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严安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的路径选择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ypePad Has the Tools

Looking for a premiere blogging service? Start your blog today on TypePad.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 | 严安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的路径选择
Nov 16th 2013, 15:01, by Chinese Netizens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既需要构建与充实科学与合理的框架内涵,也需要选择合理与可行的推进路径,这不仅关系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到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的成效与成败。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建立两岸和平制度化机制与推进两岸社会一体化工程三方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的可行路径选择,至为重要。

   一、巩固与深化两岸政治互信

   海峡两岸间的政治互信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续化与稳定化的政治保证。2008年5月以来,两岸间的政治互信开始有所建立,但互信基础还是相当地脆弱。因此,巩固与增进两岸之间,包括官方与民间等各层面的政治互信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续向前的根本,既有利于确保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一)互信与政治互信的概念界定

   何谓互信?互信是指相互之间的信任问题,海峡两岸之间的互信应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互信是指两岸执政当局(包括执政党)之间的彼此间的信任问题,而广义的互信则是指两岸之间,包括执政当局、政党、意见领袖、政治社会团体及人民之间的信任问题。当前一般所指的互信则是局限于执政当局之间的狭义的定义。而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则特指两岸执政当局之间在两岸基本的、原则性的政治立场的共同点、共同基础与共同的政治追求等,也有人将之简化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当然,笔者以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只是两岸政治互信的核心基础,但还不是全部,其内涵至少应该包括各自对对方的政治态度、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的责任及推动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的努力等。

   (二)政治互信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1、两岸政治互信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民进党执政时期,由于陈水扁当局推动"台独"分裂主义路线,致使两岸间没有任何互信可言,更使两岸关系陷入紧张与僵持局面。2008年后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坚持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两岸间政治互信的建立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两岸政治互信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保证。两岸间有了基本的政治互信,才有和平发展新局面;两岸间有了能够不断增进的政治互信,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并不断地得到巩固;两岸间的政治互信不断地发展,两岸军事互信、安全问题等也才能得到有效的、妥善的处理与解决。

   3、两岸政治互信是两岸各方面交流的政治基础。两岸由于长达60多年的分离,各自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政治理念与观念等差异颇大,因而在即使是经济、民间与社会乃至文化交流交往中,难免都会存在差异与问题,经济交流与合作也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由于政治上的问题也产生交流上的困难。因此,两岸政治互信也是两岸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无法回避的问题。

   4、两岸间的敏感问题需要双方共同来探讨与协商解决。特别是台湾民众的国际参与,过去一直是两岸争议的焦点所在,也是非常敏感的议题,因为2008年以来两岸之间有了基本的政治互信,所以,台湾的国际参与不仅有所进展,而且有助于互信的加强。台湾学者邵宗海认为:马英九的"'活路外交'政策让两年来两岸之间不再在'邦交国'的业绩竞争上互挖墙脚,而且也厚实了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①

   (三)如何巩固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

   1、巩固共同基础、坚持"反独"立场。巩固与加强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十分必要。"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因此,维护与巩固两岸均坚持的"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是两岸双方建立与巩固互信的根本基础,也是两岸政治关系在2008年5月20日后走向和缓的基本前提,只有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两岸和平发展的制度性框架才能稳固地建立起来。大陆学者认为"现在两岸之间的互信还很不充分,但已形成的互信却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不仅成为过去两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两岸关系进一步更持续地和平发展的前提。"②台湾媒体认为:无论是台湾地区领导人"访问中国大陆,还是两岸签署和平协议,都需要能够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与成熟的环境",包括"两岸签和平协议,须先建立互信"。③目前两岸已经在承认与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这是四年多来两岸和平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两岸双方有必要继续坚持这一共同的政治基础,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政治基础。两岸都需要坚持反对"台独"的政治立场,两岸都需要警惕与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可能反扑,毫不动摇地坚持反对"台独"的政治立场,需要把反对"台独"作为两岸一项共同的任务与工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反独"的共识是2005年列入国共五项"远景"的内容之一,而五项"远景"也是马英九当政后列入国民党政治纲领中的重要内容。但令人担忧的是台湾方面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上出现了态度不坚决、立场有所松动的迹象,呈现出把"九二共识"解读为"一中各表"的越来越强烈的倾向,甚至是把"一中各表"与一个中国的原则相剥离,片面地强调"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更把"中华民国"与台湾画等号,"台湾当局对'九二共识'的这种认知,必然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构成障碍"。④

   2、把握和平发展主题,共同破解政治难题。两岸需要共同把握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共同把和平发展作为发展两岸关系的重重之重,在和平的前提下推动两岸的共同发展,在两岸共同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得和平。其中,对一些已经在影响两岸经济、文化、社会等交流的政治问题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无法避免的政治问题,还是需要通过双方间的交流与沟通意见,尤其是两岸的智库与学者在"易位思考"中务实地面对客观存在的政治难题,目前能够回避的,给予回避,目前不能够回避的,双方坐下来设法解决,如果不能取得终极解决方案的,就采取阶段性的、过渡时期的解决办法给予处理。

   3、尊重两岸现状,尊重对方关切问题。双方都要避免触及与挑战对方政治上敏感的议题与领域,双方都既需要致力于求同存异,也要致力于求同化异。2009年中发生的"达赖访台"与"热比娅事件"等,显示两岸之间的结构性问题相当复杂。其根由则是"台湾人民历经李登辉到陈水扁十余年的'拼外交'洗礼,已经对于国家主权和国际空间的争取,观念根深蒂固。这样的民意诉求,一方面可能成为马、萧应对中国的筹码,反过来也会成为双方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掣肘。"⑤2012年3月23日吴伯雄在北京与胡锦涛总书记会晤中的表态:意在表明未来4年马英九与国民党将与大陆共同维护共同的政治基础,这是比较积极的信号。

   二、构建两岸和平制度化的机制

   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在2008年提出:"未来四年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综合经济合作协定的签订,与两岸和平协定的协商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台湾被边缘化,透过两岸经贸正常化,追求两岸经贸双赢。另一方面也透过军事互信机制,建构两岸和平发展框架。"⑥高孔廉有关两岸和平发展的主张不仅谈及到两岸经贸,而且涉及了两岸军事关系与和平协议,应该说是点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的关键与核心。而和平制度化的途径是进行政治对话与谈判,基本内容则包括领导人会晤与互访、和平宣言或和平协议的签署以及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等。

   (一)两岸和平制度化机制的内容

   1、两岸高层领导人的会晤与互访。推动两岸高层领导人互访,因为,高层领导人平等互动的常态化与制度化,"会极大地增强台海安全的保险系数,提高偶发危机的处理能力。"⑦

   2、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通过协商,在达成共识后签署两岸和平协议或者是有关两岸和平宣言的协商与公布。如果两岸在和平协议的协商与签署存在困难,也可以先行推动两岸和平宣言的发表。

   3、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推进与建立。通过"二轨"对话、双方退役将领互访及海上救难等由低到高的互信措施的落实,推动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

   (二)两岸和平制度化机制的推进步骤

   马英九当局目前考虑两岸关系发展的路线图是"先经后政、先政后军",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四个议题有线性的优先顺序。好处是某一议题成功处理的外溢效果,可作为条件的让步效果。但其实,四个议题犹如车的四个轮子,不应该是先后,而是同时并进,"难易并进,政经并行"。应该说,无论是两岸高层领导人会晤、互访还是和平宣言的发布或者是和平协议的签署等,基本上可以哪个条件成熟,哪个就先推动进行,不存在必须哪个先行或哪个后进的问题。关键是取决于两岸双方的评估及政策立场是否取得一致。

   (三)和平协议对和平制度化的重要性

   1、签署和平协议的目的是推动两岸和平制度化。和平协议定位为两岸关系发展中一个阶段性的协议,而不是终结性的处理统独问题的协议,所以和平协议也是两岸和平发展过程中必须达成的中程目标。和平协议既是国共两党的共识,也类似2003年陈水扁提出过两岸要建立"和平稳定互动架构的协议",甚至蔡英文也提出过寻求建立"多层次、多面向的互动架构"。所以说,洽商和平协议应该是两岸蓝、绿、红的共识。"因为和平协议的签署不仅意味着两岸和平的法理化,也能对双方的政治地位作出应有的界定,这将有利于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也有助于两岸在国际上的合作双赢。"⑧

   2、和平协议是两岸和平制度化的重要内容。和平协议是停战或者是结束双方之间的敌对状态,"不涉及双方对主权的宣示或治权的主张,只是在行政上认知到要结束彼此敌对,开启和平的道路"。所以,台湾学者认为即使是在国际上也通常由行政定位协商通过,最多送国会背书,无须公投。⑨

   3、和平协议是两岸和平制度化的重要指标。和平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进程,陈一新认为和平协议"为两岸和平发展定下原则、规范、规则与程序的条款"。⑩对照2011年5月12日马英九与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的视讯会议中表示的三道防线之一"促进两岸和解制度化",和平协议应该是"两岸和解制度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4、和平协议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制度保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制度的保障与法制的保障,和平协议便是"让两岸关系获得有力的制度支撑和动力"。(11)

   5、和平协议是为了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无论从长远还是短中期看,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都是为了"同步提升两岸的综合实力,创造两岸人民的幸福"。(12)

   (四)构建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1、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符合台湾战略利益。台湾当局曾"视信心建立措施与军事互信机制为两岸搁置争议、和平共存的重要药方"。(13)民进党执政期间也曾不断地抛出过相关议题。所以,台湾媒体认为:"于今之计,唯有消弭两岸敌对意识,方能维持台海和平稳定,才是台湾安全的保障。"(14)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两岸军事力量的失衡、差距在持续扩大,因此,台海情势稳定不能建立在传统的"军力平衡"理念上,而马英九提出的第一道"防线"是"两岸关系的制度化",军事互信机制便是"制度化"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实践。只有两岸建立了军事安全互信的机制,台湾的"安全"与未来发展才有根本性保障。

2、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符合两岸和平制度化的需求。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端在两岸和平环境的建构",(15)标志着两岸在军事上对立的结束,(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林毅夫:到底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 | 林毅夫:到底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Nov 16th 2013, 13:46, by Chinese Netizens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举世瞩目,堪称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自1979年至2012年的33年里,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8%,经济总量增加24倍,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么样高速的持续经济增长史无前例!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跻身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2012年我国人均收入达6100美元。

   经过33年的高速增长和对外开放,我国也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成为全球对外贸易最有活力、最开放的经济体,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

   经济下滑更多是国际周期性因素引致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唱衰中国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其理由是,中国存在很多体制机制性的问题,这种体制机制性问题未导致危机,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目前,经济增长速度节节下滑,体制机制性的矛盾就要爆发。在这种国际舆论下,国内也有人认为,中国过去的增长方式,即以投资来拉动增长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应转变为以消费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

   那么,到底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我认为,关键的是,要分析2010年一季度以来连续13个季度的经济下滑的真正原因。人们常说,要对症下药,不能病急乱投医。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13个季度的经济下滑?

   我个人认为,2010年一季度以来的经济持续下滑,是由于整个国际经济尚未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周期性因素。我国经济增长速度2010年为10.4%,2011年为9.3%,2012年为7.8%。

   经济增速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但注意在同一时段,发展程度与我国相近的其他新兴经济体,如巴西,2010年增长速度为7.5%,2011年是2.7%,2012年仅有0.9%,也在不断下滑。再比如印度,同样作为金砖国家之一,2010年增长速度为10.5%,2011年是6.3%,2012年仅有2.2%,也是不断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超过中国。再看一些表现非常好的高收入经济体,如韩国、新加坡等,同一时段,下滑幅度都比中国大。

   所以,造成中国2010年后连续13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外因,即发达国家尚未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霾,经济发展滞缓,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需求不振。

   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第一驾马车是出口,增长速度减慢。第二驾马车是投资,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之初,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一些反周期的经济刺激政策。

   五年来,这些政策所支持的投资和消费,在缺乏新的刺激因素的状况下,增长率下滑是一个必然。唯一能支撑经济较快速增长的是消费,在此状况下,显然,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并非是体制机制所致,也并非我们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使然,而是国际周期性因素引致。

   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由于是国际周期性因素,为维持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必须采取反周期的经济措施。应该采取哪些反周期的措施?以刺激消费为主,还是继续以投资拉动为主?这在国内各界争议较大。很多人认为,由于我们的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的方式不可持续,就主张中国应该转向以消费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我个人对此存疑。

   我们知道,消费在当前确是需求,但到下期呢?生产能力未增加,如要继续支持消费增长,可能要举债。如果举债,短期内,债务少可以继续举债,但时间长久后,最终总要还本付息。生产力没有提高,危机随之来临。从目前的国际经济增长态势看,短期内发达国家很难走出困境,造成我们的外在需求相对疲软,这种情形可能持续相当长时间,以消费拉动作为反周期的措施,是无源之水,不可持续。

   在此状况下,应该以投资,当然指的是有效的投资,作为反周期措施。投资在当前是需求,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到下期将转化为生产力,国民经济就能增长,收入就可提高,提高的收入可以再用来支持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如此,投资和消费均可得到有效促进和支持。如上分析,以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仅可以推动投资增长,还可以刺激消费。

   以我国为例,投资拉动受到最大质疑的是2008年至2012年,实际上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因为从1978年到2007年的19年间,我国年均消费增长7.7个百分点,在世界上是很高的水平,但在投资拉动受到最严厉质疑的2008年至2012年间,消费增长年均是9.1%,比原来的水平还提高1.4个百分点。为什么?因为随着投资的拉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就业也相应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随之上升,消费必然增加。

   所以,我个人认为,从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反周期措施看,中国还是应该以投资拉动为主。

   必要时采取反周期的刺激政策

   但以投资拉动为主,前提必须是有效的投资,即对经济增长有贡献的投资,而非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多年,是否还能找到有效投资的机会?只要仔细分析,机会很多。

   首先,我们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产业水平在全世界也属中等的产业水平,技术在全世界也是中等水平,因此,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空间巨大。而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升级,都离不开投资。

   其次,我国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近些年,虽然基础设施改善不少,但基础设施的欠账也不少。比如,现在的基础设施,过去主要是城市和城际间的高速公路、港口和飞机场,但城内的轨道交通、地铁和道路严重不足,地下管网严重老化。这些领域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无比巨大。

   再次,从环境角度看,依赖高能源、高排放的经济高速增长,必然带来环境恶化的压力。因此,在节能减排领域,也需要大量投资。显然,既能提高生产力、消除增长瓶颈,又具备较高经济和社会回报的投资领域众多。

   针对上述投资机会,是否有资金可以投资?

   从政府角度看,目前我国累计国债余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在全世界属最低水平,即使计入地方投资平台的负债,占比也不高。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地方投资平台的债务为10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2%,两者加起来的负债也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即使,以最高的估计17万亿来计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两者相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放眼世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积累的负债低于50%的极少。

   我国还是财政状况很好的国家,更何况地方投资平台的负债并非像其他发达国家是用来支持消费的,没有物质作为抵押。我们地方投资平台的负债大部分投在基础设施领域,它是有回报、有资产的。鉴于此,我认为,政府作为反周期的财政空间依然很大。

   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经常面临一个困境:即使国内有资金,要投资必须从国外进口一些机器、设备、原材料,而国外进口就需要外汇,他们经常受限于外汇不足。我国有3.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属全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因此,我相信,只要我们根据当前的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必要时采取一些反周期的刺激政策,我们的经济增长率就能维持在所期望的水平。有目共睹的是,在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到7.5%时,我们政府采取了支持铁路投资、支持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措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迅速转暖,达到7.8个百分点。今年一至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是7.7个百分点。

   充分挖掘后发优势的潜力

   对于中国而言,重要的不是今年能否维持7.5%到8%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未来五年、十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中国经济是否还能维持较快增长。对此,大家可能在报纸上看过我曾经发表的一个言论,即中国还有20年的时间可以维持每年8%增长的潜力。我说的是"潜力"。

   为什么认为中国还有20年左右的时间可以维持8%增长的潜力呢?众所周知,经济增长在本质上是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不断升级。

   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要增长,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技术需要不断创新,产业需要不断升级。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比本国先进的技术,进入到发达国家已经存在、附加值比本国高的产业,这些都属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如此,可以大幅降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成本和风险,经济学上,称之为"后发优势"。

   假如发展中国家善于利用后发优势,那么它的经济增长就可以超过发达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善于利用后发优势。

   我们所利用的后发优势迄今已33年,还能维持多久的经济增长?如何衡量后发优势呢?我觉得,一个很好的衡量方法就是,比较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

   人均收入水平是平均劳动生产率的评价指标。

   2008年,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是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1951年与美国的差距,日本的人均收入在那年也是美国的21%。新加坡1967年的人均收入也是美国的21%。韩国1977年的人均收入也是美国的21%。

   这些东亚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占美国21%的水平,由于善于利用后发优势,日本维持了20年年均9.2%的经济增长,新加坡维持了20年年均8.6%的增长,韩国维持了20年年均7.6%的增长。

   我国改革开放后与它们的发展的轨迹、道路、模式一致。如是后发优势的利用让它们实现了20年7.6%-9.2%的增长,就代表这个后发优势让我们还有20年年均8%增长的潜力。这是为何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依然有潜力维持20年8%增长率的逻辑。

   当然,这只是一个潜力。发挥这个潜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就有竞争力,资本就会积累,产业随之升级。产业升级可以利用后发优势。

   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前提是什么?应该有比较准确的价格信号,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深化市场改革,提高价格信号的准确性,为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创造条件。利用比较优势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经济。我们必须深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挖掘后发优势的潜力。

   2020年我国有望成为高收入国家

   通过利用后发优势的潜力,经济增长速度提升,资本加速积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速度也会随之加快。这必然出现需要政府来帮助解决的外部性和协调的问题。所以,除了有效的市场,还需要一个有为的政府。东亚经济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二战后少数几个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的国家,再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就是因为东亚经济体一直都是市场经济,同时有一个有为的政府。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政府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十分深刻。十八大提出,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同时继续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根据十八大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我粗略估算,如果我们国内生产总值十年翻一番,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是7.2%,但我们2011年的增长速度是9.3%,2012年是7.8%,因此从2013年到2020年,如果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我们应该有的增长速度是6.8%。

   还有一个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也翻一番,现在人口增长速度是0.5%左右,两者相加,若城乡居民收入也翻一番,2013年至2020年的年均经济增速应达到7.3%。正如我前面所言,我们有8%的增长潜力,实现7.3%的增长,只要改革到位,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2010年我们的人均收入是4400美元,翻一番是8800美元,如果经济增长维持在7.3%,我们生产效率提高幅度极大,我们应该会有真实的货币升值。到2020年,考虑货币升值的因素,我们的人均收入有可能达到127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收入达到12700美元,就属高收入国家。

   我认为,这一目标即使不在2020年达到,就会在2021年或2022年达到。如此,中国完全有可能继韩国和我国台湾之后,成为第三个从低收入变成中等收入,再成为高收入的经济体,这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也必将做出巨大贡献。

   假如发展中国家善于利用后发优势,那么它的经济增长就可以超过发达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善于利用后发优势。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9593.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台灣新聞 | 印度第2艘航空母艦交艦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台灣新聞 | 印度第2艘航空母艦交艦
Nov 16th 2013, 13:17, by Chinternet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新德里16日專電)俄羅斯為印度改裝的維克拉姆帝亞號航空母艦今天正式交艦,預計經兩個月航行返印。它是印度的第2艘航母,將可戰略提升印度海上戰力。

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A.K. Antony)、俄國副總理羅戈辛(Dmitry Rogozin)及兩國政府和海軍官員,今天在俄國北德文斯克的塞夫馬希造船廠見證維克拉姆帝亞號(INS Vikramaditya)交艦給印度海軍。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網站即時報導,儀式進行同時,原本懸掛的俄國國旗降下,換升印度海軍軍旗,並依印度傳統在航母的1側打破1顆椰子討吉利。

艦上指揮官海軍准將柏利(Suraj Berry)、俄羅斯武器出口公司羅斯波隆出口公司副總經理謝瓦斯季亞諾夫(Igor Sevastyanov),共同簽署交艦文件。

維克拉姆帝亞號接下來將在多艘軍艦護航下,展開長達兩個月的航行,駛往南印卡納塔卡(Karnataka)省卡爾瓦爾軍港基地。

屬基輔級的這艘航母1987年開始在俄國海軍服役,俄方1995年同意出售給印度。經9年談判,雙方2004年簽署包括16架Mig-29支點式戰機在內的15億美元採購合約,但預算後來經多次追加至23億美元。

284公尺長、4萬4500噸級的航母將配備Mig-29支點式戰機、卡-31空中預警直升機(Kamov 31)、卡-28反潛直升機(Kamov 28)。由於Mig-29航程逾700浬,空中加油可飛逾1900浬,並配備反艦飛彈,將可大幅提升印度海軍戰力。1021116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ternet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德国之声 | 中共改革决定:不应过早鼓掌?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德国之声 | 中共改革决定:不应过早鼓掌?
Nov 16th 2013, 13:30, by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中共日前公布的"改革决定"文件引起媒体和舆论热议。人权组织和批评人士将之评价为"前进了一小步",但也警告不应过于乐观,且呼吁中国当局采取更多行动,保护人权和法治。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最为吸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开放”单独二胎“政策,即夫妻双方中只要一方为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二胎。虽然目前具体的实施办法还没有公布,但国际媒体和民众都对此进行了热议。

人口问题专家、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对法新社表示:”如果在一年之后,政府更大幅度地放宽二胎限制,甚至完全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我也不会感到意外。”他认为,政府目前正在”试水”,”他们清楚这个政策必须取消,因为它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目前为1.5–即平均每个妇女只生育1.5个孩子。而学术界认为,一个社会如果要维持人口结构稳定,生育率水平应该达到2.1。曾就中国人口发展问题撰写了多部著作的王丰教授认为,这次的放开”单独二胎”政策涉及面仍然有限,他认为可以从中受惠的大概有1千万对夫妇,这与中国将近14亿的总人口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批评人士:应该彻底废除计划生育政策

不过,根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周六表示,没有计划实行全面允许生育二胎政策。他在接受中国媒体《东方早报》采访时强调,中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人权人士和政府批评人士仍然对当局放松计划生育政策限制的计划表示疑虑。八九学运领袖柴玲认为这虽然是”前进的一小步”,但是计划生育政策应该”彻底废除”。这位”女童之声”(All Girls Allowed)组织的创始人对法新社表示,中国妇女仍然面临被强制堕胎的危险。

美国新泽西州共和党议员、堕胎行为的坚决反对者史密斯(Chris Smith)警告西方国家,不要”轻信”中国,过早地为这一决定”鼓掌”。多年来一直强烈批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他强调,国家对于生育的强制限制仍然存在,”他们必须彻底取消这种强制政策,停止对妇女实施强制堕胎的做法”。

废除劳教制度:向前一小步

除此之外,《决定》文件中最受媒体关注的就是废除劳教制度。人权组织大赦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虽然表示,这项计划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了一步,但也呼吁中国当局彻底废除所有的非法监禁场所。

中国的劳教政策多年来一直受到人权人士的批评。该体系允许当局在不经过任何法庭审判的情况下,仅凭公安局的指令就将犯有卖淫、盗窃等罪的嫌疑人甚至吸毒者直接送到劳教所进行”劳动改造”。据”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组织估计,目前还有大约16万人在未经法律审判程序的情况下,被关押在全国约350个劳教所中。

德国绿党人士贝克(Volker Beck)认为,中国当局废除劳教制度的决定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让人们对于中国人权状况可能得到改善抱有希望。”贝克还指出,北京方面这一做法,也是对于10月份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针对其劳教制度的批评所做的回应。

此外,《决定》文件还宣布,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让律师在依法维护公民个人和企业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北京维权律师浦志强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刑事诉讼体系可能会得到”一点改善”。他表示,过去当局可以不经过任何审判,在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让某个人失踪,更不用说允许其会见辩护律师了。他说:”今后如果你要抓人的话,必须得有依法指控的罪名。”

来源:法新社、路透社、基督教新闻社 编译:雨涵

责编:乐然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应松年:完善行政组织法制探索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 | 应松年:完善行政组织法制探索
Nov 16th 2013, 12:45, by Chinese Netizens

   【摘要】我国于1954 年起,陆续制定了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组织法,并经多次修改。但仍存在诸多缺失,导致一些机构设置缺乏法律依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同时,对已有规定,实践中常有背逆。必须检视行政机构组建和活动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完善中央及地方各级各类行政机关的组织法制,以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国家的需要。

   【关键词】组织法制;行政组织法;行政机构改革

   组织法制与程序规则,是一国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之一。组织法制确定国家机关成立缘由、权力来源、法定权限,进而规定该国家机关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程序规则则明确国家机关设立、变动或撤销的程序以及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内部运行规则和对外行使权力的运行规则。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解决的是国家机关得以成立和进行活动的科学性和合法性问题,是对国家权力主体的规范,因而无疑是法治国中最带根本性的制度之一。

   本文仅探索行政组织法制问题。

   一、历史回顾

   新中国最早的组织法是《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1949 年9 月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其中第三章政务院,是专门规定最高行政机关———政务院的组成、职责权限、机构设置( 并一一列举) 和活动原则的行政机关组织法规范。随后,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政府的组织通则,如《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省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市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县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大城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区人民政府及区公所组织通则》、《乡( 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1]等。1954 年,根据《宪法》,通过了《国务院组织法》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由于体制的改变,原在《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规定的政务院组织,现需单独制定《国务院组织法》。后者则是在综合1949 年制定的各级人民政府的单行的组织法的基础上合并为一个地方人民委员会( 即地方人民政府) 组织法。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各省人民委员会设置工作部门和办公机构的决定》。[2]1955 年,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陆续制定了部门行政机关组织法。现在看到的有: 1955 年10 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暂行工作条例》,11 月《监察部组织简则》,以及秘书厅、计量局、法制局、人事局、档案局、专家工作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七个组织简则。[3]

   此后,《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曾几次作过修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机构改革开始从单纯缩减机构和人员,转向建立一个结构合理、权力配置适当、运作协调、廉价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先后进行了多次行政机构改革,包括1982、1988、1993、1998、2003 和2008 年的六次大的行政机构改革,这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深入的改革过程。改革紧紧围绕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使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始终能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结合起来。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机构是职能的载体,如果政府职能不转变或转变不到位,单纯地对机构分分合合,效果是有限的,机构和人员将难以精简; 即使精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需要",机构和人员就始终只能在数量增减上兜圈子,无法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从1988 年的机构改革开始,就十分强调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相结合,以后的改革都是从转变职能入手,因而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在依靠法治来推进、规范和保障改革方面,似着力较少。1988 年改革时,《国务院组织法》继续有效,但上世纪50 年代制定的几个部门组织简则,早已失效,也未制定新的组织简则,因此,虽然当时已认识到国务院各部门的成立、性质、职能、机构设置等需要制定部门组织法来规范,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等正在进行之中,部门设置尚不稳定,且时间匆促,故创造了一种"三定"方式,即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使得行政机关的职能界定、内部机构设置和编制规模,都有一个大致的规范可以遵循。沿用至今。在制定部门组织法方面,中央编办也曾作过几次努力,提出过几个部门的组织法草案,但尚未定稿。编制方面,曾举行过全国性的讨论会,1997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2007 年又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为今后的编制立法打下了基础。

   二、完善我国行政组织法探索

   从现有行政组织法的情况看,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需要的问题。

   ( 一) 行政组织法在依法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都指出要确保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对行政机关而言,就是按照法定的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的规定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这一要求十分重要,因为这涉及行政机关得以成立、取得行政权力和依法运行权力的科学性和合法性问题。行政组织法是行政管理科学性和合法性的集中反映和基本保障。行政机关必须遵循法定程序成立,必须按照组织法授予的职权和行政程序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力、承担责任。

   依法行政,首先就是行政主体的依法设立,即成立和取得职权的合法性。机构成立之后,就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这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我们的行政组织法一直很不完善,影响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和我们对行政组织法在依法行政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有关。在强调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今天,完善行政组织法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 二) 行政组织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权力的特点是无所不管,政府包揽了社会的一切事务; 同时,政府部门的设置,以产品为依据,如能源产品有煤、电、水、核能等,交通运输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于是行政机关就要设置相应的部门,因而,必然造成机构林立、职权交叉、人员臃肿。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就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是应该由市场、企业和社会管理的事,就要放手让市场、企业和社会去管。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在机构设置、职权配置方面,都有较大进展,这也是我们取得经济发展重大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这一改革还没有彻底完成。计划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加上利益驱动,政府还是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艰难就反映了这一特点。需要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当前经济社会新发展所带来的一些需要列入政府职责的新问题,或者说,是市场经济体制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众多的民生问题,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在政府职能中充分、全面地作出反映,这说明,在现阶段,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在我国同时存在,职能越位、缺位问题依然突出,科学的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还有相当的空间,还需要很好的研究。

   近几年来,有两件事与组织法制有关,一是大部制改革,这无疑是解决职权交叉和减少同类机构的重要对策,这需要我们重新梳理政府的全部职能,按照政府、社会、市场三者之间的科学关系,配置权力,推进机构改革。二是社会管理创新,笔者理解,社会管理创新,是要求我们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的社会管理的旧的模式,树立公共行政和公共治理的新观念。当代,社会管理已经不能单纯归为政府管理,社会组织同样要通过他们的自律、自治,管理好他们的自身事务。这是一种更广泛的公共行政,这就要求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新的公共治理的格局,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使其能够担负起自律和自治的公共行政职能,逐步清理、界分政府和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治理功能。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这也许会有更多的困难,需要更长的时间,同样要求深入研究。

   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当上层建筑适应于经济基础时,上层建筑将成为推动经济基础发展的强大力量; 上层建筑如果不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就会成为经济基础发展的阻力。在又适应又有部分不适应的情况下,就可能既推动经济基础发展,又存在某些阻力。改革就是要消除这些不相适应的阻力。

   ( 三) 关于职权法定

   职权法定是依法行政的首要原则。职权法定指明了行政机关的职权是由宪法和组织法规定并授予的。首先是关于权力的规定,在国家层面上,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是如何划分的,是按什么原则划分的,行政机关具有哪些基本职权,这由《宪法》规定。行政系统内部,横向的各行政机关职权如何分配,纵向的各层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如何配置,这些都由宪法和组织法来划定。由于行政权力的行使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影响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因此,对权力行使的"边界"的界定是十分重要的。行政组织法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既要授予权力,又要通过划清行政权的"边界"来防止行政权的滥用,"授予"与"界定"、"控制"并存。

   职权法定的另一层意思是,由法律明确界定的职权,通过法定程序"授予"行政机关。对一个具体的行政机关而言,获得"授予",才拥有某项行政权力,实行的是"授予原则",法无明文授予不得为。这与公民权利实行的"禁止原则"不同。"禁止原则"指的是法无明文禁止皆可为,这可以从法律责任的追究上明显看出。对公民追究法律责任,包括刑事和行政责任,刑法规定的是"罪刑法定",《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是"处罚法定",只有公民从事了刑法或行政法中明确禁止的行为,才能追究刑事或行政责任。没有明文禁止的就不得罚。但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不能实行"禁止"原则。如果对行政机关实行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皆可为,那就可能"超越职权",引起行政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损害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从我国实际情况看,此类超越职权的行为还时有发生,是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行政组织法正是关住权力的重要笼子之一。

   ( 四) 关于中央行政机关组织法

   中央行政机关组织法包括国务院组织法和国务院部门组织法。

   1.《国务院组织法》的完善

   《国务院组织法》于1954 年制定,1982 年修改。与1954 年国务院组织法相比较,最明显的区别是不再一一列出国务院组成部门的名单。在组织法中列举组成部门的名单,在实践中如需变动,必须通过修改国务院组织法,程序比较麻烦。但笔者认为,法治正需要这个麻烦,因为这是法律对于行政机构变动的程序控制功能,《国务院组织法》应该恢复1954 年的模式,即列举国务院全部组成部门的名单。

从《国务院组织法》看,国务院内的机构设置,分为部、委和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等。[4]部、委属国务院组成部门,其设置、撤销或者合并,以及部长和委员会主任的任免,必须由总理提名经全国人大批准;而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不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其设置、撤销或者合并,以及领导的任免,由国务院决定。需要讨论的是,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的"部"和"委",有何区别? 是在职权范围上有区别还是工作方式上有区别? 据说,部、委的区别在于部所管理的事务比较单一,委则是管理综合性事务。但此前的教育部后改为教委,又改为教育部; 体委则改为体育总局,(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9588.html
文章来源:《中国法学》2013年2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喷嚏图卦20131116】我已经习惯了许诺的落空,只对疗效感兴趣了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喷嚏图卦20131116】我已经习惯了许诺的落空,只对疗效感兴趣了
Nov 16th 2013, 11:30, by Chinese Netizens

免责申明: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证原文的完整性(不得擅自修改免责申明,或篡改图卦名称等),请注明来源和链接。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中国官媒提前播发决议


原定19日,但中国官媒提前播发了被寄予厚望的决议,而此前一份非正规渠道流传的文件内容均得到印证,其中的改革内容包括启动计划生育改革、废除劳动 教养,改革国企、国有资产划归社保基金、土地改革、司法改革等一系列有力的改革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


@包蓓蓓: 传统上是第二周播发,今年在第一周播了。



@赵鹏飞:《决定》民间版:1.私有财产不可侵犯;2.国企职工收入不能再涨了;3.院士不能终身制了;4.农民土地、宅基地可以流转了;5.做记者的门槛提高了;6.退休年龄要延迟了;7.单"独"可以生二胎了;8.文工团的人要下岗了;9.房产税要立法了;10.劳教制度废除了;11.高考不再定终身了;12入户一线城市更难了。


 


 


@雾满拦江 :从现在起你:结婚可以生二胎,上学没有重点班。高考不分文理科,居住小城乐呵呵。做官幸福住官邸,房产缴税就是你。劳教废除长点胆儿,爹妈退休有点晚,打起精神继续干,哪天趴下哪天算……

 


 

【废除劳教】

 

【重庆被劳教大学生村官任建宇:终于等到这一天】任建宇表示,从获得自由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期盼着劳教制度的废除。从获得自由到劳教制度被最终废除,任建宇整整等了一年零两个月有余,任建宇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对劳教制度被废止感到欢欣鼓舞。(京华时报)

 



@浦律师在山顶:就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哈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鼎革以来六十余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前所未有"的改革是改变党的领导地位,至少要改变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除此之外的其他改革,都很难谈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前所未有"

 


@王小渔在海边 :我一直都相信很快就会废除劳教,现在看到了。只是,在此之前,两高已经颁布了关于转500的司法解释;实践中,聚众扰乱公共秩序已成口袋罪。虽然废除劳教,却不能减少因言获罪,更不能带来安全感。这会后两天,@章立凡@张千帆PKU 都被销号了吧?

 


 

【计划生育】

 

@老徐时评: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二胎,对于80后出生的夫妇来说,基本就可以生二胎了。这是一个计划生育国策的巨大调整。但是就目前的生活压力和生活成本,在大城市工薪阶层的小两口,可能养不起二胎了。生一个或二个是自己的选择,有人养得起,也有人养不起,但总的说来是一个进步,符合社会主流。

 



@文三娃:昨天跟朋友聊天,有人说再过些年进入老龄社会,计生委会改成促生委。那时不再抓人强制结扎,怕是要抓人强制受精了。

 




@作业本:看决定说独生子女可以有第二个孩子了,真好,多年以后,等我们独生子女一代死去,就不会剩下一个孩子孤零零流落在这残忍世界了,他们有兄弟可以喝酒,有姐妹可以照顾…做什么都不再是自己一个,也不必再像我们,来人间这一回,没有兄妹,没有姐弟…这孤单的旅途,悲伤的遭遇,终于不再轮回而走向结束。

 

@cj的狗:一样的啊,你生二胎了,你孩子就有可能生不了二胎了,依旧是一个

 


 

【国有资本受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高 2020年提至30%】@王巍w: 还要八年啊,让国有企业吐出三成相当于一次抗日战争?

 


@31王卓铭:三中全会媒体领域政策解读:整合新闻媒体资源:将进一步压缩二三流官办媒体,保证一线官媒;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更透明,或是更掌握主动权?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年底记协会有大动作,拭目以待;规范传播秩序:hohoho,自己想。总结:只有形成同一个声音,才能实现同一个梦想!

 

@光远看经济:公报:50分;决定全文:75分!维持以前的判断:偏保守,但如果足够真诚和有危机意识,应该大有可为!关键是未来十年执行的如何,因为绝大多数事项并没有时间表路线图。



 

@任志强 :刚刚认真学了两遍"决定"。一时还无法全部消化。真是一盘好大的棋。正如公报刚出时我说的,"没看清楚别瞎猜"。当许多人对公报失望和批评时,(有人批评说是公报写的太差)并不知道决定的内容。因此许多人看了决定意外欢喜。(大约股市还会大涨)虽尚有遗憾,但已赞声一片。更多人担心的是能否落实。

 

@刀尔登:粗读了一遍《决定》,大致印象是,这是最后一次改革。在保障集团的领导地位及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是一次总的社会安抚,不少措施和倾向值得欢迎;它再次回避政治自由方面的问题,但其实施必定不能掩盖而是激发政治诉求,而此次之后,"改革"的余地不剩什么了,数年后如何,数年后自知。


 

@胡锡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还是很有内容的,互联网舆论对它的形起了特殊的推动作用。回过头来看,微博是反映民意无可取代的平台。微博不会式微,也绝不能式微,因为中国的确需要它。让互联网对尖锐意见的表达常态化,也让社会有能力承受它、达成平衡,这是中国改革的决定性领域之一。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提出改革举措当然要慎重,要反复研究、反复论证,但也不能因此就谨小慎微、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 

【2】卫计委:单独二胎不设时间表 有异父母兄弟姐妹非独生

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但不宜间隔太长。政策实施后,短期内不会出现出生人口大幅增长的问题。 届时只要任何一方户口所在地允许"单独两孩",单独夫妇就可在那里申请再生育。





【3】上海1115大火三周年


@符号-上海:【15的烛光16明】昨天11.15纪念活动让我意外,虽然遭遇信息围堵,仍有不少市民自发来到现场,尤其是看到了一些年轻人,甚至学生,值得欣慰!悼念标语"三周年三思三省,为社稷为理为民"!!!



@KDS-BEN:保存了近3年的照片



GaoMing高明:今天(15日)是上海市胶州路教师公寓特大火灾三周年祭 在火灾发生后的日子里,摄影师在事故现场看到了遍及公寓周边的很多只眼



@暗夜骑侠: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起火。据附近居民介绍,公寓内住着不少退休教师,起火点位于10-12层之间,整栋楼都被大火包围着,楼内还有不少居民没有撤离。截至11月19日10时20分,大火已导致58人遇难,另有70余人正在接受治疗——唉…临时工由此而起


【4】网易养猪濒临"散伙"?


【网易养猪濒临"散伙"迄今仅100多头试验猪】以丁磊为首的"养猪三人组"已经濒临散伙。安吉养猪场养殖规模与所谓"万头猪"相差甚远,估计只有一两百头"实验猪"。网易此前曾经因为与当地农村出现过一些纠纷,影响了项目进度。猪肉行情的变化也是推进较慢的原因。


【网易否认养猪项目停滞:目前有400多头欢迎参观】为了保证效果,对养殖规模有意识地控制,春节前还将扩大试验规模。至于以丁磊为首的三人组濒临散伙,以及网易猪肉上市时间等,网易并未给出回应。



【5】商品房居民遭棚户区居民围堵通宵签约


在四川成都的曹家巷,面对不想签约拆迁的商品房房主,棚户区的居民采取围追堵截的方法,让商品房居民签约。他们的口号是,"不能打,不能骂,好好讲道理,但是,不能让他走!"一个商品房房主在被困了一天一夜后,终于签约。


视频:http://video.sina.com.cn/p/news/v/2013-11-16/121063150877.html



【6】局长办公室被盗,坚决不让保安报警!


10月10日夜,南京浦口区工商局长张某办公室被盗,保安老王报警。不料,老王被要求"不要去派出所做笔录",随后被"劝退"回家。目前,小偷已被抓获,工商局坚决否认有大批名烟、名酒被盗,警方也拒绝披露案情。


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0OTA1MTQ4.html?f=20817249&ev=4



【7】清华高材生甘当保安 毕业17年没参加过同学会


1991年,他是长沙县高考理科状元;1996年,他是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2000年,他是广州外企的高薪白领……父亲病倒,他选择回长沙。他是张晓勇,现在是一名普通保安。 他说:"曾经的梦想磨灭了这么多年,一切都应该习惯了。"


7年前,张晓勇结了婚,如今小孩也6岁了。他每天下班回家就做饭、照顾小孩子。他时常想起小时候:某天,吃完饭后他拿着碗筷去洗,没想母亲气急败坏地夺过碗,狠狠地摔在地上说:"大男人应该志在四方,不在锅碗瓢盆。"如今,张晓勇觉得梦想就像那只被母亲摔碎的碗,"我不是怀才不遇,只是当梦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时,选择安于现状。"



【8】上帝之手


身手敏捷的丈夫在妻子从4楼纵身一跃的一瞬间将她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家住海南省昌江县的一对夫妻在争吵时,妻子突然冲向阳台决心跳楼,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丈夫眼疾手快,在千钧一发之际从后面紧紧的抓住了妻子的一条腿,就这样,丈夫一动不动的坚持了整整10分钟,直到消防队员赶到后将妻子救起。




【9】方便面能不能吃?


@协和章蓉娅:方便面能不能吃?我的态度是:1方便面不属于健康饮食,尽量少吃或不吃;2偶尔馋了或路上应急,吃个一包两包也不算个事儿;3就算是健康食品,也别吃多,就算是垃圾食品,偶尔解馋也不要紧;4 不管吃对吃错, 一次两次都没什么了不起, 营养讲的是累积效应。这次吃对了, 下次继续。这次吃不对, 下次纠正。


【10】亮爆了!


寝室两女生惊艳弹唱《爸爸去哪儿》一分钟后直接给跪了!我必须告诉你,这是我见过最好看的弹唱,你觉得呢?http://t.cn/8DF8fiv




@哑巴:呃。。。我想见见他老婆。。。


【11】进击吧,小蝙蝠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假装在纽约:为了帮患白血病的5岁男孩Miles实现做蝙蝠侠拯救世界的梦想,今天旧金山变成了哥谭市,上万志愿者配合出演,蝙蝠侠Miles坐着警方护送的兰博基尼穿越城市,完成英雄救美、勇抓劫匪、救吉祥物等任务,最后受到华裔市长李孟贤的表彰。倾尽全城之力帮一个孩子圆梦,很久没看到过这么温暖的新闻了。


神奇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早上ABC新闻频道的主播神态凝重地插播一则紧急新闻,旧金山警察局局长表示"恶势力"在高谭市抬头,整个城市陷入危难,急需蝙蝠侠的拯救!警察局长最后说:"蝙蝠侠,快来吧!还有一定不要忘记,邀请Batkid一起来!我们需要他!奥巴马也通过推特为小蝙蝠侠助威:"去吧,迈尔斯。快去拯救高谭市"。




英雄救美的情节怎么能少,他先是救起一个落魄少女。




果断上前获取人质的感谢吧



然后挫败了谜语人抢银行的计划:正在抢劫金融区银行的谜语客被小蝙蝠侠迈尔斯制服。




被企鹅人绑架的吉祥物,不过很快他也被小蝙蝠侠迈尔斯KO了。最后夺回了旧金山吉祥物。




在一阵欢呼声中,5岁的小蝙蝠侠斯科特•迈尔斯缓步走向旧金山市政厅,领取市长授予的城市钥匙,完成了自己变身超级英雄的梦想。这一天,整个旧金山变成了高谭市,多达12000人帮助迈尔斯实现成为超级英雄的梦想,上百万人站在街头为他呐喊助威。






《旧金山纪实报》特为这次活动出了一期特刊,改名为《哥谭市纪实报》,并在头条写上"小蝙蝠侠拯救世界"。蝙蝠侠绘画师格雷厄姆•诺兰也特意赠送了一幅漫画,上面写着:真正的超级英雄—迈尔斯。




@谷大白话:好梦一日游 http://t.cn/8DsvZhN



【12】康茄舞、电锯以及战争


2009年小布什卸任的时候,在美国历史上他并不是受欢迎的总统,上任八个月便遭遇911事件,任期内在中东打了两次战争,又经历了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但不得不承认,他却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总统之一。白宫摄影师埃里克•德雷伯的新书披露了这个颇具争议的总统在八年任期里的每一个细节。




遗产:小布什坐在坚毅桌上和自己的父亲、前总统老布什交谈。



谁更高:小布什和以色列总理耶胡迪比较谁更高。



牛仔总统:小布什手持电锯在德克萨斯州家里清理灌木。



【13】劳斯莱斯称将率先运用3D打印技术


劳斯莱斯公司日前表示,他们将尽快在喷气式发动机某些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上采用一定的3D打印技术,以节省某些极端复杂的零部件的制造时间和生产成本。据劳斯莱斯负责技术战略的汉娜博士称,"这一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大幅度节省之前我们在加工某些零部件上消耗的过长时间,某些零部件从接到订单到制作完成可能需要18个月,然而使用3D打印技术的话,即便是打印一周,也将是质的飞跃"



【14】读写障碍


一项对英国214个中学校长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校长认为,Facebook和Twitter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利。过度使用这些社交网张会导致学生拼写和语法能力的退化,典型的就是学生经常用缩写的单词。而且糟糕的是,家长对此却不管不问。东苏塞克斯社区学校英语课程主任特蕾西纽比表示,当问到一个班里有多少学生最近有读书,可能只会有两三人举手,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拼写和语法,必须向社交媒体宣战。



【15】我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理解自由的



@作家崔成浩:那时,平壤功勋演员、某歌舞团书记全英顺出国演出,临近结束时,她给团里发回一封电报:"我选择了自由。",事发后,该团党代会做出决议,坚决批判全英顺的投敌叛国行径,集体做出了检讨,并对资产阶级思想残留相互揭发。这时,全英顺突然推门走进了会场,说道,"我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理解自由的!"


【16】只生一个孩子


1980年9月25日,中央发出《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党员、团员带头只生一个孩子。


对每家每户来说,增加了人口,在他们不能干活以前,就会多用钱,多用粮,影响家庭生活的改善,这笔账一算就清楚。当他们能够干活以后,一方面对社会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也要消费社会上生产的物资。对国家来说,如果工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还很低,物资的生产还不丰富,人口增长的快慢,就会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的积累。人口增长过快,资金的积累就会减少,人口增长减慢,资金的积累就会增加。人口增加,除了家庭需要增加抚养费以外,为了解决他们的上学、就业等问题,国家还需要增加教育经费、设备投资和社会公用事业经费等。请想一想,从这些方面省下钱来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将会起多么大的作用!



【17】我已经习惯了许诺的落空,只对疗效感兴趣了


@迟夙生律师:老伴今晚很兴奋,一遍遍大声给我读决定,特别是和法律有关的那部分他开始了解读,完全和会议结束那天态度不同,那天不但当天一句话没说,第二天都没说话。我已经习惯了许诺的落空,只对疗效感兴趣了。


【18】十年前三中全会《决定》摘编



@罗昌平:一个曹雪芹就已养活上百红学家,一个份新决议能够养活多少马屁精?


【19】《九年预备立宪逐年筹备事宜清单》



@王晓渔: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同时颁布《九年预备立宪逐年筹备事宜清单》,不仅有路线图,而且有时间表。


【20】人啊,你们要牢记,天堂从来不在地上



@苏小和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文明的国家,依靠的是对权力的制约,而不是将所有的权力交给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前者释放的是巨大的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后者是领袖引导一群嗷嗷待哺的人民进入天堂。但是人啊,你们要牢记,天堂从来不在地上。



@关木旦0990 :被一个哥们带进了一个爱国军迷群。我知道这是傻逼青年的集散地,哥们说娱乐一下嘛!混了两天,挺开心的,都说傻逼青年欢乐多,果然不假。这帮所谓的爱国军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讨论反美抗日爱国大计的时候,不管从哪个角度切入,他们都把落脚点放在原子弹上。我现在特别理解金三那个傻逼的想法了!

 


『买衣送老婆』高档摇料绒圆领套头抓绒衣,科技保暖亲肤防风情侣套衫,外穿内穿多颜色可选!冬潮降临,温暖相伴!http://www.3mmr.com/product-850.html


 


来源:喷嚏网 综合编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