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

中国数字时代: 信力建 | 北大早已名不副实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信力建 | 北大早已名不副实
Oct 30th 2013, 01:01, by Chinese Netizens

作者:信力建 

中国的亿万儿童每天为了学业披星戴月,熬得深度近视,榨干灵魂和活力,只为争得一张进入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的门票,而重点大学中又尤拼尽精力都要进入清华北大。但这所谓的一流学府还值得学子挤破脑袋、耗尽青春去奋斗吗?北大,还是那个北大吗?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国立综合大学,也是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的明珠——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在1949年之前,这之后的北大,虽然还叫北大,但已如《红楼梦》中所云"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怎着桂花油",名不副实了。

不妨先来看看北大的名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大学,严复出任首任校长。然而,因为积重难返,读书做官的传统思想依然统治着这个号称大学的地方,尸居余气,毫无作为。北大真正建立起它"学术重镇民主摇篮"的名声,是从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开始的。蔡元培上任之初,就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的办学理念,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是时也,林纾,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胡适,鲁迅,刘半农,刘师培,周作人,吴梅,黄侃等时代娇子或指点江山,或埋头故纸,或宏扬西学,或破除陈腐,或面向未来,真个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盛一时之况。其继往开来,无论思想,文化与学术等,均取得了非凡成就,为中华历史上所罕见。也因此,北大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学生运动三个代表,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军警当场逮捕学生。蔡元培等学校领导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1930年,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的高足、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翌年一月正式就职。就任后萧规曹随,继续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并动工兴建新图书馆、地质馆、灰楼学生宿舍等三大建筑,修建了大操场;理科各系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1935年,北大已建成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实习用具3100多 件,设备条件居于全国高校前列。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再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艰苦的环境下,不仅继续培养出大量战时和战后国内战争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而且为世界贡献出了李政道、杨振宁这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因此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复员北京,于1946年10月正式复校,胡适出任校长,整合了北平大学医学院、农学院以及北洋工学院在北平的部分师资和学生。北大在内战烽火中继续她造就人才繁荣学术的崇高使命。

纵观此时的北大,其特点,正如鲁迅在《我观北大》中所言:"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很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

可是,这一特色在49年后,就不落花流水春去也,不再存在。这首先体现在人才的流失上。1948年末,根据国民政府训令,科学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地,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到11月29日,共产党所属东北野战军会同华北军区主力共100万人,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联合发起平津战役,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60万人展开决战。国民政府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朱家骅、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在蒋介石授意下,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很快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名单包括四类:(一)各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三)中央研究院院士;(四)在学术上有贡献并自愿南来者。因这一计划的实施,当时被"抢救"到台湾的学人不少:著名的有沈刚伯、钱思亮、毛子水、郑通和、余又荪、台静农、姚从吾、王国华、东方美、夏德义、李宗侗、英千里、杨树人、潘贯、萨孟武、杜聪明、彭九生、陈振铎等三十几人,此外尚有史语所抵台的李济、董作宾、凌纯声、芮逸夫、石璋如、劳榦、高去寻、屈万里,连同晚一辈的陈槃、王叔岷、严耕望、周法高等年轻学者,这其中不少是北大的中坚。比如台大校长傅斯年,便是在五四运动中赫赫有名的北大学生领袖。傅斯年于1913年考取北京大学预科乙部,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国文门,受到章太炎门下弟子刘师培与黄侃等人的栽培。蔡元培校长革新北大后,傅斯年在胡适与鲁迅等五四先锋思想的影响下,与罗家伦、毛子水、顾颉刚等志同道合的同学,于1918年发起创立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发表了大量鼓动新文化、新思潮的文章,成为五四运动的一员中坚力量。除了史学上的卓越建树外,傅斯年还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1929-1937)、北京大学代理校长(1945-1946),直至生前担任台湾大学校长(1949-1950),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又比如傅斯年去世后,接替他出任台大校长的钱思亮是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也与北大渊源颇深。此外如台大中文系主任台静农。历史系教授姚从吾等,都是原来北大教授。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北大中文系原系主任陈平原教授才会这么说:"我在台湾大学教过一个学期的书。台大跟北大有很深的渊源,抗战胜利以后,帮助创建台大中文系的,好些是以前北大的教授或学生。所以,我在那儿教书很亲切。"

这还只是数量上的损失,北大精神或者说北大特点的消逝更体现在其质量上。这首当其冲的就是解放初期的院系调整与思想改造。政府于1952年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土、建4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农学院、医学院、政法专业等脱离北京大学,或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并入其他相关院校。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这个调整的最大特色是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在院系调整时北大也无例外地进行了"大换血"。当清华大学的186位教师喧宾夺主,进入燕园时,北大的八成科学家却告别了"红楼"。即使那按调整方针可以留校的27位理学专业的科学家,也有19位被调离,北大自己仅留了8位。北大不仅进行了"大换血",而且调整后其拥有的科学家也仅仅达到调整前的六成。此外,诸如高校丧失教学自主权,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被停止和取消等措施也使北大元气大伤。更要命的是思想改造运动,即以学习苏联教育模式取代北大过去尊崇的欧美教育模式,而且这种学习是单向的,只允许老老实实地学,不允许有丝毫的怀疑或批判。开始时,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对苏联的教育理论持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甚至在专家讲课的时候公开提出质疑。为此,当局在各大高校相继开展的"人人过关"、"个个洗澡"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当年北大校长马寅就在1951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上发表《北京大学教员的政治学习运动》一文,其中有云中:"必须按照国家的需要,彻底的调整院系,改革课程,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一个最主要的关键,就是要……自觉自愿地进行了思想改造"。从此,北大既丧失了它"改进的运动的先锋"的角色,也不再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的勇士。到文革十年,北大自身更堕落为"黑暗势力",成为了统治着用来制造舆论愚弄百姓的有力武器。其集中体现就是文革中臭名昭著的"梁效"。"梁效"的前身是1973年10月拼凑起来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批林批孔研究小组",由当时的军宣队负责人迟群、谢静宜主持。1974年3月,人员调整后,改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它是江青直接控制、指挥的写作班子,设在北京大学朗润园湖畔的一座幽雅的小楼里。前后有数十人参加,多时保持在30人左右。这些"秀才们"根据钓鱼台的指令,炮制了200多篇文章,其中有30余篇"重点文章",成了当时的"学习文件"。他们的文章,在《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上连续发表。当时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文章的来头,反对他们的文章也会被视为"反动行为"而遭遇打击。江青曾得意洋洋地对迟、谢二人说:"你们都是我的排炮。"而他们自己也以此为荣。江青把"梁效"叫作"我的班子",而迟群也曾表示:"班子要对我负责,我对江青负责。"写作班子里的成员也声称,他们是在江青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正是因为北大离真正的北大精神越来越远,所以,今天的北大不仅成为留美预备学堂,而且还丑闻不断:比如2005年,红极一时的北大校园BBS被关,自"北大未名"的转型后,全国高校纷纷跟进建立限制外部访问的"校内交流平台";2010年,北大率先引进自主招生,标准引发争议、被指沦为"掐尖大战";2011年,"偏激学生"、"会商制度"等名词又再度牵动社会的敏感神经。北大牵动公众神经的,不再是其在思想领域的作为,而是各种让人汗颜的举动。

北大虽然现在还叫北大,可它早已不是蔡元培时代的北大,也不是蒋梦麟、胡适时代的北大,它只是一个"培养精致利己主义者"(北大教授钱理群语)的北大,一个面目全非名不副实的北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