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1日星期三

中国数字时代: 【异闻观止】国家领导人高寿秘密:每日25种食物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异闻观止】国家领导人高寿秘密:每日25种食物
Sep 11th 2013, 15:26, by dapigu

在众人眼中,中央领导人吃什么、怎么吃,是非常神秘而遥不可及的。近日中央领导御用营养保健专家,首长营养保健专家曾煦媛和中国营养学泰斗,从事营养工作60多年的原北京军区总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瑞芬对中央领导人的饮食保健进行了解密,原来中央领导们的食谱并非山珍海味应有尽有、样样俱全,恰恰相反,他们甚至吃着更多的粗粮、更少的肉类。正是由于少食多餐、多吃粗粮等科学的饮食方式,才使得我国领导人平均寿命一直居世界前列。

中央领导吃什么

曾煦媛介绍了领导人们的一系列饮食方法,其中绝大部分是普通民众可以轻易做到的。每天吃够25种食物。这里所说的是食物的种类,而非25道菜。为领导人配餐,讲究的是少食多餐的原则,只有当食物种类够"杂",才能使营养均衡。李瑞芬说,她现在每天都吃25至30种食物,"每种吃一点就够"。

什么东西营养好

李瑞芬称,领导人们吃"四条腿动物"的肉比较少,从营养上来说,"四条腿(猪、牛、羊)的不如两条腿的(鸡、鹅),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菌类),一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鱼)。

曾煦媛指出,就秋冬季而言,适合吃些牛羊肉进行"热补",或鸡肉、兔肉等低脂高蛋白质的食物;在蔬菜中,根茎类蔬菜如白萝卜、百合、芋头等则适合冬天食用。此外,还要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米、紫菜、木耳等。

中央领导的零食

两餐之间要加零食。少食多餐一直是被推崇的健康饮食理念,领导们也不例外。曾煦媛介绍说,他们除一顿正餐吃到七成饱外,还会在上午十点左右和下午三点左右补充一些零食。

比如上午吃一小碗银耳莲子羹或麦麸,下午则喝半杯酸奶,吃上几粒坚果。坚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癌症、心脑血管病都有不错的预防作用。享寿91岁的陈云每天都要吃十三粒花生、散步十三分钟,会客三分钟。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冯·米塞斯:马克思主义百年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冯·米塞斯:马克思主义百年
Sep 11th 2013, 15:16, by Chinese Netizens

  (本文为冯.米塞斯1967年在芝加哥大学的演讲稿,1982年之前从未公开发表,后收入作者《货币、方法和市场进程》一书)

  一

  今年(1967年),芝加哥大学在庆祝其建校75周年的时候,世界上目前最强大的政治运动,即马克思主义运动,也在庆祝其历史上的两个最重要的日子。一百年前,《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也是马克思亲自审定的唯一一卷的出版,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基础。五十年后,即1917年,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国家在当时被俄国沙皇所统治的广袤的地区建立了起来。选择这两个重大的节日,对于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仍将在现代世界的演进中继续发挥的作用而言,看起来是恰当的。

  卡尔?马克思终其一生只是在一个影响力微弱的小圈子里才为人所知。而在他活动于其中的这个革命鼓吹者的圈子里,他的政敌反而要多于他的朋友。1883年,当他去世的时候,很多报纸甚至觉得没有必要报道此事。

  从结局上看,马克思所有的经济与社会学说,及其对历史的诠释,已经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了。马克思主义所取得的巨大的势不可挡的成功,即在俄国和东欧其他的斯拉夫国家以及中国都宣称采纳了马克思主义纲领这个事实本身,就已经形成了对本来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则的驳斥。因为根据这些原则,要么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同时转入社会主义,要么是西欧和北美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

  所有这些,还有更多的事实,都证明了马克思所取得的所有科学成就均属无用。但即使人们都这么说,依然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那就是这个一贫如洗的作家,尽管其名字不为其同时代的大多数国务活动家和政治理论家们所知,但其思想却要比任何一种哲学更为深远地影响了历史进程或者世界事务长达七八十年之久。无论你怎么看待马克思,你都不可能贬低他在我们的世界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或者也许是人类所知的最有影响力的政治领袖之一。

  文献史保存下了众多的名字,有时也保存下了一些毫无影响力的空想家们的着作,这些空想家热衷于设计地球乐园的各种规划,而所有这些规划的共同特征就是,这些乌托邦中的居民都必须无条件地首先服从于其创建者,尔后还得继续服从于其继任者。乌托邦能够预想到的结局,事实上就是在公众怀抱中的监禁状态。也许我们可以因其精神上的变态而原谅某些乌托邦作家。

  启蒙运动所产生的批评精神摧毁了所有乌托邦的设想,当然也包括共产主义理想。而卡尔?马克思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他传授了一种认识论,为这种声誉扫地的理想包裹上一层死而复生的光环,并使其具备了似乎可以稳当地抵拒任何反驳的本事。这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归纳为三条教义:

  (1) 只要社会主义还没有出现,人类就会分裂为彼此间利益不可调和地相互对立的社会阶级。

  (2) 人的思维总是要受其阶级关系所支配。人的思想反映其所属阶级的特殊利益,并与所有其他各阶级成员的利益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之中。[1]

  (3) 阶级利益的冲突导致了无情的阶级斗争,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最广大的、最受虐待的阶级,即无产阶级的胜利。于是,光明的社会主义时代就将永久存在下去。

  正如这一学说所指明的,不同阶级的人们之间不可能存在对任何严肃问题的和平的讨论,也绝对不可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因为他们的思维结果属于”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是由其各自阶级的特殊利益所决定的。阶级之间的战争是永恒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所有”剥削阶级”及其”寄生虫”,即那些背叛其阶级同志的可怜虫们的彻底”灭亡”.

  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之前很久,就一直存在着传授各种彻底灭绝或奴役战败者的全面战争的学说。然而还有一种学说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出现着,那就是认为没有人能靠损害他人而真正得利的学说。准确地讲,这是古典自由主义学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业已被一连串无可辩驳的理性论证所证实,它正确地表明:所有的个人以及由个人所构成的阶级之间,其利益都是彼此休戚相关的,而无论这些个体化的阶级成员贴上了什么样的阶级标签。

  然而,所有这些为人类在社会结构中得以开展和平协作提供理性基础的努力,都由于马克思认识论的出现而成为徒劳之举。按照这样一种认识论,只要还没有彻底消灭剥削阶级,还没有建立起”无阶级”社会,就不可能存在被所有理性的人们所共同承认的真理。只有阶级的意识形态才能存在,也就是说,这位思想家所属阶级的特殊利益,将无情地对抗所有其他阶级及其成员的利益。更不能够存在对出自某位剥削阶级成员的思想体系表示赞同或反对的意见讨论,必须做的只是揭露其作者的阶级出身,然后毁灭之。

  马克思所有学说的根本要旨可以说是这样:历史发展的趋势将不可抗拒地导致一个理想的、在所有方面都趋于完善的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而否认这一主张的人就是心存恶毒偏见之人,必须被无情地”消灭”掉。这些人的前途只有毁灭,而按照不可抗拒的宇宙发展规律,未来只属于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政治上的成功显然也使其他极端激进的团体野心复燃。其中就有社会主义的死对头,他们声称要用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所主张的同样手段,为他们的种族或者他们的语言共同体而在全世界建立专制霸权。

  在19世纪的自由主义时期,最为团结一致的自由主义团体,即曼彻斯特学派,曾预言自由贸易和自由放任政策的普及将会带来永久的和平。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对于”制止战争”这样的论题已不会再有任何疑问。而整个人类也分成了两个阵营,一边是厌恶一切战争和革命的阵营,另一边是对本民族或种族要求和平而对所有外国人则主张无情的全面战争的阵营。

  启蒙运动哲学认为其最值得珍视的成就就是宽容原则,自由主义主张,一个人持什么样的宗教和哲学观点,政府无权干涉。他们同样急切地要求赋予每个人选择的权利,可以自由地选择如何将自己融入社会协作体系的方式。古典自由主义时代伟大的理想就是自由权,就是每个人为自己的生活制定计划的自由权。而今天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们所渴望和争取的则是市场经济”计划”的代用品。按照他们使用这个词的方式,”计划”的意思是指:由他人所制定的计划将规定我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我要过的生活就如同寄宿学校的学生,军队中的士兵,牢房中的囚犯一样。我观看、听闻、阅读和学习的,都是我的上级认为适合于我的。我将成为一架庞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其转动的方向得由当权者来定。只有一种哲学,一种思想体系,一种准宗教可供人们自由地信仰和传播。任何背离这种教条主义信条的行为都会带来灭顶之灾。

  二

  于是,马克思主义就成了对所有关于自由和自由权理想的最彻底的和无条件的否定。它不许可有对存在的持任何异议的权利。它力图灭绝任何被它视为异端观点的痕迹,在此方面它丝毫不亚于中世纪最黑暗时期的任何一位宗教迫害狂、宗教法庭的审判官或是政治迫害狂。

  然而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内在缺陷,马克思主义还是在今日的世界上获得了强大的地位,这是因为国务活动家、政治学家以及为数众多的知识界和商界的人们完全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为明显的缺陷。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论题,即伟大的社会革命不可避免的学说,看看资本主义将如何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永恒天堂。

  马克思说,社会革命的到来之所以不可避免,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必然地会造成工人阶级”悲惨的、被压迫、被奴役、生活退化以及被剥削的惨状”,这种状况一旦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无产阶级就将起而反抗,剥夺其压迫者,建立起永世不坏的社会主义体系。而工人阶级的日益贫困化,这个被指控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毒瘤,将会导致巨大的社会灾难,由此将引发最终的彻底革命,而永恒的幸福社会也将由此诞生。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马克思的这些无可置喙的预言和一百年来历史事实的演变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谁都无法否认,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工薪阶层的平均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和始料不及的改善。这个阶层舒适宜人的生活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哪怕是最富有的王公贵族做梦都不敢想象的。

  马克思以及创建了类似学说的所有其他理论家们都完全错误地理解了资本主义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资本主义是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而建立的一种大规模生产体制。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商业贸易主要服务于富人的需求。而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创新则产生了服务于大多数人需求的各类工厂。例如,纺织业和成衣业根本不是先前那种为普通人纺线、织布、裁剪的手工匠生产活动的替代产物。在前资本主义时期,这样一个销售商品给”较低阶层”民众的商人阶层还不存在。纺织业和成衣业的生产活动取代的是家庭中女性成员的生产活动。在资本主义的初期阶段,工厂所生产的消费品几乎全都是为了满足较贫困人口的需求的。就是在今天,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工业品是被高收入阶层消费掉的,而绝大部分工业品都是由在工厂、商店和办公室工作的同样的人群消费掉的。

  工人阶级生活状况不可避免的日益贫困化,这样一条已被历史引人注目地证明为错误的规律,对于马克思及其追随者来说,却是其学说中两条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中的一条。另外一条与之相伴随的规律,其实早在马克思之前很久就已被经济学家们称之为”工资铁律”,尽管马克思出于纯粹的个人原因不喜欢使用这个术语,但他所有的经济学理论,如《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所阐述的理论,实际上都是基于这条铁律的。然而现在,关于这条所谓的铁律有两个相当重要的事实可以申说:第一是这条铁律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尚未出版之前就已被所有明智之士认为是毫无意义的,而且与事实不符的;第二是这条铁律从逻辑上说与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条基本规律,即工薪阶级日益贫困化的规律不相一致。

  这条所谓的工资铁律宣称,工人的工资绝不可能上涨到劳动者作为劳动者必须维持其最低限度生存的最低工资水平以上。超出这一水平的任何工资增长都会导致人口的增加,从而加剧就业人口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会强迫工资再次降低到最低水平。我们不打算论述这条伪规律内在的谬误。我们只想说明,如果想用这样一条规律指出在长时期内平均工资率上升到最低工资水平以上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也必然表明,平均工资率下降到这一水平之下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因之,在《资本论》第二十四章末尾所作出的那些着名的言论,即工人阶级的日益贫困化也就不可能在马克思于本章之前所描述和分析的资本主义体系中发生。马克思伟大预言的主题即工人阶级的日益贫困化,与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主题即工资铁律,是相互矛盾的。此外,已如上述,这个预言显而易见地已被历史事实所驳倒。

  三

  要想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意义和历史作用,就必须将其与十九世纪中期的各种流行的经济学说进行比较。那个时候的经济学大师们普遍认为,人类各个阶级物质福利的改善全在于资本的积累。不光是资本家阶级,所有其他阶级的人们也都可藉助于人均可用资本份额的增长而获得好处。这种增长不能只靠出卖劳动之人工资的增长而实现,而要靠资本与人口相比较而言的快速增加才有可能。

  只要没有因受到侵占而完全绝望的人都明白,日常经验在向他们表明,否认上述事实的所有企图都是徒劳的。资本主义生产(其繁荣激起了反资本主义理论家们的嫉恨)的基本事实一直就是,工业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这些产品的辛勤的劳动者。就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没过几年,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等人就发展了用于解决经济问题的边际效用理论,该理论清晰地说明,劳动者在可用资本的增加过程中也有贡献。今天,已没有人敢于否认,丰富的资本供给是改善人类物质福利水平最迫切急需的要素。

  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对付贫困的方法就是施舍。富人或是因求告或是因强迫而对穷人施舍。而资本主义的方法就是生产量大而价廉的产品;这一方法还要求通过节俭积累大量的资本。施舍不可能提高平均生活标准,但节俭和资本积累却可以做到。

  即使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改变这些本体论的事实。在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国家里,平均生活标准的任何提高同样也是由于先前的资本积累所致。因此,唯一成功的”反对贫困的战争”就是一方面扫清各种可能妨碍节俭的障碍,一方面废除各种可能导致资本负积累的环境。

  我们人类由于自身存在着各种弱点和谬误,所以不可能知道,通过某个超人类智慧生物的角度来看,我们俗世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但我们能够观察到这样的事实,所有非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众都心照不宣地承认了资本主义方式在推销其产品方面的优越性。(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7375.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何方:中国在朝鲜战争问题上的教训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何方:中国在朝鲜战争问题上的教训
Sep 11th 2013, 15:16, by Chinese Netizens

  朝鲜战争停战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很值得做些回顾和反思。六十年来,国内外对这场战争的资料收集和研究成果,可说早已汗牛充栋。我今天只是想换一个角度,着重谈我国在这场战争中应该记取的教训。

  一、同意并支持发动战争

  1949年3月11日金日成已经在苏联向斯大林提出武力统一朝鲜的设想。斯大林没有同意,只答应增加给钱和武器。但是金日成锲而不舍,接连找苏联驻朝鲜大使和参赞谈话,再三提出南下的要求,说南朝鲜人民水深火热,都盼着他去解救,看着一大半朝鲜人受苦受难,他不忍心;而且南朝鲜人民信任他,拖着不打,他会失去朝鲜人民的信任。

  斯大林一直不答应。二战后头几年,斯大林非常谨慎,竭力避免同西方国家发生军事冲突。为此甚至一时收敛世界革命追求,在国际共运中推行所谓"联合政府"路线,就是要各国共产党停止暴力革命,转而求得同资产阶级政党合作,组成联合政府。所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也命名为《论联合政府》。因为苏联在二战中实在打得精疲力竭,死亡人数占到全国人口的近七分之一,物质损失也很大,人民生活相当困难。在苏联,老百姓害怕战争到了什么程度呢?当时在我国驻海参崴领馆工作的一位苏联女打字员听说朝鲜战争爆发,竟当场晕了过去!

  金日成为了解除斯大林对美国干涉的顾虑,多次向斯大林表示:他准备发动的是突然袭击,四天即可拿下汉城(现称首尔),很快就可占领南朝鲜,等美国反应过来,把远东驻军开到朝鲜,战事已经结束。何况劳动党在南朝鲜还有20万党员会里应外合,举行起义。

  其实,斯大林早有他的战略计划。根据苏联扩张势力范围和支援世界革命的外交路线,他先是集中力量在欧洲争夺地盘。等在东欧的地位和影响基本确定并大体巩固下来后,他就要腾出手来经略东方。所以金日成的统一计划也合乎他的想法。但他主要顾虑美国干预。虽然形势的变化表明美国干预的可能性在减小,但万一要出兵参战呢,总不能把苏联直接卷进去。怎么办?他设想让中国顶住,至多发展成为中美之间的大战,这样正可把中国牢牢地和苏联拴在一起,把美国对外扩张的重点从欧洲引到东方,从而大大减轻在西线对苏联的威胁。所以,他后来同意金日成发动战争、武力统一朝鲜,先决条件也是必须取得毛泽东的同意,把中国拉进来。在斯大林并未同意金日成进攻南方时,就已要求金日成同中国共产党协商,让中国把它的朝鲜族部队编进朝鲜人民军。因此,金日成1949年4月底派金一作为特使到中国来,请求毛泽东同意把解放军中的朝鲜族部队拨给朝鲜。毛泽东当即同意,表示可以把东北军区由朝鲜族组成的官兵成建制地拨给金日成。金一走后,毛泽东随即指示高岗把驻扎在沈阳和长春的两个朝鲜族师两万多人送回朝鲜。这支在中国参加过抗日和解放战争、富有战斗经验的部队7月份就回到了朝鲜。

  斯大林的谨慎态度也终于在1950年1月30日发生变化。他通过苏联驻朝鲜大使转告金日成,说是由于国际形势有了变化,他同意金日成统一朝鲜的计划,并准备帮助他。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没有具体说明,不过从当时一个月内发生的事件或许可以看出促成斯大林改变态度的因素。这就是:

  第一,杜鲁门1950年1月5日声明,美国不拟卷入中国内战,意思是说不会干涉新中国解放台湾了。几天以后,艾奇逊宣布,没人保证台湾不会受到军事攻击,但美国在远东的太平洋防区不包括朝鲜和台湾。

  第二,中苏已谈妥签订新的友好同盟条约。建国后,在对外关系上毛泽东要"一边倒"和"另起炉灶",所以争取中苏签订新条约和要求苏联援助,就成为他1949年12月访苏的主要目的。由于斯大林先还坚决维护雅尔塔协定,不准备废旧约立新约,所以让毛泽东到莫斯科后坐了好些天冷板凳。直到1950年1月中旬,他才转而同意订立新的条约。他这时改变态度的原因,一是在美国表示可放弃台湾后,斯大林担心中国同西方国家尤其是同美国接近,而他却是要让中国成为苏联坚定的盟国,即西方当时所说的卫星国或附庸国的。二是有了条约,万一金日成南下引来美军,就便于把中国推到抗美第一线。三是新条约预示苏联将失去在我国东北的特权,包括长期使用旅顺港,这也许使斯大林相应提高了朝鲜在苏联远东战略中的地位。

  第三,金日成还利用毛泽东的积极性推动斯大林。在毛泽东从1949年底到1950年初访苏的这两个月期间,金、毛都和斯大林谈过朝鲜问题。金日成1950年1月17日向苏联驻朝大使什特科夫表示:如果没有可能去莫斯科见斯大林谈他武力统一朝鲜的计划,那他就要去中国见毛泽东,"毛泽东将会对所有问题做出指示"。斯大林显然不愿看到出现这种情况。他了解,毛泽东一直认为应该先解放台湾,再帮金日成打南朝鲜,但是解放台湾需要苏联给予海空军支援,对此,苏联已断然拒绝。如果现在中国人改变主意,先帮助朝鲜统一,苏联在朝鲜问题上就会陷于被动。斯大林早就了解,毛泽东对金日成一直采取主动积极帮助的态度。毛泽东以前就已经把一批朝鲜族中国人民解放军拨归朝鲜,还准备继续拨。1月2日毛泽东又把林彪的一份电报当面交给斯大林看。电报说人民解放军中还有一万六千多名朝鲜人,建议把他们合并成一个师或四五个团送回朝鲜。

  签订中苏条约刚于1月30日基本谈妥,斯大林立即给金日成南下开了绿灯。

  金日成自认为早已准备好了,从1950年4月8日到4月25日,就一直在莫斯科同斯大林和苏联军方讨论进攻南朝鲜的具体部署。斯大林虽然批准了他的行动计划,但是仍然不放心,一定要他再次去和毛泽东商谈,告诉他:"如果你们遇到强大的抵抗,我一点儿也帮不上忙,你们必须请求毛泽东提供所有的帮助。"

  金日成原先有事只找斯大林,没把毛泽东当成亚洲革命领袖看待,也没想让中国帮他打仗。因此,他当场就向斯大林表示,他不需要中国的援助,因为他的一切都已经在莫斯科得到满足。只是因为斯大林有指示,他才不得不来找毛泽东。

  5月13日金日成秘密来到北京,向毛泽东传达了斯大林的指示:"现在形势不同了,北朝鲜可以开始行动;但是这个问题必须同中国同志和毛泽东同志本人讨论。"毛泽东不太相信,因为斯大林以前和他谈到朝鲜的时候,一直都说不忙打,还同意中国先解放台湾再帮朝鲜。他当即中断同金日成的会谈,让周恩来通过苏联驻华使馆核实。斯大林5月14日致电毛泽东,证实他已经"同意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但是说明,"这个问题最终必须由中国和朝鲜同志解决,如果中国同志不同意,则应重新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5月15日,毛泽东对金日成做了这样的表示:既然斯大林已经做出决定,他没意见;中国准备在鸭绿江摆三个军,美国一旦干涉并且跨过三八线,就一定打过去。金日成说,只要中国同意就行,不用中国出兵。

  当时同意金日成南下显然是个重大错误。这就涉及建国后两条外交路线的斗争。一条是毛泽东执行的推进世界革命的外交路线,一条是张闻天(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周恩来、王稼祥)所主张的适应时代潮流和为本国建设服务的和平共处外交路线。这一点在朝鲜战争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明显。革命胜利和建立新政权后,下一步该往哪儿走?是推动世界革命呢,还是集中力量于国家建设?毛泽东虽然也要抓建设,但他注意的重点,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是继续革命。

  对外也要继续革命,还应加上1949年7月刘少奇访问苏联时得知斯大林对中国的一个见解,也就是一个指示。斯大林说,鉴于中国共产党指挥的成功和革命的胜利,今后在世界革命上要搞一个分工,苏联管西方,也就是欧美;中国管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因为中国在这方面有经验。这就等于封毛泽东为第三世界革命的领袖和导师。不过当时中国实际上还只能管一点亚洲近邻,而且斯大林还不完全放手,例如,他就不支持毛泽东建立东方情报局的设想。其实,在日本投降后,中朝之间就很快建立起了紧密的关系。在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就得到过朝鲜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朝鲜曾是运送物资的重要通道。那时我在安东,也就是现在的丹东工作,对情况稍有了解。北京解放后,中朝两党也就建立起了直接联系。1949年4月底5月初金一来中国时,毛泽东还主动向他提到建立亚洲共产党情报局的问题,表示希望两党建立更密切的联系。这说明他对当东方革命领袖的兴趣很大。

  金日成南下是斯大林同意在先,但他又把决定权交给了中国。只要中国稍微具备一点独立自主精神,不完全"一边倒",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转,就有充分的理由,用委婉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比如讲,我们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朝鲜同志要打,中国就一定得帮助,但中国还面临解放台湾的问题;而且我们才打完仗,经济上很困难,人民生活很苦,万一美国人要干涉,中国就又得长期卷进去,那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还有,而且都站得住。可是毛泽东一条也没提。所以说斯大林想把中国拖下水,这没问题;但不能说是斯大林"强迫"中国同意的。何况斯大林后来在一度以为中国不会出兵朝鲜时,曾要金日成准备撤出朝鲜,退到中国东北,在那里成立流亡政府。这也说明中国就是不按他的要求出兵,他对中国也并没意见。

  毛泽东同意金日成南下大概并没有召开中央会议同其他领导人商量。如果商量,多数领导恐怕不会同意支持金日成发动战争。后来要抗美援朝,绝大多数领导人反对,就是证明。

  二、决定出兵抗美援朝

  早在1949年5月金日成派金一来中国谈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族部队拨给朝鲜人民军的问题时,金一当时并未受权同毛泽东讨论朝鲜统一的方案,毛却主动谈到并首次提出:朝鲜要实现统一,必须使用武力,一旦情况需要,中国就会悄悄派兵去和金日成并肩作战,"都是黑头发,谁也分不清"。1950年5月金日成来北京向毛泽东传达斯大林批准他南进时,毛即表示,如果美军参战,中国会派兵支援,因为苏联受制于同美国签订的以三八线为界的协定,不便出兵,中国则不受约束。

  金日成是在1950年6月25日发动全面进攻的。一开始确也一帆风顺,势如破竹,一下子就解放了汉城,一直打到朝鲜半岛东南边的洛东江北岸,占领了90%的南朝鲜领土,把李承晚部队压缩到釜山一角。但是金日成把战线拉得那么长,后方就空虚了。他并没有估计到美军会在后方登陆,进行干预。中国曾给他提过醒,只是被他当成了耳旁风。

  金日成本来以为并不需要中国出兵朝鲜来帮助,直到他的进攻立即引来美军参战,他才开始向斯大林提出希望中国出兵。斯大林也是到7月5日才第一次谈到这个问题。他以"敌人越过三八线"为条件,表示中国用志愿军的名义入朝作战是正确的,届时苏联将为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但之后他却犹豫了两个多月。苏联驻朝鲜大使什特科夫1950年7月15日报告斯大林,金日成提出,美国等既已参战,民主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中国等也可用自己的军队帮助朝鲜。斯大林没有做出回应。8月26日,金日成又向什特科夫提出请中国派兵相助,斯大林两天后回电不同意。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被拦腰切断,南下部队立即兵败如山倒。这时斯大林开始考虑让中国出兵,但还是压着。金日成9月20日向苏方通报,周恩来已经问到朝方下一步对中国有何要求,他该如何应对。得到的答复仍是无可奉告。金日成9月底同时紧急致函斯大林和毛泽东,要苏联提供空中援助并让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以建立国际志愿部队的方式给予军事援助。这才得到斯大林的最后同意。

  毛泽东并没等斯大林和金日成提出要求,美军一参战,就已着手准备入朝作战。7月2日周恩来告诉苏联大使罗申,中国已经把三个军12万人集中到了沈阳地区,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中国军队将扮成朝鲜人进入朝鲜境内;还问到,苏联红军到时候可不可以提供空军加以掩护?7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开会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准备日后变为"志愿军"入朝参战。7月中旬,毛泽东向金日成的代表表示,朝如需援助,中国"可以派自己的军队去朝鲜。中国方面已为此准备了四个军共32万人"。毛泽东8月4日在一次会上说,"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用志愿军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接着就在第二天指示高岗,边防军应准备于9月上旬能作战。高岗随即在东北边防军干部会议上说,"我们必须主动帮助朝鲜人民……让朝鲜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8月19日和28日,毛泽东两次会见苏联的尤金院士,说如果美国继续增加在朝鲜的兵力,只靠北朝鲜是对付不了的,他们需要中国的直接援助,而最新情报又表明,美国决心大规模增加在朝鲜的兵力。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毛泽东立即致信高岗,(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历史学 > 共和国史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7528.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 | 任剑涛:建国三个时刻:马基雅维利、霍布斯与洛克的递进展现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 | 任剑涛:建国三个时刻:马基雅维利、霍布斯与洛克的递进展现
Sep 11th 2013, 15:15, by Chinese Netizens

  摘要: 一般论者倾向于分别审视国家必须统一、国家必须强大与国家必须规范这三个现代建国的关键时刻。但是,将展现这三个时刻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与洛克的国家建构思想关联起来分析,可以发现,现代国家建构必须递进性地经历这三个关键时刻,才能成为规范意义上的现代国家。倘若现代建国的过程停留在第一个时刻,而未能循序递进到第二个和第三个时刻,那么生成的国家就必定是一个畸形的国家。现代建国的三个关键时刻并不是必然连贯出现的,它可以是断裂的。而一旦断裂,现代国家建构也就中断。三个时刻必须展现完毕,建构现代国家的任务才告完成。就此而言,一切建国者和致力于阐释建国的政治思想家,都必须规避将建国限定在三个时刻的某一时刻之理论—实践陷阱。

  关键词: 建国时刻;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

  现代国家是"人为设计"(artificial design)的结果。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各个致力建国的政治家们自觉追求的政治活动结果,二是政治思想家们理性提炼的规范政治体。就现代政治家们对国家建构的尝试来讲,其理性性质弱于后者,但实践特征胜于前者;就政治思想家对现代国家建构的贡献而言,其理性成果强于前者,但实践引导弱于前者。但从政治思想史的视角看,政治思想家对现代建国的设计,具有从理论上探究的优先性。

  一般而言,政治思想界习惯于就某个政治思想家的论述来处理现代国家的设计问题,比如就马基雅维利区分政治与道德的界限来看现代国家的本质。这是一种局限性很大的思考方式。现代国家的设计是经由数代政治思想家的共同努力,才克尽理论建构之功。从现代政治思想史来看,如果不是马基雅维利、霍布斯与洛克对现代建国三个关键时刻(three critical moments of state construction)的递进展现,人们不可能完整地把握现代建国的总体状况。而对这三个时刻,政治思想界习惯于将其分别加以观察和论述。[1]本文认为,这是对现代国家设计不连贯也就是一种扭曲性的理解。为此,将以上三人递进展现的建国三个关键时刻连贯起来进行分析,便成为准确理解现代国家建构情形的前提条件。围绕这一建国时刻立论,致力于建构现代国家的人们才足以规避现代国家设计的理论—实践陷阱。

  一、天壤之别: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分界

  现代建国的政治理论有一个复杂的展开过程。清理这一历史演进过程的前提条件,则是古今之争维度呈现出来的国家形态差异问题。如果古今国家形态并无根本差异,那么古人也就替今人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国家的理论建构任务;而如果古今国家形态具有根本差异,那么今人就必须另起炉灶,构建"现代的"国家框架。只有在弄清这一问题的基础上,人们才足以进一步揭示建构现代国家的政治思想进程是否由某一思想家一次性、一揽子地解决了的问题。

  一般而言,论及国家建构和国家发展的理论,都将之放在自然历史延续的过程中,借此消除古今国家之间的界限,力图把国家看做政治体自然演变的过程。从国家作为统治机制的本质特征上讲,这一看法是有根据的。但如果从国家的历史结构特征上看,这一看法则掩盖了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根本结构变化。在古今两个时间端点上,传统国家(古)与现代国家(今)结构上的本质性特点存在着根本区别。[2]

  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既在实践上也在知识上有区别。实践中的国家形态是一个政治史的问题,不属于这里要考察的对象。知识形态的国家是本文关注的核心。简而言之,在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和洛克递进性地从理论上对现代国家进行自觉、系统、深刻的知识学概括之前,一切关于国家的知识形态上的论说都属于传统国家的知识言述。

  在对现代国家进行理性设计以前,传统国家以其呈现的实际形态,可以区分为几个类型:

  第一,暴力征服型国家。众所周知,古典的帝国(ancient empire)形态,都是暴力征服型国家。中国历史上的秦帝国、元帝国、清帝国,西方历史上的古罗马帝国,更早的亚述帝国,都是典型代表。这些超大型古典帝国的建立是诉诸战争征服的结果,而其共同特点之一,就是骑马民族或者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的征服。在简单的暴力逻辑基础上,古典帝国成功建立起来。国家在暴力基础上产生的一套复杂政治建制,就此获得了它延续至今的公认特质。[3]

  第二,经家庭结构放大构成的政治社会。最典型的是古代中国承自周代的国家结构。众所周知,从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从一般社会结构进入政治社会结构,中国"拖曳着氏族血缘的巨大尾巴"。周代的宗法制就是一种家国同构的体制。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这种伦理—政治关联结构构成了国家的基本结构。[4]将家国统合起来的方式是"事父以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一原则构成了中国古典统治史的基本法则。

  第三,城市—国家(城邦)类型。这一类型以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为代表。这一国家结构呈现了初始文明结构(家火制度)以及抽象的、理性设计的古典制度两种形态。前者的国家结构形态与东方国家类似,主要是在家庭关系扩展的基础上构成国家体系。[5]后者则是由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代师生着手设计的。柏拉图的"理想国"便是希腊作别家火制度,建立在超越血缘关系、立于政治关系基础上的国家形态,进入以公正为导向的古希腊典范国家形态的标志。这一形态是其他所有古典文明国家未曾出现过的国家形式。[6]家火制度的崩溃导致国家结构的萌生,这一崩溃的动力,不仅是家庭规模的扩大,而且是古代战争的频仍。古希腊城邦之间频繁的战争使家庭、家族的成员日益无法应对需要。家火制度时期的希腊城邦,人数不多,封闭性过强,资源明显短缺,于是外邦人、奴隶逐渐成为兵员来源,并借助战功取得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因此,古希腊城邦制度不得不改变其家庭—国家紧密联系的初始制度,逐渐建立起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公正取向的城邦制度。随着获得公民身份的城邦成员增多,国家规模扩大,家庭议事式的政治结构不敷应用。而基于相对周全考量的民主制度的设计,成为希腊人的独特创制。在库朗热看来,希腊古典国家的诞生是四次革命的产物:首先是去君主的革命,这场革命将教权与政权分离开来;其次是家庭组织革命,将长子特权废除,促使氏族社会解体;再次是国家成员革命,使平民进入城邦;最后是公民权利革命,不仅拉近了富人贵族与下层阶级的距离,而且以公众利益作为政制运作的导向,民主制度就此确立起来。[7]古希腊(罗马)经历四次革命之后,政治体制运行于新的民主准则之下。苏格拉底三代师生因应于城邦制度变迁,发现需要一种抽象的、理性的国家设计,以便引导国家的发展,柏拉图的《理想国》应运而生。柏拉图将现实中的所有政治制度宣判为不合理的制度,他完全凭借自己的超凡想象力,构思了一个理念性的国家。这个"理想国"与现实中所有的国家形态都无关,它完全是理念性的,是对理想形态的国家进行的全面勾画,因此它不受现实政体优劣的评价束缚。它完全脱离了神旨。[8]这一国家形态为颠覆现实中的任何政体准备了政治理论。可以说此后的国家理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展开,是由柏拉图提供的原初精神动力。

  第四,政教合一国家。中世纪欧洲的国家形态最为典型。尽管中世纪的国家形态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以教权为中心的政治布局始终构成这一阶段政体安排的核心。"重要的只是未经分化的基督徒:宗教不与政治分离,政治不与道德分离,诸如此类。最要紧的只是人的基督教信仰,而不是他的社会或道德行为。至少在公共领域中,他的行动不能以基督教以外的其他任何规范来判断。这种整全性的观点,或者换一个更合适的名字,叫做'极权'的观点(虽然我们需要马上补充,这和极权主义的现代含义并无关系),是一个需要记住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我们所谓的政治理念和概念在最初是如何产生的。"[9]中世纪这种政教合一的国家特征,与古代和现代都极为不同。

  传统的国家形态分别与呈现这些形态的地区的政治情形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国家形态并不具有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适应性。在形式构成上讲,古代传统国家形态具有可比较的类似性质(如都经历了城邦制度阶段)。但从实质结构上讲,传统意义上的国家都是其区域环境的产物,只有现代国家形态才具有跨区域、跨文化的普适性特点,这是因为现代国家的生成动力与传统国家完全不一样。从物质角度讲,现代国家在15世纪的国家征服逻辑当中建立起来,但这一逻辑并不是古代那种纯武力性的,更为重要的现代征服逻辑蕴涵在市场经济形式中。从观念视角看,15、16世纪兴起中的现代国家缺乏政治理论上的系统归纳。现代统一国家最初呈现为绝对君主制国家,其成熟形态是施行宪政民主制度的民族—国家(nation state)。在绝对主义君主制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的阶段,出现了现代国家理论。一直到民族—国家完形时,现代国家随这一过程展开的国家理论建构才相应趋近于成熟。此时,国家的基本理念如自由、平等、博爱,国家的制度安排如宪政、民主与法治,国家的现代宏观结构如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离与互动,才由政治理论家加以正当化,成为国家建构理念的诸构成要素。对上述国家要素的综观性论证,不仅要依靠政治学来完成,也依赖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多学科来完成。

  就现代国家的实践推进过程来讲,法国在绝对主义君主制国家建构上力拔头筹,它率先在欧洲建成令人艳羡的统一国家。但是,法国并没有提供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早期国家建构的理论论证,倒是尾随在法国后面,以其为楷模、试图建构统一国家的意大利,为这一国家形态提供了理论证明。从而为现代国家之由绝对主义君主制国家演进到自由—宪政主义的民族—国家的规范状态,提供了最初的国家理论范式。法国之后,英国人经济形式的先行探索,将荷兰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推衍到与之适应的政治建构领域,从而为现代国家的结构状态——从国家的强大到国家的规范,提供了政治理论的两次论证。现代国家的兴起、发展与成熟告诉人们,它是与传统国家完全不同的、理性化设计的产物。这样的设计完全不同于希腊晚期阶段柏拉图三代师生对古典国家的理性设计,而是终结古典国家的理论形式。现代国家的理性建构理论,则是开拓国家建构的现代局面之理论总结和实践引导。

  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结构性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诚如德国哲学家康德对现代人精神状态的根本特征的概括:现代人不再寻求神的庇护,也不再在神秘的观念中确立规则,理性让"人为自己立法"。康德呼吁人类"要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走出受到蒙蔽的状态。而"这种启蒙所需要的无非是自由;确切地说,是在一切只要叫做自由的东西中最无害的自由,亦即在一切事物中公开地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⑩相对于现代国家建构理论的出现,康德哲学自然属于晚起,但它却相当准确地概括了先起的现代国家哲学精神。现代国家是其所有成员即公民,以天赋人权为依据,共谋建立起来的政治实体,而这一建立过程由政治家和政治理论家们自觉推动。它不是神性、暴力或道德的产物,而是政治谋划的结果。在现代国家的建构中,神归神的逻辑,人归人的逻辑;道德的逻辑归道德,政治的逻辑归政治。政治成为政治体成员表达意志、实现自由的工具。理性,就此成为现代国家建构最重要的动力。

  其次,在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主体不是神性力量、城邦传统,更不是德性力量。这些支撑古典国家形态的观念基础,各有擅长的政体形态——神性主体支持政教合一的世界帝国,德性力量支持超民族的世界国家(或"天下")体系,城邦传统维系着城市国家的精神基础。现代国家尽管是人类运用理性建构起来的政治实体,但直接呈现为民族—国家的形态。政治上成熟的民族,自觉地建构适应于民族政治利益的国家实体。世界国家的想象依然富有吸引力,[11]但民族—国家的想象构成国家建构理论的主调。

  最后,现代国家是在政治家的实际操作和政治理论家的设计之间逐渐凸显出来的国家形态。政治实践逻辑的优先性和政治理论逻辑的滞后性和跟进性,构成了现代国家建构的突出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理论仅仅是国家建构的副产品。相反,对于现代国家来说,萌芽状态的绝对主义国家有些无知冥行的特征。但从意大利建构现代国家开始,政治理论与国家建构如影随形:马基雅维利的建国理论与意大利的建国实践不分先后,而英国的现代建国理论更是由霍布斯、洛克直接从建国进程中及时抽离出来,[12]这是与现代国家兴起的历史复杂性相关的。现代国家范型不是由一个国家而是数个国家完成的,而现代国家建构理论也不是由一个政治思想家提出的,(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7588.html
文章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翻墙 | 通过浏览器扩展 ZenMate 免费翻墙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翻墙 | 通过浏览器扩展 ZenMate 免费翻墙
Sep 11th 2013, 15:00, by Anti GFW

要访问 Facebook、Twitter、YouTube 或者其他任意被墙的网站,你可以尝试之前所介绍的这 100 个免费代理、SSH、VPN 等翻墙工具。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个新的翻墙工具 —— ZenMate,它和那 100 个都很不一样,因为它是一个浏览器扩展,而且可以直接翻墙。

zenmate

在 Chrome 浏览器上安装了 ZenMate 之后,你只要随便输入一个电子邮箱地址就可以开始翻墙了。

虽然作者说 ZenMate 是一个类似 VPN 的服务,但是我认为它就是一个代理,因为它会自动直接修改你的 Chrome 网络代理设置,而且,它类似于 Firefox 扩展 Gladder,该代理几年前也曾经可以翻墙。

不管 ZenMate 究竟是 VPN 还是代理,它的确要比 Gladder 强大,不仅是因为后者已经退出江湖无法翻墙,而且还因为前者具有以下两个绝对性的优势:

1、容易使用

如前面所提到的,安装完并输入邮箱地址之后就可以使用 ZenMate 翻墙了,不需要再进行其它任何的设置。

而如果要停止使用 ZenMate,你只需要点击它底部的切换开关,把其状态从 "ON" 切换到 "OFF" 就可以了;同样,如果要再次使用,你也只需要再把开关切换回去就可以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ZenMate 会把一个密码发到你注册的邮箱,虽然该密码并非必需的,但是如果通过登出(Sign out)的方式停止使用 ZenMate,那么再次使用的时候,你就需要通过注册的邮箱地址和该密码重新登录。

2、服务器多

ZenMate 提供美国、香港、德国、瑞士和英国共 5 个服务器,你可以随时选择其中任意一个。

默认情况下,ZenMate 会根据你所在的地区 —— 或者更切确地说,根据你的公共 IP 地址为你自动选择其中一个服务器。

除此之外,ZenMate 目前是完全免费的,而且没有任何的广告,甚至还没有被墙,实属翻墙利器。





http://jingpin.org/zenmate/

获取最新穿墙软件?请发电邮(建议用gmail)到:cdtcaonima@gmail.com。《中国数字时代》开通IPv6,欢迎穿墙阅读。翻越防火长城,你可以到达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Across the Great Firewall, you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Anti GFW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翻墙 | Gmail 为功能机优化界面,更易用、更高效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翻墙 | Gmail 为功能机优化界面,更易用、更高效
Sep 11th 2013, 14:15, by Anti GFW

filter-your-gmail

很多功能机只有简单的浏览器而缺乏邮件客户端,过去查看邮件是个不小的障碍。Gmail 在 2011 年向功能机开放,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 mail.google.com 就能访问。

现在海量的智能终端让访问 Gmail 的手段更加多样,即便系统缺乏原生 Gmail 应用,也可以通过自带的邮件程序查收邮件。不过 Google 依旧没有忘记功能机用户。

这次,Gmail 为 功能机用户带来更加友好的使用界面。在博客中,Gmail 产品经理 Ari Bezman 写道,更新主要集中在减少阅读、回复以及撰写邮件需要的点击次数,比如在列表视图下可以快速回复邮件,或者在阅读界面下,不需返回上一层级就能直接查看上一封或下一封邮件。

听起来很简单?的确,在智能机上,这是基本操作。但是在功能机上,以上只能通过浏览器完成。阅读下一封邮件,需要返回到收件箱,等待页面重新载入,然后再点击进入下一封邮件——起码需要两次额外点击。

Gmail_Feature_Phone

界面也变得更加美观、友好。智能设备快速发展的时代,Gmail 并没有放弃功能机用户。尽管现在功能机用户越来越少,但 Gmail 这次更新仍然值得称道。

#欢迎关注爱范儿认证微信公众号:AppSolution(微信号:appsolution),发现新酷精华应用。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微信订阅 · 加入爱范社区!







via Qiang Fan shared items on The Old Reader (RSS) http://www.ifanr.com/news/344282?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

获取最新穿墙软件?请发电邮(建议用gmail)到:cdtcaonima@gmail.com。《中国数字时代》开通IPv6,欢迎穿墙阅读。翻越防火长城,你可以到达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Across the Great Firewall, you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Anti GFW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爱思想|周伦玲:周汝昌与康生会面的前后左右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周伦玲:周汝昌与康生会面的前后左右
Sep 11th 2013, 13:16, by Chinese Netizens

  一、缘起

  这个话题,应该追溯至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1953年9月,四川大学流传一条消息:外文系讲师周汝昌出版了一部名为《红楼梦新证》的书。那时年轻教师能够出版学术著作已为罕事,更奇的是,此书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连印三版,引起很大反响。在"地点问题"一章里,作者周汝昌推出曹(雪芹)家老宅应在(北京)护国寺一带,并凭借小说本文绘出了"荣国府院宇布局示意图",指出是由九个大院组成,有夹道,有后楼。后在12月出版的第三版补遗中,周汝昌再明确指出,曹雪芹的老宅应该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女生院,其前身即为恭王府的萃锦园,并首倡国家文化部门应在该处辟一所"曹雪芹纪念馆"来纪念我们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恭王府的后花园即是《红楼梦》中大观园遗址的这个主题,后来一直成为周汝昌一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直至他去世。

  二、纠谬正名

  《红楼梦新证》出版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力邀周汝昌进京。1954年5月,周汝昌奉调回京,上班第一天即听聂绀弩先生说毛主席对《新证》有好评之语。周汝昌则是满怀喜悦,全力以赴,不仅"恢复"《三国演义》里被删的题咏诗,还核校出大量问题,被聂绀弩"任命"做古典部"小说组组长",负责整理《红楼梦》新版。然而好景不长,至秋冬之际,即赶上了全国"批胡批俞"运动。矛头先是对准胡俞,继而他自己也被批得体无完肤。刚刚回到北京就遇上这种局面,紧张、担心、害怕在所难免,也很正常,有同事形容他是"每日彷徨斗室,其情甚苦",确是真实不虚的。然而倒霉的他此时又突患急性阑尾炎,赶忙送进医院进行剖腹手术,没料到手术后伤口不仅未愈反而又遭发炎,只好刮去烂肉再行手术。这一大折腾,使他元气大伤,身体自此衰弱下来。1955年3月,老同窗黄裳先生致函首句即询"病已大痊否?",周汝昌回信道是:年馀未能以一字奏候,媿媿。所以然者,忙病與媿兼。其病则缘剖腹后恢复未好,工作过早,转成严

  重之神经衰弱,眠食俱废,身体本是鸡肋,至此亏损虚耗或于极点。……仍在寓所工作。兄始终在"人文"古典部分,未有别事,现时正校红楼新版,案头程甲、程乙、脂本五本等纷如也。"(1956年1月)然近年有人著书说周汝昌是"吓"得住进医院,岂不咄咄怪哉?记得李希凡当年曾奉命去医院看望周汝昌并传达了上边意见,是为不争的事实;况且1955年,周汝昌还获得其单位年度工作奖励,假如吓得躲进医院,他还能有这份殊荣吗?……依笔者看来,上述撰文者若非别有用心更为何哉?

  三、旧业重操

  60年代刚一开始,国家为举办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活动,将主题定为伟大小说家曹雪芹,于是,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的各种活动开启,大观园遗址的课题重新再起。这时的周汝昌已经得到了与友人进入恭王府考察府园及其九道大院的机会,得以旧业重操。周汝昌研究恭王府即《红楼梦》中大观园遗址的这个结论,得到了中央与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最好的例证即是1961年春,《文汇报》驻京记者吴闻告诉周汝昌一个好消息:遵照周总理之指示而开会讨论,北京市政府采纳他的观点,拟于恭王府建曹雪芹纪念馆。周汝昌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兴奋之余,写下一首诗,诗曰:岁辛丑二月廿七日吴闻女史见过谓云顷市府采鄙说恭邸萃锦园即红楼大观遗址有辟为雪芹纪念馆之议并拟邀往一看刻地属别用非相引不得辄入也因缀长句用寄女史以纪一时之事义类相关得附于兹卷

  芳园人说禁城西,老柳官桥迹欲迷。

  萃锦久陈身后事,天香犹榜梦中题。

  季伦旧语终谁解,文叔新编倘易齐。

  多幸来朝叩关处,试从燕嘴觅芹泥。

  这种局面在周汝昌致黄裳信函中也得到证实:

  ……昨有介新抄本小文刊于文汇,想已见之耶。后岁(六四年)将为雪老逝年皕周纪念,岂不当有以结翰墨缘乎?念此真不可不勉。

  (1961年7月)本年红事特多异闻,台湾之影印甲戌本也,牛津之出版"探源"也

  【吴世昌著红楼梦探源英问答本一巨册OnTheRedChamberDream】,皆一时之奇讯。弟皆尝见之否?……尤有进者,此间正在考察"荣国""大观"遗址,有为雪芹立纪念馆之说。报纸又来约兄为写"雪芹家世生平丛考",兄已斗胆应之。明年第一季或将陆续有文出,以"问世传奇",未可知也……(1961年12月)

  四、机缘凑泊

  1962年,红事更为热闹。让我们先看看周汝昌是如何说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刚一开始,国家因为要举办纪念世界文化名人的国际性隆重典礼活动,选定了《红楼梦》伟大作者曹雪芹,便立即行动起来。当时,中央领导人十分重视,责成文化部部长茅公总主持,具体事务给了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所有调查研究、征集文物等多种任务同时迎运而兴,大家兴致勃勃。调查曹雪芹故居、祖茔、有关遗址、宗族后人,项目多、规模大。新闻界是《光明日报》与《文汇报》之京沪两家大报的人士不断来访问了。而北京市则是王副市长和他的秘书周啸邦驾临小斋,……寻找头绪,拟议设想———务期周详,共襄盛举。在这诸多项目中,就列举了一个"大观园遗址"考察的新鲜而引人的题目。因为考证大观园的"前身"(不是现状)地点即在清末的恭王府之所在,所以王副市长一日特为此事见访于东城无量大人胡同敝寓。他询问,这项考证有无新的发展,并告知我:中央领导对此都很关注,尤其周总理、康老诸位最感兴趣。"康老"即康生,当时人人如此称呼,因他主持文化方面的各种事情,位望甚崇……从王昆仑的谈话中,周汝昌初次得知这次纪念的规模,中央的重视,还有拟议做哪些工作。其中两个具体问题:一是恭王府前身即大观园遗址这一说法已得到众多中央领导人的关切,提到周总理和康老,说不少人都到园里去看过,问有无新发展;第二是如何进行调查曹雪芹的遗踪旧迹的难题,也想听听意见。对于王昆仑的询问,周汝昌展示了给曹寅绘《楝亭图》的名家禹之鼎所绘"天香满院图",说明此"图主"一直被误传为纳兰成德,现已辨讹;"天香庭院"此匾额尚存于今王府西院,为慎郡王(胤禧)所书,此事重要无比。二、慎郡王家与曹家交好,该匾实际系书与珅府之旧主人、与慎郡王有交谊者———极似曹家!并推断此"天香满院图"当为曹寅之画像,其院落遗址应与清末之恭王府位置有关。关于后者,周汝昌提出了一个建议:可请市府委令京市户籍部门作一次最广泛细致的调查踏勘,包括现居城内城郊的曹姓居民而其祖上隶属于正白旗的旗人,如能知道祖辈是内务府的正白旗籍就更好;再进而查询其祖上官职、老宅、与祖茔;对曹雪芹后期在西山"黄叶村著书"的地点要下工夫,希望能有所发现。和王昆仑的一席话,引起了周汝昌的一段"心事":当时的"恭王府",被好几个单位占用,只说后花园,就分成了三"区",园子被割裂隔断,计有空调厂占着大戏楼,一个什么厂占着园子的西半部的一个幼儿园,还有公安部家属的住宅区占着园子的"中枢"。池塘成了垃圾坑。遍地是工厂的铁皮碎屑……,残破荒芜之状不堪言说。周汝昌心中想:这座唯一尚存的王府遗址,与《红楼梦》关系密切,证据史料极多,已然岌岌可危了,再不呼吁,不用太久就悔之莫及了。周汝昌一想,既然中央有"康老"关切,何不找他?否则北京市也无力使占用单位快速搬迁和修缮……。和王昆仑交谈后,果然发生了效果。王副市长采纳周汝昌之意并采取行动了。后来得知王昆仑曾陪周总理到府园去观赏考察,总理问他"像不像大观园?"他说不像(理由似乎是园之大小不符合)。总理说:"你就当它像,讲讲我听嘛!"总理正式表示他的意见与嘱咐,大意是:此园是否即大观园(的前身遗址),不要轻率地肯定,也不要轻易地否定;人家总有些理由。周总理还说:"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向社会开放。"这就太重要了。这给了周汝昌极大的鼓舞。

  五、会面经过

  周汝昌决意给康生写信。他写了一封短信,希望能把自己对恭王府府园的意见面陈一下。隔了些日,康生回信了。周汝昌同志:我刚由外地回京,今晚始读来函,未能早復,歉甚!

  很願一谈,拟星期六(三月三日)上午九时派人去接您,不知有暇否?

  近安!

  康生三月一日晚3月3日一早,光明日报社总编辑穆欣先生亲自来接周汝昌并陪同前往。"车开到鼓楼以西一所宅门前停下,进院走入会客厅,已有王冶秋先生在座,还未就座康生便自内室出,奉手极欢,说道:很对不起,我自外地才归来,故复书稽缓。寒暄后语无旁及便直入红楼主题。

  周汝昌将自己心中所存有关线索作了简叙以及各种问题之解决过程,康生倒很潇洒,并无流露尊严高不可攀之势。他听后说:"你研究的很好,此事早经肯定,我完全同意。"周说:"我的这种论点也会有反对意见!"康生风趣地说:"一不能反对,二不许反对,三不准反对",并说:"我连司棋潘又安幽会的地方都肯定了",大家听后共发一笑。

  谈话中还提到小说中写那园子有大片稻田的问题,周汝昌说:造园讲究"借景",园墙以外的环境形势要运用成为园"内"的景观之一"景物",如《园冶》一书,开卷就先讲这个造园重要一义,并说早先哪儿湖边就有稻田……。这时,王冶秋接过话去,说这不差,自己年青时那儿还是这样子,府北、府东两面都是稻田。

  随后,康生很郑重地说:"我已去看过,山石是明代遗物无疑。""现府、园二部分未遭大破坏,基本完整,修理计划可能较大。"又高兴地说:"周总理已经同意了并批准将此事(按指于恭王府旧址建立雪芹纪念馆)列入67年第三个新五年计划中,只因为我们国家为苏修所祸害,目前还有一些困难,故稍后推。"提到恭王府残破荒芜的状况时,周汝昌建议可以先配合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开放,而随后再逐步修理之;又谈到将来要设法陈列文物等问题,不然太空泛……康生听后皆表示可行。

  旋即,康生从书房里拿出了两套书:一个单本洋书没有了硬封面,是吴世昌的《红楼梦探源》英译本;另一套是木夹板保护的有正书局《戚序本》的大字石印本。打开看时,书眉上皆有康生色笔细楷批注,语极精。周汝昌本欲借观看看康生对《红楼梦》的见解,然转念一想此来初识,又非见面的主题,身份悬殊,不便冒昧,因而只说:这种宣统三年、民国元年印的好本《石头记》,已很难再得了,异日当容仔细拜观。

  康生问了周汝昌两个问题,一问是:为什么在出警幻之先缀以骈词,通篇都是陈言对垛,略无内容,这怎么解释呢?二问是:神游幻境时宝玉所见簿册"判词"与曲文,皆是钗、黛二人合为一词,与别人每人一首独异,这究为何故?康生并表示自己不能同意黛、钗合一论。对此二问,周汝昌当时未能做出回答,但答说此必定有深意,置而不论则非研究之道矣。康生认为极对,重言曰:最是,最是。他对周汝昌说,你必须对它作出科学的解释。

  谈话一度涉及某种流行论红观点,康生说:我们不能同意那种看法,爱情故事从司马相如、卓文君就有了,又该如何解说?谈及《金瓶》《水浒》,康生于《水浒》持批评态度,他举了一位妇女的读后感为证,说:她是真正的劳动人民出身,文化水平是不受什么坏影响的,她却说我不喜欢这种东西。康生对《金瓶梅》则十分推许,说:我们山东出了文武二圣人,文圣人是兰陵笑笑生,武圣人是戚继光。……

  末后,康生问周汝昌个人研究上有什么困难没有。周汝昌简单回答了几句,说自己因生病不能坐班,带病在家工作,单位每月却要扣30元工资(周汝昌彼时工资仅80余元),生活和研究条件是有难处的。

  时已中午,周汝昌起身告辞。康生说:下午还要开一个会就不多留你了。送至院门,看着周汝昌上车,嘱咐说有空再来……。

  与康生会面的前一天(3月2日),周汝昌给黄裳写回信,末尾捎带一句话:

  明日上午将应康老(中宣部康生同志)之约一往晤谈"红"事,有何收获或当续书。然此信未及发出。晤面的当天晚上,周汝昌又在信尾再缀一段:……今晨赴康老之约,快谈至过午。康老人极有风趣,妙语纷挐,人极热情,谈锋健甚,所涉甚多(主要是大观园、红楼二题)……

  六、续后

  过后,康生有信函给周汝昌所在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大意是说带病工作不应该那么扣钞,应该给与一定的照顾。这封信由人文社抄成大字,张贴在楼梯转弯墙上,人人可见。人文社派古典部杜维沫同志向周表示即将所扣一千多元补给他。这笔钞在当时不是小数目,但周汝昌没有接受。他说:我不能遵守坐班纪律,已是抱愧,补工资的事,就心领心感吧。后来社长许觉民提到此事时还惊叹道:"……一千多呀!……"周汝昌不想让别人说自己"找中央争工资",他说自己去见康生就是为了文化,没有其他用意。(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7357.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南华早报 | 桂林小学爆炸案疑因农民工子女入学遭拒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南华早报 | 桂林小学爆炸案疑因农民工子女入学遭拒
Sep 11th 2013, 12:30, by dapigu

1b59bd2c-5d39-4ca0-a8ef-b2ed669d7b7e

本周一上午,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八里街学校门口发生爆炸事故,导致两人死亡。据熟悉当地警方的知情人士透露,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学校门口引发爆炸,原因是该校拒收其子入学。

爆炸造成两人死亡,包括该名外来务工人员。另有44人受伤,包括22名小学生。其中11名留院伤者昨日情况严重。

爆炸约发生于早上7点10分左右,当时嫌疑人驾驶一辆三轮车经过现场,开始是三轮车着火,随後发生爆炸。

该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校长昨日表示,学校的学额十分有限,许多农民工的子女都在轮候。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青年报 | 机关养老金不并轨 任何改革都似耍流氓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青年报 | 机关养老金不并轨 任何改革都似耍流氓
Sep 11th 2013, 09:34, by dapigu

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提出养老金替代率,即退休工资占收入比的最低目标为55%。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到2011年,更是降至50.3%,低于国际警戒线。有学者认为,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退休金增长速度慢,而是近年来在职劳动者平均工资收入增长异常迅速。(《中国证券报》9月10日)

公共养老金的基本功能,就是要保障参保者退休后的收入水平不因退休而一落千丈;设立社会养老金的初衷,就是在工作时为退休后存下更多的钱,缴到国家统一管理的盘子里,以便"老有所养"。如果养老金替代率越来越低,则意味着即使足额缴纳养老金,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依然难以得到保障,这无疑背离了养老金制度的初衷。

关于养老金,最近一直热议的话题是延期退休。之所以要延迟退休,说一千道一万,根本原因就是要弥补养老金的资金缺口。养老金替代率远低于国际警戒线,则告诉我们另一个事实:即便像现在这样,也是因为养老金发得少;如果养老金替代率越过国际警戒线,资金缺口还不知道该有多大。这无疑值得我们警惕和重视。

为什么养老金的现状会如此不容乐观?参保人领得太多,这个选项肯定可以排除;那么,难道是因为参保人缴得太少,或者领得太早?——延迟退休讲的就是这个逻辑。可是正如某网友说的:我们要求并不高,公务员们交多少,我们也交多少;公务员们拿多少,我们也拿多少;公务员们65岁拿,我们也65岁拿。现在的问题是,公务员并不缴费,却拿最高的养老金;因此,只要机关养老金不并轨,任何需要参保人让利的养老金改革,都疑似"耍流氓"。

同样让人生疑的是,竟有专家认为,养老金替代率低,不是因为养老金增速慢,而是工资涨太快!养老金替代率是相对工资而言的,"工资涨太快"的说法貌似有理;可是,工资涨得快不快,却不能跟养老金对比,而应该跟GDP对比。多少年了,居民收入一直在苦苦追赶GDP增幅,距离财政收入增幅更是遥不可及;偶然有一次增幅超过GDP,那就算"奇迹"了。相比我们的GDP增速,相比我们的物价水平增速,相比我们噌噌噌往上蹿的房价,相比44个月连续上涨的房租,工资真的涨太快了吗?

养老金替代率低,不是因为工资涨太快,而是因为养老金增幅比工资增幅更低。十八大郑重提出了"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收入倍增计划;所以,养老金也应早日做出养老金倍增计划安排,要不然养老金替代率只会越来越低。

随着我国养老金占工资比重逐年下降,社保制度主要目标之一的"保基本"正在弱化,亟需对社保制度作出整体性改革。现在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除了想尽办法让参保人让利之外,更多的国企红利是否应该拿出部分来弥补社保?更多的"三公支出"、行政成本是否应该省下来给社保?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