四 的资料都把他俩说成是对话团的正副团长,严格来说不准确)
  在六 四 学生领袖中,项小吉和沈彤的知名度不算高(相比 吾尔开希、王丹、等人),俺稍微介绍一下。

◇项小吉其人

  前面介绍”四·二九对话“的时候,有提到项小吉。当时北京市政府安排了45名学生参加对话,其中41人来自官方的学生会(纯属充场面),只有4人来自”高自联”,其中一人就是项小吉。那次对话中虽然是袁木的”个人秀”,但项小吉还是抓住机会,提了几个尖锐的问题。他当时的表现,经过电视转播之后,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提升了他在学生中的知名度。(后来俺看了其它资料,才知道项小吉是1987年北京高校辩论赛冠军,难怪表现出色)
  对于5月3日的成立大会,项小吉也是有备而来——他发言的时候拿出事先拟好的提纲,列出了对话团今后的三大方向:
1. 关于学运本身(主要是改变”动乱”的定性)
2. 关于深化改革
3. 关于落实宪法第35条(35条是”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由于他的知名度以及他充分的准备,很自然地,与会代表就推举他为对话团团长。

◇沈彤其人

  在 六 四 运 动 爆发之前,北大有两个比较有名的学生民主社团,一个是王丹和杨涛主导的”民主沙龙”,另一个就是沈彤主导的”奥林匹亚”。顺带说一下:沈彤的父亲在北京市政府任职。学运爆发后,北京市政府通过他父亲向他施压,逼迫他退出学运,但他不为所动。(六 四 屠 杀 之后,沈彤流亡美国)
  在六 四 期间,北京大学率先成立自己的学生组织——北大筹委会。因为北大牛人较多,所以筹委会的常委,竞争比较激烈(关于这点,之前的博文介绍过)。4月25日的常委选举,沈彤被选为五人常委之一(这5人,按音序排列分别是:封从德 孔庆东 沈彤 王迟英 王丹)
  但到了5月1日改选的时候,沈彤又落选了。为啥短短5天又再次改选捏?因为封从德30日被选为高自联轮值主席,他表示分身乏术,所以想辞去北大筹委会的常委。这一来就引发了5月1日的常委改选。当时沈彤对自己的落选比较不爽,因为他和王丹的票数一样,只是因为他当时不在场而王丹在场,所以选了王丹而不是他。封从德看沈彤不爽,就建议他去即将成立的对话团。
  后来沈彤参加了对话团的成立大会,加上他之前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当上了对话团的召集人。

★对话团的意义

  再来说说对话团的意义。
  整个 六 四 运 动,从头到尾,其主流都是”改良”而不是”革命”。(关于这两者的差异,可以看《谈革命》系列的第一篇《解释相关概念,澄清常见误区》)一场”改良“运动要想获得成功,前提之一是:需要得到掌权者(权力阶层)的配合。
  在对话团成立之前,”高自联”与朝廷之间,一直处于”对抗”的状态而不是”对话”的状态(为啥会这样,俺前面有分析过)。而且这种对抗的局面持续越久,不但对学运本身不利,对朝廷的”改革派”也不利。成立了对话团之后,相当于打开了一个新的对话通道。如果这个通道运用得当,有助于扭转当时的困境。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成立对话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啥对话团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俺写这个系列至少有两个出发点:
1. 帮助读者(尤其是80后、90后)更多地了解这段历史
2. 借鉴 六 四 的经验教训,以便为下一次政治变革做好准备

  所以在本文的最后,俺来分析一下:为啥对话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其中有很多教训值得吸取。

◇学生方面的问题

  “对话团”与”高自联”缺乏沟通/配合
  这两者的关系如同”唱红脸和唱白脸”,配合得好才能实现效果最大化。但实际上捏,两个组织的骨干互相不了解对方在干啥。
  比如王丹自己就承认,他并不了解对话团在做什么。以下摘自《王丹回忆录》

這裡必須說明一下:對於對話團的成立和運作,我當初並不是很清楚。這裡有一個原因,也是一個值得檢討的原因。那就是:由於過去歷次學生運動中,北大都起到了帶頭和骨幹的核心作用,也由於北大在全國高校中的龍頭地位,此次學潮一開始,儘管是政法大學最早帶頭上街,但是北大的學生,仍然還是有一種”北大情結”或者說”大校情結”。表現出來就是有些傲慢,對於凡是不是北大出面組織的活動都不感興趣。我本人也有這個問題。所以,雖然我知道有這個對話團的成立,但是始終沒有熱心參與,也不太關心他們在做什麼。北大籌委會也沒有派代表去參加對話團的工作。沈彤擔任副團長,應當是他以個人名義去參加的。

  某些学生领袖各自为战
  在 六 四 学 运 中,出现了一些”个人魅力型”的学生领袖,表面上他们隶属于”高自联”,但却经常单独行动,不受高自联约束。最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吾尔开希。
  但是捏,恰恰是这些”个人魅力型”的学生领袖,知名度反而比”高自联”和”对话团”更大。这显然很不正常。

  学生领导层的控制力度太弱
  这里所说的”学生领导层”,包括学生组织和”个人魅力型”学生领袖。这两者都缺乏对学运的掌控能力——这可能是最要命的。
  后来赵.紫.阳形势危急,通过阎明复找学生领袖斡旋,结果发现没用。因为就算学生领袖被说服了,同意撤离广场,但当时广场上的气氛,已经不是少数几个学生领袖所能引导的——即使是名气很大的学生领袖,只要提出”撤离”,很可能被其他人斥责为”叛徒”。

◇朝廷改革派的问题

  不光学生方面有问题,朝廷的改革派也有问题。

  不恰当的拖延战术
  在前面的博文中,俺介绍了赵.紫.阳对学运的预判。当时他认为,学生的热情不会太持久,只要拖上几天,学潮自己会平息。事实上,在”绝食行动”之前,大部分学生的热情确实是在慢慢消退。所以在这个阶段(5月12日之前),俺分析老赵的策略应该是”拖延战术”。
  沈彤在《回顾与反思——六 四 流亡學生17人》中回忆说:5月6日对话团就开始跟朝廷的三个信访局(中办信访局、国办信访局、人大信访局)打交道,但一直没有反馈。只要稍微了解朝廷组织结构,应该知道这三个信访局分属不同的系统(有党务系统,有政务系统),以李鹏为首的保守派不可能同时拦截这三个信访局的信息。所以,赵.紫.阳方面肯定是知道学生对话团提出的对话请求。之所以迟迟没回音,就是故意在拖延。
  但是到了12日,对话团突然接到信访局通知,说可以开始对话。为啥是5月12日?因为就在这天,一些激进的学生领袖开始宣布”绝食”。
  所以俺的分析是:老赵发现学生领袖搞了绝食,知道学生的热情会重新高涨(这是他意料之外的,也是他不想看到的)。所以匆忙改变”拖延战术”,开始让手下的人跟对话团接触。

◇小结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博弈论的经典场景——囚徒困境。囚徒困境的结局往往是”双输”。为啥捏?因为两个囚徒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传递,也就无法配合来谋取共同利益最大化。
  当时的学生和朝廷改革派两方面,是存在很多”共同利益”的,但是两方面也缺少相互沟通的渠道。所以当时的场景,和囚徒困境有点像。可惜的是,因为双方的若干失策,导致困局无法突破。这两方的最终结局也和囚徒困境类似——双输——六 四 之后,朝廷高层的改革派纷纷失势;至于学运骨干,要么被抓要么流亡。
  再说远一点,其实天朝的普通民众也是输家——因为错失了一次绝好的政治变革机会——六 四 运 动 失败后,天朝演变为彻头彻尾的”权贵资本主义”。咱普通屁民都沦为权贵掠夺的对象。

回到本系列的目录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台灣新聞 | 大陸將推出產能過剩治理方案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台灣新聞 | 大陸將推出產能過剩治理方案
Sep 15th 2013, 10:32, by Chinternet

(中央社台北15日電)中國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今天在河北省滄州透露,大陸國務院關於產能過剩的治理方案將要推出,大幅減少行政干預,規範市場准入將成為政策亮點。

中新社報導,蘇波在15日於滄州召開的第5屆中國大陸製造業年會上指出,行政審批既不能解決行業發展問題,也不能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蘇波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部份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資為名,在土地、資源配置方面推行過度優惠政策,導致市場秩序混亂和不公平競爭,加劇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是大陸經濟面臨的問題之一。大陸各地都需要經濟成長政績,地方政府不斷透過給予優惠政策,吸引熱門高新產業進駐,導致各地都有一窩風設立類似或相同行業的公司、工廠,產能過度擴張,傷害一些熱門行業的市場價格與秩序。

有專家指出,大陸之所以陷入產能過剩怪圈,是因為政府對企業經濟行為的過度干預,部分產業政策脫離實際,影響了企業正常的投資決策。

蘇波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減少對鋼鐵、電解鋁、平板玻璃、水泥和船舶等五大產能過剩行業的行政干預,大幅縮減行政審批事項。

他說,大陸政府還將強化市場管理,建立公開公平的競爭環境。一方面,減少政府對企業投資活動的過度干預,減少不公平競爭;另一方面,以市場准入為條件,要求地方對現有未經過審批的大量產能進行規範化治理。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指出,靠市場化解產能過剩,並不意味著政府要完全退出。政府應當運用標準、技術法規來監管行業,加強環保、能耗、安全和產品品質等方面的社會性監管和過程監管。同時,在制定政策時,要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創新監管方式。1020915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ternet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黄力民:林彪最后一年——基于公开资料的解读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Get coupons for your local stores

The Entertainment Coupon Book is a valuable companion on your daily adventures. Flip through anytime for great ideas... and big savings.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黄力民:林彪最后一年——基于公开资料的解读
Sep 15th 2013, 09:31, by Chinese Netizens

  1970年庐山会议(九届二中全会)发生了陈伯达倒台事件,风波的起因后来被归咎于林彪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林彪也由此步入人生与政治生命的最后一年。

  庐山会议被描述为发生了反革命政变,"设国家主席"和"天才论"是这个反革命政变的政治纲领和理论纲领,一般读者对此大惑不解。庐山会议之谜似乎在于它开启了通往九一三之路,始于反张春桥而终于反林彪,为较量各方所始料未及。

  研究者已能了解从庐山会议到九一三事件的多种材料,但若没有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康生、江青、张春桥的一手材料,谜底不能完全揭开。如今以上诸人已不可能提供任何资讯,研究者只能借助已有的尽可能真实材料作尽可能合理的推断。

  毛泽东中断会议正常议程批判陈伯达,恰似1959年庐山会议因彭德怀致信毛泽东批评极左错误,毛泽东大为震怒、中断正常议程批判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但彭德怀信件尚有勇气指出党内弊病根源是"缺乏民主、个人崇拜",陈伯达却绝未反对毛泽东的任何路线与政策。彭德怀信件并非反毛泽东只提出纠偏,而1970年的高层内不仅不可能有人反毛,连纠偏的可能也没有了。

  陈伯达走下坡路已有一年多时间。陈伯达曾受命起草九大政治报告,后因基本观点不合毛泽东意改由张春桥、姚文元起草。在一次审定会上,因陈伯达再提经济建设而遭毛泽东痛斥,称陈伯达有二心。为此中央碰头会上专门批判陈伯达,陈被迫多次请辞。九大后陈伯达虽为5名常委之一,却逐渐疏离权力中心。1970年3月成立筹备四届人大的三个小组均没有陈伯达参加,陈没有出席7月17-22日中央修改宪法起草委员会全体会议,7月下旬陈伯达从华北调查现场返京才奉毛泽东之命参加8月13日最后一次宪法修改小组会。文革期间常以清除高层官员来推卸错误责任,例如由刘少奇、邓小平承担工作组的错误(派工作组实经毛泽东批准),由陶铸承担"怀疑一切"的错误,由王力关锋戚本禹承担"揪军内一小撮"的错误,由杨成武承担"大树特树"的错误,由最早夺权省份一把手–山东王效禹、山西刘格平、贵州李再含、黑龙江潘复生承担各地的极左错误。从这个角度看,庐山会议陈伯达的倒台也不过是文革的一种常态。

  九大之后权力格局有所改变,日常议事平台从以中央文革为主体的中央碰头会改为政治局会议,其成员以军委办事组较多,在最高权力层形成事实上的军队派、文革派对立与合作局面。由于同中央文革成员的疏远陈伯达转而靠近军委办事组,吴法宪称此时的汪东兴也与军委办事组成员关系很好,这埋下了庐山会议的祸根。

  庐山会议前夕8月13日宪法修改小组讨论会上,吴法宪与张春桥就宪法条文是否写入"毛泽东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指针"发生激烈争吵,正在卫生间的陈伯达形容为"声震屋瓦"(《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405页)。张春桥说"到处堆积毛泽东思想,并不是马列主义,连赫鲁晓夫都是天才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呢。这简直是一种讽刺",矛头直指林彪,吴法宪当即予以回击,陈伯达支持了吴法宪。

  毛泽东改变庐山会议议程、陈伯达遭清除

  文革期间有流行话语"紧跟毛主席伟大战略部署",但纵观文革十年,大多时间并无毛泽东的战略部署,作为文革标志的大事件如批判资反路线、一月夺权、反击二月逆流、清查五一六、批陈整风、九一三事件、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都非有事先的谋划。庐山会议也因为在预定议程之外发生突变而成为文革重要事件。

  8月23日下午毛泽东主持九届二中全会开幕,周恩来宣布三项议程(修改宪法、国民经济计划和备战),然后林彪讲话、康生发言。"林彪那天的讲话时间比较长,大约有一个半小时左右。他讲完之后,大家热烈鼓掌,场面非常热烈。林彪讲完话,毛泽东就宣布散会"(《吴法宪回忆录》792页)。当晚周恩来主持会议,安排人员编组及大会日程,吴法宪建议先讨论林彪讲话,汪东兴建议再听林彪讲话录音,均获会议通过,经周恩来报告毛泽东同意。

  24日上午与会人员听林彪讲话录音两遍,期间陈伯达将他整理的天才语录交给汪东兴打印。

  24日下午分组讨论。华北组汪东兴发言坚持设国家主席,拥护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提出有人反对称毛泽东为天才、要将反毛的人揪出来。陈伯达引用吴法宪所说"要警惕有人利用毛主席的伟大谦虚来贬低毛泽东思想",认为反天才是别有用心。陈毅发言完全拥护林彪讲话,称世上有天才,毛主席就是天才,谁反对天才就反对谁。华北组讨论气氛热烈,事后所称"起哄揪人"即指此时。吴法宪在西南组发言指责有人反对毛主席是天才,有多人响应。

  有关资料中对汪东兴、陈伯达发言情况的描述出入很大:究竟谁先谁后?陈伯达是插话还是独立发言?发言时间的长短与言辞的激烈程度究竟如何?华北组第2号简报记载:"为了反击这种反革命阴谋活动,钱学森同志首先建议在宪法上,第二条中增加毛主席是国家主席,林副主席是国家副主席,接着汪东兴同志进一步建议宪法要恢复国家主席一章,大家热烈鼓掌,衷心赞成这个建议。"记录华北组讨论情况的6号简报被毛泽东下令收回后世人不再识其真实面目,但汪东兴9月15日检讨称陈伯达对简报原稿有修改,致使自己的发言显得多些(《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420页),至少表明华北组讨论中汪东兴发言份量大于陈伯达,即在煽动华北组情绪上汪东兴的作用更大。以后毛泽东并未深究汪东兴,可见汪东兴那里一定隐藏有玄机。

  吴法宪称当日"晚饭前……林彪告诉我'毛主席讲了,什么人也不要点名,尤其不要点康生'"(《吴法宪回忆录》797页)。华北组散会时,萧劲光、郑维山跟在汪东兴后面打听:"今天的事,毛主席知道不知道?"汪称"知道,只是不让点名。"

  25日晨6号简报发至与会人员,但毛泽东应当早就了解24日下午的讨论,特别是汪东兴就在华北组、当晚还有政治局扩大会议汇总各组情况。上午各组继续讨论,期间张春桥、姚文元向毛泽东哭诉各组在揪人。下午3时分组会进行中毛泽东开始异常反应,召集常委和大组组长下令立即休会、停止讨论林彪讲话,收回6号简报,不要揪人,称陈伯达等(被点名的还有汪东兴、陈毅、邝任农)的发言违反了九大方针。从此开启了文革新一轮政治运动。

  陈伯达的倒霉在于他与汪东兴同在华北组,煽动揪人的主要动力究竟来自于谁的发言难以扯得清。而汪东兴为什么要讲那样一通话、与毛泽东有何关系已是永远的秘密。陈伯达又搞了一个天才语录的文字材料,成为送上门的靶子,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写给毛泽东的信被毛批示发给与会人员,彭立刻成为众矢之的。陈伯达对于自己的背运早有心理准备,在求见毛泽东时痛快作了检讨(《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407-408页)。

  26日始周恩来、康生奉命主持会议追查24日讨论情况,事涉军委办事组成员特别是吴法宪,要求吴法宪就此检讨。

  31日毛泽东写出对陈伯达天才语录批语即《我的一点意见》(这是毛一生最后的文章),首句称"这个材料是陈伯达同志搞的,欺骗了不少同志",但通篇未提设国家主席问题。当晚政治局会议、次两日分组会议正式公开批判陈伯达,西南组也有了对吴法宪的批评。

  9月3日转入三项议程,6日下午闭幕式毛泽东讲话重复了《我的一点意见》的意思,驳斥有人认为代表人民就是要当国家主席。

  庐山会议以上情节的起头是林彪在开幕式上的讲话(这是林彪一生最后一次正式讲话),之后的听录音与分组讨论属于会议的具体安排,与会议预定议程序并无冲突。一年后毛泽东南巡时说"林彪同志那个讲话,没有同我商量,也没有给我看"是不实之词,陈伯达描述"林彪讲话似乎有一个拟稿,但语言无序。林彪讲完后,康生便要我先讲。我没有讲。康生就夹七夹八地讲了,还引用了林彪当时的一些话"(《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406页),全会的正式公报亦称"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副主席在会上讲了话"。

  不得不说的天才论:林彪反的不是"反天才论"

  1968年3月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事件后的军委办事组有组长黄永胜,副组长吴法宪,成员叶群、李作鹏、邱会作,叶群参加办事组是奉毛泽东之命作为林彪的联络员(其作用主要在九大前),其他四人是清一色的红一方面军、四野战军出身。11月增补办事组成员谢富治、温玉成,次年1月增补李天佑,九大会后加入李德生、刘贤权,其中李天佑、温玉成、刘贤权仍是红一、四野的,只有谢富治、李德生是红四、二野的。军队派力量虽然强大,但红一、四野色彩过浓是容易遭忌恨的大问题。

  军队派与文革派的对立由来已久。军委办事组黄、吴、李、邱特别是黄永胜对江青的不敬、甚至是顶撞,不仅双方互相知底,"李必达事件"的发生表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也都非常清楚。《五七一工程纪要》称"一定要把张(春桥)抓到手,然后立即运用一切舆论工具,公布他叛徒罪",邱会作认为是第二军医大学造反派在1967年就获得了张春桥的材料,当然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也不可能不知道张春桥的历史问题。江青自恃甚高,对林彪、周恩来的批评、揶揄张口就来(江青对九大部分代表讲话称林彪接班人是她与毛泽东两人所定),对军委办事组黄、吴、李、邱更是颐指气使。1968年3月以来,最高领袖时刻面临两种选择:是保持黄、吴、李、邱派与江、张、姚派既斗争又合作的动态平衡还是支持一派压倒另一派?在事情尚未发展到激烈而不可收拾地步时,通常还是分别安抚各方。高饶事件中,高岗在毛泽东的暗示或授意下挑起对刘少奇系的批评(毛泽东甚至要高岗查阅东北档案中刘少奇被捕情况),但毛泽东的原意究竟是平衡两派还是取而代之?已无人知晓。最终结果竟是发难者高岗落马。

  庐山会议前夕8月13日吴法宪、张春桥争吵情况经吴法宪、林彪反映到毛泽东(《吴法宪回忆录》783页),当然也会从张春桥这条线反映到毛泽东。庐山会议开幕前林彪提出在开幕式讲话,毛泽东很清楚其用意,即点出张春桥的问题以压一压对手的气焰。毛泽东同意"这个要讲一讲,要批评,但是不要点名。"(《吴法宪回忆录》793页)对于毛泽东来说,哪一派都不能太强,此起彼伏才是正常状态。叶群上庐山前查阅书籍资料准备了一些关于天才的语录(《吴法宪回忆录》795页),陈伯达的天才语录则是临时搜集的。林彪讲话有所指,黄、吴、叶、李、邱有预谋反张春桥多半就是事实,但目的仅是压一压张春桥的气势,而且也是毛泽东知道或同意的。问题是九大后军队派力量强于文革派,毛泽东为何同意林彪在庐山会议上压一压张春桥呢?8月25日下午,毛泽东在下令中断分组讨论、展开对陈伯达批判之前单独会晤林彪,还说对张春桥、姚文元可以烧一烧,但不要烧焦,现在要降温了,压缩一下空气。

  林彪讲话强调毛泽东不当国家主席也是国家元首,其理由是毛泽东代表正确路线,而一贯正确正表明毛泽东是天才,这同时也是毛泽东是最高领袖的合法性所在,具体说就是毛泽东"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地要批判"反天才论",顺带反对的目标是张春桥。吴法宪回忆林彪讲话的反响:"此时不光是我们几个人很兴奋,陈毅、叶剑英、陈锡联、许世友等许多人也高兴地上去和林彪握手,称赞他讲得好……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他们走了以后,我们都还留在礼堂内议论。大家兴致都很高,只有张春桥等几个人的情绪不太正常"(《吴法宪回忆录》792-793页),表明林彪讲话针对性极强,不用等到次日分组讨论就已群情激昂,虽然是毛泽东所忌恨的、但也是毛能够预测到的。

  1968年3月清除杨成武时毛泽东曾批判"大树特树"问题,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只是偶而表露对个人崇拜的厌恶,仍然认可关于天才的种种说法。文革环境中的官员与民众至多只能不胡乱吹捧天才,反对天才却是绝对不可。

  天才问题本身似乎并不重要,毛泽东删去了九大党章中"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三个副词,无产阶级司令部很多人竟然不知道(会议期间林立果手持党章告知吴法宪此事,吴问周恩来,周恩来即令办公厅工作人员查阅档案方知实情,一年多时间这些大员竟无人读一下新党章!)但张春桥肯定知道。8月13日修宪会上张春桥为何要提出三个副词与指针问题,而设国家主席并未坚持?关于天才论张春桥与毛泽东有过什么交谈永远无法求证,但推测张春桥绝不会无缘无故地自讨苦吃去反对天才论!张春桥若直接点明毛泽东早已亲自删去三个副词,吴法宪绝不会与其当面争吵,至少也得先回去弄清情况。张春桥老谋深算、意志坚强,后来在审判庭上能做到一言不发,有文革研究专家称毛泽东最没看错的人当属张春桥。(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共同网 | 关西观光物产展在香港开幕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共同网 | 关西观光物产展在香港开幕
Sep 15th 2013, 08:00, by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共同社香港9月15日电】由日本"关西广域联合"主办的"关西观光展及物产展"14日在香港举行开幕式,担任联合主席的兵库县知事井户敏三等介绍了关西独特的饮食文化等魅力以吸引海外游客。

  开幕式在日系超市内举行,井户致辞称:"关西由各具特色的地区组成,物产也十分独特。如果大家喜欢这个展览,希望一定去看看真正的关西。"京都府知事山田启二、滋贺县知事嘉田由纪子也出席了仪式。

  会场上出售关西各地的地方名酒及鸟取县的梨、神户牛肉等特产。舞妓还表演了日本舞,顾客们饶有兴趣地阅读介绍各地观光名胜的宣传手册。

  展览除了通过出售当地特产来提高人们对关西地区的关注度之外,在中国大陆及东南亚游客众多的香港举办展览也意在使宣传效果辐射到周边地区。(完)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异闻观止】新华社 | 薛蛮子:做大V像皇上批阅奏章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异闻观止】新华社 | 薛蛮子:做大V像皇上批阅奏章
Sep 15th 2013, 03:35, by dapigu

974BI12F00AN0001

题:"做大V感觉像当皇上,网络没有制约就会走向反面"——高墙内的"薛蛮子"谈两高司法解释及网络大V心路

"网上的声音没有监督、没有规范、没有警示……在不断的追捧声中,我的虚荣心逐渐膨胀,进而就忘乎所以,误导了网民对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引发了不满情绪的宣泄,忽视了作为一个网络大V应尽的社会责任,带来不良示范效应。"

9月13日,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被北京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的网络大V"薛蛮子"(中文名薛必群)如是反思。在与民警的交谈中,他含胸埋头、低声答问,已然不复一个月前做客央视高谈阔论网络"正能量"、抑或半月前初进看守所仍然昂首挺胸的大V"风范"。

如今身处高墙之内,"薛蛮子"从新闻中得知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后,显得十分关注、紧张不安,主动要求了解相关具体内容,向民警吐露自己成为网络大V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变化,并结合自身做了关于依法维护网络秩序的深刻反思。

大V之路:从"小心翼翼"到"不核实就转发"

过去的三年,是微博在中国井喷式发展的三年。正是在此期间,"薛蛮子"从一个粉丝几万人的"草根",火箭般蹿升为拥有1200万粉丝的大V。"薛蛮子"梳理了自己的网络大V成长之路,主要有三个阶段:

"进入第一个粉丝增长的高潮,要从2011年春节期间的'微博打拐'算起。当时我看到这个事,就和于建嵘、邓飞他们一起推广这个活动,还搞了一个理事会。""薛蛮子"说,通过这个活动,他的微博粉丝一下变成了几十万。

第二个阶段是2011年5月,"薛蛮子"在微博上公布自己罹患癌症的消息,再次引来粉丝量的大幅增长,很快就超过了100万。

粉丝量从百万到千万的飞跃是第三个阶段。这一过程中,微博运营商和一些媒体的推荐成为"薛蛮子"大V之路的加速器。"微博选出了我和李开复、任志强、潘石屹和姚晨、李宇春、陈坤等一些演艺明星的微博,推荐给新开微博的人。"

之后,"薛蛮子"又上了一些杂志封面、接受电视采访,经常参加'微博达人'会议,发起慈善活动,粉丝量迅速从100万涨到500万,再突破1000万,成为最早的那批"千万级"大V之一。

"薛蛮子"自称,"爱开玩笑、好散漫"的老顽童性格和"万金油"式的知识结构,正好符合微博这种自媒体形式的传播特点;同时,年龄大、阅历丰富也是优势之一。

"刚接触微博时,我的心态是小心翼翼。每天转20、30条,有时候也会加'顶''支持'这样简短的评论,甚至就是一个符号,表明一下态度。""薛蛮子"说,当时转发的微博主要集中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而且反复向消息来源了解情况,有时候修改十多次才敢发出去,不了解的内容不轻易发表意见。

"为了让粉丝量和关注度不断提升,就要保持较高的微博产量。""薛蛮子"说,他后来每天发微博近百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转发,因为自己根本写不过来。

"转着转着,思想上的要求就越来越放松,看到了立即转发出去,也不会去核实真伪。这样一方面比较省事;另一方面觉得反正是别人写的,就算有假要追查,自己也就是个转发者,不用承担多大责任。"

"薛蛮子"说,自己的微博话题从最初的财经、慈善逐步扩展到时事、环保、历史、卫生、食品等多个领域。擅长不擅长的都要说几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百科全书型的"杂家"形象。他还转发过不少负面新闻,也发过一些格调不高的东西,甚至对一些热点事件发表负面点评,引发网民发泄不满情绪,以此博取眼球、获得更多关注。

民警透露,"薛蛮子"有时会忍不住炫耀自己有1200万粉丝,还嬉皮笑脸地问民警:"你'粉'我了吗?"

享受大V:"回复粉丝留言感觉像皇上批奏章"

成为大V的"薛蛮子"充分体会到了"网上转发力"的惊人之处。他说,自己从一个退休老头,突然变成一个比影视明星还受关注的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在网上不管说有什么都有很多人追捧转发,迅速成为一种舆论;对一些地方提出批评意见后,地方政府担心网上负面影响,反应速度很快,"早上发了条微博,他们一天就解决了。"

"个人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逐渐就飘飘然了。""薛蛮子"说到此处,抬起头来,忍不住眉飞色舞,不时蹦出一些滑稽的论调——

"一条募捐的微博发出去,一天就(收到捐款)十几万元,七天筹到了上百万,别人谁做得到?"

"就算是部长,也不可能每天收到30个省市的会议邀请。我每天都能收到各省市创业大会、高校创业园、互联网投资未来方向研讨等会议的邀请。经我推荐的企业或地方,都能迅速被广泛关注,人气提升很快,为他们带来效益。"

"每天早上打开微博都有上千条求我的信息,求关注、求转发。我随手回复或转发,感觉就像皇上批阅奏章一样。转XX省人民政府阅,一个私信发过去就解决问题。"

"毛主席也没这招吧?早上六点钟,毛主席也找不了(地方政府),毛主席首先得找省委书记,省委找地委的,地委找县委的,已经是三天以后了,到我这儿一天就解决了。你说像不像皇上?还是有点像吧,批阅还是有作用的。"

"薛蛮子"同时发现,当大V的另一个好处是,即使网上有人对他发布的内容提出质疑和反驳,无需他出面,都会有一些不明真相、盲目追随的粉丝们站出来替他说话,将批评和质疑"淹"了。

"我越来越关注在微博热度榜上的排名,与李开复等其他大V比谁的粉丝多、谁的言论受追捧。""薛蛮子"供述,从孤芳自赏到哗众取宠,这种心态助长了他在网上发言"肆无忌惮",一味追求网民关注。只要能引发关注,不做核实就转发;而且觉得自己是大V了,可以摆摆老资格了,即使说错了也有粉丝群出来"护主救驾"。

"习惯了享受这种感觉,自然而然形成'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习惯,发布信息相当随意。""薛蛮子"说,"以前没法律规范,网上造谣也没成本,加个'求辟谣'就行了。"

反思大V:网络权力缺乏监督制约一样会膨胀

"薛蛮子"说,自己是有名的"转发帝",共计发布8.5万余条微博,其中充斥着未经核实的谣言、情绪化的调侃,还有对严肃民生问题的戏谑。此外,他也发了一些自己投资公司的广告,以谋取经济利益。

"我在微博上不负责任、不加核实地转发负面信息。比如水里有避孕药、舟山汞超标等,是一种负面情绪的宣泄,忽视国家和社会的正面主流。""薛蛮子"说。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他在微博上转发"官员拿这些钱公款包二奶,避免了大量美女去做失足妇女传染艾滋,也避免了官员感染艾滋"等,实际上是把少数领导、少数地方的问题夸大化、极端化了,容易激化网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薛蛮子"进一步反思说,尤其是作为一个有着千万粉丝的网络意见领袖,如果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会引发大家的不良情绪和负面心理。还要认识到,网民和现实中的民众一样,素质参差不齐,负面言论或者谣言对于那些知识水平不高、理性思维不强或者本身就对社会不满的网民来说,就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加剧负面影响。

向民警要来两高的司法解释文稿后,"薛蛮子"仔细读了好几遍,反复强调"早该出台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说,网络社会在经历了三年"疯狂野蛮生长"之后,出现了太多突破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的东西,亟须进行清理并建立制度规范。

"成熟的网络一定需要法律的规范。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也需要秩序,现实社会不能做的事,网上一样不能做。没有监督、没有规范,只会走向反面,终究害人害己。""薛蛮子"介绍,拿网络造谣传谣来说,他自己也曾是网络谣言的受害者,但咨询律师得到的答复却是"法律上很难管、没处告状"。

"言论自由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作为网络大V,更要遵守秩序。粉丝之所以'粉'我们,是因为他们认可、崇拜我们,网络大V的个人言论一旦通过网络发表出去,就会对网络舆论产生巨大影响。"

"薛蛮子"以自己为例,"成为大V后,长期只听赞美,没有监督、批评、警示,就像现实社会中权力失去监督会导致膨胀一样,网络社会上缺乏制度和法律规范,一样会导致膨胀,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这就是现在网络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与民警交谈中,"薛蛮子"不时流露出新的司法解释给他带来的不安,主动提出条件:"我了解媒体,这方面我有经验,你们找一个影响大的媒体,我们一起来设计设计,让带着手铐的'薛蛮子'来说网络上的事儿,配合做好宣传,我也能早几天出去。"

记者从北京警方了解到,近期不断有网民向警方举报"薛蛮子"涉嫌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对此警方正依法开展调查。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