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星期三

中国数字时代: 宋志标 | “捉记者”是一门“学问”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宋志标 | "捉记者"是一门"学问"
Oct 23rd 2013, 02:16, by dapigu

在写下这个标题时,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被长沙警方逮捕,理由是"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报馆还算仁义,发了通告要"全力维护记者的正当采访权益"。这也是新快报第二个被捉去的记者,此前记者刘虎被北京警方批捕,罪名是"涉嫌制造传播谣言"。

对于刘虎的拘捕,新闻界没怎么发声,甚至连东家也没吱一声。许多同业在谈及此事时,也多选择缄默。但在陈永洲一事上,报馆终于表明态度,而不是学同城媒体,"配合司法调查"。也许再这么捉下去,不止新快报要垮塌,其他报纸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在看到更多事实披露前,还很难说记者被捉一定就是对言论自由的践踏。但只要强力部门不能给出详尽的披露,并且获得认同与谅解,公权打压新闻报道权的疑虑就不会消除。出于此类事件的一贯手法,警方会协同有司有步骤放料,一点一点向舆论里注入东西。

以新闻界现今的实情,怕是很难对这样的遭遇做出一致的谴责。所谓的价值共同体,历经快速崩溃,早已是一滩污泥,扶不上墙头。尤其是,警方选择了在业界不属于第一梯队的地方媒体,分散了在目标选择上的压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网络整顿"的精明与系统化。

然而,只针对次优报馆记者的捕捉,并且将记者的职务作品与报社切割,专门对孤立以后的记者"亮剑",也显示了此番动作不是要立法治的威风,更好像是把力道放在震慑上。这里就需要警方做充分的解释。可话又说回来,解释了又能怎样,强力意志要贯彻。

涉及大公司的深度调查,一般都会有查证工商资料的环节,而且一般都不是记者能完成的,通常需要相熟的律师予以协作。如果要利用捕捉记者达到震慑的作用,那些倾向于与记者合作的律师也躲不开。而这样的律师数量并不多,记者与律师的联盟显然在震慑指向上。

仅以传媒业观之,经由精细化的审查操作,传媒业已然被驯服。以审查为先锋的传媒业管控大功告成。此时,再上司法手段予以强化,看起来似无必要。但政治与司法手段的齐齐施加,能达到及比单纯审查管控更厉害的遏制深度,这样的操作必然会被其效果所激励。

考虑到传统新闻业已经难有挑战举动,那么,继续上手段施压的意义何在?既然政治管控可以见效,何以再动用司法强力?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财经商业这些审查的传统题材之外再划出更多"红线",剥除新闻业可与社会舆论联动的最后一块"领地"。

与审查的阴柔气质不同,强力操作的专业特点是精心衡量、精准出击。在一公两高的解释之外,地方选择打击的"自选动作",有了张家川的前车之鉴,想必警方会更加谨慎,这也造成舆论声援难上加难。相较而言,富士康几年前对记者的司法恶攻,简直不值一提。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