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星期四

中国数字时代: 莫之许 | 皇帝不急太监急:说焦大精神的历史渊源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莫之许 | 皇帝不急太监急:说焦大精神的历史渊源
Sep 4th 2013, 16:38, by dapigu

近几年来,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段据说是林语堂的语录,其流传程度,堪与吾友林楚方杜撰的小布什"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名言"相媲美。这段号称林语堂名言的话是这么说的:"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阶层, 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 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有人曾检索林语堂的各类著作,均未发现此语,所以疑为好事者杜撰,此先按下不表。从其自发转播量之多,传布时间之长来看,此语一定切中了某种长期流行的现象,方能引起广泛共鸣。

其实,吾国早有流传已久的类似俗语,可为印证。如,"皇帝不急太监急",又如,"咸吃萝卜淡操心",皆指此类身居底层乃至身为奴仆,却自觉地为主人操心的现象。文学作品中,其形象代言人,非《红楼梦》中的焦大莫属。焦大身为宁国府老奴,当年曾救过宁国公贾演一命,因此以自己人自居,动辄使酒开骂,但其内容,却多半是希望宁国府的传人能做得更好,正如鲁迅所说, "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 但其结果,却是被塞了一嘴的马粪,毕竟,在贾蓉这些纨绔子弟眼里,宁国府血统才是根本,奴才毕竟是奴才。

绕是如此,焦大精神却不乏当代传人,这才有了"林语堂语录"的流行,网上总结为"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暂住中国,胸怀钓鱼岛者大有人在。尽管鄙人并不认同所谓的国民性,但是,一种跨越时代且广泛存在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一定有其历史的渊源,并在当下找到存活壮大的土壤。而在我看来,这种焦大精神,其实深深植根于传统中国社会且绵延至今的某种深层政治-社会结构之中,才有了这么顽强的生命力。

近年来,屡屡有人质疑所谓的封建社会学说,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早就于先秦结束,随后大抵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随着中央集权的行政官僚体系的成熟,帝国的权力的触角深入到了每一个地方,取消或者至少极大地压缩了其他权力的存在可能,形成官民两方的二元政治—社会结构,黄仁宇先生曾形容道:"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结构,有如今日美国的"潜水艇三明治"(submarine sandwich),上面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此乃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面包,也没有有效的组织,此乃成千上万的农民(潜藏在不见天日的深水中)。"而夹在双层面包中间那块肉,则是稀少但有不可或缺的所谓读书人或低级士人集团,维系这一双层结构的,则是唐以后日趋成熟的科举制度。

在理想化的科举图景中,农民子弟可以顺畅地上升为士人,进而跻身士绅官僚阶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晚近的一些研究,如张仲礼的《中国绅士研究》则表明,向上的通道其实并未向普通农民敞开,能够进入到士绅阶级的,大多数仍为原有的士绅阶级出身的子弟,或者是家境已经相当富裕的群体,比如大家熟知的曾国藩。而这样一丝微弱的光亮,甚至未必及得上今日买中彩票的概率,以清朝为例,乡试名额,顺天、江南是一百六十多名,浙江、江西、湖广、福建都是一百多名,其他省份递减,最少的是贵州省,乡试录取名额为四十名。18行省下来,不会超过2000名。而会试也就是中进士者,不过300余名,折合为每年,中举不过数百名,中进士则百余人而已,以清朝中期1亿多人口而计算,相当于几十万分之一乃至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如此,也就不难理解范进中举何以会如此大喜若狂,乃至走火入魔。

但无论如何,这样一种形式上貌似公平的科举制度,从宏观上讲,不仅提供了舒缓社会不公正的出气阀门,也成为了政权延续的支撑结构,牟宗三先生甚至将其概括为"治权的民主",以对应事实上的"政权的不民主"。而从微观而言,相比起欧洲或者日本这样的封建制度而言,毕竟为潜伏在黑暗深水中的个体提供了一丝微弱的希望,或者一扇极其窄狭的上升之门,正如今天仍有无数人乐此不疲地购买彩票一样,即使是再微弱的机会,也依旧给人以希望。因此,在统治者,这是"天下英雄,入我彀中",而在被统治者,则是"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这样一种机制,尽管只有极少数幸运儿,但长达千余年的运行,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民众的心理,尤其是那些自以为可望可及的群体也就是读书人的心理。首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幸运儿的荣华富贵,艳羡和鼓动着更多人在心理和情感上也加入到这一游戏中来,甚至将自己也代入进去,以一种身在其中的姿态感觉和思考,言论和行动,毕竟,将自己代入到生而有之的身份属性比如王子中去很难,但如果是原本与自己相去不远的某某幸运儿,这样的代入就要简单得多。进而,在这种身在其中的代入游戏中,政治-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关系,就悄然转化成为了个人天赋、努力和运气的不平等,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对于体制根本不平等的质疑,而成为了体制不自觉的赞同者和维护者。最后,经过代代相传的文化传递和渲染,这种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就得以固定了下来,成为新的社会成员不加思索的起点。

当然,这种思维和行为模式,更多地集中在所谓读书人群体之中,而经过文化传播的潜移默化,也影响着更多的底层民众,在今天口沫横飞的北京的哥身上,就不难找到类似的踪影,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网络舆论的出现,这种现象也集中展现于各类网络平台之上,给人以一种突兀怪异的感觉,于是,才有了假托林语堂先生的这一段语录给予讽刺。通过"国考"门前的人头攒动,不难发现,类似科举的当代镜像还在继续,而与之相应的,皇帝不急太监急的言论现象,也一定会在网络上挥之不去。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