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

中国数字时代: 冯学荣 | 《隐动力》之:先发钱,后冲锋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ypePad Has the Tools

Looking for a premiere blogging service? Start your blog today on TypePad.
From our sponsors
冯学荣 | 《隐动力》之:先发钱,后冲锋
Oct 28th 2013, 11:48, by Chinese Netizens

"中国近代史发展到节骨眼的时候,发挥关键作用的,往往不是伟光正的主义,而是赤裸裸的金钱。" -
《隐动
力:中国史中的金连载作者 学荣 自序

 


 

《隐动力》之:先发钱,后冲锋


 

冯学荣


 


           
在募兵制的旧中国,不但征兵是要靠花钱,打仗打到节骨眼的时候,要在战场上组织冲锋队,有时候也是要靠花钱。


          
1926年夏秋之交,
北伐军(国民革命军)贺龙部队打到湖北省公安县。当时,贺龙所部第一团团长贺锦斋,是贺龙的堂弟。

         
战事发展到关键时刻,贺锦斋团长组织冲锋队
,他起初制订的奖励机制是谁参加冲锋队胜利之后,每人发20
块大洋奖金
。不料,当时军中的士兵们却回应道我们要先发钱再冲锋。贺锦斋只好叫人抬来大洋先发钱再冲锋。大伙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这场战斗的亲历者、贺锦斋部下的老兵
张应在晚年时候,接受湖北省宜都市史志公室明建中的采访,并由明建中执笔、写下了一篇名为《一位南昌起老兵的真》的文章。在该文中,有以下的描述:

"……..第2天,北洋从沙市军舰运来兵力向北伐反攻,地得而复失。看着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的小又被敌军贺锦斋了眼。他叫兵抬来十几箱元,集合伍振臂一呼:"不怕死的站到前面来,参加敢死20元洋!"全有200多人名参加敢死张应祥亦挺身征。当场砸破木箱,每人了20白花花的大洋。重之下必有勇夫。在机枪连3挺重机的掩下,200多名敢死队员冒着纷飞雨,沿着江堤玩命地向前冲,以亡数十人的代价,再次攻占斗湖堤……."


 


         
 这是北伐军贺锦斋花钱动员冲锋、并且奏效的一个生动案例。


         
 当然不止贺锦斋,其实,同样的手段,孙中山麾下的部队也曾经使用过。


         
孙中山和
炯明闹翻之后,中山麾下的滇、桂两攻打炯明踞的惠州城。每次冲部队都要先发给每个士兵一大洋,否士兵就拖拖拉拉,互相城数月打不下来


         
这一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刘锦涛,在《
广州文史料第40》所收录的回忆文章忆苏从山烈士》中,写下了如下的回顾:

"……..1922年6月16日炯明叛,炮轰孙中山在音山住所粤秀楼。北伐分路回师讨伐,炯明退守惠州抗,(苏)从山建用大炮攻城,经孙中山同意,从山即从洲炮台拆运一尊克伯厂的15公分的大炮,架在惠州飞鹅岭上,惠州城城墙坚名,只开一些缺口,担任主攻的滇、桂又配合不力,以至久攻不下。滇、桂两每次冲,要先发给每个士兵一个大洋,否就拖拖拉拉,互相望,城数月。次年中山决定改用机空投爆炸力的水雷攻城……."


          
刘锦涛的上述笔记,也很清楚地讲述了一个"先发钱,后冲锋"的案例。而且这次,丘八们拿了钱,还攻不下来。


          
在红军这边,当年的
卫队搞暴动有时候也是要靠金钱来激励1927年秋,澎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组织暴动,其中的一名赤卫队干部黄雍,对于这次暴动中攻打"大安镇"的战斗,有这样的回

"……(赤卫队)打(广海丰)大安之前,我鼓励赤卫队员们:打大安之后,每人一些但是,打大安之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很多赤卫队员就要求回家于是,我们查封了一家当,没收了多金,每个参加打大安的赤卫队员,都了两个大洋。因有了,他都不愿回去了…….."


          
黄雍自述中的这个故事,有点不一样,这次是"先冲锋,后发钱",这样做也未尝不可,但是,事后必须要兑现承诺,否则,城攻下来之后,如果你不兑现给钱的承诺,人家就再也不愿意干了。所以,最终还是要付钱。


         
黄雍的这篇自述,收录在
《广文史料》第30第64黄雍文章《1927年我在海丰组织经过


         
我们再来看看孙中山、黄兴组织的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出了个"林觉民",这个人写的《与妻书》,被中国内地当局收录到了中小学教材当中,在《与妻书》这份自述当中,林觉民说自己参加革命,是"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就是说:不是为了钱。


 


        
林觉民这种怀抱政治理想的知识分子,固然是有。但是,参加黄花岗起义的四百多员勇夫,事实上有多达八成是洪门弟子,其中就义的七十二具尸体当中,就有六十八具是洪门弟子的尸骸。


 


        
换言之:参加黄花岗起义的人员,领导者固然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但是实际参加者的主力,仍然是一群目不识丁的黑社会成员。领导者、指挥者固然有政治理想,但是,鼓动黑社会成员上战场,仅仅依靠理想,固然是不够的,而必须要靠金钱。


 


        
那么,黄花岗起义的参加者,报酬是多少钱呢?依据黄花岗起义参加者罗锦泉在其所写的回忆文章《我参加辛亥"·二九"之役的亲身经历》一文所述,黄花岗起义参加者的酬金很高。当时,广州"小东营起义指挥部"给起义参加者发出的报酬是:每人每天生活费五元,并承诺:起义成功之后,每人每天发十元。


 


           
当时的"五元",是个什么概念?大约是小工厂低级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说,起义参加者干一天,等于在工厂里干一个月。


 


          
我们来读一下罗锦泉所写的这篇《我参加辛亥"·二九"之役的亲身经历》,原文是怎么记录的:


 

"……..辛亥三月二十五日,黄由香港返抵广州,徐维扬已由花县带领头一批选锋六十多人潜入城内。黄兴见选锋人数尚少,乃着徐维扬从速再召集第二批,并定三月二十八日起前到达广州一起参加行,但定召集的象以有自备枪械者限,没有不招用。当在广州准的人,由小东营发给每人每天生活五元,并定起之后每人每天十元(白银计算)。当由香港运抵广州的有步三十支,手榴四十多个,手枪约一百多支,每配子数十,均存于后楼房及小东营…….."



        
也许有人会说:暴动是杀头的活儿,给再多的钱,都没有人干。


        
这种推想,不但与史料相悖,而且也是没有经验的人才会这样说。事实上,人有侥幸心理,而更重要的是:作为暴动的组织方,在招兵买马的时候,往往会放大收益、隐瞒危险。也就是说:等到你真的上阵了,你才知道有多危险,可是那时已经晚了,再危险也得硬着头皮上。


        
打仗冲锋也是同理。冲锋的危险性,在不同的战斗里,也是不一样的。冲锋并不等于必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同的人对风险高低的承受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


        
当然,话又讲回来,用金钱奖励冲锋打仗,总比使用督战队要好。1937年冬国军守南京的时候,动用的是督战队。宋希濂督战队黑洞洞的机枪,架在城楼上。你冲也许不死,不冲你却一定会死。


        
相比之下,还不如发钱好。


 

冯学荣
20131028日 写于 中国 香港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