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6日星期一

中国数字时代: 【子实推荐/人物访谈】【私聊】野夫的野蛮生长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Subscribe t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et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or 84% off what others pay on the newsstand - that's like getting 38 complimentary issue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子实推荐/人物访谈】【私聊】野夫的野蛮生长
Sep 15th 2013, 20:55, by Grass Mud Horse

【子实推荐/人物访谈】

【私聊】野夫的野蛮生长

聊客:野夫 聊主:徐晓  记者:杨楚

3913628076285299362

土家野夫信仰江湖精神,特殊年代的奇特成长经历造就江湖气

徐晓:今天要在这请个朋友吃饭.一个老朋友叫郑世平,他的笔名叫野夫,网名叫土家野夫.我们90年代中就认识了.那个时候我们什么关系呢?他是一个书商,我是一个出版社的编辑,我替出版社向他卖书号,有一点像书号掮客。后来野夫开始写作,我第一篇看到他的文章是《别梦依稀咒逝川》,那个故事特别像我自己写的文章《半生为人》里的故事。后来又看到了野夫写的《江上的母亲》,就觉得精神上有很多非常相似的那种连接。

事实上八年以前野夫已经不再做书商,专事写作,同时也搞一些社会调查。大家更多的知道野夫是个江湖之人。去年我们为他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乡关何处》。今年我们又为他出版了一本散文集叫《身边的江湖》。这本书特别能说明野夫这个人的性格。好吧,一会儿我等他过来。

徐晓:嗨,徐晓。

  野夫:好久没看见了。

徐晓:是啊。太难得了。

  野夫:感谢感谢。

徐晓:昨天下午拿到样书。谢谢。这么漂亮。昨天下午拿到的,两本,还有这个《1980年代的爱情》。

  野夫:太感谢了。

徐晓:然后这两本也送给你。这是我们同一套书的另外两本。

 

  野夫:都出来了?

 徐晓:对。真的还挺值得看的。

  野夫:阿坚,狗子。而且都是我朋友。

徐晓:对呀。关键是这次我觉得三本一起出的都是朋友,就好像我们一个小圈子做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

徐晓:来,来,来,祝贺一下。

  野夫:祝贺祝贺。

徐晓:整整一年时间,整个过程太纠结。你想你第一本出版大概也将近一年时间。

  野夫:能够出来对我来说就已经是幸事,是个意外。

徐晓:其实你这回出小说,你自己更重视你的散文还是更重视小说?

  野夫:这个散文当然是我更喜欢的。但是小说,我估计一个是我自己我以前出的小说,我并不是把它视为我自己的作品,这个小说我倒是在德国费心地写了。十年前写过初稿,在德国改完的。我认为这个小说,今天我们来怀念80年代的爱情,本质上是对那个年代的一种纪念。不仅是一个爱情的,不仅是对一个女人的怀念,是对一个时代的怀念。

徐晓:所以,其实你这个人就不是一个虚构家,即使你的所谓小说也是真实的。

  野夫:一个是有故事,有人物原形,有故事原形。百分之五六十都是真实的。

徐晓:其实因为我比较了解你,我知道那些事。你那里面写的很多人物我都熟悉,我知道你都真的,都是写实。你说是因为你的经历,让你变得这么江湖气,而且你有这么多朋友很让人羡慕。所谓朋友就是一个江湖嘛。你的各种故事,什么你的江湖故事,包括你的个人情感故事都让人觉得,用柴静的话说野夫一半是警察一半是流氓。

  野夫:一半是土匪。

徐晓:对,一半是土匪。你说正因为你的经历,你经历了这么多,我觉得用坎坷这个词不对,坎坷不准确。

  野夫:看上去是有点奇特。

徐晓:对,就是奇特,你的作品里最后都变成奇特,然后就让人觉得你是把它写奇特了,

  野夫:首先要这样说,第一我们这个年代成长的人,我称之为野蛮成长,残忍教育。就是因为我们在文革十年中成长过。我们开始懂事的时候,这个世界提供给我们都是,打打杀杀血腥的。我童年见证了武斗,就是批斗人、杀人、要人。第二我当过警察,跟犯人刑事犯打交道。晚上去蹲守,白天去便衣化装我都干过。那些警察现在还是警察内部的官员,他们都能证明当年我干过。再之后我坐牢。坐牢,我们是身边99%都是刑事犯,那这种人对人的性格的形成,肯定会要多一些江湖气。这是一点。第二点.我对江湖有一种天生的迷恋。

徐晓:热爱是吧。

  野夫:那是因为我的阅读。我从童年开始,在我们这中间偷偷摸摸的阅读的是,从《水浒传》《七侠五义》《薛刚反唐》(04:22),从这些侠义小说开始的。那这种对一个少年的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这些书中,他获得的一种价值观是兄弟如手足。

徐晓:然后侠气。

  野夫:因此我把朋友到现在为止,连我的亲人连我姐姐他们都知道,我回到故乡,经常是跟姐姐都不去见一次面,天天跟兄弟在一起。就是你连你的血亲都放在第二的位置上,所以,就养成了这样一种江湖性格。那这种江湖性格它还有一种原因是,我迷恋江湖中间的"道义"二字。我又认为中国文化里面有,中国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诸子百家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墨家,反而不是喜欢的儒家,也不是道家。

徐晓:你肯定不会喜欢儒家。

  野夫:我特别喜欢墨家。鲁迅先生说墨子是游侠的祖宗。那沈从文先生写的文章特别强调我们武陵山区。

徐晓:其实所有的男孩都会特别羡慕这种江湖生活,而所谓的女孩都会特别崇拜江湖上的人。

  野夫:我要说现在好像看上去江湖门派、组织确实不存在,连商会组织把你变成体制化的一部分,变成工商联,这是第二个。致公堂洪门,致公堂要变成一个所谓的民主党派,国家正式级别的,这就是把江湖体制化的。但是江湖精神还在,并不是说没有江湖组织了,就没有江湖精神,江湖的道义。

徐晓:你怎么总结江湖精神?

  野夫:江湖精神忠义是它的核心价值观。任何一个门派。

徐晓:忠谁呀?忠老大吗?

  野夫:忠于兄弟。洪门论兄弟,青帮论师傅。他是要求人大家之间要有忠。不是忠于毛主席那种,是忠诚的忠,是要做一个诚实有信用的人。义气是要做一个仗义的人,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这种江湖精神难道现在没了吗?太多了。

徐晓:是。现在,我觉得其实这20年来大家做了很多努力,对拓展民间社会,其实也就是在重建江湖。

徐晓:我在编这个稿子的时候,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个《球球外传》,。因为以前我没看过那篇,

但是看的时候就想,这一只小狗,把这么多人的这种关系都连接起来了,真的看的时候想哭。

  野夫:余世存最后把这个狗搞丢了,两口子在大理古城到处去贴寻狗启示,我都没写进去。他也觉得很对不起我。但是他也觉得自己也很揪心,因为他也非常爱这个狗。在一个狗身上反映,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民间知识分子的命运,甚至是有时候常常说我们像狗一样的,活的像狗一样。所以很多人也会看了这篇文章流泪。而且我这个文章也是写的嘻嘻哈哈。

徐晓:而且我觉得这篇文章是你少有,就是非常温情,你写的非常温情。

  野夫:而且我还故意写的很调侃,嘻嘻哈哈。

 

徐晓:对。

 

  野夫:甚至有的地方还流里流气的。

 

徐晓:其实它给我的结果是什么?是让我更加不敢养狗。因为我儿子一直劝我养狗,我不敢养,因为我觉得我要对它们倾注感情,以后可能会不能自拔,看了你这个我觉得更加。

 

  野夫:我就是因为这个事情偶然的养了狗,然后从此再不养。

 

徐晓:对。但其实我刚才说到你这个的温情,可是你的很多文章,也有读者跟我谈了这个问题,说你那种仇恨特别鲜明。而且你自己也表达过,你说如果没有仇恨。

 

  野夫:一个人如果淡仇必然寡恩。

 

徐晓:对,淡仇必然寡恩。但是更多的人说,人应该忘记仇恨,应该宽容。你怎么看?

 

  野夫: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所谓的谈宽恕,恕道。你前提是你有资格、有能力报复对方的时候,报复敌人的时候,惩罚敌人的时候,你才可以谈宽恕。

 

  野夫:如果你还没有这个资格,你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你谈这个是一个太虚伪的事情。你对一个罪恶,你都没有行使惩罚的权利的时候,你有什么资格谈它呢?

 

徐晓:其实宽容有一点居高临下,其实才谈得上。我们现在的。

 

  野夫:就像你在打我,我打不赢你,我说我宽容你。这是废话,我只有在,我现在你打了我,我现在可以打得赢你,然后我说,我不打你,我原谅了你的过错,这个是才有资格的。就像历史中的审判一样的。当希特勒为恶的时候,如果犹太人,犹太人那时候没有任何的反击的能力,然后他说如果整个民族都说我宽容你,宽恕你,我觉得那是对罪恶的纵容。

 

徐晓:那如果。

 

  野夫:应该是在纽伦堡审判的时候,说我可以宽容你。那才有资格。

 

徐晓:对,那个时候他已经站在法庭上了,他成了阶下囚了。

 

  野夫:对。

 

徐晓:如果我问你,你有没有敌人,你肯定会说,你有。那你的敌人是什么人,是那些你这些文章里边说到的,曾经迫害过你或者你的父亲母亲那一辈人。你觉得他们是你敌人吗?

 

  野夫:对于过去迫害过我父母的人,我其实早已淡忘了,早已原谅了或者说。

 

徐晓:或者你不屑于原谅。

 

  野夫:我年轻的时候也去打过,就是修理我们全家的造反派。那是我年轻气盛的时候。当我中年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我已经为此忏悔。我觉得他也是运动的受害者,也是文革的受害者。但是那种仇恨,我20来岁的时候,是真正当街把他暴打了一顿。那青春热血,童年的那种耻辱的记忆太深了。但是现在,你让我再做这样的事我不会做了。

 

徐晓:《1980年代的爱情》这本小说,我花了一天时间把它看完了。

 

  野夫: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徐晓:首先你这里面写的这种故事,作为我们这代人太熟悉了。因为我觉得,我几乎经历过跟你类似的故事,特别熟悉,有共鸣。但同时我也想到,就是说,我们现在怎么看这个现在的爱情。其实我一直认为,我个人我就认为,爱情这个东西是远古不变的。比如说《安娜?卡列尼娜》里的爱情,和我们现在的爱情,一个是俄国一个是几百年前,我觉得也是没有区别的。那现在很多人都批评,现在的年轻人对待爱情的这种。你也有女儿我也有儿子,然后我们也有年轻的同事。我不知道你的观察,你觉得现在的爱情观,和我们那时候爱情观相比,有什么最根本的区别?

 

  野夫:有区别。不仅是区别。

 

徐晓:你别跟我讲,只讲物质主义。我觉得物质主义这个问题,不那么重要。因为当年我们的那时候,大家物质都是一样的,谈不到谁去追求物质。可能顶多说你家那个房子是楼房还是平房,大家都是公家分的房子。然后咱们挣的钱都是四五十块,30、50没有再多了。所以我觉得当年你看不出来谁,我们追求不追求物质,无所追求。那现在作为一个年轻人来讲,他的基本生活条件也就是一个住房问题。

 

  野夫:我首先要说的是,不仅是现在的爱情跟我们80年代的爱情有区别。我的前提是,每个年代的爱情都有,都有它的各自的主要风格。50年代的爱情一定跟80年代不一样,60年代的爱情也跟80年代不一样。时代的痕迹是有的。60年代人的革命爱情你应该记得吧。

 

徐晓:你愿意给它定义,那个时候好现在不好,你愿意这么来说吗,这么表述吗?

 

  野夫:不用好坏来衡量。就是从社会学的观察来看的话,它是一定有区别的。比如说你看,我们80年代的我写的这个爱情,至少在这种情感里面,还包含了一种很矜持很庄严的东西。 换作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他对爱情同样是爱情,不会这么禁锢自己。我并没有说现在这种随性不好,我不是在用好坏来评判。

 

徐晓:也不叫随性,叫开放。

 

  野夫:开放也包含随性。现在很简单,我们那会高中同学谈恋爱手都不能碰一下,今天的中学可能孩子去医院的多了,这就是一个社会。你可以把它视为一个社会演进的过程,从另一个方面看,你甚至还可以视为一种进步。

 

徐晓:对。我觉得这种变化是很正常的。

 

  野夫:这种进步包含了,我觉得也有一些失落感。

 

徐晓:所以我其实更多的不愿意说什么80后、90后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每代都有每一代人的特点,而且这个特点里都有好有不好。

 

  野夫:我还是相信时代,很多人说我是个乐观的人。时代短暂的,倒退回流都有可能,但是我相信这个国家最终会实现转型。

 

徐晓:野夫你的乐观我一直知道,但是你的乐观一直不能感染我。我一直是悲观的。

 

  野夫:因为对历史的预判其实不是算命,人类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无数个国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整个你想,就这20几年,有多少国家实现了这种转型。

 

徐晓:我唯一觉得所谓可以不悲观的是,我觉得就是说,精神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我就追求点这个吧。我就追求点,比如说不上我觉得这个东西好,我就去做了,但是我不管它有用没用。因为我对有用没用已经没有信心了。

 

  野夫:这个也是重要的,就是每个人都在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用力,最后形成合力就可以。你只想做一些精神产品,问题是这些精神产品也在影响很多人,他已经对社会的贡献是足够的。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维权,都去围观,都去看望访民。

 

徐晓:是。当我做了你的书,然后你的书可以卖到几十万,有几十万加倍的人能看到你的书,我觉得我也挺有成就感的。

 

  野夫: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方向努力。

 

徐晓:20年前。说30年前,那个时候你的梦想是什么?

 

  野夫:30年前我的梦想,那会我20来岁。

 

徐晓:那时候你的梦想不会是当一个作家吧?

 

  野夫:就是。

 

徐晓:真的?

 

  野夫:我可以说我实现了这个梦想。我不仅30年前,我40年前的梦想就是这个。因为我在小学生写作文,在文革期间写作文,每个小学都有《我的理想》这么一个作文题。我在那样一个年代,全校只有我一个人的作文是说,我想当一个作家。

 

徐晓:好吧。那你已经实现了你的中国梦吧。

 

  野夫:我实现了中国梦。

 

徐晓:那你女儿的梦想是什么?

 

  野夫:我没问过。

 

徐晓:你觉得现在年轻人,他们要梦想能梦点什么呢?

 

  野夫:这个要做一次访谈才知道。

 

徐晓:是啊。

 

  野夫:我没问过我女儿。我想假设我要问她的话,她可能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很好的收入,有一个爱她的老公,在这个城市里有一个她自己的家。

 

徐晓:但是,她现在做得到在这个城市有一个自己的家吗,如果你不帮她的话。

 

  野夫:那是很困难。

 

徐晓:很困难吧。

 

  野夫:那是绝对困难。

 

徐晓:对,所以你说一个80后的孩子,90后的孩子,就是这个比较基本的梦想。

 

  野夫:但是我也经常跟她说,我40几岁才在这个城市买房子,才有自己一个所谓的家,你才20来岁,你为什么有这份就是焦虑,你完全可以不用焦虑。我租房子租了大半辈子了。

 

徐晓:我觉得你这个话不完全对。我觉得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真的挺难的。如果他要在这挣两万块钱的话,就是小夫妻俩挣两万块钱,他们要花四千块钱租一个房,因为他们不能跑到六环去租房吧,他们得上班吧。然后他们得花四千块钱雇一个保姆来养孩子,然后他们去买进口奶粉,是吧。然后他们上幼儿园得交什么赞助费。

 

  野夫:各种。

 

徐晓:对,各种各样的费。但是一个大学毕业生,两个大学本科毕业生,要挣到两万块钱也很难的。

 

  野夫: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不必那么焦虑的生活。我并不是认为,这个时代给孩子们的压力是应该的,是正当的。

 

徐晓:我其实还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未来可能面临的比咱们要严峻。比如我经历了一个从特别禁锢甚至坎坷艰难,到逐渐的80年代以后,这种解放,包括经济上的改变的一种好,等于我们从不好到好。但是我真的不知道,90后的孩子甚至00后的孩子,他们还能享受这种越来越好的这种社会现实吗?也许他们要从好到不好。

 

  野夫:那是有可能的。

 

徐晓:我大致基本认为是这样。

 

  野夫:物质上面好像进步了,就像过去我们连电扇都用不起,现在好,住到空调里面来了。但是整体的环境的破坏,肯定他们现在时代不如我们那个时代。

 

徐晓:对。

 

  野夫:我们那个时代要纯净得多。我们的少年可以到任何一个河里面跳下去就游泳,今天呢?连河流都消失的差不多了。对整个环境的整体的破坏,是这种后果。土地的污染,土地的污染极端严重,水源的枯竭,这都是未来得孩子们要面临的,我们说的环境灾难。

 

徐晓:对。比如说我们讲老北京。你无法让现在,比如我跟我儿子讲老北京,我无法让他感觉到那种氛围。我一说起老北京,我就想起那个我小时候上小学,然后我们从胡同里头走出来,然后听着夏天听着蝉鸣,然后看着枣树从四合院墙里边出来,然后走在大街上,都是那种榆树,上面有很多毛毛虫,叫吊死鬼,然后踩的满地都是那种绿色的渍。然后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我只要一说起老北京,就一个形象特别鲜明的,就是我们胡同里有一个四合院里边走出来一个,特别漂亮的,现在我说她是女人,我当时认为她是女人,实际上她可能就是十七八岁,因为当时我太小了。然后穿着白衬衫花裙子,手里攥一块花手绢。后来就这个人文革的时候,我亲眼看到把她的头整个剃掉,好像我心中的那个老北京的那个画面。

 

  野夫:从此不再了。

 

徐晓:就彻底打碎了,对。

 

  野夫:逝去的风景。

 

徐晓:对。包括我们小时候放了学,在路边上买一个什么那个酸枣,什么之类的那种小零食,真的就再也没有了。而这种东西你无法跟他讲清楚,这就是一个感受。但是他永远都感受不到这种东西了。也许这个以后的年轻人,距离自然、离人生活本真的那种东西,真的会越来越远。

 

  野夫:我要走了,因为我明天还要出国,今天还有好多事。

 

徐晓:你一个人走吗?

 

  野夫:我一个人走。

 

徐晓:几个小时到德国?

 

  野夫:十个小时。

 

徐晓:回来不用给人带奶粉吧。

 

  野夫:不用。

 

徐晓:注意点,德国现在也有这法律,别违法。

 

  野夫:这个时代我们都要多多保重。

 

徐晓:等你回来。

 

  野夫:今年看来是个很敏感的时代。

 

徐晓:等你回来。

 

  野夫:好的。

 

徐晓:回来我们再聚。再见。

 

  野夫:好。

 

  野夫:我今天是老朋友也是老大姐徐晓,请我来吃饭聊聊天。因为我们两个已经认识十几年了,96年、06年,到现在是十六七年了。我们俩关系很奇特。最初我是书商,她是出版社编辑,我们是买卖书号的关系。我从她们出版社买书号。

 

  现在我们又成了一种新的关系。我从书商不做了,变成了一个作者。她还在做编辑,因此她又成了我的责任编辑。我们是这样一种,合作十几年的都有断断续续的各种方式合作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是精神层面的朋友。徐晓是当年他们一起创办《今天》杂志的,是北京最早的那批文学先行者,而且也是一个非常有良知的公共知识分子,在我眼中。她为这个社会做了不仅是编书,她其实做了很多社会公益方面的事情。在我的朋友圈,大家都很尊重她。所以今天来跟她聊聊。因为今年有太多太多话题,值得我们在一起来分析时事,谈谈现状聊聊未来。

 

转自:《财新网》 原文链接:http://video.caixin.com/2013-09-13/100582289.html

子实 2013/9/14 转载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